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37290发布日期:2018-10-23 21:4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油织物制品多采用无纺布制成,比如吸油棉、吸油毡等,吸油效果良好,且可重复使用。

中国专利库中公开了一种纳米级吸油毡(cn201510584125.8),包括吸油毡主体,吸油毡主体包括由亲油无纺布和纳米级吸油毡体,亲油无纺布数量为2层,对称设置于纳米级吸油毡体的两侧,纳米级吸油毡体包括采用聚丙烯熔喷制成的第一吸油纤维和第二吸油纤维。制备方法如下:(1)无纺布裁切;(2)渗油孔冲孔;(3)生产第一吸油纤维和第二吸油纤维;(4)纳米级吸油毡体制得;(5)加固成品;特点在于,纳米级吸油毡体有不同直径的纳米纤维混合而成,成本低廉,可批量大量生产,具有极好的吸油、渗油效果,纳米级吸油毡体利用率高,不仅扩大了纳米级吸油毡体吸油面积,提高了强度,吸油毡之间通过挂钩部和挂环部相连,发挥围油、挡油作用,具备一定的乘波性,不易分散。

中国专利库中公开了一种海上除油专用吸油毡布(cn201510205874.5),包括一采用吸油纤维制得的具有吸油间隙部的吸油毡体,所述吸油毡体包括两层吸油纤维层,在由两层吸油纤维层之间形成的吸油间隙部内填充有拒水亲油材料,所述两层吸油纤维层与拒水亲油材料加固一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将准备填充的拒水亲油材料准备完毕,备用;选择吸油纤维,备用;(2)、生产吸油纤维层;(3)、铺设拒水亲油材料;(4)加固处理;(5)、卷收;用浒苔制成的围油栏具有良好的拦油、吸油性能,能增强围油栏的使用效果,且吸油后能长期浮游在水面上,不下沉、不变形,具有良好的吸油、挡油效果。

现有的吸油织物虽然吸油效果不错,但以无纺布为主体的吸油毡体强度低,重复挤压后,以扭曲、破碎,使用寿命短,而且结构强度低、不耐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及其制备方法,排油带包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包覆层、下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所述棉布层、吸油棉层为至少两层且交错设置,从外到内,上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下包覆层依次设置,所述上包覆层与下包覆层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体经过超亲油超疏水材料中浸轧处理。

优选地,所述棉布层与吸油棉层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包覆层、上金属网层、棉布层、吸油棉层、下金属网层、下包覆层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包覆层为至少两层棉布制成,所述下包覆层为牛津布,厚度为0.2-0.5cm。

优选地,所述上金属网层、下金属网层都为不低于200目的铜网。

优选地,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棉布层与吸油棉层交错设置,上下表面都为棉布层,使用车缝线对其固定,得到吸油内层;

(2)在吸油内层上下表面采用车缝线固定上金属网层、下金属网层,得到强化吸油内层;

(3)在强化吸油内层外侧包覆上包覆层、下包覆层,将上包覆层、下包覆层边缘并将且与强化吸油内层整体缝制好,得到吸油复合织物;

(4)将吸油复合织物在超亲油超疏水材料中浸轧处理,处理后取出烘干;

(5)对烘干后的吸油复合织物再次浸轧,之后取出烘干;

(6)根据需要的长度进行截取,之后缝合成环状吸油排油带。

优选地,步骤(4)中,常温状态下浸轧时间为5-10min,并采用超声波辅助。

优选地,所述超声波频率为105hz-107hz。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常温状态下浸轧时间为3-5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采用复合结构,吸油率高,结构强度高,耐磨损,耐挤压,可多次使用,使用寿命长;通过两次超亲油超疏水材料中浸轧,其亲油疏水效果增强,吸油能力大大提升,使用本发明,可大大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主体、2.上包覆层、3.下包覆层、4.上金属网层、5.棉布层、6.吸油棉层、7.下金属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或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包括上包覆层2、下包覆层3、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下金属网层7,所述棉布层5、吸油棉层6为至少两层且交错设置,从外到内,上包覆层2、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下金属网层7、下包覆层3依次设置,所述上包覆层2与下包覆层3固定连接,棉布层5与吸油棉层6交错设计,棉布层5对吸油棉层6进行定型加固,增强吸油棉层6的耐弯折性能和使用寿命;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增强整体结构强度,耐磨损,耐弯折;上包覆层2、下包覆层3都多层组织进行包裹和定型。

所述主体1经过超亲油超疏水材料中浸轧处理,增强整体的亲油疏水性能,增加吸油量,减少吸水量;所述棉布层5与吸油棉层6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所述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下金属网层7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所述上包覆层2、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下金属网层7、下包覆层3使用车缝线固定连接;多层车缝线固定,增加整体结构强度,也加强了每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上包覆层2为至少两层棉布制成,上表面为棉布材质,耐磨损,通透性好,有利于吸油和挤压排油;所述下包覆层3为牛津布,厚度为0.2-0.5cm,牛津布强度高、耐磨损;所述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都为不低于200目的铜网,200目以上的铜网兼具韧性和通透性,对吸油排油不构成阻碍。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棉布层5与吸油棉层6缝合,将棉布层5与吸油棉层6交错设置,上下表面都为棉布层5,使用车缝线对其固定,得到吸油内层;

(2)固定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在吸油内层上下表面采用车缝线固定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得到强化吸油内层;

(3)外层包覆,在强化吸油内层外侧包覆上包覆层2、下包覆层3,将上包覆层2、下包覆层3边缘并将且与强化吸油内层整体缝制好,得到吸油复合织物;

(4)浸轧,将吸油复合织物在超亲油超疏水材料中浸轧处理,常温状态下浸轧时间为5-10min,并采用超声波辅助,所述超声波频率为105hz-107hz,处理后取出烘干;

(5)二次浸轧,对烘干后的吸油复合织物再次浸轧,常温状态下浸轧时间为3-5min,之后取出烘干;

(6)根据需要的长度进行截取,之后缝合成环状吸油排油带。

实施例1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长度10m,宽度2m,厚度0.06m;从外到内,上包覆层2、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棉布层5、吸油棉层6、棉布层5、下金属网层7、下包覆层3依次设置,其中棉布层5为三层,吸油棉层6为两层,上包覆层2为三层棉布缝制而成,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为200目的铜网,下包覆层3为帆布。

实施例2

一种新型浮油吸油排油带,长度8.4m,宽度2.4m,厚度0.08m;从外到内,上包覆层2、上金属网层4、棉布层5、吸油棉层6、棉布层5、吸油棉层6、棉布层5、吸油棉层6、棉布层5、下金属网层7、下包覆层3依次设置,其中棉布层5为四层,吸油棉层6为三层,上包覆层2为四层棉布缝制而成,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为300目的铜网,下包覆层3为帆布。

实施例1-2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棉布层5与吸油棉层6缝合,将棉布层5与吸油棉层6交错设置,上下表面都为棉布层5,使用车缝线对其固定,得到吸油内层;

(2)固定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在吸油内层上下表面采用车缝线固定上金属网层4、下金属网层7,得到强化吸油内层;

(3)外层包覆,在强化吸油内层外侧包覆上包覆层2、下包覆层3,将上包覆层2、下包覆层3边缘并将且与强化吸油内层整体缝制好,得到吸油复合织物;

(4)浸轧,将吸油复合织物在超亲油超疏水材料中浸轧处理,常温状态下浸轧时间为8min,并采用超声波辅助,所述超声波频率为106hz,处理后取出烘干;

(5)二次浸轧,对烘干后的吸油复合织物再次浸轧,常温状态下浸轧时间为3min,之后取出烘干;

(6)根据需要的长度进行截取,之后缝合成环状吸油排油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