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ID医用检验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2542发布日期:2019-04-03 01:1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RFID医用检验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FID医用检验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医用检验容器如采血管出厂时管壁带有不干胶,不干胶上面印有容积刻度和生产日期等信息,在投入到医院使用过程中,很多医院会再将病人的信息打印成条形码等粘贴到不干胶上,在日后的管理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条码枪来识别采血管信息,实际工作中条码需要可视状态下逐一识别,在面对大量采血管情况下,条码技术效率低,影响整个检验结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可快速识别、批量交接的RFID医用检验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RFID医用检验容器,包括RFID 标签和容器,RFID标签设置在容器上,RFID标签包括芯片和天线,芯片上设置有存储模块,存储模块上存储有RFID标签的ID号、容器的基本信息、使用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检验结果信息,通过读写器更改、读取 RFID标签存储模块内的信息,实现批量交接检验容器,并批量读取、录入检验容器上RFID标签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RFID标签内嵌在所述容器壁上。

进一步,所述RFID标签粘贴在所述容器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RFID标签为具有三层的Inlay层结构,中间层打有小孔,所述芯片镶嵌在小孔内,所述天线的线圈也埋在此层,并且与所述芯片连接构成一个谐振回路。

进一步,所述Inlay层的上面一层为0.01mm的PVC层,中间层为 0.024mm的PVC层,下面一层为0.01mm的PVC层。

进一步,所述RFID标签还包括离型纸层、第一胶层、第二胶层和铜板纸层,其从内向外的顺序为离型纸层、第一胶层、Inlay层、第二胶层和铜板纸层。

进一步,所述天线的线圈长为40±5mm,宽为15±2mm。

进一步,所述Inlay层的长为50±5mm,宽为30±2mm。

本实用新型一种RFID医用检验容器,通过在医用检验容器上使用 RFID标签,使容器上的信息可以迅速被识别,通过专用的读写器可批量识别医用容器,识别速度可达到50个/秒,大大提高了容器识别、交接速度,优化了医院容器的管理流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RFID医用检验容器,提高了容器数据采集的速度,实现了不同转接节点的批量交接,实现了批量数据的快速录入,实现了容器的全流程追溯、精确库位管理及快速差异校验。

附图说明

图1是RFID标签内嵌在容器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RFID标签粘贴在容器外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RFID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RFID标签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5是RFID标签的Inlay层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RFID医用检验容器,包括RFID 标签1和容器2,RFID标签1设置在容器2上,RFID标签1包括芯片131和天线132,芯片131上设置有存储模块,存储模块上存储有RFID 标签的ID号、容器2的基本信息、使用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检验结果等信息,容器2的基本信息包括容器2的材质、生产日期、失效日期、厂家等信息;使用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使用者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信息;检验结果指验血结果、验尿结果等,具体检验结果信息取决于容器内放置的检验内容。通过读写器可以更改、读取RFID标签1存储模块内的信息,使用特制的批量识别读写器设备实现批量交接检验容器,并批量读取、录入检验容器上RFID标签的信息。

所述RFID标签1可以在制作容器2时内嵌在容器2壁上(如图1 所示),采用此种方式RFID标签不会脱落、不易被破坏;也可以将RFID 标签1也可以通过粘胶等将其粘贴在容器2壁外侧(如图2所述),此法制造过程简单、造价较低。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RFID 标签放置方式。

RFID标签1为具有三层的Inlay层13结构,上面一层为0.01mm的 PVC层,中间层为0.024mm的PVC层,打有小孔,芯片131镶嵌在小孔内,天线132的线圈也埋在此层,并且与芯片连接构成一个谐振回路,下面一层为0.01mm的PVC层,起到补偿厚度的作用。天线132的线圈长为40±5mm,宽为15±2mm;Inlay层13的长为50±5mm,宽为30 ±2mm。

当RFID标签1内嵌在容器2中时,RFID标签1只具有Inlay层13。

当RFID标签1粘贴在容器2的外壁时,RFID标签1除Inlay层13 以外,还包括离型纸层11、第一胶层12、第二胶层14和铜板纸层15,其从内向外的顺序为离型纸层11、第一胶层12、Inlay层13、第二胶层 14和铜板纸层15,RFID标签1通过离型纸层11粘贴在容器2的外壁上。其中铜板纸层15由80g的铜版纸制成。

本实用新型一种RFID医用检验容器,出厂的时候将容器的基本信息写入到RFID标签中,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读写器将使用者的信息写入 RFID标签中,检验过程中检验单位、检验结果、存储信息等写入RFID 标签,医院通过阅读器、读写器等设备对RFID医用检验容器进行管理。

本实用新型一种RFID医用检验容器,通过在医用检验容器上使用 RFID标签,使容器上的信息可以迅速被识别,通过专用的读写器可批量识别医用容器,识别速度可达到50个/秒,大大提高了容器识别、交接速度,优化了医院容器的管理流程,提高了医院的检验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目前医院容器管理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不同部门之间无法批量交接;

(2)信息录入系统时效率低下;

(3)分拣完毕后无法差异校验;

(4)人工归档时库位管理精确度不高;

(5)实现检验容器的全流程追溯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RFID医用检验容器,提高了容器数据采集的速度,实现了不同转接节点的批量交接,实现了批量数据的快速录入,实现了容器的全流程追溯、精确库位管理及快速差异校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