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物定期检查保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77285发布日期:2019-01-02 23:4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文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文物定期检查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科学。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当代中国根据文物的特征,结合中国保存文物的具体情况,把“文物”一词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

现有技术对文物的检查保护方法较为传统,在指定日期对所有的文物进行检查,没有对文物的种类和材质进行区分,容易损坏文物,对保护文物起到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文物定期检查保护方法,它根据文物的种类和材质的不同进行区分、分类,根据文物材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检查,并根据文物材质种类的不同,制定定期检查,提高对文物的保护效果。

一种文物定期检查保护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一、对文物的材质进行分类,将文物按材质的不同分为纸质类文物、铁器类文物、陶瓷类文物;

二、将文物的材质按易损程度进行分类,从不易损坏到极易损坏程度分为五级:一级易损文物、二级易损文物、三级易损文物、四级易损文物、五级易损文物;

三、根据文物的易损程度制定检查日期,易损程度越高的文物,越需要注意,检查频率越高;

四、依照检查日期穿戴检查设备,将文物移至与文物材质相对应的检查室进行检查,如纸质类文物需要到纸类文物检查室内进行检查;铁器类文物移至铁器文物检查室进行检查;陶瓷类文物移至陶瓷文物检查室内进行检查,在检查室内放有对应的检查工具;

五、检查完成后,将文物表层涂抹一层封护膜,并放置在低温中保护。脱盐清洗液具有良好的脱盐清洗能力,并在脱盐清洗过程中避免了对文物的腐蚀;复合封护剂具有良好的耐老化及环保性能,耐老化时间超过1000小时,且封护膜不与文物发生反应,并且可以随时被去除,从而确保文物安全,符合“最小干预原则”,封护膜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可以溶解于自行研制的脱盐清洗液中,解决了封护剂涂刷后不能去除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封护剂的可逆性,符合文物保护的“可再处理原则”。

所述铁器类文物包含铁制品文物、青铜制品文物、金银制品文物。

所述封护膜为脱盐清洗液和复合封护剂结合的保护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它根据文物的种类和材质的不同进行区分、分类,根据文物材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检查,并根据文物材质种类的不同,制定定期检查,提高对文物的保护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文物定期检查保护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一、对文物的材质进行分类,将文物按材质的不同分为纸质类文物、铁器类文物、陶瓷类文物;

二、将文物的材质按易损程度进行分类,从不易损坏到极易损坏程度分为五级:一级易损文物、二级易损文物、三级易损文物、四级易损文物、五级易损文物;

三、根据文物的易损程度制定检查日期,易损程度越高的文物,越需要注意,检查频率越高;

四、依照检查日期穿戴检查设备,将文物移至与文物材质相对应的检查室进行检查,如纸质类文物需要到纸类文物检查室内进行检查;铁器类文物移至铁器类文物检查室进行检查;陶瓷类文物移至陶瓷文物检查室内进行检查,在检查室内放有对应的检查工具;

五、检查完成后,将文物表层涂抹一层封护膜,并放置在低温中保护。

所述的铁器类文物包含铁制品文物、青铜制品文物、金银制品文物。

所述封护膜为脱盐清洗液和复合封护剂结合的保护膜。脱盐清洗液具有良好的脱盐清洗能力,并在脱盐清洗过程中避免了对文物的腐蚀;复合封护剂具有良好的耐老化及环保性能,耐老化时间超过1000小时,且封护膜不与文物发生反应,并且可以随时被去除,从而确保文物安全,符合“最小干预原则”,封护膜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可以溶解于自行研制的脱盐清洗液中,解决了封护剂涂刷后不能去除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封护剂的可逆性,符合文物保护的“可再处理原则”。

注意事项:铁制品比青铜制品更易锈蚀和更难保护,因为铁的性质比铜更活泼,氧是铁锈蚀过程的必要因素,在缺氧的环境下,锈蚀过程是不能进行的,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铁制品在地下能安全保存近2000年,但当出土暴露于大气后迅速地锈蚀,c1-和so2-4的存在增加水介质的导电性,加速锈蚀,因此在铁器类文物的检查时,需要降低和减少这些容易影响文物的因素存在。

纸质类文物如书画、图书、地图等,由于纸是古人从竹子、木材等各类自然材料中提取纤维类物质进行加工生产出来的材料,因此在漫长的历史时间积累之后,纸类文物极易因各类外界环境因素受到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程度的损害,由于古代纸张的制作材料就是常见的自然材料,富含一些蛋白质和胶纸、木质纤维等物质,因次需要对纸质类文物做好防喜好蛀蚀木头和蛋白质的虫类动物啃咬的防护工作;其次,由于纸质类文物富含蛋白质,容易受到微生物(霉菌)的侵蚀,受到霉菌侵蚀的纸质类文物会使纸张本身的颜色改变并老化,同时纸张本身的纤维会得到侵蚀,纸张自身强度也会下降;再次是要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设定,不宜将文物放置在温度高和湿度重的环境中,温度高和湿度重的环境会加速纸质类文物的侵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它根据文物的种类和材质的不同进行区分、分类,根据文物材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检查,并根据文物材质种类的不同,制定定期检查,提高对文物的保护效果。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文物定期检查保护方法,它涉及文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文物定期检查保护方法。一种文物定期检查保护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一、对文物的材质进行分类;二、将文物的材质按易损程度进行分类,从不易损坏到极易损坏程度分为五级;三、根据文物的易损程度制定检查日期;四、依照检查日期穿戴检查设备;五、检查完成后,将文物表层涂抹一层封护膜,并放置在低温中保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它根据文物的种类和材质的不同进行区分、分类,根据文物材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检查,并根据文物材质种类的不同,制定定期检查,提高对文物的保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阮晓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阮晓萍
技术研发日:2018.07.25
技术公布日:2019.01.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