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0950发布日期:2018-09-14 21:36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米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米抛光机。



背景技术:

大米是人类的主食之一,据现代营养学分析,大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A、E及多种矿物质。就品种而言,大米有粳米、籼米和糯米之分。在工业化碾米生产线中,精碾精抛工段是最终决定大米成品质量的终端环节。精抛工段中采用大米抛光机来对白米进行抛光,进而除去米粒表层的糠粉,并使米粒表面淀粉胶质化,呈现一定的亮光,使米粒达到较好的外观。现有的抛光机需要人工进行喂料,一般是将分筛后的大米倒入到抛光机中,工人需要往返在抛光机和分筛机之间,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米抛光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米抛光机,包括本体、着水装置和储米斗,所述着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本体和储米斗之间并分别与二者连接,以将从所述储米斗中进入到所述本体中的大米进行着水,所述本体包括外筒、内筒、驱动机构和抛光辊:所述外筒和内筒均为内部中空的圆筒,所述外筒水平设置,所述内筒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外筒内,且其内壁从其两端向其中部均设有螺旋叶片,且两组所述螺旋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抛光辊同轴设置在所述内筒内,所述内筒的两端均设有进料口,其中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外筒的两端开有与两个所述进料口一一对应的第一缺口,每个所述第一缺口通过下料管与所述着水装置的下料口连通,每个所述下料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内筒的中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外筒下端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出料口对应的第二缺口,所述内筒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内筒在所述外筒内转动,以使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缺口及所述第二缺口周期性的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所述抛光辊的一端穿出所述内筒的一端并与所述外筒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内筒的另一端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一电机,所述内筒的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一圆轴,所述圆轴分别穿过其对应的外筒的一端端部,并可转动的与所述外筒的两端端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圆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所述外筒的两端的中部设有两个与所述圆轴一一对应的轴承,每个所述圆轴贯穿其对应的所述轴承并与其内圈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两个所述圆轴中的另一个所述圆轴为空心轴,所述抛光辊的一端贯穿所述圆轴并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两个所述电磁阀、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相对转动的外筒和内筒,并在内筒上设置两组方向相反的螺旋叶片,通过螺旋叶片与抛光辊之间的相对转动,加强对大理的抛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大米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米抛光机,包括本体1、着水装置2和储米斗3,所述着水装置2设置在所述本体1和储米斗3之间并分别与二者连接,以将从所述储米斗3中进入到所述本体1中的大米进行着水,所述本体1包括外筒11、内筒12、驱动机构13和抛光辊14:所述外筒11和内筒12均为内部中空的圆筒,所述外筒11水平设置,所述内筒12同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外筒11内,且其内壁从其两端向其中部均设有螺旋叶片121,且两组所述螺旋叶片121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抛光辊14同轴设置在所述内筒12内,所述内筒12的两端均设有进料口122,其中部设有出料口123,所述外筒11的两端开有与两个所述进料口122一一对应的第一缺口111,每个所述第一缺口111通过下料管15与所述着水装置2的下料口连通,每个所述下料管15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内筒12的中部设有出料口123,所述外筒11下端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出料口123对应的第二缺口112,所述内筒12与所述驱动机构13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3驱动所述内筒12在所述外筒11内转动,以使所述进料口122和出料口123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缺口111及所述第二缺口112周期性的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大米抛光机,包括本体1、着水装置2和储米斗3,所述着水装置2设置在所述本体1和储米斗3之间并与二者分别连接,以将从所述储米斗3中进入到所述本体1中的大米进行着水,着水装置2为现有技术,可参照授权公告号为CN205914200U的名为大米抛光机中国专利,其说明书中详细记载了着水调质箱,即为本方案中的着水装置2,本方案中将储米斗3的出米口与着水装置2的进口连接,通过着水装置2对进入其内的大米进行着水,再将着完水的大米从着水装置2的出口落到本体1中,再对着完水的大米进行抛光;

具体的,本体1包括外筒11、内筒12、驱动机构13和抛光辊14,外筒11和内筒12均为内部中空的圆筒,并将内筒12同轴设置在外筒11内,内筒12的两端的外壁与外筒11的两端的内壁贴合,内筒12的外侧壁与外筒11的内侧壁贴合,这样就可在使得内筒12在外筒11内转动时,保持内筒12与外筒11之间的紧密性,在内筒12的两端均设有进料口122,内筒12的中部设有出料口123,外筒11的两端开有与两个进料口122一一对应的第一缺口111,每个第一缺口111通过下料管15与所述着水装置2的下料口连通,每个所述下料管15上均设有电磁阀,这样就可以通过电磁阀控制下料管15的开合,驱动机构13驱动内筒12在外筒11内转动,当进料口122转至与其对应的第一缺口111连通时,控制电磁阀打开,使得着水装置2中的着完水的大米通过下料管15落到内筒12中;同时在内筒12的内壁上从其两端向其中部均设置有螺旋叶片121,且两组旋转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内筒12两端设有进料口122,这样在驱动机构13驱动内筒12转动时,从进料口122进入到内筒12的大米会在内筒12内壁上的螺旋叶片121的带动下向内筒12中部移动,同时在内筒12内同轴设置有抛光辊14,抛光辊14的结构为现有技术,通过大米与抛光辊14的接触,对其进行抛光,内筒12的中部设有出料口123,同时在外筒11的中部设有与出料口123对应的第二缺口112,这样在驱动机构13驱动内筒12转动时,内筒12上的出料口123可周期性的与外筒11上的第二缺口112连通,当内筒12转至其出料口123与外筒11上的第二缺口112连通时,内筒12中抛光后的大米从本体1内落到外部。

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所述抛光辊14的一端穿出所述内筒12的一端并与所述外筒11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内筒12的另一端内壁转动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将抛光辊14的一端穿出内筒12的一端并与外筒11连接,抛光辊14的另一端与内筒12的另一端内壁转动连接,这样抛光辊14和内筒12之间可以相对转动,以增强抛光辊对大米的抛光效果。

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所述驱动机构13为第一电机,所述内筒12的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一圆轴124,所述圆轴124分别穿过其对应的外筒11的一端端部,并可转动的与所述外筒11的两端端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圆轴124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内筒12的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一圆轴124,圆轴124穿过其对应的外筒11的一端端部,且其中一个圆轴124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这样就可以通过第一电机的转动实现内筒12在外通内的转动。

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所述外筒11的两端的中部设有两个与所述圆轴124一一对应的轴承113,每个所述圆轴124贯穿其对应的所述轴承113并与其内圈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内筒12在外通内的转动更为顺畅,在外筒11的两端的中部设置有两个与圆轴124一一对应的轴承113,并将每个圆轴124贯穿其对应的轴承113并与其内圈连接设置,通过轴承113内圈与外圈之间的转动,使内筒12在外通内的转动更为顺畅。

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两个所述圆轴124中的另一个所述圆轴124为空心轴,所述抛光辊14的一端贯穿所述圆轴124并与第二电机16的输出轴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将两个圆轴124中的另一个圆轴124设置为空心轴,抛光辊14的一端贯穿圆轴124的内部,并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抛光辊14转动,并将抛光辊14的转动的方向设为与内筒12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就可以加强内筒12上的螺旋叶片121与抛光辊14之间的相对转动,加强抛光效果。

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两个所述电磁阀、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两个电磁阀、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两个电磁阀的开合,当进料口122转至与其对应的第一缺口111连通时,控制电磁阀打开,使得着水装置2中的着完水的大米通过下料管15落到内筒12中;当内筒12转至其出料口123与外筒11上的第二缺口112连通时,内筒12中抛光后的大米从本体1内落到外部。

所述的大米抛光机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本体1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本体1下方设置支架,将本体1的高度提升,方便对处理完的大米进行收集。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