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喷花洒的固定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2510发布日期:2018-11-13 21:11阅读:1528来源:国知局
顶喷花洒的固定方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浴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顶喷花洒的固定方式。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顶喷花洒与水路管的连接方式大多采用球头连接、嵌入墙壁或天花板等方式。球头连接方式即水路管与顶喷花洒之间通过一球头连接,球头即起到连接水路管与顶喷花洒的作用,又起到支撑顶喷花洒的作用;这种连接方式是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一种,虽结构简单,但外观普通,不够美观,且次结构多出一个球头件,制作成本也随之提高。嵌入墙壁或天花板的连接方式,因为需要在墙壁或天花板凿出安装洞,会损坏房子本身构造,且安装工艺复杂,人工成本也随之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顶喷花洒的固定方式,使水路管与顶喷花洒从外部看起来是融为一体的状态,造型简洁美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喷花洒的固定方式,包括水路管、顶喷花洒及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在竖直方向上连接水路管及顶喷花洒;所述水路管设置于顶喷花洒之上或之下,用于支撑所述顶喷花洒;所述顶喷花洒靠近水路管的一面设置有一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水路管。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水路管包括出水连接管及与出水连接管连通的安装连接管。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连接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顶喷花洒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槽对应的第二连接槽;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并分别连接安装连接管及顶喷花洒。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体为沿竖直方向的第一空心连接柱;所述第一空心连接柱插入第一连接槽中,并且其具有与第一连接槽在竖直方向上限位配合的限位件。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空心连接柱,所述第二空心连接柱沿竖直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空心连接柱并与所述第一空心连接柱连接。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心连接柱的内壁设置有卡位组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穿过第二连接槽后插入所述第二空心连接柱并与所述卡位组件连接,使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空心连接柱在竖直方向上限位。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槽的部分槽边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让位口;所述限位件具体为第一空心连接柱的外壁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的限位块;

当第一连接件插入第一连接槽时,所述限位块对应让位口进入第一连接槽后,所述限位块以第一连接槽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使得限位块与让位口相错开。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止转件;所述止转件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止转件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止转板;所述止转板插入让位口,其两侧分别与限位块的两侧沿着转动方向限位配合;

所述止转件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贯穿让位槽,用于使第二空心连接柱得以穿过所述贯穿让位槽与第一空心连接柱连接。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心连接件的部分外壁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出一密封圈安装槽;密封圈密封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槽的连接缝隙。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槽设置于安装连接管靠近顶喷花洒的管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水路管嵌入顶喷花洒与顶喷花洒连接,水路管起到支撑顶喷花洒的作用。顶喷花洒设置有一用于容置水路管的容置腔,这种嵌入式的设计使水路管与顶喷花洒从外观上看一下融为一体,水路管被隐藏与顶喷花洒内,结构简洁美观,且安装方便。

2.通过分别在水路管与顶喷花洒上设置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并在第二连接件的内部设置卡位组件与第三连接件连接,省去了在水路管及顶喷花洒上加工卡位组件的工艺步骤,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且在水路管的管壁较薄,并不适合在水路管的管壁设置卡位组件。

3.通过设置止转件,且止转件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止转板;止转板插入让位口,其两侧分别与限位块的两侧沿着转动方向限位配合,使得限位块无法沿转动方向随意转动,从而限制了第一连接件从第一连接槽脱落,提高了连接单元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整体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安装连接管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止转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顶喷花洒与安装连接管连接关系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出水口与进水口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顶喷花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顶喷花洒1的固定方式,参考图1至10,包括水路管、顶喷花洒1及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在竖直方向上连接水路管及顶喷花洒1;所述水路管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出水连接管及与出水连接管连通的安装连接管2,出水连接管的设置方向并不局限于竖直方向,还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且所述出水连接管与所述安装连接管2之间呈任意角度。为了便于加工且美观,在本实施例中,出水连接管与安装连接管2的夹角为90度。所述安装连接管2设置于顶喷花洒1之上或之下,用于支撑所述顶喷花洒1;所述顶喷花洒1靠近安装连接管2的一面设置有一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安装连接管2。以上完成顶喷花洒1与安装连接管2的机械连接,还需完成水路连接。为了完成水路连接,所述容置槽的槽面设置有进水口12,所述安装连接管2设置有与所述进水口12对应的出水口22;水自出水连接管到达安装连接管2后通过进水口12与出水口22到达顶喷花洒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12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面;所述出水口22设置于安装连接管2靠近并平行于顶喷花洒1的管面。所述进水口12还可以设置在容置槽内部的两侧,那么相应的,所述出水口22也要设置于安装连接管2垂直于顶喷花洒1的管面。

为了保证所述进水口12及出水口22除外的顶喷花洒1与安装连接管2之间的密封性,还需要密封件4;所述密封件4密封于所述进水口12与出水口22的对接缝隙中。

通过水路管嵌入顶喷花洒1与顶喷花洒1连接,水路管不仅实现支撑顶喷花洒1的作用,又实现水路管与顶喷花洒1的水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设置于顶喷花洒1的下表面;但所述容置腔还可以设置于所述顶喷花洒的上表面;水路管可以从顶喷花洒1的上面嵌入顶喷花洒1或是从顶喷花洒1的下面嵌入顶喷花洒1,这种嵌入式的设计使水路管与顶喷花洒1从外观上看一下融为一体,水路管被隐藏与顶喷花洒1内,结构简洁美观,且安装方便。

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安装连接管2及所述顶喷花洒1之间是通过连接槽连接,具体为:所述安装连接管2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槽21,所述顶喷花洒1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槽21对应的第二连接槽11;所述第二连接槽11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连接槽21、第二连接槽11,并分别连接安装连接管2及顶喷花洒1;所述第一连接槽21设置于安装连接管2靠近顶喷花洒1的管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具体包括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第三连接件33;所述第一连接件31具体为沿竖直方向的第一空心连接柱312;所述第一空心连接柱312插入第一连接槽21中,并且其具有与第一连接槽21在竖直方向上限位配合的限位件。所述第一空心连接柱312插入第一连接槽21后与安装连接管2的管壁抵接并在竖直方向上限位配合。这样保证了第一连接件31与安装连接管2的稳定连接。

具体来说,所述第二连接件32包括第二空心连接柱321,所述第二空心连接柱321沿竖直方向插入所述第一空心连接柱312并与所述第一空心连接柱312在水平方向上通过螺纹连接配合。此处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螺纹连接,也可采用过盈配合连接等其他方式。

为了保证安装连接管2与顶喷花洒1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第二空心连接柱321的末端为实心密封结构,保证了水不从第二空心连接柱321流往顶喷花洒1。同样为了增强密封性,所述第二空心连接件3的部分外壁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出一密封圈安装槽322;用密封圈35密封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与第一连接槽21的连接缝隙。

具体来说,所述第二空心连接柱321的内壁设置有卡位组件,所述第三连接件33穿过第二连接槽11后插入所述第二空心连接柱321并与所述卡位组件连接,使第三连接件33与所述第二空心连接柱321在竖直方向上限位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位组件具体为螺纹,所述第三连接件33具体为螺钉,通过螺钉与螺纹的配合连接实现顶喷花洒1与安装连接管2的连接。

这样通过分别在水路管与顶喷花洒1上设置第一连接槽21、第二连接槽11,并在第二连接件32的内部设置卡位组件与第三连接件33连接,省去了在水路管及顶喷花洒1上加工卡位组件的工艺步骤,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且在水路管的管壁较薄,并不适合在水路管的管壁设置卡位组件。

为了使第一连接件31不易从第一连接槽21脱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槽21的部分槽边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让位口211;所述限位件具体为第一空心连接柱312的外壁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的限位块311;

当第一连接件31插入第一连接槽21时,所述限位块311对应让位口211进入第一连接槽21后,所述限位块311以第一连接槽21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使得限位块311与让位口211相错开。

为了增加限位块311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止转件34;所述止转件34在竖直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之间;所述止转件34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止转板342;所述止转板342插入让位口211,其两侧分别与限位块311的两侧沿着转动方向限位配合;通过设置止转件34,使止转板342插入让位口211,使得限位块311无法沿转动方向随意转动,从而限制了第一连接件31从第一连接槽21脱落,提高了连接单元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转件34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贯穿让位槽341,用于使第二空心连接柱321得以穿过所述贯穿让位槽341与第一空心连接柱312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