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联动线负压隔离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7126发布日期:2018-07-20 08:4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负压隔离器的技术领域,具体为制药联动线负压隔离器结构。



背景技术:

制药是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国家重点支持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家对医药生产药品质量的监管越来越严格,2010年修改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称gmp标准),于2011年3月1日施行,gmp-2010对药品生产环境、人员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药品的精细化、高疗效、低副作用对药品生产工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国内制药厂在研发和推出新药的同时,纷纷对传统的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更加注重人员安全和药品安全,对有毒活性冻干疫苗等局部工艺进行封闭隔离,防止对操作环境产生污染,造成人体健康伤害。因此,需求一种用于制药生产线的高效过滤隔离装置,取代传统无菌洁净室,解决药品对无菌操作人员的潜在危害,同时控制对背景空气净化系统的污染。

然而现有的用于制药产线的负压系统由于结构设计复杂,其制作成本高,且不能有效完成对于制药环境的有效过滤隔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制药联动线负压隔离器结构,其结构简单,且解决了药品对无菌操作人员的潜在危害,同时控制了对背景空气净化系统的污染,实现了人与操作环境的隔离。

制药联动线负压隔离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封闭的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的后端面整体盖装有后端隔层,所述箱体结构的内腔内自下而上通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分割形成三个独立腔室,三个独立的腔室自下而上分别为隔离舱、层流罩、回风箱,所述回风箱内布置有一独立排风箱入口腔,所述排风箱入口腔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排风箱入口腔的顶部连接所述箱体结构的上顶板,所述排风箱入口腔的顶部设置有外接排风管外接至外部的排风箱,所述层流罩和所述隔离舱之间的第一隔板上设置有隔离舱进气结构,所述层流罩内设置有第一过滤器、送风风机,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口连接所述隔离舱进气结构,所述层流罩的后端板上设置有进风孔,所述回风箱内布置有回风风机、进气过滤器、出气过滤器,所述进气过滤器布置于所述后端板上,所述隔离舱的后端板上设置有回风孔,所述回风孔通过回风管连接至所述进气过滤器的进气口,所述回风管布置于所述后端隔层内,所述回风箱对应的后端板上还设置有补风孔,所述补风孔通过补风管连接至所述进风孔,所述补风管位于所述后端隔层内,所述补风管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出气过滤器的出口连接所述补风孔,所述隔离舱还包括有入料口、出料口。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出料口分别位于所述隔离舱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区域位置布置;

所述隔离舱还包括有检修门、回风窗,用于观察隔离舱内气流循环是否正常,同时可方便对隔离装置内的环境进行检查和实现补风;

所述进气过滤器为高效过滤器;

所述排风箱内设置有排风风机、气态分子污染物化学过滤器,所述排风箱的出口管路处还设置有第二过滤器,其确保对排出的有毒气体进行过滤分解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所述后端隔层内布置有两条回风管,两条回风管为独立的管路、分别独立连接独立的回风孔、进气过滤器;

所述排风箱入口腔的进风口位置设置有第三过滤器,所述排风箱入口腔的外接排风管入口处设置有第四过滤器,确保对于排出的空气的预过滤。

采用本发明后,隔离舱安装于药剂设备台面上,层流罩送风进入隔离舱,隔离舱的回风孔通过回风管进入到回风箱,气流经过进气过滤器过滤后一大部分通过补风管送入层流罩,一小部分进入排风箱入口腔,进入层流罩的气流,与回风箱、隔离舱形成气流的内部循环;进入排风箱入口腔的,被外排掉,使系统总风量减少,需从外部环境补入,这就形成舱内对舱外环境的负压,有毒气体不会向外扩散,保护人员不受侵袭;同时,控制好送风风机、回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功率,可以有效调节隔离舱内的气压,隔离舱中的有毒气体通过回风管进入回风箱直接被进气过滤器进行高效过滤净化,之后进入层流罩和排风箱,这样人员检修回风箱和层流罩时也不会被感染;而排风箱内的第二过滤器以及气态分子污染物化学过滤器进一步保证排掉的气体为无毒气体,该结构通过进料口和出料口进行补风;由于箱体结构的后端面整体盖装有后端隔层,后端隔层内布置对应的回风管、补风管,其使得整个结构简单可靠;综上,其结构简单,且解决了药品对无菌操作人员的潜在危害,同时控制了对背景空气净化系统的污染,实现了人与操作环境的隔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箱体结构的后端隔层后视图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箱体结构1、后端隔层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隔离舱5、层流罩6、回风箱7、排风箱入口腔8、进风口9、上顶板10、外接排风管11、隔离舱进气结构12、第一过滤器13、送风风机14、进风孔15、回风风机16、进气过滤器17、出气过滤器18、回风孔19、回风管20、补风孔21、补风管22、单向阀23、入料口24、出料口25、检修门26、回风窗27、排风风机28、气态分子污染物化学过滤器29、出口管路30、第二过滤器31、第三过滤器32、第四过滤器33、排风箱34。

具体实施方式

制药联动线负压隔离器结构,见图1、图2:其包括封闭的箱体结构1,箱体结构1的后端面整体盖装有后端隔层2,箱体结构1的内腔内自下而上通过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分割形成三个独立腔室,三个独立的腔室自下而上分别为隔离舱5、层流罩6、回风箱7,回风箱7内布置有一独立排风箱入口腔8,排风箱入口腔8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9,排风箱入口腔8的顶部连接箱体结构的上顶板10,排风箱入口腔8的顶部设置有外接排风管11外接至外部的排风箱34,层流罩6和隔离舱5之间的第一隔板3上设置有隔离舱进气结构12,层流罩6内设置有第一过滤器13、送风风机14,第一过滤器13的出口连接隔离舱进气结构12,层流罩6的后端板上设置有进风孔15,回风箱7内布置有回风风机16、进气过滤器17、出气过滤器18,进气过滤器17布置于后端板上,隔离舱5的后端板上设置有回风孔19,回风孔19通过回风管20连接至进气过滤器17的进气口,回风管20布置于后端隔层2内,回风箱7对应的后端板上还设置有补风孔21,补风孔21通过补风管22连接至进风孔15,补风管22位于后端隔层2内,补风管22内设置有单向阀23,出气过滤器18的出口连接补风孔21,隔离舱5还包括有入料口24、出料口25。

入料口24、出料口25分别位于隔离舱5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区域位置布置;

隔离舱5还包括有检修门26、回风窗27,用于观察隔离舱内气流循环是否正常,同时可方便对隔离装置内的环境进行检查和实现补风;

进气过滤器17为高效过滤器;

排风箱34内设置有排风风机28、气态分子污染物化学过滤器29,排风箱34的出口管路30处还设置有第二过滤器31,其确保对排出的有毒气体进行过滤分解后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后端隔层2内布置有两条回风管20,两条回风管20为独立的管路、分别独立连接独立的回风孔19、进气过滤器17;

排风箱入口腔8的进风口9位置设置有第三过滤器32,排风箱入口腔8的外接排风管11入口处设置有第四过滤器33,确保对于排出的空气的预过滤。

其工作原理如下:隔离舱安装于药剂设备台面上,层流罩送风进入隔离舱,隔离舱的回风孔通过回风管进入到回风箱,气流经过进气过滤器过滤后一大部分通过补风管送入层流罩,一小部分进入排风箱入口腔,进入层流罩的气流,与回风箱、隔离舱形成气流的内部循环;进入排风箱入口腔的,被外排掉,使系统总风量减少,需从外部环境补入,这就形成舱内对舱外环境的负压,有毒气体不会向外扩散,保护人员不受侵袭;同时,控制好送风风机、回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功率,可以有效调节隔离舱内的气压,隔离舱中的有毒气体通过回风管进入回风箱直接被进气过滤器进行高效过滤净化,之后进入层流罩和排风箱,这样人员检修回风箱和层流罩时也不会被感染;而排风箱内的第二过滤器以及气态分子污染物化学过滤器进一步保证排掉的气体为无毒气体,该结构通过进料口和出料口进行补风;由于箱体结构的后端面整体盖装有后端隔层,后端隔层内布置对应的回风管、补风管,其使得整个结构简单可靠。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