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粉车间的粉尘收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7179发布日期:2018-10-09 21:39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粉尘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粉尘,这种工业粉尘的散发会破坏车间空气环境,进而危害操作员工的身体健康以及损坏车间机器设备,若任意排放还会污染大气环境造成社会公害,因此对工业粉尘恰当的处理,有利于改善车间操作空气环境和防止大气污染。

当前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将工业粉尘经过除尘器处理后再排放,但是现有除尘器进气口的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粉尘从进气口进入除尘器后不能均流到各滤筒,大量气流从滤筒通过时容易破坏滤筒的结构,而且粒径较大的粉尘会直接嵌入滤筒的滤材中,也会破坏滤筒的结构,这些都会降低滤筒的使用寿命。

比如中国专利《粉尘废气处理装置》,申请公布号:CN 104258664 A,公开了一种粉尘处理设备,目前针对这种粉尘废气的处理方法大多是采用分段多级联合处理的工艺来对烟气污染企业产生的粉尘和废气进行环保治理,即处理废气和粉尘一般是在不同的处理系统内进行,分段多级联合处理的工艺虽然达到了处理废气或粉尘达标的目的,但处理装置设施占地面积增大,操作管理不便,设备投资成本大,处理流程长,处理费用高,此外,在现有的粉尘处理过程中,由于受设备结构和处理效果的限制,很难达到100mg/m3的排放标准。

另外采用,此类设备排放的气体的噪音很大,不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社会生活噪音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喷粉车间的粉尘收集处理系统,能够对车间的粉尘进行集中处理,不仅能够阻挡大粒径的粉尘进入滤筒内,还能够均流进入设备内的粉尘气流,降低滤筒外壁粉尘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滤筒的过滤效果,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度,气体中的灰尘浓度≤30mg/m3,而且经降噪雨帽降噪后,可将噪音降至20-30dB,消声降噪效果理想,满足并高于国家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社会生活噪音排放标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喷粉车间的粉尘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按照粉尘流向依次设置的粉尘收集装置、横置滤筒式集尘机和排烟装置,所述粉尘的流动通道上还设有引风机;所述粉尘收集装置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连通,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与所述排烟装置连通;

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至少一粉尘处理仓,每一粉尘处理仓皆包括第一支架、仓体、废气进气口、净气出气口和集尘斗,所述仓体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废气进气口位于所述仓体的上端,所述净气出气口位于所述仓体的下侧壁,所述集尘斗位于所述仓体的下方;

所述仓体的内部设有垂直于所述仓体的顶部的分隔板且在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与所述废气进气口连通的集尘室和与所述净气出气口连通的洁净室,所述分隔板的下端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集尘室和所述洁净室;

所述集尘室内均匀分布有若干列固定杆和若干个滤筒,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仓体的侧壁固定且另一端与所述分隔板固定,所述滤筒与所述固定杆一一对应且套装于所述固定杆上;

所述集尘室内对应所述废气进气口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固定杆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分流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的孔径为0.3-1cm且所述分流板为厚度为1-2cm的不锈钢分流板;

还包括若干列脉冲除尘装置,每一所述脉冲除尘装置包括空气压缩包、脉冲阀和喷气管,所述脉冲阀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包连接,所述脉冲阀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气管连接,所述脉冲阀与所述仓体的外侧的电控箱连接,所述喷气管平行于所述洁净室的轴心,所述喷气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喷气口;

最后一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风口通过出风连接管与排烟装置连通;

所述排烟装置包括烟囱和降噪雨帽,所述烟囱的下端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净气出风口连通,所述烟囱的上端与所述降噪雨帽连接;

所述降噪雨帽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口径渐缩的上锥筒和口径减缩的下锥筒,所述上锥筒的下端与所述下锥筒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锥筒的下端为进风口,所述上锥筒的上端为出风口,所述上锥筒和所述下锥筒的筒壁包括外筒壁和位于所述外筒壁的内侧的内筒壁,所述内筒壁和外筒壁之间设有消音层,所述消音层的厚度为80-120mm,所述内筒壁为冲孔消音板;

所述筒体内安装有一敞口的下锥帽,所述下锥帽的下端连接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向下倾斜并穿过所述下锥筒的筒壁伸到筒体外;所述下锥帽的高度为250-290mm,且所述下锥帽的上表面所在圆的直径为780-820mm,所述导水管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12°;

所述筒体的高度为1100-1200mm,所述上锥筒与所述下锥筒的连接处的外径为1300-1380mm,且内径为1100-1160mm;所述下锥筒的进风口处的内径和所述上锥筒的出风口处的内径均为780-820mm;

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电动阀门、所述控制开关、所述引风机和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皆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上锥筒和所述下锥筒的外筒壁和内筒壁之间皆还具有一层隔音网,所述隔音网的厚度为2-5mm,所述隔音网为均匀布满多个网格的金属网,所述网格的长度为2-3mm且宽度为1.2-2.5mm。

进一步地说,所述粉尘收集装置的粉尘收集主管的端部通过进风连接管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废气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说,所述分流板上均匀分布有5-8个所述分流孔。

进一步地说,所述固定杆斜向上倾斜且所述固定杆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5-20°。

进一步地说,所述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粉尘收集主管和与所述粉尘收集主管连通的若干个粉尘收集单元,每一粉尘收集单元皆包括气罩和粉尘收集支管,所述粉尘收集支管与所述气罩连接,每一所述粉尘收集支管皆设有电动阀门,对应的气罩设有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阀实现对应气罩的吸尘与否。

进一步地说,所述滤筒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所述滤筒的进风风速为 15-18m/s,且过滤面积为0.5-0.7m2

进一步地说,所述筒体的高度为1150mm,所述上锥筒与所述下锥筒的连接处的外径为1330mm,且内径为1130mm;所述下锥筒的进风口处的内径和所述上锥筒的出风口处的内径为800mm。

进一步地说,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三个粉尘处理仓,且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粉尘处理仓,所述第一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与所述第二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与所述第三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风口与排烟装置连通;

每一所述粉尘处理仓皆包括8支滤筒。

进一步地说,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处理风量为22000m3/h,所述引风机的功率为22kW。

进一步地说,所述消音层为消音棉层或消音布层。

进一步地说,所述冲孔消音板为均匀布满通孔的镀锌板,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4mm,相邻所述通孔的孔间距为2-3mm。

进一步地说,所述下锥帽的高度为272mm,且所述下锥帽的上表面所在圆的直径为800mm,所述导水管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1°。

进一步地说,所述下锥帽的上端与所述下锥筒的上端平齐。

进一步地说,所述下锥帽的筒壁与所述下锥筒的内筒壁通过连接条点焊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下锥筒的下端连接法兰,通过法兰将所述降噪雨帽与烟囱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下锥帽为镀锌钢材质的锥帽,所述上锥筒和所述下锥筒的外筒壁皆为碳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车间的粉尘进行集中处理,通过粉尘收集装置收集粉尘废气,然后进入横置滤筒式集尘机收集最后烟囱和雨帽排出,其中进入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过程中,不仅能够阻挡大粒径的粉尘进入滤筒内,还能够均流进入设备内的粉尘气流,降低滤筒外壁粉尘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滤筒的过滤效果,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度,气体中的灰尘浓度≤30mg/m3;粉尘废气经横置滤筒式集尘机收集处理后进入烟囱和雨帽排放,其中噪音通过雨帽的进风口进入,噪音先经过下锥筒的冲孔消音板和消音层消音吸声后,再次被反弹至上锥筒的冲孔消音板和消音层,并通过出风口排出,在此过程中,噪音通过多次反弹、消声、减燥,可将噪音降至50-60dB,消声降噪效果理想,满足并高于国家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社会生活噪音排放标准》,具有消除烟囱出风口辐射噪声的功能;

遇到雨雪天时,雨水或雪会落入上锥帽内,并通过导水管排出,能满足通风和防止风沙尘、雨雪水侵袭的要求;且导水管的倾斜角度设置合理,不易堵塞,便于雨水的排出;

二、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的分流板为不锈钢分流板且厚度为1-2cm,具有一定的强度,不仅能够阻挡大粒径的粉尘进入滤筒内,还能避免大量气流直接通至滤筒导致滤筒结构被破坏;

三、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的分流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流孔,分流孔能够将大量气流均流后再通至滤筒的外侧壁,降低滤筒外壁粉尘气流的流动速度,提高滤筒的过滤效果,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度;

四、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还设有脉冲除尘装置,当设备经过一段时间集尘后,可通过脉冲除尘装置对滤筒表面吸附的粉尘进行振荡除尘,避免滤筒长时间集尘发生堵塞,保证滤筒的过滤面积以及过滤效果,使滤筒可反复使用,增加了滤筒的使用寿命;

五、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结构紧凑,体积小,对工业粉尘的处理效果佳,能够提高排出气体的洁净度,利于环保;

六、本实用新型的降噪雨帽内的下锥帽可以为镀锌钢材质的,除了具有防雨排水功能外,还能增加噪音反弹次数,使得噪音先经过下锥帽再反弹至下锥筒后反弹至上锥筒,增加噪音反弹次数,以及被冲孔消音板和消音层吸收的时间,极大限度吸收噪音,起到降噪作用;

七、本实用新型的降噪雨帽内的下锥帽的高度和敞口处的直径以及上锥筒和下锥筒尺寸的设置合理,既不会阻碍风速的流动,能够保证风机获取足够的进风量;又能使噪音最大程度的反弹、消音,降噪效果佳;

八、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便于制造和安装,且造价低;同时重量轻,便于运输;

九、本实用新型的降噪雨帽的下锥帽为镀锌钢材质的锥帽,上锥筒和下锥筒的外筒壁皆为碳钢板,耐烟气冲击,耐雨水冲刷,耐腐蚀性强,寿命长,维护简单;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动力,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

十、本实用新型的降噪雨帽的安装方式简单,可通过法兰与烟囱之间连接,无需占用风机机房空间,安装维护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不含粉尘收集装置);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侧视图(以设有一粉尘处理仓为例);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滤筒与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下锥筒处);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粉尘收集装置10、横置滤筒式集尘机20、排烟装置30、引风机40、粉尘收集主管101、粉尘收集单元102、气罩1021、粉尘收集支管1022、电动阀门1023、控制开关1024、第一支架201、仓体202、废气进气口203、净气出气口204、集尘斗205、分隔板206、集尘室2021、洁净室2022、开口207、固定杆208、滤筒209、分流板2010、分流孔20101、空气压缩包2011、脉冲阀2012、喷气管2013、喷气口2014、出风连接管50、排烟装置包括烟囱301、降噪雨帽302、进风连接管60、分流孔20101、所述第二支架401、烟囱固定架303、上锥筒1、下锥筒2、进风口3、出风口4、外筒壁5、内筒壁6、消音层7、下锥帽8、导水管9、连接条10、法兰11、所述下锥帽的高度H1、下锥帽的上表面所在圆的直径D1、所述导水管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筒体的高度H2、所述上锥筒与所述下锥筒的连接处的外径D2、且内径D3、所述下锥筒的进风口处的内径D4和所述上锥筒的出风口处的内径D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

实施例:一种喷粉车间的粉尘收集处理系统,如图1.1到图6所示,包括按照粉尘流向依次设置的粉尘收集装置10、横置滤筒式集尘机20和排烟装置30,所述粉尘的流动通道上还设有引风机40;所述粉尘收集装置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连通,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与所述排烟装置连通;

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至少一粉尘处理仓,每一粉尘处理仓皆包括第一支架201、仓体202、废气进气口203、净气出气口204和集尘斗205,所述仓体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废气进气口位于所述仓体的上端,所述净气出气口位于所述仓体的下侧壁,所述集尘斗位于所述仓体的下方;

所述仓体的内部设有垂直于所述仓体的顶部的分隔板206且在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与所述废气进气口连通的集尘室2021和与所述净气出气口连通的洁净室2022,所述分隔板的下端设有一开口207,所述开口连通所述集尘室和所述洁净室;

所述集尘室内均匀分布有若干列固定杆208和若干个滤筒209,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仓体的侧壁固定且另一端与所述分隔板固定,所述滤筒与所述固定杆一一对应且套装于所述固定杆上;

所述集尘室内对应所述废气进气口设有分流板2010,所述分流板的倾斜角度与所述固定杆的倾斜角度一致,所述分流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分流孔 20101,所述分流孔的孔径为0.3-1cm且所述分流板为厚度为1-2cm的不锈钢分流板;

还包括若干列脉冲除尘装置,每一所述脉冲除尘装置包括空气压缩包 2011、脉冲阀2012和喷气管2013,所述脉冲阀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压缩包连接,所述脉冲阀的另一端与所述喷气管连接,所述脉冲阀与所述仓体的外侧的电控箱连接,所述喷气管平行于所述洁净室的轴心,所述喷气管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喷气口2014;

最后一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风口通过出风连接管50与排烟装置连通;

所述排烟装置包括烟囱301和降噪雨帽302,所述烟囱的下端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净气出风口连通,所述烟囱的上端与所述降噪雨帽连接;

所述降噪雨帽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口径渐缩的上锥筒1和口径减缩的下锥筒2,所述上锥筒的下端与所述下锥筒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锥筒的下端为进风口3,所述上锥筒的上端为出风口4,所述上锥筒和所述下锥筒的筒壁包括外筒壁5和位于所述外筒壁的内侧的内筒壁6,所述内筒壁和外筒壁之间设有消音层7,所述消音层的厚度为80-120mm,所述内筒壁为冲孔消音板;

所述筒体内安装有一敞口的下锥帽8,所述下锥帽的下端连接导水管9,所述导水管向下倾斜并穿过所述下锥筒的筒壁伸到筒体外;所述下锥帽的高度H1为250-290mm,且所述下锥帽的上表面所在圆的直径D1为780-820mm,所述导水管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10-12°;

所述筒体的高度H2为1100-1200mm,所述上锥筒与所述下锥筒的连接处的外径D2为1300-1380mm,且内径D3为1100-1160mm;所述下锥筒的进风口处的内径D4和所述上锥筒的出风口处的内径D5均为780-820mm;

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电动阀门、所述控制开关、所述引风机和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皆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锥筒和所述下锥筒的外筒壁和内筒壁之间皆还具有一层隔音网,所述隔音网的厚度为2-5mm,所述隔音网为均匀布满多个网格的金属网,所述网格的长度为2-3mm且宽度为1.2-2.5mm。

所述消音层为消音棉层或消音布层。

所述冲孔消音板为均匀布满通孔的镀锌板,所述通孔的孔径为3-4mm,相邻所述通孔的孔间距为2-3mm。

所述下锥帽的高度为272mm,且所述下锥帽的上表面所在圆的直径为800mm,所述导水管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1°。

所述下锥帽的上端与所述下锥筒的上端平齐。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下锥帽的筒壁与所述下锥筒的内筒壁通过连接条10点焊固定连接。

所述下锥筒的下端连接法兰11,通过法兰将所述降噪雨帽与所述烟囱连接。

所述下锥帽为镀锌钢材质的锥帽,所述上锥筒和所述下锥筒的外筒壁皆为碳钢板。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筒体的高度为1150mm,所述上锥筒与所述下锥筒的连接处的外径为1330mm,且内径为1130mm;所述下锥筒的进风口处的内径和所述上锥筒的出风口处的内径为800mm。

所述粉尘收集装置的粉尘收集主管的端部通过进风连接管60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废气进气口连通。

所述分流板上均匀分布有5-8个所述分流孔20101。

所述固定杆斜向上倾斜且所述固定杆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5-20°。

本实施例中,所述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粉尘收集主管101和与所述粉尘收集主管连通的若干个粉尘收集单元102,每一粉尘收集单元皆包括气罩1021 和粉尘收集支管1022,所述粉尘收集支管与所述气罩连接,每一所述粉尘收集支管皆设有电动阀门1023,对应的气罩设有控制开关1024,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阀实现对应气罩的吸尘与否。

所述滤筒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所述滤筒的进风风速为15-18m/s,且过滤面积为0.5-0.7m2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设有三个粉尘处理仓,且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粉尘处理仓,所述第一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与所述第二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与所述第三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粉尘处理仓的净气出风口与排烟装置连通;

每一所述粉尘处理仓皆包括8支滤筒。

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处理风量为22000m3/h,所述引风机的功率为 22kW。

所述滤筒的横截面为矩形或圆形,所述滤筒的进风风速为15-18m/s,且过滤面积为0.5-0.7m2

所述引风机设于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下游,且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401。

所述滤筒为覆膜滤筒或聚酯纤维滤筒。

所述气罩为Q235气罩。

所述粉尘收集主管与进风连接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所述横置滤筒式集尘机的主体尺寸为长2000mm、宽3500mm且高430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烟囱通过烟囱固定架303安装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引风机为辰宇达牌风机,静压为-2500mmAq,其主体、叶轮、底座和支架的材质为Q235B,且噪音≤65dB。

所述粉尘收集主管采用全焊管,含尘空气在里面的流速为18m/ms。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在引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粉尘收集装置收集车间的粉尘,并通过进气连接管进入横置滤筒式集尘机,即工业粉尘从废气进气口进入后,首先通过分流板将大量气流均流后再通至滤筒的外侧壁,经过滤筒过滤后,洁净气体从分隔板下端的出口流入洁净室,然后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进入烟囱,之后进入雨帽,在此过程中,气体通过多次反弹、消声、减燥,可将噪音降至50-60dB,消声降噪效果理想,满足并高于国家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社会生活噪音排放标准》;

此过程中,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粉尘收集主管和与粉尘收集主管连通的若干个粉尘收集单元,粉尘收集主管可以沿车间工作流水线布局整,粉尘收集单元相互之间独立,又每一粉尘收集单元皆包括气罩和粉尘收集支管,每一粉尘收集支管皆设有电动阀门,对应的气罩设有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磁阀实现对应气罩的吸尘与否,能够有效针对车间内的粉尘进行清理,保持车间内的洁净;针对各个气罩,设计对应的吸尘控制装置,使得整个车间除尘系统的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化,方便车间工作人员根据具体工作情况,适时根据需要控制车间除尘区域,既节能环保,又便于对车间除尘系统的后期清洁与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