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模组及其正向表面灌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12013发布日期:2018-08-07 18:23阅读:14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灌胶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led模组及其正向表面灌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led模组是把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按一定规则排列在一起再封装起来,加上一些防水处理工艺所形成的产品。led模组是led产品中应用比较广的产品,在结构方面和电子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简单的就是用一个装有led的线路板和外壳就成了一个led模组,复杂的就还有一些控制器、恒流源和相关的散热处理装置,这样使led寿命和发光强度更好。

由于现有led模组上的发光二极管较为脆弱,市面上有相关的led模组需要对其上的发光二极管进行灌胶保护。一般的灌胶工艺都是对led模组表面从上往下灌胶,由于液体表面的张力,在led模组上方不可能形成一个水平的平面,且胶层的厚度不能一次性控制到需要的厚度;因此,灌胶结束后,还需要对胶层进行打磨,将其磨成水平胶层并进一步控制胶层的厚度。这种人工打磨方法,无法做到完全平整,且工艺繁琐、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模组及其正向表面灌胶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ed模组正向表面灌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led模组、胶液和灌胶模具;其中,所述灌胶模具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模具部件和第二模具部件,所述第二模具部件的顶部设置有腔体,且所述腔体的底面和第一模具部件底部为水平面;

将所述led模组固定于所述第二模具部件的顶部腔室内,并使得所述led模组表面的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模具部件相对设置,将所述胶液倒入所述腔体内,将所述led模组浸没;

将所述第一模具部件底部与所述第二模具部件上下彼此吻合;

待所述胶液凝固后,对灌胶后的所述led模组进行脱模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部件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模具部件与所述第二模具部件之间的距离的若干支撑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支撑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具部件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模具部件是否处于水平状态的水平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部件的底部设置有以便使所述发光二极管脱模的膜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膜层为剥离膜、隔离膜、分离膜、阻胶膜、离形膜、塑料薄膜、掩孔膜、硅油膜、防粘膜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胶液为冷凝胶液、热固胶液和紫外固化胶液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胶液倒入腔室内后,还包括对所述胶液进行真空消泡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部件与所述第二模具部件上下彼此吻合时,所述发光二极管表面与所述第一模具部底面的距离为0.2-1.6m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led模组,所述led模组的制备工艺包括上述的led模组正向表面灌胶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led模组,因其制备工艺包含本发明特有的led模组正向表面灌胶的方法,因此本发明的led模组表面含有一层光滑平整的灌胶层,可对发光二极管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而且该灌胶层不需要打磨,成本低,其效果显著优于现有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灌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led模组正向表面灌胶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模组正向表面灌胶的方法,其中涉及的灌胶模具3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灌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01:提供led模组1、胶液2和灌胶模具3;其中,所述灌胶模具3包括上下布置的第一模具部件31和第二模具部件32,所述第二模具部件32的顶部设置有腔体33,且所述腔体33的底面和第一模具部件31底部为水平面;

s02:将所述led模组1固定于所述第二模具部件32的顶部腔室内,并使得所述led模组1表面的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模具部件31相对设置,将所述胶液2倒入所述腔体33内,将所述led模组1浸没;

s03:将所述第一模具部件31底部与所述第二模具部件32上下彼此吻合;

s04:待所述胶液2凝固后,对灌胶后的所述led模组1进行脱模处理。

本发明提供的led模组1正向表面灌胶的方法,在对led模组1表面的发光二极管进行灌胶时,将led模组1表面朝上固定在第二模具部件32顶部腔室内,通过螺钉等方式固定在腔室内,避免在灌胶的过程中其左右移动或者上下移动,影响灌胶质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模具部件32顶部的腔室深度大于led模组1的厚度,当固定完成后,将胶液2灌入第二模具部件32顶部的腔室内,将led模组1表面的发光二极管浸没,同时胶液2表面到发光二极管表面的高度大于产品实际需要的胶层厚度。

灌胶完成后,将第一模具部件31向下运动与第二模具部件32彼此吻合,使得第一模具部件31的下表面与胶液2表面接触,将胶液2表面压合呈一个水平面,最后等胶液2凝固后进行脱模,完成整个灌胶过程。

由于第一模具部件31的下表面为一个平面,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led模组1正向表面灌胶的方法使led模组1灌胶后的灌胶层表面光滑平整,对发光二极管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不仅可以达到耐击打的效果,且能够防水;而且灌胶以后不需要打磨,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其效果显著优于现有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灌胶方式最后还需要对边角料进行去除,但是不用对正面进行打磨。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s01中,该灌胶模具3的第一模具部件31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模具部件31与第二模具部件32之间的距离的若干支撑板34。不同型号的led模组1,由于其灌胶层的厚度不同,支撑板34的安装位置也是不相同的。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s01中,该第二模具部件32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检测该第二模具部件32是否处于水平状态的水平珠(图未标注)。当led模组1固定完成以后,可以通过水平珠对其进行调整,使第二模具部件32处于水平状态,为了方便调整,直接将水平珠设置在第二模具部件32侧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4上设有若干支撑柱35。

具体的,在支撑板34上设置若干支撑柱35,使得第一模具部件31和第二模具部件32的接触面之间留有缝隙36,使得多余的胶液2可以根据缝隙36流出。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模具部件32顶部的腔室面积略大于led模组1的面积,第一模具部件31下底面的面积与led模组1的形状与面积相等,且相对设置,这种设计,使得第一模具部件31在下压的过程中,多余的胶液2无论是在横向,还是纵向都有缝隙36可以流出,避免了胶液2无法流出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部件31的底部设置有以便使所述发光二极管脱模的膜层。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脱模,可以在第一模具部件31底面上的油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膜层为剥离膜、隔离膜、分离膜、阻胶膜、离形膜、塑料薄膜、掩孔膜、硅油膜、防粘膜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所述胶液2为冷凝胶液2、热固胶液2和紫外固化胶液2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胶液2倒入腔室内后,还包括对所述胶液2进行真空消泡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部件与所述第二模具部件32上下彼此吻合时,所述发光二极管表面与所述第一模具部底面的距离为0.2-1.6m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led模组1,所述led模组1的制备工艺包括上述的led模组1正向表面灌胶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