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457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沥青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热再生设备是利用再生技术将失效沥青路面刨削下来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经筛分、加热、存储、计量后按不同配比加入到各型号沥青搅拌站的搅拌器中,与搅拌器的原生料均匀混合,生产出优良的沥青混凝土,沥青再生料在干燥滚筒内加热后会产生大量废气,该废气含有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和沥青烟雾,需要对该废气进行处理,避免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公告号为cn20339355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沥青热再生设备的废气处理装置,它包括依次设置的热再生滚筒、烟箱、第一通烟管道、引风机、第二通烟管道、燃烧器,热再生滚筒通过烟箱与第一通烟管道相连通,第一通烟管道通过引风机与第二通烟管道相连通,第二通烟管道与燃烧器相连通,第一通烟管道上设置有用于除去粉尘的除尘器,第二通烟管道上设置有脱硫装置。

目前,现有的除尘器往往是采用重力除尘的方式,通过在除尘器内喷洒水雾,将废气中的粉尘粘附在水雾中,继而通过重力作用沉降,继而收集排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有大量的物质没有被沉降,造成除尘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沥青废气处理装置,通过吹风机和水雾的共同作用,达到有效提升除尘效果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与干燥滚筒连通的烟箱,所述烟箱连通有第一烟道,所述第一烟道连接有引风机,所述的引风机远离第一烟道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烟道,所述的第二烟道远离引风机的一端连通有脱硫装置,所述脱硫装置连接有燃烧器,所述第一烟道上连接有除尘器,所述除尘器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固定有多个隔板,相邻所述隔板之间形成隔腔,所述隔腔内通过支撑架固定有多个收集布条,所述的箱体的上端通过驱动机构往复转动连接有吹风机,所述的箱体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置于吹风机两侧,所述出风口连通有废料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废气中的粉尘一部分因重力作用落到除尘器下端,另一部悬浮在空中,并粘附在收集布条上,吹风机通过驱动机构的作用发生转动,吹风机将风吹向一个隔腔中,其余的隔腔产生一定的负压,风由下而上将收集布条表面的粉尘通过吹入到出风口中,继而进入到废料箱中,从而能够有效提升除尘效果,沥青加热产生的有害气体经过脱硫装置脱硫后继而进入到燃烧器中燃烧,使得排出的气体不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杆、驱动盘、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联动杆,所述的驱动电机与吹风机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上连接有驱动杆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的驱动杆与驱动盘啮合,所述第一支撑杆与驱动盘转动连接,所述的联动杆通过连轴固定于驱动盘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杆一端与箱体铰接,另一端与联动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的同时,可以使吹风机中的扇叶转动,有效节约成本,驱动杆转动带动驱动盘旋转,继而使驱动盘带动联动杆转动,使联动杆带动第二支撑杆沿着与箱体的铰接处翻转,从而使第二支撑杆带动驱动电机发生往复转动,吹风机随着驱动电机的往复移动而移动,结构简单。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架上连接有雾化嘴,所述的雾化嘴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的雾化嘴置于相邻两个收集布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将水注入到雾化嘴中,继而从雾化嘴中将水雾化后喷出水雾,一部分水雾直接与箱体内的粉尘接触,将一部分粉尘沉降,另一部分水雾落到收集布条上,收集布条浸湿,使落到收集布条上的粉尘牢固粘附在收集布条上或者因重力作用从收集布条上落下,从而进一步减少粉尘量;同时,吹风机工作在箱体内形成负压时,粉尘上移,水雾因重力作用下移,实现粉尘与水雾的充分混合,便于粉尘沉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收集布条远离吹风机的一端固定有夹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杆具有一定的重量,将收集布条展平,不易因吹风机吹气形成负压的过程中,收集布条被掀起而打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架上连接有刮料装置,所述的刮料装置包括与收集布条抵触的刮板和驱动刮板上下移动的动力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浸湿的收集布条上粘附有大量的粒径不一的粉尘,粉尘通过水汽的作用相互粘合,形成大量体积较小的块状的粉尘块,通过动力机构带动刮板下移,使刮板将收集布条上粉尘块铲落,操作简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气缸和引导组件,所述的引导组件包括引导轨道和引导凹槽,所述的引导轨道固定于支撑架上,所述的引导凹槽开设于刮板上,所述的引导轨道置于引导凹槽中,所述气缸一端与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刮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气缸带动刮板下移,通过引导凹槽和引导轨道的设置,使刮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不易往侧向发生严重偏移,确保刮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与收集布条的充分接触,提升刮除粉尘块的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导轨道上固定有第一磁力件,所述的刮板上固定有第二磁力件,所述第一磁力件与第二磁力件相互吸引,所述收集布条置于引导凹槽与引导轨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力件和第二磁力件相互吸引,使刮板与引导轨道能够对收集布条施加挤压力,同时使刮板能够充分与收集布条接触,在刮板下移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对收集布条上的粉尘块的刮除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刮板上固定有弧形下料板,所述弧形下料板置于刮板背对收集布条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刮板刮除收集布条上的粉尘块时,粉尘块容易粘附在刮板上,随着粉尘块的相互挤压,进入到弧形下料板上,继而从弧形下料板上落下,避免刮板上的粉尘块大量堆积而影响刮除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箱体的下端设置有储水槽,所述的储水槽与出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水注入到储水槽中,能够提升箱体内的湿度,便于粉尘沉降,同时,从收集布条上落下的粉尘块落到储水槽中,静置后的上清液能够通过出水管注入到雾化嘴中,实现水的重复使用,具有较好的节水功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储水槽中转动连接有螺旋输送杆,所述的螺旋输送杆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尘块落入到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形成位于上层的上清液和位于下层的污泥,将螺旋输送杆转动,使污泥能够传输出去,进行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驱动电机启动,带动吹风机内的扇叶转动的同时带动吹风机往复摆动,在箱体内形成负压,一部分粉尘通过负压的作用注入到废料箱中,另一部分粉尘粘附在收集布袋上;出水管将水由储水槽注入到雾化嘴中,继而从雾化嘴中喷出形成水雾,水雾和箱体中的粉尘充分接触后通过重力作用落入到储水槽中,同时,水雾将收集布条浸湿,在收集布条上形成粉尘块,通过刮板下移,将粉尘块从收集布条上铲落到储水槽中,在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上层为上清液可以重复利用,下层为污泥,通过螺旋输送杆导出继而重复利用,具有较好的环保效果,同时,具有较好的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体现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收集布条与夹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处放大图;

图7为体现抽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体现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干燥滚筒;12、烟箱;13、第一烟道;14、除尘器;15、引风机;16、11第二烟道;17、脱硫装置;18、燃烧器;21、箱体;22、支撑架;221、横杆;222、竖杆;23、隔板;24、储水槽;25、螺旋输送杆;3、收集布条;31、夹杆;32、放置凹槽;41、雾化嘴;42、进水管;43、水泵;5、刮料装置;51、刮板;52、动力机构;53、气缸;6、引导组件;61、引导凹槽;62、引导轨道;63、第一磁力件;64、第二磁力件;65、弧形下料板;7、吹风机;8、驱动机构;81、驱动电机;82、驱动杆;83、驱动盘;831、轮体;832、转动轴;84、第一支撑杆;85、第二支撑杆;86、联动杆;87、抽气通道;9、y形连通管;91、通气管;92、下料管;93、废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沥青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烟箱12、除尘器14、第一烟道13、引风机15、第二烟道16、脱硫装置17和燃烧器18。将烟箱12与干燥滚筒11连通,将第一烟道13一端与烟箱12连通,另一端与引风机15连通,将除尘器14安装在第一烟道13的中部,将第二烟道16一端与引风机15连通,另一端与脱硫装置17连通,将脱硫装置17通过主管道与燃烧器18连通。干燥滚筒11在对沥青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气中含有较多的粉尘。废气通过烟箱12注入到第一烟道13中,经过除尘器14将粉尘除去之后通过引风机15进入到第二烟道16,继而输送至脱硫装置17中进行脱硫,在脱硫完成后注入到燃烧器18中燃烧,即可排出对环境无害的气体。此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如图2所示,除尘器14包括箱体21和支撑架22。箱体21的下端固定有进气管(图中未示出)。在箱体21内竖直固定有多个隔板23。相邻两个隔板23之间形成隔腔。每个隔腔中固定有多个支撑架22。隔板23的上端与箱体21的上端固定。在箱体21的下端开设有储水槽24。储水槽24内注入有水。隔板23的下端位于储水槽24的上方。

见图4,每个支撑架22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竖杆222和横杆221。横杆22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相邻两个隔板23上。将竖杆222竖直焊接在横杆221的中部,每个横杆221上设置有两个竖杆222,且两个竖杆222位于横杆221靠近两端的位置。在每一个横杆221上固定有长条状的收集布条3,收集布条3的目数为3目。见图3,收集布条3的表面和竖杆222贴紧。在收集布条3的下端固定有夹杆31。夹杆31的外壁上开设有截面呈c形的放置凹槽32,将竖杆222嵌设于放置凹槽32中。通过重力作用,使夹杆31将收集布条3上下展平。本实施例中,夹杆31采用塑料制成。

见图6,在横杆221(见图4)上固定有雾化嘴41,雾化嘴41的喷射方向朝向两个横杆221(见图4)之间。将雾化嘴41与进水管42的上端连通。在进水管42的中部安装有水泵43(见图4)。将进水管42的下端与储水槽24(见图2)的开口处连通。水泵43(见图4)启动,进水管42将储水槽24(见图2)中的水注入到雾化嘴41中,从雾化嘴41中喷出水雾。

在横杆221(见图4)上设置有刮料装置5。刮料装置5包括刮板51和动力机构52。动力机构52包括气缸53和引导组件6。引导组件6包括引导凹槽61和引导轨道62。

刮板51设置在收集布条3背对竖杆222的一侧,下端锋利。在刮板51朝向收集布条3的一侧开设有引导凹槽61,引导凹槽61竖直设置。将竖直设置的引导轨道62一体化设置在竖杆222上。将引导轨道62嵌设于引导凹槽61中,使刮板51与引导轨道62将收集布条3夹紧。两个竖杆222之间的收集布条3左右展平。

为了增加刮板51与收集布条3的抵紧力。在刮板51的上端固定有块状的第二磁力件64。在竖杆222的侧壁上固定有长条状的第一磁力件63。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力件63和第二磁力件64均为磁铁。并且第一磁力件63和第二磁力件64相互吸引。

在刮板51背对收集布条3的一侧固定有截面呈j形的弧形下料板65。

见图7,在箱体2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吹风机7。为了实现吹风机7的往复转动。见图8,在吹风机7上设置有驱动机构8。驱动机构8包括驱动电机81、驱动杆82、驱动盘83、第一支撑杆84、第二支撑杆85以及联动杆86。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小体积,将吹风机7内的扇叶通过驱动电机81驱动旋转。驱动杆82为螺杆,与驱动电机81固定连接,使驱动电机81带动驱动杆82旋转的同时,带动扇叶转动。

驱动盘83为齿轮,包括一体化设置的轮体831和转动轴832。转动轴832与轮体831同轴设置。将第一支撑杆84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电机81上,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转动轴832转动连接,使第一支撑杆84对驱动盘83支撑,并能够实现驱动盘83在第一支撑杆84上转动。将联动杆86一端固定于转动轴832上,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85转动连接。将第二支撑杆85远离联动杆8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箱体21上。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81为伺服电机;驱动杆82为螺杆并与轮体831的外圆啮合。

驱动电机81启动,同时带动扇叶和驱动杆82转动。驱动杆82带动轮体831转动,轮体831带动转动轴832旋转,转动轴832带动联动杆86旋转,联动杆86带动第二支撑杆85发生往复摆动;同时,第二支撑杆85通过联动杆86推动第一支撑杆84摆动,使驱动电机81和吹风机7通过第二支撑杆85的作用力而发生来回摆动。

见图7,在箱体21的上端开设有抽气通道87,将驱动电机81、吹风机7置于抽气通道87中。在抽气通道87远离吹风机7的一端设置有y形连通管9(见图2)。如图2所示,y形连通管9包括通气管91和下料管92,下料管92位于通气管91的中部并与通气管91连通。通气管91的两端分别与抽气通道87、第一烟道13连通,下料管92的下端与废料箱93连通。

综上所述,除尘过程为:第一烟道13将具有大量粉尘的废气由进气管注入到箱体21内,并往靠近抽气通道87的方向移动,一部分吸附在收集布条3上,一部分悬浮在空中;水泵43启动,将储水槽24中的水通过进水管42注入到雾化嘴41中,继而从雾化嘴41中喷洒处水雾,水雾通过重力作用一部分落到悬浮在空中的粉尘上,将粉尘直接带落到储水槽24中,另一部分水雾落到收集布条3上,浸湿收集布条3,并使收集布条3上的粉尘融合形成数量较多的粉尘块;启动驱动电机81,吹风机7吹向其中一个隔腔中,将一个隔腔中的悬浮的粉尘吹到其余的隔腔下端,其余隔腔因负压的作用,由下而上产生风力,并将悬浮在空中的粉尘导向雾化嘴41处,实现水雾与粉尘的充分融合,一部分因重力的作用落入到储水槽24中,另一部分吸入到抽气通道87,并从下料管92注入到废料箱93中;随着吹风机7的来回摆动,将悬浮于空中的大部分粉尘清除。停止水泵43和驱动电机81,启动气缸53,使气缸53推动刮板51往靠近储水槽24的方向移动,刮板51将附着在收集布条3上的粉尘块铲落到储水槽24中。储水槽24中的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之后,在储水槽24中形成分层,上层为上清液,下层为污泥。在储水槽24中通过马达转动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螺旋输送杆25,将污泥传输出去,重复利用。上清液可以在水泵43启动后从雾化嘴41中喷出,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有效节约水资源。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