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清理的染料成品混配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0013发布日期:2018-08-21 17:2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染料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易清理的染料成品混配罐。



背景技术:

染料染料是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物质,用于皮革、纺织物、油漆、塑料、光电通讯、食品等诸多领域。染料生产过程中,预先通过化学反应生产出多种粉质的单色染料,然后,根据客户需要,将不同的单色颜料连通添加剂进行混合,混配为成品染料,混配过程通常在混配罐中进行。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217994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悬臂锥形双螺旋混合机,包括锥形筒体,锥形筒体底部设置有带有出料阀的出料口,上端设置有操作面。操作面上设有进料口和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连接有控制开关和驱动装置的主电机,主电机连接有传动箱,传动箱连接有转臂,两个转臂通过旋转头分和别连接有第一螺旋柱和第二螺旋柱。

染料混配过程中,部分染料会粘附在混配罐的内壁,为了不影响下一批次染料的混配质量,需要对混配罐的内壁进行清理,而混配罐的内部腔体通常体积较大,深度较深,给清理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易清理的染料成品混配罐,以达到便于清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易清理的染料成品混配罐,包括筒体,筒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筒体上端面为操作面,操作面上设置有进料口,筒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罐盖上开设有吹气孔,吹气孔内连接有吹气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多种原料由进料口加入筒体,搅拌装置对多种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搅拌结束后,成品染料由出料口出料,之后,吹气装置由吹气孔向筒体内部吹射气流,粘附在筒体内壁和搅拌桨上的染料在气流的作用下脱离,并由出料口离开筒体。通过气体作用对筒体内部进行清理,提高筒体内部的清洁度,减小对下一批次的混配操作的影响,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

较佳的,所述吹气装置包括插设在吹气孔内的气管,气管连接有空压机。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空压机将高压空气通过气管由吹气孔吹射进筒体内部,气流强度大,清理能力强。

较佳的,所述吹气孔和气管设置有多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向筒体内部吹射气流束的数量,增大筒体内部所受气流吹射的吹射点,进而提高对筒体内部的清理能力。

较佳的,所述吹气孔和气管沿操作面均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气流吹射的吹射点在筒体内部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对筒体内部各个方位清理的均匀性,减少清理死角的存在。

较佳的,所述吹气孔与气管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吹入筒体内的气流受到筒体内的部件的反射作用,容易携带粉料由出气口中溢出,密封组件的设置能够提高出气口和气管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清理过程中,筒体内的粉料由吹气孔散发出筒体,影响车间环境。

较佳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套设在气管的外壁和吹气孔的内壁之间的密封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密封套填充出气口和气管之间的缝隙,进而起到密封作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较佳的,所述密封套的外壁与吹气孔的内壁之间为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密封套在吹气孔中的稳固性,避免气管在气流作用下发生强烈晃动,致使密封套脱离吹气孔,失去密封效果。

较佳的,所述密封套与气管的外壁之间为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气管稳固安装于密封套,气流清洗期间,无需工人手持气管,减轻工人劳动量。

较佳的,所述密封套材质为工程塑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减少密封套对气管的磨损,避免气管漏气,提高气管的使用寿命,且工程塑料易加工,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操作面上开设吹气孔和吹气装置,吹气装置由吹气孔向筒体内部吹射气流,将粘附在筒体内壁和搅拌桨上的染料吹离,并由出料口离开筒体。通过气体作用对筒体内部进行清理,提高筒体内部的清洁度,减小对下一批次的混配操作的影响,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体现密封套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支层;2、筒体;21、操作面;211、进料口;2111、进料盖;212、吹气孔;213、主电机;22、出料口;221、出料阀;3、吹气装置;31、气管;32、空压机;4、密封套;41、连孔段;42、连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易清理的染料成品混配罐,如图1所示,包括内设搅拌装置的筒体2,筒体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22,筒体2上端面为操作面21,操作面21上设置有进料口211,操作面21上开设有吹气孔212,吹气孔212内设置有吹气装置3。

支架1立于地面,支架1顶层为支层11,支架1上设置有筒体2,筒体2呈倒置的锥状,筒体2的底部设置有带有出料阀221的出料口22,筒体2的顶面为操作面21。操作面21的高度高于但接近支层11的高度,便于工人站立于支层11对筒体2顶部进行操作。

操作面21上开设有圆形的进料口211,进料口211位于靠近操作面21的边缘处,进料口211覆盖有进料盖2111,原料由进料口211加入筒内。

操作面21上中心处设置有主电机213,筒体2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主电机213带动搅拌装置对筒内的原料进行混配操作。

结合图2,沿操作面21均匀开设有多个圆形的贯穿的吹气孔212,吹气孔212的轴线垂直于操作面21。吹气孔212内设置有吹气装置3,吹气装置3包括气管31。气管31的一端插设于吹气孔212内,另一端连接有空压机32,空压机32安置于支面上。空压机32将高压空气通过气管31由吹气孔212吹射进筒体2内部,利用气流作用对筒体2内部进行清理。

结合图3,吹气孔212和气管31之间设置有密封套4,用于提高吹气孔212处的密封性。密封套4为长圆筒状结构,轴线与吹气孔212的轴线重合,材质为工程塑料。密封套4沿自身轴线方向分为两段,分别为连孔段41和连管段42。连孔段41位于吹气孔212内,外壁与吹气孔212的内壁螺纹连接。连管段42伸出吹气孔212,内壁与气管31的外壁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打开进料盖2111,多种原料由进料口211加入筒体2,主电机213带动搅拌装置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混配结束后,成品染料由出料口22出料,之后,空压机32将高压空气留由气管31向筒体2内部吹射,吹离粘附在筒体2内壁和搅拌桨上的染料,并由出料口22离开筒体2。通过气体作用对筒体2内部进行清理,提高筒体2内部的清洁度,减小对下一批次的混配操作的影响,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