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基于3D打印的光电催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9691发布日期:2018-11-14 02:5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基于3D打印的光电催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实验室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基于3d打印的光电催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进行光电催化实验时,一般会用到光电催化装置,其中,现有的光电催化装置一般包括:反应槽、溶液池,所述反应槽的前、后侧壁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溶液池通过带抽水泵的软管分别通过进液口和出液口与反应槽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当所述光电催化装置工作时,在反应槽内放置通电的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抽水泵将溶液池的溶液抽出并通过软管进入反应槽,在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的作用下,反应槽内的溶液进行反应,同时在抽水泵的作用下,溶液从出液口通过软管回流到溶液池中,形成循环。

现有的光电催化装置结构简单,不能精确的调整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利用该光电催化装置进行实验时,每次都需要用尺子确定距离,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精确调整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距离的光电催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基于3d打印的光电催化装置,包括:反应槽、电极支架,所述电极支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的形成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内折形成凸沿,所述反应槽的左、右侧壁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下方设有刻度尺,所述凸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反应槽、电极支架均为3d打印成型的聚乳酸构件。

进一步,所述竖杆设有尖端,所述尖端指向所述刻度尺。

进一步,所述横杆设有朝下的条状槽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滑动电极支架,依靠刻度尺作为辅助,精确的调整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创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极支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1,参考图1和图2,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基于3d打印的光电催化装置,包括:反应槽1、溶液池2、电极支架3,所述反应槽1的前、后侧壁分别设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所述溶液池2通过带抽水泵的软管分别通过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与反应槽1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电极支架3包括横杆31,所述横杆31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的形成竖杆32,所述竖杆32的下端内折形成凸沿33,所述反应槽1的左、右侧壁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的下方设有刻度尺14,所述凸沿33与所述滑槽13滑动连接,所述反应槽1、电极支架3均为3d打印成型的聚乳酸构件。

当本装置工作时,可将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分别通过夹子连接到电极支架3的横杆31上,当需要调整电极板之间的距离时,滑动电极支架3,由于滑槽13下方设有刻度尺14,因此,可以通过刻度尺14作为辅助,精确的调整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十分方便。

作为优化,所述竖杆32设有尖端34,所述尖端34指向所述刻度尺14。通过尖端34作为指示,进一步方便距离的调整。

作为优化,所述横杆31设有朝下的条状槽口。通过设置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的形状,使得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可插入槽口,并挂在横杆31上,从而不需要夹子将横杆31和阳电极板或阴电极板连接,十分方便。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

本技术: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验室的基于3D打印的光电催化装置,包括:反应槽、电极支架,所述电极支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的形成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内折形成凸沿,所述反应槽的左、右侧壁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下方设有刻度尺,所述凸沿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本装置通过滑动电极支架,依靠刻度尺作为辅助,精确的调整阳电极板和阴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十分方便。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中的光电催化实验。

技术研发人员:刘弋潞;陈楚彬;卢桂香;卢文杰;孙广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8.07.25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