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型洁净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427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型洁净工作台。



背景技术:

洁净工作台,是一种提供局部无尘、无菌工作环境的空气净化设备,一方面避免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是一种安全的微生物专用洁净工作台,也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实验室、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等相关行业,保护了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成品率。现有的洁净工作台存在弊端即当工作台体停止使用时,工作台体会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很难保证其清洁度,为下次使用带来不便。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洁净工作台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可升降型洁净工作台,用以有效防止工作台体在未使用的状态下被污染,保持工作台体的洁净以备下次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升降型洁净工作台,包括敞口室体,控制面板,若干个安装在敞口室体内底壁上的气缸,连接在气缸上的工作台体,盖合敞口室体的盖体;所述盖体面向工作台体侧设有紫外线杀菌灯、喷淋头、红外线烘干灯以及抽气罩,所述敞口室体侧壁设有若干个通风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气罩位于盖体的中心处,还包括与抽气罩配套使用的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设置在盖体背向工作台体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头的个数为四个且环布在抽气罩外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的个数为两个且以抽气罩为对称轴呈对称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线烘干灯的个数为两个且以抽气罩为对称轴呈对称布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敞口室体底部安装有若干个万向滚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一端与敞口室体铰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的个数为两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分别控制紫外线杀菌灯、喷淋头、红外线烘干灯、抽气罩以及气缸工作的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洁净工作台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作台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升降,并通过盖体盖合在敞口室体上,有效防止了工作台体在未使用的状态下被污染,此外,利用抽气罩可将敞口室体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抽出,利用喷淋头、红外线烘干灯可对工作台体进行清洗和烘干,利用紫外线杀菌灯可对工作台体进行杀菌处理,从而保持工作台体的洁净以备下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可升降型洁净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升降型洁净工作台,包括敞口室体1,控制面板9,若干个安装在敞口室体1内底壁上的气缸3,连接在气缸3上的工作台体2,盖合敞口室体1的盖体4。

当需要使用工作台体2时,气缸3伸长将工作台体2推出敞口室体1。使用完毕后,气缸3回缩使工作台体2收容于敞口室体1中,再利用盖体4盖合敞口室体1,防止工作台体2在未使用时被污染。

所述盖体4面向工作台体2侧设有紫外线杀菌灯51、紫外线杀菌灯52、喷淋头8、红外线烘干灯61、红外线烘干灯62以及抽气罩7,所述敞口室体1侧壁设有若干个通风孔10。当盖体4盖合敞口室体1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紫外线杀菌灯、喷淋头8、红外线烘干灯或者抽气罩7进行工作。

所述抽气罩7位于盖体4的中心处,还包括与抽气罩7配套使用的引风机(未示出),所述引风机设置在盖体4背向工作台体2侧。抽气罩7可将敞口室体1中的有害气体或者颗粒抽出。

所述喷淋头8的个数为四个且环布在抽气罩7外部,喷淋头8连接有外置储水桶(未示出),用以清洗工作台体2。

所述红外线烘干灯的个数为两个即红外线烘干灯61和红外线烘干灯62,红外线烘干灯61和红外线烘干灯62以抽气罩7为对称轴呈对称布置。红外线烘干灯61和红外线烘干灯62用于烘干工作台体2。

所述紫外线杀菌灯的个数为两个即紫外线杀菌灯51和紫外线杀菌灯52,紫外线杀菌灯51和紫外线杀菌灯52以抽气罩7为对称轴呈对称布置。紫外线杀菌灯51和紫外线杀菌灯52用于对工作台体2进行杀菌。

所述敞口室体1底部安装有若干个万向滚轮11,从而便于将敞口室体1推至工作室(未示出)。所述盖体4一端与敞口室体1铰接。所述气缸3的个数为两个,从而增加工作台体2升降的稳定性。

所述控制面板9上设有分别控制紫外线杀菌灯51、紫外线杀菌灯52、喷淋头8、红外线烘干灯61、红外线烘干灯62、抽气罩7以及气缸3工作的开关。所述控制面板9安装在敞口室体1上。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