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专用煤粉防漏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521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发电厂专用煤粉防漏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厂专用煤粉防漏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磨煤机是将煤块破碎并磨成煤粉的机械,它是煤粉炉的重要辅助设备。按照工作方式分,有立式磨粉机、高压悬辊磨、中速微粉磨、超压梯形磨、雷蒙磨等型号;按磨煤工作部件的转速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低速磨煤机、中速磨煤机和高速磨煤机。

大唐临清热电厂现投入使用的中速辊式磨煤机为北京电力设备总厂设计的ZGM95K-Ⅱ型磨煤机,磨辊加载方式采用液压变加载,加载拉杆处采用浮动锥罩及密封风双重密封,投运以来液压加载装置拉杆密封处经常出现漏粉现象,经现场检查主要因为磨煤机制造厂设计的拉杆密封采用刚性密封与拉杆接处,完全依靠密封风与一次风的压差来阻止磨内煤粉向外部泄漏,一旦煤中夹杂有铁丝、焊条头等铁件时就极容易造成刚性密封环的磨损,密封间隙增大后大量煤粒从磨内漏入拉杆密封小室内,逐渐将拉杆下密封损坏,导致密封风夹带着煤粉从拉杆密封小室经过拉杆下密封漏出磨煤机外,由于密封风的泄漏,密封风的风量、压力开始减小,逐渐导致另外两只拉杆密封室内被漏入煤粉,加速了另外两只拉杆密封的磨损速度,拉杆密封的泄漏不仅导致了大量煤粉损失、磨煤机出力降低、拉杆密封环的磨损,密封风风量、压力的降低,还严重污染了现场环境,导致不得不停磨检修,影响了锅炉负荷的稳定性。同时拉杆漏粉后因需经常更换刚性密封环,支出费用大;磨煤机漏粉、出力降低及停磨造成的负荷波动损失费用较大;停机检修费用及环境清扫人工费用不断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密封严实,能够随着拉杆的滑动而自动调整连接密封性,不易漏风、漏煤,安装拆卸简单,维修方便,且有助于降低成本的发电厂专用煤粉防漏辅助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电厂专用煤粉防漏辅助装置包括安装在磨煤机机仓上部的上密封机构和安装在磨煤机机仓下部的下密封机构,其结构特点是:所述下密封机构包括安装在机仓下部与拉杆同轴套装配合的下筒,下筒上端口固设有与拉杆套装配合的上筒板,下筒下端口部固接有向外延伸的下筒板,下筒板上通过下螺栓固定安装有封口板,封口板中部设有与拉杆套装配合的封口,下筒内通过内定位机构安装有使下筒与拉杆弹性挤压密封配合的弹性环体。

本发电厂专用煤粉防漏辅助装置是通过挤压式内密封结构来实现结构合理,密封严实,不易漏风、漏煤,安装拆卸简单,维修方便,且有助于降低成本的。

挤压式内密封结构主要包括四部分结构,即:下筒、上筒板、下筒板、弹性环体。其中,下筒是下密封机构的壳体部分,也是其他部件的安装载体。下筒为圆管状,与拉杆同轴套装配合,下筒内壁与拉杆外壁之间设有环形空腔。下筒上端固接有上筒板,上筒板中部设有与拉杆套装配合的孔,上筒板与拉杆为间隙配合,因此拉杆可以自由通过上筒板。下筒下端通过设有向外侧水平延伸的下筒板,下筒板底部扣合有封口板,封口板和对应的下筒板外周环设有若干下螺栓,两者通过下螺栓固定密封连接。封口板中心部设有套装拉杆的封口,封口直径远大于拉杆外径,以便于拉杆轻微径向摆动。这样,上筒板、下筒、封口板就围绕成了下筒的内腔。在本专利中,下筒内腔中通过内定位机构安装有一个弹性环体,弹性环体内壁与拉杆外壁弹性密封套装配合,弹性环体外壁与下筒内腔壁弹性密封配合。当拉杆轴向移动时,弹性环体会通过弹性变形来实现同步跟随,即使拉杆有轻微的径向震动也会被弹性环体所吸收,因此保证了下密封机构既不漏风也不漏煤或漏粉。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内定位机构包括固设在上筒板内壁上的与拉杆间隙套装配合的上筒环,上筒环横截面呈上宽下尖的三角形,封口板内壁上固设有与拉杆间隙套装配合的下筒环,下筒环横截面呈下宽上尖的三角形,所述弹性环体上下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上筒环和下筒环嵌位配合的上筒槽和下筒槽,弹性环体外侧壁和下筒内壁之间的环形腔内均布有若干将弹性环体内壁挤压到拉杆上的弹簧。

作为改进,弹性环体上部设有与上筒环两侧壁对应的两个弹性臂,即内上弹性臂和外上弹性臂,内上弹性臂与拉杆上部弹性贴合在一起,外上弹性臂与下筒内腔壁下部贴合在一起;弹性环体下部设有与下筒环两侧壁对应的两个弹性臂,即内下弹性臂和外下弹性臂,内下弹性臂与拉杆下部弹性贴合在一起,外下弹性臂与下筒内腔壁下部贴合在一起。

本内定位机构主要包括五部分结构,即:上筒环、上筒槽、下筒环、下筒槽和弹簧。其中,上筒环固设在上筒板内壁上,呈圆环形,与拉杆间隙套装配合,上筒环横截面呈上宽下尖的三角形。为方便叙述,将构成上述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称为与上筒板内壁固接的顶边或顶壁,与拉杆临近设置的内斜边或内斜壁,远离拉杆而临近下筒内侧壁设置的外斜边或外斜壁。显然,拉杆外壁和下筒环内斜壁构成了一个上尖下宽的倒v形腔槽,该倒v形槽就是本专利的关键结构之一。下筒环固接在封口板内壁上,下筒环也呈圆环形,与拉杆间隙套装配合,下筒环横截面呈下宽上尖的三角形。为方便叙述,将构成上述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称为与封口板内壁固接的底边或底壁,与拉杆临近设置的内斜边或内斜壁,远离拉杆而临近下筒内侧壁设置的外斜边或外斜壁。显然,拉杆外壁和下筒环内斜壁构成了一个横截面呈上宽下尖的v形腔槽,该v形槽也是本专利的关键结构之一。所述弹性环体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实体,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为了保证弹性密封效果,弹性环体设计得要比实际位置空间稍大,这样弹性环体就是被挤压安装进下筒内腔的。这样安装的好处是保证弹性环体与相邻各部件都是弹性膨胀按压接触,大大增加了密封性。所述上筒槽和下筒槽分别设置在弹性环体上下两端面上。上筒槽呈与上筒环对应扣合的横截面为上宽下尖三角形的环状,因此在弹性环体上部将形成被上筒槽分割的两个弹性臂,即与拉杆弹性贴合的内上弹性臂和与下筒内腔壁贴合的外上弹性臂。类似的,下筒槽呈与下筒环对应扣合的横截面为上尖下宽三角形的环状,因此在弹性环体下部将形成被下筒槽分割的两个弹性臂,即与拉杆弹性贴合的内下弹性臂和与下筒内腔壁贴合的外下弹性臂。因此,弹性环体的横截面大致呈中部比较厚实的X形。这样设置的目的,一是增大弹性环体的表面积,也就增大弹性环体与下筒内腔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了防止漏风、漏煤或漏粉的效果。二来可以起到对弹性环体相对定位的作用。最主要的作用是,当拉杆轴向移动时,弹性环体会通过内上弹性臂、内下弹性臂的相应自动弹性移动来保证弹性环体与拉杆的密封可靠性。详细而言,当拉杆向下移动时,传统机仓内的空气、煤粉最有可能在拉杆带动下从拉杆外边侧漏出。但是,在本专利中,因为弹性环体是挤压安装在下筒内腔的,所以拉杆下滑时,内上弹性臂只是对拉杆外壁和内斜壁的膨胀弹力减弱而不会从倒v形腔槽从滑脱,更不会因为两者分离形成空气或煤粉泄露的间隙。此时,内下弹性臂会在拉杆带动下自动向下蠕动,且内下弹性臂会进入由拉杆外壁和下筒环内斜壁构成的下尖上宽的v形腔槽深处并开始堆积。随着拉杆的下滑,内下弹性臂会挤压在上述v形腔槽内,同时对v形腔槽两侧壁,也就是拉杆外侧壁和下筒环内斜壁形成更大的挤压力,这样就增强了弹性环体、拉杆和下筒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杜绝了漏风、漏煤或漏粉问题。同样的,当拉杆向上滑动时,内下弹性臂与v形腔槽的膨胀弹力会减弱但既然充满整个v形腔槽更不至于形成漏风、漏煤的间隙,而内上弹性臂会增强弹性环体、拉杆和下筒之间的密封性,保证不会漏风、漏煤或漏粉。综上所述,本专利设计要点即在于可以随拉杆的上下滑动而自动调整密封重点,从根本上杜绝了漏风、漏煤或漏粉的可能性。在本专利中,下筒内腔中还安装有若干弹簧,弹簧内端与弹性环体外侧壁弹性按压配合,弹簧外端和下筒内壁弹性按压配合,上述弹簧将弹性环体内壁挤压到拉杆上,进一步增强了拉杆和弹性环体的密封连接性能。

作为改进,封口内固定安装有与拉杆弹性密封套装配合的胶环。

在封口内固定安装与拉杆同轴套装配合的胶环后,胶环内圈可以与拉杆外壁弹性密封套装配合,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内部空气和煤粉泄露,也能阻挡外部杂物进入下筒内腔,极大保障了本专利的可靠运行。

作为进一步改进,封口板边部环设有与下筒板对应的环凹槽,环凹槽内安装有硅胶环。

在封口板边部设置与拉杆同轴设置的环凹槽,可以在环凹槽内安装硅胶环,这样通过下螺栓紧固后,硅胶环就被挤压在封口板和下筒板的衔接部,保证了两者连接的密封性,有助于提高本专利防止漏风、漏煤或漏粉的能力。

作为进一步改进,弹性环体内设有与弹性环体同轴设置的两列空腔环,两列空腔环上下对称设置,两列空腔环从弹性环体外侧壁中部分别向内上弹性臂和内下弹性臂排列设置,且空腔环的孔径从弹性环体外侧向内侧方向逐渐变大。

空腔环是设置在弹性环体内与弹性环体同轴设置的环形空腔,横截面呈圆形,圆形设置可以保证受力更均匀,受挤压后不易破裂。在弹性环体内设置空腔环,主要是为了在受到挤压时增大弹性变形和柔软度,增强与拉杆和下筒内壁的贴合度及密封性,尤其是在拉杆上下滑动时,更易变形的内上弹性臂和内下弹性臂可以更容易与拉杆紧密贴合在一起,保证了两者的贴合密封性,有效防止漏风和漏粉现象。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发电厂专用煤粉防漏辅助装置结构合理,密封严实,能够随着拉杆的滑动而自动调整连接密封性,不易漏风、漏煤,安装拆卸简单,维修方便,且有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拉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密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密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性环体自然状态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7为弹性环体被挤压安装到下筒内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发电厂专用煤粉防漏辅助装置包括安装在磨煤机机仓1上部的上密封机构2和安装在磨煤机机仓下部的下密封机构3,所述上密封机构包括固设在机仓上向上延伸设置的定位筒4,定位筒与插装在机仓内的拉杆5同轴套装设置,定位筒上端通过上弹性定位机构6固接有上密封罩7,上密封罩包括与拉杆能上下滑动套装配合的罩筒8,罩筒内壁上从上向下间隔设置有上槽9、中槽10、下槽11,上槽、中槽、下槽内分别卡装有与拉杆外壁密封滑动配合的上铜环12、中铜环13、下铜环14。本发电厂专用煤粉防漏辅助装置主要包括六部分结构,即:定位筒、上弹性定位机构、上密封罩、上铜环、中铜环、下铜环。其中,定位筒竖直固定在机仓上方,定位筒呈圆管状,与拉杆同轴套装配合。定位仓内径远大于拉杆直径,这样设置可以使拉杆在发生径向微变形时保持可靠的自由度,避免了与定位筒等其他部件的机械碰撞或摩擦,有助于提高工作顺畅性和可靠性。同时,定位筒也是本专利其他部件的安装载体,为其他部件提供支撑力。定位筒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使本专利与拉杆的连接部位尽量远离拉杆中部而接近拉杆端部,这样可以避免拉杆运动中径向晃动,提高拉杆在机仓中位置的相对稳定性。定位筒上端通过上弹性定位机构安装有上密封罩,上密封罩与拉杆外壁弹性密封配合。

上弹性定位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既能将上密封罩定位在定位筒端部,又能允许上密封罩以微小的径向位移相对定位筒移动,这样就起到了弹性定位的作用。弹性定位作用体现在与拉杆的配合上,就是拉杆在一定微小径向震动时保证上密封罩与拉杆依然保持密封状态,这样就保证了不漏风,不漏煤。在本专利中,上密封罩呈圆筒状,与拉杆套装配合。上密封罩内壁上从上向下依次间隔设置有三个环形凹槽,即:上槽、中槽和下槽,上槽、中槽和下槽中分别对应卡装有上铜环、中铜环和下铜环。上铜环、中铜环和下铜环的外侧部分别卡装在上槽、中槽和下槽内,上铜环、中铜环和下铜环的内侧部都延伸出上密封罩内壁,并且上铜环、中铜环和下铜环的内环壁与拉杆外壁密封滑动配合。在本专利中,上铜环、中铜环和下铜环都采用铜材,相对于其他材料不但具有一定的弹性,保证了密封效果,而且具有优良的耐磨性,保证了工作稳定性和成本的降低。在本专利中,采用了上铜环、中铜环和下铜环三道密封环结构,极大保证了上密封罩和拉杆的密封效果,从根本上杜绝了漏风、漏煤或漏粉的弊端。本专利结构设计合理,需要拆卸维护时,只需开启上弹性定位机构,即可将上密封罩分离,维修部件或整体更换都非常方便。

在本专利中,所述上弹性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罩筒下部的环槽15,环槽内间隔插装有至少三个压板16,压板外端通过上螺栓17与定位筒上端的定位板18固接在一起。在本上弹性定位机构中,压板是连接上密封罩和定位筒的桥梁,压板内端嵌入上密封罩下部的环槽中,压板外端通过上螺栓与定位筒上端的定位板对应固接在一起。在本专利中,压板的数量是不限制的,不过至少是三个,这样可以起到施力均匀定位上密封罩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板包括与环槽插装配合的上板19、与定位板配合的下板20,还包括将上板和下板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中板21,上板、中板和定位板之间构成一个容纳罩筒下部的腔体22。在本压板中,压板主要由三部分结构构成,即上板、中板和下板。其中,上板和下板错位平行设置,中板将两者的相邻部固定连接在一起,三者横截面大致呈Z形。上板与环槽插装配合,下板通过上螺栓固定安装在定位板上,因此上密封罩是通过压板固定压在了定位板上。为方便叙述,将环槽下方与定位板按压配合的上密封罩部分称为底压板,底压板边部位于由上板、中板和定位板构成的一个腔体内,该腔体比底压板大,也就是说,底压板可以在受力时在腔体内横向移动,也即径向移动,这样就保证了拉杆在径向震动时上密封罩也会随之移动且依然能保证拉杆与上密封机构的密封可靠性。

在本专利中,定位板顶面上设有顶面槽23,顶面槽内设置有与罩筒底面弹性密封配合的密封环24。在定位板顶面上设置顶面槽,并在顶面槽内设置密封环,可以使定位板和底压板在拉杆径向震动时依然能保持弹性密封配合,进一步保证了本专利的密封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密封机构包括安装在机仓下部与拉杆同轴套装配合的下筒01,下筒上端口固设有与拉杆套装配合的上筒板08,下筒下端口部固接有向外延伸的下筒板02,下筒板上通过下螺栓03固定安装有封口板04,封口板中部设有与拉杆套装配合的封口05,下筒内通过内定位机构06安装有使下筒与拉杆弹性挤压密封配合的弹性环体07。本发电厂专用煤粉防漏辅助装置主要包括四部分结构,即:下筒、上筒板、下筒板、弹性环体。其中,下筒是下密封机构的壳体部分,也是其他部件的安装载体。下筒为圆管状,与拉杆同轴套装配合,下筒内壁与拉杆外壁之间设有环形空腔。下筒上端固接有上筒板,上筒板中部设有与拉杆套装配合的孔,上筒板与拉杆为间隙配合,因此拉杆可以自由通过上筒板。下筒下端通过设有向外侧水平延伸的下筒板,下筒板底部扣合有封口板,封口板和对应的下筒板外周环设有若干下螺栓,两者通过下螺栓固定密封连接。封口板中心部设有套装拉杆的封口,封口直径远大于拉杆外径,以便于拉杆轻微径向摆动。这样,上筒板、下筒、封口板就围绕成了下筒的内腔。在本专利中,下筒内腔中通过内定位机构安装有一个弹性环体,弹性环体内壁与拉杆外壁弹性密封套装配合,弹性环体外壁与下筒内腔壁弹性密封配合。当拉杆轴向移动时,弹性环体会通过弹性变形来实现同步跟随,即使拉杆有轻微的径向震动也会被弹性环体所吸收,因此保证了下密封机构既不漏风也不漏煤或漏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定位机构包括固设在上筒板内壁上的与拉杆间隙套装配合的上筒环09,上筒环横截面呈上宽下尖的三角形,封口板内壁上固设有与拉杆间隙套装配合的下筒环010,下筒环横截面呈下宽上尖的三角形,所述弹性环体上下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上筒环和下筒环嵌位配合的上筒槽011和下筒槽012,弹性环体外侧壁和下筒内壁之间的环形腔内均布有若干将弹性环体内壁挤压到拉杆上的弹簧013。弹性环体上部设有与上筒环09两侧壁对应的两个弹性臂,即内上弹性臂018和外上弹性臂019,内上弹性臂与拉杆上部弹性贴合在一起,外上弹性臂与下筒内腔壁下部贴合在一起;弹性环体下部设有与下筒环010两侧壁对应的两个弹性臂,即内下弹性臂020和外下弹性臂021,内下弹性臂与拉杆下部弹性贴合在一起,外下弹性臂与下筒内腔壁下部贴合在一起。

本内定位机构主要包括五部分结构,即:上筒环、上筒槽、下筒环、下筒槽和弹簧。其中,上筒环固设在上筒板内壁上,呈圆环形,与拉杆间隙套装配合,上筒环横截面呈上宽下尖的三角形。为方便叙述,将构成上述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称为与上筒板内壁固接的顶边或顶壁,与拉杆临近设置的内斜边或内斜壁,远离拉杆而临近下筒内侧壁设置的外斜边或外斜壁。显然,拉杆外壁和下筒环内斜壁构成了一个上尖下宽的倒v形腔槽,该倒v形槽就是本专利的关键结构之一。下筒环固接在封口板内壁上,下筒环也呈圆环形,与拉杆间隙套装配合,下筒环横截面呈下宽上尖的三角形。为方便叙述,将构成上述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称为与封口板内壁固接的底边或底壁,与拉杆临近设置的内斜边或内斜壁,远离拉杆而临近下筒内侧壁设置的外斜边或外斜壁。显然,拉杆外壁和下筒环内斜壁构成了一个横截面呈上宽下尖的v形腔槽,该v形槽也是本专利的关键结构之一。

所述弹性环体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实体,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为了保证弹性密封效果,弹性环体设计得要比实际位置空间稍大,这样弹性环体就是被挤压安装进下筒内腔的。这样安装的好处是保证弹性环体与相邻各部件都是弹性膨胀按压接触,大大增加了密封性。所述上筒槽和下筒槽分别设置在弹性环体上下两端面上。上筒槽呈与上筒环对应扣合的横截面为上宽下尖三角形的环状,因此在弹性环体上部将形成被上筒槽分割的两个弹性臂,即与拉杆弹性贴合的内上弹性臂和与下筒内腔壁贴合的外上弹性臂。类似的,下筒槽呈与下筒环对应扣合的横截面为上尖下宽三角形的环状,因此在弹性环体下部将形成被下筒槽分割的两个弹性臂,即与拉杆弹性贴合的内下弹性臂和与下筒内腔壁贴合的外下弹性臂。因此,弹性环体的横截面大致呈中部比较厚实的X形。这样设置的目的,一是增大弹性环体的表面积,也就增大弹性环体与下筒内腔壁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了防止漏风、漏煤或漏粉的效果。二来可以起到对弹性环体相对定位的作用。最主要的作用是,当拉杆轴向移动时,弹性环体会通过内上弹性臂、内下弹性臂的相应自动弹性移动来保证弹性环体与拉杆的密封可靠性。详细而言,当拉杆向下移动时,传统机仓内的空气、煤粉最有可能在拉杆带动下从拉杆外边侧漏出。但是,在本专利中,因为弹性环体是挤压安装在下筒内腔的,所以拉杆下滑时,内上弹性臂只是对拉杆外壁和内斜壁的膨胀弹力减弱而不会从倒v形腔槽从滑脱,更不会因为两者分离形成空气或煤粉泄露的间隙。此时,内下弹性臂会在拉杆带动下自动向下蠕动,且内下弹性臂会进入由拉杆外壁和下筒环内斜壁构成的下尖上宽的v形腔槽深处并开始堆积。随着拉杆的下滑,内下弹性臂会挤压在上述v形腔槽内,同时对v形腔槽两侧壁,也就是拉杆外侧壁和下筒环内斜壁形成更大的挤压力,这样就增强了弹性环体、拉杆和下筒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杜绝了漏风、漏煤或漏粉问题。同样的,当拉杆向上滑动时,内下弹性臂与v形腔槽的膨胀弹力会减弱但既然充满整个v形腔槽更不至于形成漏风、漏煤的间隙,而内上弹性臂会增强弹性环体、拉杆和下筒之间的密封性,保证不会漏风、漏煤或漏粉。综上所述,本专利设计要点即在于可以随拉杆的上下滑动而自动调整密封重点,从根本上杜绝了漏风、漏煤或漏粉的可能性。在本专利中,下筒内腔中还安装有若干弹簧,弹簧内端与弹性环体外侧壁弹性按压配合,弹簧外端和下筒内壁弹性按压配合,上述弹簧将弹性环体内壁挤压到拉杆上,进一步增强了拉杆和弹性环体的密封连接性能。

在本专利中,封口内固定安装有与拉杆弹性密封套装配合的胶环014。在封口内固定安装与拉杆同轴套装配合的胶环后,胶环内圈可以与拉杆外壁弹性密封套装配合,这样不但可以防止内部空气和煤粉泄露,也能阻挡外部杂物进入下筒内腔,极大保障了本专利的可靠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封口板边部环设有与下筒板对应的环凹槽015,环凹槽内安装有硅胶环016。在封口板边部设置与拉杆同轴设置的环凹槽,可以在环凹槽内安装硅胶环,这样通过下螺栓紧固后,硅胶环就被挤压在封口板和下筒板的衔接部,保证了两者连接的密封性,有助于提高本专利防止漏风、漏煤或漏粉的能力。

作为改进,弹性环体内设有与弹性环体同轴设置的两列空腔环017,两列空腔环上下对称设置,两列空腔环从弹性环体外侧壁中部分别向内上弹性臂和内下弹性臂排列设置,且空腔环的孔径从弹性环体外侧向内侧方向逐渐变大。空腔环是设置在弹性环体内与弹性环体同轴设置的环形空腔,横截面呈圆形,圆形设置可以保证受力更均匀,受挤压后不易破裂。在弹性环体内设置空腔环,主要是为了在受到挤压时增大弹性变形和柔软度,增强与拉杆和下筒内壁的贴合度及密封性,尤其是在拉杆上下滑动时,更易变形的内上弹性臂和内下弹性臂可以更容易与拉杆紧密贴合在一起,保证了两者的贴合密封性,有效防止漏风和漏粉现象。

在本专利中,为了重点突出本专利的创新结构,便于叙述和理解,在附图中省略了机仓内部结构以及拉杆位于机仓和拉杆两端的结构,且上述结构也不是本专利的创新点所在,上述结构都属于公知技术,在此不再细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