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洁试样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7618发布日期:2018-09-25 20:5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试样装载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洁试样盒。



背景技术:

食品试验室用水量大,湿度大,容易滋生细菌,尽管试样盒天天都要使用,但是被细菌腐蚀的几率很大,以前有诸多开发者在试样盒上设计了很多款式,也能减缓或者避免被细菌的感染。但是由于使用试验室物品的工厂规模都比较小,而试样盒使用的场合可能存在大量的细菌等特点,开发出具有自动静态抗菌杀菌功效的自洁试样盒是食品测试工作者期待的事情。

目前,市面上缺少可以使试样不倾斜且保持竖直平稳状态的试样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自洁试样盒,包括中盒体、内盒体、配重、底缓冲层、侧缓冲层、内盒盖、顶缓冲层,所述中盒体、内盒体为圆球状,所述中盒体、内盒体中分别开设同球心的球状第二内腔体、第三内腔体,塑料制成的所述内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体中,所述内盒体的球面直径与所述第二内腔体的球腔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三内腔体的底端面上固定一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配重,所述配重的上端面上固定一底缓冲层,所述底缓冲层的上端面上固定一侧缓冲层,所述侧缓冲层上开设一竖直贯穿所述侧缓冲层的圆柱状装载腔,所述装载腔的轴线与所述第三内腔体竖直的直径线重合;所述内盒体顶端开设一圆柱状的第二开口处, 所述内盒盖的外侧面为圆柱状且其直径与所述第二开口处内侧面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二开口处的内侧面和所述内盒盖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相匹配的螺纹;所述内盒盖的顶端面形状为与所述内盒体球面直径相同的外凸球面;圆柱状的所述顶缓冲层固定在所述内盒盖的底端面上,所述顶缓冲层的直径与所述装载腔的内侧面直径相匹配,所述内盒盖拧在所述第二开口处中时所述顶缓冲层的轴线与所述装载腔的轴线重合;所述中盒体、内盒体、底缓冲层、侧缓冲层、内盒盖、顶缓冲层均由添加有纳米银的塑料制成,所述配重表面上镀有一层纳米银。

在所述的自洁试样盒中,所述内盒盖顶端面上开设一第三凹孔,在所述第三凹孔底端面上固定一第三提柄,所述第三提柄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凹孔的深度;所述第三提柄由添加有纳米银的塑料制成。

在所述的自洁试样盒中,所述自洁试样盒还包括一中盒盖,所述中盒体的顶端开设一圆柱状第一开口处,所述中盒盖的外侧面为圆柱状且其直径与所述第一开口处内侧面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一开口处的内侧面和所述中盒盖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相匹配的螺纹;所述中盒盖的底端面形状为与所述内盒体球面直径相同的内凹球面;所述中盒盖由添加有纳米银的塑料制成。

在所述的自洁试样盒中,所述中盒盖的顶端面上开设一第二凹孔,在所述第二凹孔的底端面上固定一第二提柄,所述第二提柄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凹孔的深度;所述第二提柄由添加有纳米银的塑料制成。

在所述的自洁试样盒中,所述自洁试样盒还包括圆柱状外盒体,所述外盒体中开设顶端开口的圆柱状第一内腔体,所述中盒体通过三根以上弹簧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腔体中,所述中盒体的球心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体的轴线上;所述外盒体、弹簧均由添加有纳米银的塑料制成。

在所述的自洁试样盒中,所述自洁试样盒还包括圆柱状外盒盖,所述外盒盖的底端面上开设一圆柱状第一凹孔,所述第一凹孔的内侧面直径与所述外盒体外侧面直径相匹配,所述第一凹孔的内侧面和所述外盒体外侧面上均设有相匹配的螺纹;所述外盒盖由添加有纳米银的塑料制成。

在所述的自洁试样盒中,所述外盒盖的顶端面上固定设置一第一提柄,所述第一提柄由添加有纳米银的塑料制成。

在所述的自洁试样盒中,所述第一凹孔的底端面上固定一弹性圆柱状软密封层,所述软密封层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凹孔的轴线重合,所述软密封层的直径大于所述外盒体的内侧面直径而小于所述第一凹孔的内侧面直径;所述软密封层由添加有纳米银的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放入试样盒装载腔中的试管,试管被侧缓冲层紧夹住以减缓侧向冲击力,试管被顶缓冲层、底缓冲层紧顶住以减缓顶端或底端的冲击力,这样可以提高试管抵御各个方向冲击的能力,以充分保证试管的完整性;在中盒体相对内盒体转动时,内盒体在配重的作用下,依旧能保持试管处于竖直的状态,即试管能装载要求不能倾斜的试剂。另外,由于试样盒采用添加有纳米银的材料制成,使得试样盒具有自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自洁试样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中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内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内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外盒体;2、第一内腔体;3、弹簧;4、外盒盖;5、第一凹孔;6、软密封层;7、第一提柄;8、中盒体;9、第二内腔体;10、第一开口处;11、中盒盖;12、第二凹孔;13、第二提柄;14、内盒体;15、配重;16、底缓冲层;17、侧缓冲层;18、装载腔;19、第二开口处;20、第三内腔体;21、内盒盖;22、顶缓冲层;23、第三凹孔;24、第三提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于食品测试工作者期待开发出具有自动静态抗菌杀菌功效的自洁试样盒的愿景。纳米银的特点:1、纳米银具有抗菌性,且目前纳米银抗菌主要应用于体外,而在体外保持无菌状态对人体是有益的;2、具有高效耐久的抗菌性,较低浓度即具有优秀的抗菌效果,减低抗菌的成本;3、具有广谱抗菌,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格兰氏阴性菌等650种菌均具优异的抗菌作用;4、防霉变,良好的相容性,可以和塑料母粒简单混合,易于操作;5、不会产生耐药性,耐高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把纳米银添加于试样盒的制造材料中,以达到自动静态抗菌杀菌功效。工艺流程:(1)试样盒所需要的塑料母粒。纳米银为无机成分,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及非迁移性和较强的消色力、遮盖力,较低的腐蚀性,良好的易分散性,并且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使用安全。纳米银对塑料制品色差无任何影响,为无色透明液体。(2)备料:将纳米银和塑料母粒原材料混合后,经塑料母粒生产加热设备将塑料母粒和纳米银充分混合后,加工成具有杀菌抗菌防霉变功能的塑料母粒后,存放待用。(3)配比:纳米银、塑料拉丝母粒和手柄塑料母粒等原材料百分比分别是拉丝塑料母粒和纳米银配比比例97%:3%,手柄塑料母粒和纳米银配比比例为97%:2.5%。(4)上注:将功能型塑料母粒按试样盒磨具进行进料--注塑成型(合成杀菌抗菌防霉变坯具)--低温环水冷却脱模---整边修刺---成品检验---入库待用。

如图1至7所示的自洁试样盒,包括外盒体1、弹簧3、外盒盖4、软密封层6、第一提柄7、中盒体8、中盒盖11、第二提柄13、内盒体14、配重15、底缓冲层16、侧缓冲层17、内盒盖21、顶缓冲层22、第三提柄24。

外盒体1、弹簧3、外盒盖4、软密封层6、第一提柄7、中盒体8、中盒盖11、第二提柄13、内盒体14、底缓冲层16、侧缓冲层17、内盒盖21、顶缓冲层22、第三提柄24均由按上述配比比例添加纳米银的塑料制成,配重15表面上镀有一层纳米银,这样试样盒就能够自洁,具有了自动静态抗菌杀菌的功效。另外底缓冲层16、侧缓冲层17、顶缓冲层22均由弹性塑料制成以达到防冲击的作用。

如图1、4、6所示,中盒体8、内盒体14为圆球状,中盒体8、内盒体14中分别开设同球心的球状第二内腔体9、第三内腔体20,即中盒体8、第二内腔体9同球心,内盒体14、第三内腔体20同球心。塑料制成的内盒体14设置在第二内腔体9中,内盒体14的球面直径与第二内腔体9的球腔直径相匹配,这样内盒体14可以在第二内腔体9中平稳地转动。

如图1、6所示,第三内腔体20的底端面上固定一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配重15,由于内盒体14由塑料制成,配重15就比内盒体14重得多,实现了中盒体8转动而内盒体14保持不动,也即实现了内盒体14的动态平衡。

如图1、6所示,配重15的上端面上固定一底缓冲层16以防底端的冲击。底缓冲层16的上端面上固定一侧缓冲层17,侧缓冲层17上开设一竖直贯穿侧缓冲层17的圆柱状装载腔18,装载腔18的轴线与第三内腔体20竖直的直径线重合以更好地保持装在装载腔18中的试管的竖直位置的动态平衡。本实施例中,试管的外侧面直径要大于装载腔18的内侧面直径,才能实现防侧面冲击的效果。

如图1、6、7所示,内盒体14顶端开设一圆柱状的第二开口处19, 内盒盖21的外侧面为圆柱状且其直径与第二开口处19内侧面直径相匹配,第二开口处19的内侧面和内盒盖21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相匹配的螺纹,内盒盖21的顶端面形状为与内盒体14球面直径相同的外凸球面。这样内盒盖21能封住第二开口处19,且内盒盖21的顶端面不影响内盒体14在第二内腔体9中的平稳转动以保持内盒体14的动态平衡。

如图1、6、7所示,圆柱状的顶缓冲层22固定在内盒盖21的底端面上,顶缓冲层22的直径与装载腔18的内侧面直径相匹配,内盒盖21拧在第二开口处19中时顶缓冲层22的轴线与装载腔18的轴线重合,这样顶缓冲层22可进入装载腔18顶住装载腔18中的试管以防顶端的冲击。

如图1、6、7所示,内盒盖21顶端面上开设一第三凹孔23,在第三凹孔23底端面上固定一第三提柄24,第三提柄24的高度小于第三凹孔23的深度。这样通过拧第三提柄24,可以方便把内盒盖21拧进第二开口处19中或从第二开口处19中拧出;而且第三提柄24不影响内盒体14在第二内腔体9中的平稳转动以保持内盒体14的动态平衡。。

如图1、4、5、6所示,自洁试样盒还包括一中盒盖11,中盒体8的顶端开设一圆柱状第一开口处10,中盒盖11的外侧面为圆柱状且其直径与第一开口处10内侧面直径相匹配,第一开口处10的内侧面和中盒盖11的外侧面上均设有相匹配的螺纹,中盒盖11的底端面形状为与内盒体14球面直径相同的内凹球面。这样中盒盖11能封住第一开口处10,且中盒盖11的底端面不影响内盒体14在第二内腔体9中的平稳转动以保持内盒体14的动态平衡。

如图1、4、5、6所示,中盒盖11的顶端面上开设一第二凹孔12,在第二凹孔12的底端面上固定一第二提柄13,第二提柄13的高度小于第二凹孔12的深度。这样通过拧第二提柄13,可以方便地把中盒盖11拧进第一开口处10中或从第一开口处10中拧出。

如图1、2所示,自洁试样盒还包括圆柱状外盒体1,外盒体1中开设顶端开口的圆柱状第一内腔体2,中盒体8通过三根以上弹簧3固定在第一内腔体2中,中盒体8的球心位于第一内腔体2的轴线上。弹簧3可以有效减缓外界振动或颠簸对中盒体8的影响。

如图1、2、3所示,自洁试样盒还包括圆柱状外盒盖4,外盒盖4的底端面上开设一圆柱状第一凹孔5,第一凹孔5的内侧面直径与外盒体1外侧面直径相匹配,第一凹孔5的内侧面和外盒体1外侧面上均设有相匹配的螺纹。这样外盒盖4就能拧在外盒体1的顶端上以封闭外盒体1的顶端开口。

如图1、2、3所示,外盒盖4的顶端面上固定设置一第一提柄7,以方便提试样盒,通过转动第一提柄7,可以方便地把外盒盖4拧在外盒体1的顶端上以封闭外盒体1的顶端开口。

如图1、2、3所示,第一凹孔5的底端面上固定一弹性圆柱状软密封层6,软密封层6的轴线与第一凹孔5的轴线重合,软密封层6的直径大于外盒体1的内侧面直径而小于第一凹孔5的内侧面直径。这样,当外盒盖4拧在外盒体1的顶端上时,软密封层6进一步提高了外盒盖4的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