一种生产环丙羧酸用搪玻璃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4065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环丙羧酸用搪玻璃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丙羧酸的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环丙羧酸用搪玻璃反应釜。



背景技术:

搪玻璃反应釜是将含高二氧化硅的玻璃衬在钢制容器的内表面,经高温灼烧而牢固地附着于金属表面上形成的反应装置,是一种优良的耐腐蚀反应设备。环丙羧酸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搪玻璃反应釜作为反应容器。但是现有的搪玻璃反应釜只设有一个进料口,进料效率低,且进料口与釜体直接连通,容易发生溅料造成安全事故。此外,现有的搪玻璃反应釜出料口出料效率低,且通常无过滤措施,成品易掺杂杂质。

实用新型专利搪玻璃反应釜(申请号为201420807203.7)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端设置有釜盖,所述釜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釜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设置有出料管线和放料阀,所述釜体包括金属罐体和衬于所述金属罐体的内表面的玻璃层,所述釜体的下端还设置有与所述出料管线相互独立的进料管线,所述进料管线的顶部伸入所述釜体内,所述进料管线的上部设置有防堵料构件。该实用新型能够防止固体物料进入进料管线而导致的进料管线的堵塞,但是进料中仍会出现溅料问题,发生安全事故,且出料口无过滤机构,成品易掺有杂质。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进料和出料效率高,进料时不易溅料,安全系数高,且兼具过滤产物功能的生产环丙羧酸用搪玻璃反应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搪玻璃反应釜的不足,提供一种进料和出料效率高,进料时不易溅料,安全系数高,且兼具过滤产物功能的生产环丙羧酸用搪玻璃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环丙羧酸用搪玻璃反应釜,包括釜体、安装于釜体的搅拌轴和控制所述搅拌轴的电机,所述釜体上方设有至少2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接有开口逐渐增大的下料斗,所述下料斗内设有下料搅拌轴,所述釜体下方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内设有出料搅拌轴。

优选的,所述出料搅拌轴下方设有过滤机构,可将产物中的杂质滤出。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出料口内壁的挂钩和安装于所述挂钩的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边缘设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孔。该设计方便滤网的拆卸和更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上方设有桨叶,下方设有梯形的搅拌框,所述搅拌框内部设有由纵梁和横梁交错形成的网格。带有网格的梯形搅拌框有利于对釜体底部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提高搅拌的均匀性,加快物料的混合和反应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釜体外侧设有夹套,所述夹套上方设有出气口,夹套具有保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进料口连接有下料斗,能够防止进料时发生溅料,安全系数高。

(2)本实用新型设有至少2个进料口,可同时进料,进料效率高,下料斗设有的下料搅拌轴和出料口设有的出料搅拌轴能够加速进料和出料,提高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出料口处还设有易于拆卸的过滤网,能够对产物进行过滤,去除杂质,且过滤网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出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1、釜体;2、电机;3、搅拌轴;4、夹套;5、出气口;6、进料口;7、下料斗;8、下料搅拌轴;9、桨叶;10、搅拌框;101、网格;11、出料口;12、出料搅拌轴;13、过滤机构;131、过滤网;132、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生产环丙羧酸用搪玻璃反应釜,包括釜体1、安装于釜体1的搅拌轴3和控制搅拌轴3的电机2,釜体1上方设有至少2个进料口6,进料口6连接有开口逐渐增大的下料斗7,下料斗7内设有下料搅拌轴8,釜体1下方设有出料口11,出料口11内设有出料搅拌轴12。

出料搅拌轴12下方设有过滤机构13。过滤机构13包括固定于出料口11内壁的挂钩132和安装于挂钩132的过滤网131。过滤网131边缘设有与挂钩132相配合的挂孔。过滤机构13能够对产物进行过滤,去除杂质,且该结构使得过滤网131更换方便,不会影响生产效率。

搅拌轴3上方设有桨叶9,下方设有梯形的搅拌框10,搅拌框10内部设有由纵梁和横梁交错形成的网格101。带有网格101的梯形搅拌框10有利于对釜体1底部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提高搅拌的均匀性,加快物料的混合和反应速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釜体1外侧设有夹套4,夹套4上方设有出气口5。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为:进料和出料效率高,进料时不易溅料,安全系数高,且兼具过滤产物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应用案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