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8229发布日期:2018-11-14 02:4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除污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漏斗式过滤除污器。

背景技术

除污器的作用是用来清除和过滤管道中的杂质和污垢,保持系统内水质的洁净,减少阻力,保护设备和防止管道堵塞。除污器的结构形式按国家标准分为卧式直通除污器、卧式角通除污器和立式直通除污器三种形式。使用时,水流由进水管进入筒体,经过滤网过滤的水流由出水管流出,污垢则沉降于除污器底部经排污口排出,或沉降于排污管内再经排污管排出。而目前的除污器一般均采用直筒型过滤网,位于底部的过滤孔易发生堵塞,且使用排污管排污时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漏斗式过滤除污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过滤网上位于底部的过滤孔易发生堵塞,且使用排污管排污时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漏斗式过滤除污器,包括: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漏斗式过滤装置,所述漏斗式过滤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锥形过滤网和排污管,

所述锥形过滤网的中轴与所述筒体长轴平行设置,

所述排污管自由端穿过所述筒体的筒壁延伸至所述筒体外,且所述排污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排污管内腔和所述筒体内腔的过滤层,

所述过滤层用于所述排污管内腔中流体及微米级杂质进入所述筒体内腔。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本体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分别为缩径管,且两者的管口内径由外向内逐渐增加,所述锥形过滤网的进口与所述本体内壁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过滤网通过锥形支撑架与所述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锥形过滤网还通过连接器与所述排污管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外套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外径与所述筒体内径一致,且所述过滤网上的过滤孔直径小于所述锥形过滤网上的过滤孔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过滤网上滑落的污垢排出的第二排污口。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为卧式筒体,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一排污口设置在所述锥形过滤网进口端前侧,所述连接器和所述过滤网之间转动设置有沉渣架,所述沉渣架用于接收由所述过滤网上滑落的杂质并将其转送至所述锥形过滤网下方的所述第二排污口中。

进一步地,所述沉渣架包括套设在所述连接器上的环形托板,所述环形托板一端分别通过防水轴承与所述过滤网和所述连接器转动连接,另一端向所述锥形过滤网方向延伸,且所述环形托板靠近所述锥形过滤网一端设置有板面与所述环形托板垂直设置的环形端板,所述环形托板外侧周向分布有若干个分别与所述环形端板连接的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环形托板与所述环形端板围成的空腔分隔为若干个沉渣室。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还设置有锥形导流板,所述锥形导流板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另一端向所述锥形过滤网的出口端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过滤网上的过滤孔包括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一过滤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孔的直径,且所述第一过滤孔设置在靠近所述锥形过滤网进口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过滤孔设置在所述锥形过滤网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式过滤装置为两组,设置在前侧的所述漏斗式过滤装置中各过滤网的过滤孔直径大于设置在后侧的所述漏斗式过滤装置中各过滤网的过滤孔直径。

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漏斗式过滤除污器改变了筒体内过滤网采用直筒型的固有模式,将筒体内的过滤网设置为了漏斗式的锥形过滤网,且锥形过滤网的对象轴(中轴)与筒体长度方向的对称轴(长轴)平行。其中,筒体既可采用卧式筒体也可采用立式筒体。采用卧式筒体时,锥形过滤网底部沉积且未被水流冲至排污管内的污垢,可沿锥形过滤网内壁滑出锥形过滤网沉积在筒体底部等除污作业结果后再进行清理;采用立式筒体时,锥形过滤网上的污垢均再重力和水流的双重作用下进入排污管,不会在排污管底部沉积。由此可见,过滤网设置为锥形过滤网,并将其出口与排污管进口连通,有效避免了使用过程中过滤网底部过滤孔易发生堵塞的现象发生。

另外,本发明还在排污管上加设了过滤层,允许排污管内流体及特别细微的微米级杂质通过,其目的在于在过滤层上游的排污管内形成微弱流动,使得过滤下来的杂质在水流的推动下能够顺畅的进入排污管内,并下降至排污管延伸至筒体外的管道内。这一设置有效防止了过滤下的杂质在锥形过滤网的腔体内停留,导致流动阻力增大的现象发生,进而降低了锥形过滤网底部过滤孔发生堵塞的风险,同时降低了经排污管排出的污垢中的含水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沉渣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向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筒体;11-进水管;12-本体;13-出水管;2-漏斗式过滤装置;21-锥形过滤网;22-排污管,23-锥形支撑架;24-过滤层;25-连接器;26-过滤网;3-沉渣架;31-环形托板;32-防水轴承;33-挡板;35-环形端板;4-第一排污口;5-第二排污口;6-锥形导流板;7-第一过滤孔;8-第二过滤孔;9-连接件;10-控制器;14-第二压力表;15-排污阀;16-第一压力传感器;17-第二压力传感器;18-第一压力表;19-螺纹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及图7,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进行说明。所述漏斗式过滤除污器,包括筒体1和设置在筒体1内的漏斗式过滤装置2,漏斗式过滤装置2包括相互连通的锥形过滤网21和排污管22,锥形过滤网21的中轴与筒体1长轴平行设置,排污管22自由端穿过筒体1的筒壁延伸至筒体1外,且排污管22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排污管22内腔和筒体1内腔的过滤层24,过滤层24用于排污管22内腔中流体及微米级杂质进入筒体1内腔。

使用时,污水由筒体1进口进入除污器内,经设置在筒体1内的锥形过滤网21过滤后,液体由筒体1出口排出,被锥形过滤网21拦截的杂质则随水流进入排污管22内,经排污管22排至筒体1外。期间,排污管22内的流体及微米级杂质可通过过滤层24进入筒体1内腔,再经筒体1出口排出。

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改变了筒体1内过滤网采用直筒型的固有模式,将筒体1内的过滤网设置为了漏斗式的锥形过滤网21,且锥形过滤网21的对象轴(中轴)与筒体1长度方向的对称轴(长轴)平行。其中,筒体1既可采用卧式筒体也可采用立式筒体。采用卧式筒体时,锥形过滤网21底部沉积且未被水流冲至排污管22内的污垢,可沿锥形过滤网21内壁滑出锥形过滤网21沉积在筒体1底部等除污作业结果后再进行清理;采用立式筒体时,锥形过滤网21上的污垢均再重力和水流的双重作用下进入排污管22,不会在排污管22底部沉积。由此可见,过滤网设置为锥形过滤网21,并将其出口与排污管22进口连通,有效避免了使用过程中过滤网底部过滤孔易发生堵塞的现象发生。

另外,本发明还在排污管22上加设了过滤层24,允许排污管22内流体及特别细微的微米级杂质通过,其目的在于在过滤层24上游的排污管22内形成微弱流动,使得过滤下来的杂质在水流的推动下能够顺畅的进入排污管22内,并下降至排污管22延伸至筒体1外的管道内。这一设置有效防止了过滤下的杂质在锥形过滤网21的腔体内停留,导致流动阻力增大的现象发生,进而降低了锥形过滤网21底部过滤孔发生堵塞的风险,同时降低了经排污管22排出的污垢中的含水量。其中,过滤层24采用市场上现有产品即可,只要其过滤孔可使流体及微米级杂质通过并将微米级以上杂质拦截在排污管22内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长度”、“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筒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管11、本体12和出水管13,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分别为缩径管,且两者的管口内径由外向内逐渐增加,锥形过滤网21的进口与本体12内壁密封连接。

本发明中筒体1采用圆筒型本体12两侧对称设置两个缩径管的形式制成,这一设置使得水流经进水管11进入除污器后,由于进水管11的直径逐渐增大,水流流速逐渐变缓,待其流速平缓后进入本体12经锥形过滤网21过滤。其中,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分别采用缩径管,实现了筒体1内水流先缓后急的流速调整,进而确保了水流与锥形过滤网21有足够多的时间相接触,保证了漏斗式过滤装置2的过滤效果良好,同时还使得水流进入除污器的速度与排出除污器的速度相当,保证了设备的除污速率良好,符合其使用要求。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锥形过滤网21通过锥形支撑架23与本体12可拆卸连接,锥形过滤网21还通过连接器25与排污管22可拆卸连接,连接器25通过连接件9与本体12固定连接。

锥形支撑架23的设置有效增加了锥形过滤网21的支撑强度,降低了使用过程中锥形过滤网21发生歪斜或变形的风险,保证了设备较长的使用寿命。连接器25的设置实现了锥形过滤网21和排污管22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将两者进行组合或分离。连接件9的设置实现了锥形过滤网21出口端及排污管22进口端与筒体1相对位置的固定,进一步降低了锥形过滤网21使用时发生歪斜的风险,保证了设备较长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图5及图6,连接器25外套设有过滤网26,过滤网26外径与筒体1内径一致,且过滤网26上的过滤孔直径小于锥形过滤网21上的过滤孔直径。

使用时,水流经锥形过滤网21过滤后,较大的杂质被留置在锥形过滤网21内,较小的杂质则随水流穿过锥形过滤网21上的过滤孔向筒体1的出口端流动,再经过过滤网26所在工位时,经过滤网26进行二次过滤后,水流经出水管13排出。

过滤网26的设置实现了水流的二次过滤,确保了经除污器处理的水质符合使用要求。这一设置使得锥形过滤网21可以采用孔径较大的过滤网制成,过滤网26则采用孔径符合除污要求的过滤网制成,这样可有效降低锥形过滤网21及过滤网26分别对水流的阻力,保证本设备可以以较快的除污速率进行除污作业,同时实现了不同颗粒大小杂质的分别过滤,实现了水流中杂质的分级处理,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对不同杂质进行分别处理,且增加了设备的除污效果。

由此可见,过滤网26与锥形过滤网21相配合,既保证了水流较高的流速,又避免了除污过程中水流发生回流,且其除污效果良好。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漏斗式过滤装置2,可以使用体积较小的筒体1完成与普通卧式直通除污器除污效果相当甚至更好的除污作业。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筒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过滤网26上滑落的污垢排出的第二排污口5。

使用时,过滤网26拦截下来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筒体1的底部,再经第二排污口5排出。这一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本设备对不同颗粒大小杂质的分级处理效果。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图5及图6,筒体1为卧式筒体,筒体1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污口4,第一排污口4设置在锥形过滤网21进口端前侧,连接器25和过滤网26之间转动设置有沉渣架3,沉渣架3用于接收由过滤网26上滑落的杂质并将其转送至锥形过滤网21下方的第二排污口5中。

使用时,锥形过滤网21底部沉积且未被水流冲至排污管22内的杂质,则可沿锥形过滤网21内壁滑落至第一排污口4内,经第一排污口4排出。杂质沿过滤网26位于连接器25上方的部分滑下后会在连接器25的顶部沉积,造成过滤网26靠近连接器26的过滤孔堵塞,影响其过滤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这连接器25与过滤网26之间加设了可转动的沉渣架3。杂质沿过滤网26滑落后落至沉渣架3上,之后沉渣架3在水流的推动下或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发生转动,沉积在沉渣架3上的杂质在其转动至开口朝下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至第二排污口5内,进而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一排污口4和第二排出口5的设置便于用户根据使用需要随时对沉积在筒体1底部的杂质进行清理,实现了设备使用的便捷性,且降低了这些杂质对筒体1内各部件造成不良影响的风险,同时这两个排污口和排污管22的相配合,又实现了较重杂质和较轻杂质的分别处理,便于操作者针对不同杂质进行精细化处理。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5及图6,沉渣架3包括套设在连接器25上的环形托板31,环形托板31一端分别通过防水轴承32与过滤网26和连接器25转动连接,另一端向锥形过滤网21方向延伸,且环形托板31靠近锥形过滤网21一端设置有板面与环形托板31垂直设置的环形端板35,环形托板31外侧周向分布有若干个分别与环形端板35连接的挡板33,挡板33将环形托板31与环形端板35围成的空腔分隔为若干个沉渣室。

使用时,杂质沿过滤网26滑落至沉渣室内,之后沉渣架3转动时,挡板33推动沉渣室内杂质向下转动。其中沉渣架3可在水流的推动下进行转动,也可在筒体1上加设动力装置,使得沉渣架3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筒体1内还设置有锥形导流板6,锥形导流板6一端与筒体1连接,另一端向锥形过滤网21的出口端延伸。

锥形导流板6的设置使得水流经锥形过滤网21过滤后可回流至锥形导流板6内,这一设置实现了锥形过滤网21的反冲洗功能,降低了锥形过滤网21靠近排污管22一端锥形过滤网21上过滤孔发生堵塞的风险。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锥形过滤网21上的过滤孔包括第一过滤孔7和第二过滤孔8,第一过滤孔7的直径大于第二过滤孔8的直径,且第一过滤孔7设置在靠近锥形过滤网21进口端的一侧,第二过滤孔8设置在锥形过滤网21的另一侧。

靠近锥形过滤网21进口端的第一过滤孔7大于其靠近锥形过滤网21出口端的第二过滤孔8,有效降低了水流初入锥形过滤网21内腔时的阻力,确保了除污作业的高效进行。这一设置实现了锥形过滤网21的两级过滤,从而增加了除污器的多级处理效果,保证了设备的除污效果良好。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2及图4,漏斗式过滤装置2为两组,设置在前侧的漏斗式过滤装置2中各过滤网的过滤孔直径大于设置在后侧的漏斗式过滤装置2中各过滤网的过滤孔直径。

漏斗式过滤装置2设为两组,且设置在前侧的锥形过滤网21过滤孔直径大于设置在后侧的锥形过滤网21过滤孔直径,设置在前侧的过滤网26过滤孔直径大于设置在后侧的过滤网26过滤孔直径,这一设置进一步增强了本设备的分级除污的能力,降低了各过滤网对水流的阻力,确保了设备较高的除污速率。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7,过滤层24设置在排污管22的管壁内,过滤层24中轴与排污管22的水流方向的夹角为90°-150°,这一设置避免了排污管22内压力过大时将过滤层24由排污管22上冲出,保证了两者的稳定连接且降低了过滤层24发生堵塞的风险。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4,排污管22通过固定件与本体12连接,固定件包括设置在本体12上的螺纹套筒和与螺纹套筒螺纹连接的螺纹封盖19,排污管22由螺纹套筒内腔穿过延伸出筒体1外,螺纹封盖19上设置由与排污管抵接的密封垫。螺纹封盖19的设置用于密封排污管22伸出筒体1处的缝隙。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还包括控制器10,且排污管22、第一排污口4和第二排污口5的出口处分别设置有排污阀15,排污阀15为电控制式阀门,控制器10的输出端与排污阀15电性连接。

可选地,控制器10可以是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工控机等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器10远程或者就地控制排污阀15的启闭来完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清理,操作简便,清理快捷。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进水口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6和用于检测出水口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7,第一压力传感器1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7分别与控制器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这样可以便于控制器10监测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工作状态,并据此执行除污操作。

第一压力传感器1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7分别将进出口的压力信号传递至控制器10,当进出口压差或者管网内压力达到预设值,控制器10自动控制排污阀15完成排污、泄压和复位等一系列动作,也就实现了远程或者就地自动控制除污器完成清理、除污工作,减少人力。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4,第一压力传感器16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7分别安装在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上,监测效果更佳。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还包括用于检测进水口压力并用于供现场操作者观察的第一压力表18和用于检测出水口压力并用于供现场操作者观察的第二压力表14。第一压力表18和第二压力表14的设置可以方便现场操作者或者维修人员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状态进行判断,现场操作者或者维修人员可据此对除污器进行维修或者除污、泄压和复位等操作。控制器10、第一压力传感器16、第二压力传感器17、第一压力表18和第二压力表14组成排污控制部分,控制器10或操作人员可根据除污器进出口压力和压差控制排污阀15进行自动或手动排污、泄压。当排污管22内杂质堆积严重并进入锥形过滤网21腔内时,除污器两端的压差会明显上升,操作人员可远程或手动操作控制器10打开排污阀15。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漏斗式过滤除污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4,第一压力表18和第二压力表14分别安装在进水管11和出水管13上,监测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