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尾气排放用环保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7963发布日期:2018-06-02 02:4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工业尾气排放用环保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环保处理器,具体是一种工业尾气排放用的环保处理器。



背景技术:

作为工业三废之一的尾气(亦即废气)排放直接影响着大气环境的质量,为了降低工业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实现环保排放,要求对工业尾气的排放进行环保处理。

以七水亚铁生产工艺中的尾气排放为例,工业尾气的排放需要实现除尘和除雾液处理。具体的,在七水亚铁的生产工艺中,七水亚铁通过热风炉烘干而产生气体,该气体通过引风机引入洗涤管道进行洗涤处理,洗涤后的烟气中既包含有大量的雾状液体、亦包含有少量的粉尘杂质,如若不对此烟气及时、可控的进行环保处理,则排放后的烟气中所含的粉尘杂质和雾状液体在大气压的影响下,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然而,现有工业尾气排放的环保处理仅侧重于除尘处理,任由除尘后尾气中携带雾状液体向大气排放,这将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这尤其以除尘尾气中所携带的酸雾液体更为明显。可见,现有工业尾气排放的环保处理技术无法满足环保技术要求,所排放尾气对大气环境存在直接污染的问题,亟待完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一种工业尾气排放用的、既能实现工业尾气中粉尘杂质去除、又能实现工业尾气中雾状液体去除、环保处理效果优异的环保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业尾气排放用环保处理器,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底部具有尾气入口、顶部具有尾气排放烟囱,所述塔体内由下而上设有一级孔板和二级孔板,所述一级孔板和二级孔板将塔体内分成处于下位的除尘段和处于上位的除雾液段;所述一级孔板上开设有多道条形结构的穿孔,在一级孔板的每一条穿孔上卧式布置有除尘机构,每一除尘机构上方的除尘段内设有至少一个对应的喷淋头;所述二级孔板上开设有多个穿孔,在二级孔板的每一个穿孔上竖向布置有除雾液机构。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除尘机构内布置有吸收元件,所述吸收元件为金属过滤网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元件的滤孔孔径为3~5微米。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除雾液机构的顶端以封板封堵、周向布置有吸收元件,所述吸收元件为纤维层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纤维层结构为碳纤维层、玻璃纤维层或碳纤维层与玻璃纤维层组成的混合纤维层。所述吸收元件的滤孔孔径为0.5~3微米。再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元件的滤孔孔径为0.5~1微米。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除雾液机构的底端通过接管竖向连接在二级孔板的对应穿孔上。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除雾液段的塔体上设有人孔和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在二级孔板顶面处。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口对应且处在所述接管的高度范围内。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除尘段的塔体上设有检验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上述环保处理器针对工业尾气的排放而设计,其通过第一级洗涤、吸附处理而去除工业尾气中的粉尘杂质,通过第二级过滤、吸附处理而去除洗涤后的工业尾气中的雾状液体,从而使最终所排放的工业尾气实现优异的环保处理效果,其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果优异等特点,特别适宜七水亚铁生产工艺中的尾气排放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视图。

图3是图1的B-B视图。

图4是图1中的C放大图。

图中代号含义:1—塔体;2—烟囱;3—一级孔板;4—二级孔板;5—除尘机构;6—吸收元件;7—喷淋头;8—检验口;9—接管;10—除雾液机构;11—吸收元件;12—出液口;13—下部人孔;14—上部人孔;15—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环保处理器,具体是一种工业尾气排放、特别是七水亚铁生产工艺中的尾气排放用的环保处理器。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清楚、详细的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即图1、图2、图3和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清楚地说明,其它实施例虽未单独绘制附图,但其主体结构仍可参照实施例1的附图。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塔体1。塔体1底部的底面具有尾气入口,该尾气入口与工业尾气的排放通道接通;塔体1的顶部具有向上延伸的尾气排放烟囱2;塔体1内由下而上设有一级孔板3和二级孔板4,由一级孔板3和二级孔板4将塔体1内分成处于下位的除尘段和处于上位的除雾液段。

其中,除尘段内的一级孔板3上开设有多道条形结构的穿孔,在一级孔板3的每一条穿孔上卧式布置有除尘机构5,每一除尘机构5上方的除尘段内设有一个对应的喷淋头7。前述除尘机构5内布置有吸收元件6,该吸收元件6为金属过滤网结构,其滤孔孔径的取值范围为3~5微米,例如3微米、4微米或5微米。前述喷淋头7连接冲洗水管,通常冲洗水管中的冲洗水为常温状态。

为了方便检查,除尘段的塔体1侧壁上开设有检验口8,该检验口8处在除尘段的中上部部位。

除雾液段的二级孔板4上开设有多个穿孔,每个穿孔为圆孔状,在二级孔板4的每一个穿孔上竖向布置有除雾液机构10。每个除雾液机构10的底端通过接管9竖向连接在二级孔板4的对应穿孔上,即接管9竖向焊接在二级孔板4的对应穿孔外周,接管9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对应的除雾液机构10连接;每个除雾液机构10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其顶端以封板15封堵,其周向上布置有吸收元件11,该吸收元件11为碳纤维层的纤维层结构;每个除雾液机构10的吸收元件11的滤孔孔径取值范围为0.5~3微米,例如0.5微米、0.8微米、1微米、1.5微米、2.5微米或3微米,优选的取值范围为0.5~1微米。

除雾液段在运行过程中会收集到尾气所携带的液体,为了方便液体排出,在除雾液段的塔体1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12,该出液口12处在二级孔板4顶面处、与接管9相对应,使得出液口12的底沿与二级孔板4的顶面保持齐平。

为了方便维护,除雾液段的塔体1上还开设有人孔,该人孔分为两个,一个处在塔体1的侧壁上-即下部人孔13,另一个处在塔体1的顶部-即上部人孔14,下部人孔13靠近二级孔板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除雾液机构的吸收元件为玻璃纤维层的纤维层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除雾液机构的吸收元件为玻璃纤维层和碳纤维层的混合纤维层结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塔体的尾气入口处在塔体底部的侧面。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塔体的尾气入口处在塔体底部的底面和侧面。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