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酸储罐卸酸酸雾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4456发布日期:2019-02-12 21:55阅读:1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盐酸储罐卸酸酸雾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酸雾吸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镍钴生产使用的盐酸储罐卸酸酸雾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盐酸是氢氯酸的俗称,是氯化氢(HCl)气体的水溶液,是一种刺激性的液体,为无色透明的一元强酸。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打开盛有浓盐酸的容器后能在其上方看到酸雾,是氯化氢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的盐酸小液滴,比水雾的颗粒要小,比烟的湿度要高,粒径为0.1~10μm,是介于烟气与水雾之间的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镍钴湿法冶金中,含镍钴有机相使用不同浓度盐酸洗涤铁、锰、锌、钙、铜等杂质,并制备氯化镍和氯化钴。盐酸存放在储罐中,在卸盐酸过程中,使用耐酸泵将盐酸打入储罐,不可避免产生酸雾,污染环境、影响员工身体健康、腐蚀厂房设备等,为了安全、环保和清洁生产必须对酸雾进行吸收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盐酸储罐卸酸酸雾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盐酸储罐卸酸酸雾吸收装置,包括盐酸储罐、卧式水喷射成套真空机组、碱液配置高位槽、废水储池、洗眼器等,所述盐酸储罐为玻璃钢材质;所述卧式水喷射成套真空机组由进气球阀、止回阀、缓冲罐、水箱、水喷射真空泵、离心泵、真空表、放空阀、排污阀组成;酸雾吸收装置旁配有洗眼器,用于紧急洗眼和全身冲洗;整套装置运行安全稳定,减少卸酸过程产生的酸气对环境污染、对设备的腐蚀和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危害,可实现安全、环保和清洁化生产。

进一步的,盐酸储罐安装雷达液位计、安全呼吸阀、避雷针、接地线,四周有1.2m围堰并做防腐处理。

进一步的,卧式水喷射成套真空机组进气球阀采用碳钢精铸,内衬聚四氟乙烯阀,球及过滤部件衬聚四氟乙烯,强度高、经久耐用。

进一步的,卧式水喷射成套真空机组可移动,水喷射真空泵为单级,喷嘴是是在一个孔板上开设多个孔口的多喷嘴结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的,水喷射真空泵采用增强聚丙烯(RPP)塑料一次成型,具有耐腐蚀强、机械强度高、表面光洁、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

进一步的,卧式水喷射成套真空机组的水箱箱体采用增强聚丙烯塑料一次成型,箱内带隔板,无焊缝,防渗漏,耐腐蚀性能强。

进一步的,卧式水喷射成套真空机组的离心泵,采用增强聚丙烯,一次注塑成型,耐腐蚀性能强,介质不与金属接触,轴封采用外装式机械密封使用寿命长,效率高,工作温度-12℃~100℃,离心泵管道前安装不锈钢滤网(-20~-60目),过滤杂物和反应产生的结晶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装置利用卧式水喷射成套真空机组实现对酸盐卸酸过程产生酸雾的吸收和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噪音低、处理效果好。

2)整套吸收装置易损件少、安装方便、排气量大、安全、投资费用低、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盐酸储罐酸雾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盐酸储罐、2呼吸阀、3避雷针、4雷达液位计、5进气球阀、6缓冲罐、7缓冲罐阀门、8水箱、9离心泵阀门、10放空阀、11排污阀、12离心泵、13水喷射真空泵、14高位槽、15废水储池、16洗脸器、17围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例:镍钴生产用盐酸储罐Φ3.6m×5m,卧式水喷射成套真空机组JW-RPP-54-110;

最高真空度0.099Mpa,保证真空度0.098Mpa,最大抽气量110m3/h,保证抽气量离90m3/h,配套离心泵80FP(D)-30,功率5.5kw,水量45m3/h,扬程30m。

盐酸卸酸前,打开盐酸储罐(1)与卧式水喷射成套真空机组管道连接的进气球阀(5),打开缓冲罐(6)进气阀(7),在卧式水喷射成套真空机组水箱(8)注入碱液,水相碱液浓度2-6%。

卸酸时打开离心泵阀门(9)、打开放空阀(10)、关闭排污阀(11),再开启离心泵(12),水箱(8)中的碱液通过离心泵,形成一定压力的工作介质通过水喷射真空泵(13)向水箱(8)高速喷出形成高速射流,缓冲罐(6)中的酸雾被高速射流(碱液)强制携带与之混合,并进行酸碱反应,在水箱(8)中气水分离,分离后洁净空气从放空阀排入大气。

缓冲罐(6)中的酸雾被高速射流的碱液不断带走,使缓冲罐(6)中压力低于酸罐压力,酸罐中的酸雾不断的进入缓冲罐(6),水箱(8)中的碱液在离心泵的作用下循环再利用,通过观察真空表的真空度,控制离心泵阀门的大小,真空度不低于0.098Mpa。

生产中使用的液碱储存在高位槽14,当PH<7时补加液碱,水箱(8)下的杂物和结晶物定期通过排污阀排入废水池(15),酸雾吸收装置旁配有洗脸器(16),用于紧急洗眼和全身冲洗。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