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0366发布日期:2018-12-11 23:5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对环保问题的愈来愈重视,排放至大气中的生活废气以及工业废气均需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喷漆工艺作为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加工工艺,其过程往往会伴随产生大量含有各种杂质的废气,根据喷漆所用漆料的不同,废气中常常包括油脂、碳颗粒、无机物等多种杂质,净化困难,长期使用后,杂质大量聚集。目前市场上的喷漆车间通常通过降温、水冷及简单过滤等方式对喷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在处理后,废气中依然存在大量的小颗粒杂质及有毒气体,无法达到环保要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空气净化装置,其优点是能够对喷漆车间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使得废气中的颗粒物杂质以及有毒气体降至环保范围内。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环保空气净化装置,包括主塔,所述主塔为中空结构,所述主塔的下方侧面上设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内设有若干水幕器,所述水幕器包括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若干喷管,所述喷管上设有喷缝,所述主塔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主塔内设有若干层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与主塔内壁贴合的过滤框以及设置在过滤框内的过滤网,所述主塔内设有风机,所述主塔的顶端设有过滤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喷漆车间产生的废气从进风管进入并经由主塔流出,水幕器用于产生水幕,喷管用于与水管连接,水管将水通入到喷管中并从喷缝中喷出形成水幕,废气通过时,水幕阻隔掉废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并溶解掉水幕中的水溶性杂质以及氨氮等有毒气体,吸收了杂质的废水流入到主塔内并从出水口流出,经过水幕的废气进入到主塔并沿着主塔向上流动,废气经过过滤装置时,过滤网过滤掉废气中残留的颗粒物杂质,废气继续经过过滤器,过滤器对废气进行最后一次过滤,进一步减少废气中颗粒物杂质及有毒物质的含量,使废气满足环保要求排放至大气中,风机用于提高主塔中的气体流速,提高废气的净化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包括安装在主塔内的壁桶以及安装在壁桶内的滤芯,所述滤芯内装有活性炭颗粒。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壁桶安装在主塔内,滤芯安装在壁桶内,活性炭颗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对废气中残留的杂质颗粒及有毒物质进一步吸附,提高废气的净化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倾斜设置且靠近主塔的一侧低于远离主塔的一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收了杂质的废水落到进风管中后,由于进风管倾斜设置,废水能够快速的流入到主塔,进风管内不易产生废水淤积。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的底部设有突出的中脊,所述中脊的截面为三角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突出的中脊将进风管底部分开,废水从中脊两侧流下,水流截面减小,水流速度增加,减少水流流过在进风管内结垢。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处设有u型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u型管会存留积水,对出水口起到水封的作用,主塔内的废气不易从出水口溢出。进一步的,所述主塔的顶端设有防水帽,所述防水帽包括锥形斗和若干支柱,所述锥形斗通过支柱固定在主塔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帽遮住主塔的顶端,使得雨水及空气中的杂物不易落入到主塔中,防水帽通过支柱安装在主塔上,主塔中的废气经过主塔与防水帽之间的间隙排放至大气中,防水帽不影响废气的排放。进一步的,所述锥形斗的底部设有若干沿径向延伸的导水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废气冲击在防水帽上时,废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防水帽上凝结成水滴,水滴顺着导水筋流下,防水帽底部不易积水。进一步的,所述主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部、腰部和头部,所述腰部部分的直径小于基部和头部部分的直径,所述风机安装在腰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风机安装在腰部,腰部直径较小,方便风机的安装,废气通过腰部时,气流流速增加,风机工作阻力较小,有利于风机的节能省电。进一步的,所述基部部分与腰部部分的直径比为1:0.8,所述头部部分与腰部部分的直径比是1:0.8。进一步的,所述主塔内壁和进风管的内壁涂覆有一层防附着涂层,所述防附着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0-36份、聚四氟乙烯24-28份、聚氯乙烯14-18份、丙酮60-80份、乙醚20-28份、乙酸乙酯4-8份、聚甲基丙烯酸酯6-10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4-6份、甲基丙烯酸乙酯5-8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进行溶解,搅拌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6-60℃,保温处理20-30min,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乙醚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2-46℃,保温处理30-40min,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0-50℃并保温处理1-1.5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主塔与进风管的内表面;s5、固化:将s4得到的主塔和进风管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48-72h。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喷漆车间产生的废气经由进风管内的水幕、主塔中的过滤装置以及主塔中的过滤器的多重净化处理后,废气中的颗粒物杂质及有毒物质被大量吸收,使得废气符合排放标准被排放至大气中;主塔底部设置出水口,进风管内产生的废水流入主塔并从主塔流出,在出水口出设置u型管,u型管内可积水,对出水口起到水封的效果,主塔内的废气不易从出水口流出;进风管倾斜设置,进风管中的废水容易流入到主塔中,进风管底部设置截面为三角形的中脊,中脊将进风管内的废水分流,加速废水的流动,使得进风管内不易积淤,同时,较高的水流速度也能对进风管内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冲刷。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主塔;2、进风管;3、水幕器;31、支架;32、喷管;321、喷缝;4、出水口;5、过滤装置;51、过滤框;52、过滤网;6、过滤器;61、壁桶;62、滤芯;7、风机;8、中脊;9、u型管;10、防水帽;101、导水筋;11、支柱;12、基部;13、头部;14、腰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考图1,一种环保空气净化装置,用于处理喷漆车间产生的废气,包括主塔1,主塔1为中空结构,主塔1下方侧面设有进风管2,进风管2与主塔1导通,废气从进风管2进入并从主塔1顶端排出。参考图2和图3,进风管2内设有若干水幕器3,水幕器3用于产生水幕,水幕器3包括支架31以及设置在支架31上的若干喷管32,喷管32上设有喷缝321,喷管32用于与水管连接,水管将水通入到喷管32中并从喷缝321中喷出形成水幕,废气通过时,水幕阻隔掉废气中的大颗粒杂质并溶解掉水幕中的水溶性杂质以及氨氮等有毒气体。吸收了杂质的废水流入到主塔1内,主塔1的底部设有出水口4,主塔1内的废水从出水口4排出。进风管2倾斜设置且靠近主塔1的一侧低于远离主塔1的一侧,吸收了杂质的废水落到进风管2中后,由于进风管2倾斜设置,废水能够快速的流入到主塔1,进风管2内不易产生废水淤积。进风管2的底部设有突出的中脊8,中脊8的截面为三角形,突出的中脊8将进风管2底部分开,废水从中脊8两侧流下,水流截面减小,水流速度增加,减少水流流过在进风管2内结垢。出水口4处设有u型管9,u型管9会存留积水,对出水口4起到水封的作用,主塔1内的废气不易从出水口4溢出。参考图2,主塔1的顶端设有防水帽10,防水帽10包括锥形斗和若干支柱11,锥形斗通过支柱11固定在主塔1上,防水帽10遮住主塔1的顶端,使得雨水及空气中的杂物不易落入到主塔1中,防水帽10通过支柱11安装在主塔1上,主塔1中的废气经过主塔1与防水帽10之间的间隙排放至大气中,防水帽10不影响废气的排放。锥形斗的底部设有若干导水筋101,导水筋101沿着锥形斗的径向延伸,废气冲击在防水帽10上时,废气中的水蒸气会在防水帽10上凝结成水滴,水滴顺着导水筋101流下,防水帽10底部不易积水。参考图2,主塔1内设有若干层过滤装置5,过滤装置5包括与主塔1内壁贴合的过滤框51以及设置在过滤框51内的过滤网52,经过水幕的废气进入到主塔1并沿着主塔1向上流动,废气经过过滤装置5时,过滤网52过滤掉废气中残留的颗粒物杂质。主塔1的顶端设有过滤器6,过滤器6包括安装在主塔1内的壁桶61以及安装在壁桶61内的滤芯62,滤芯62内装填有活性炭颗粒,活性炭颗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对废气中残留的杂质颗粒及有毒物质进一步吸附,提高废气的净化效果。参考图2,主塔1内设有风机7,风机7用于提高主塔1中的气体流速,提高废气的净化效率。主塔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部12、腰部14和头部13,腰部14部分的直径小于基部12和头部13部分的直径,基部12部分与腰部14部分的直径比为1:0.8,所述头部13部分与腰部14部分的直径比是1:0.8,风机7安装在腰部14,腰部14直径较小,方便风机7的安装,废气通过腰部14时,气流流速增加,风机7工作阻力较小,有利于风机7的节能省电。为了使得进风管2以及主塔1内表面后不易结垢积淤并方便清洁,在进风管2以及主塔1内表面还涂覆有一层防附着涂层,防附着图层具有制备流程短、制备简单的优点,其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4份、聚四氟乙烯26份、聚氯乙烯16份、丙酮64份、乙醚22份、乙酸乙酯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进行溶解,搅拌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5min,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乙醚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4℃,保温处理35min,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2℃并保温处理1.2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进风管2以及主塔1的内表面;s5、固化:将s4得到的主塔1和进风管2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72h。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附着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2份、聚四氟乙烯25份、聚氯乙烯16份、丙酮64份、乙醚22份、乙酸乙酯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进行溶解,搅拌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5min,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乙醚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4℃,保温处理35min,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2℃并保温处理1.2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进风管2以及主塔1的内表面;s5、固化:将s4得到的主塔1和进风管2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72h。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附着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2份、聚四氟乙烯25份、聚氯乙烯16份、丙酮70份、乙醚24份、乙酸乙酯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进行溶解,搅拌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5min,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乙醚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4℃,保温处理35min,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2℃并保温处理1.2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进风管2以及主塔1的内表面;s5、固化:将s4得到的主塔1和进风管2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72h。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附着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5份、聚四氟乙烯26份、聚氯乙烯16份、丙酮72份、乙醚24份、乙酸乙酯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进行溶解,搅拌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5min,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乙醚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4℃,保温处理35min,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2℃并保温处理1.2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进风管2以及主塔1的内表面;s5、固化:将s4得到的主塔1和进风管2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72h。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附着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5份、聚四氟乙烯27份、聚氯乙烯16份、丙酮63份、乙醚22份、乙酸乙酯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进行溶解,搅拌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5min,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乙醚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4℃,保温处理35min,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2℃并保温处理1.2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进风管2以及主塔1的内表面;s5、固化:将s4得到的主塔1和进风管2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72h。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附着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1份、聚四氟乙烯25份、聚氯乙烯16份、丙酮63份、乙醚22份、乙酸乙酯7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进行溶解,搅拌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5min,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乙醚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4℃,保温处理35min,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2℃并保温处理1.2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进风管2以及主塔1的内表面;s5、固化:将s4得到的主塔1和进风管2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72h。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附着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6份、聚四氟乙烯28份、聚氯乙烯17份、丙酮63份、乙醚22份、乙酸乙酯7份、聚甲基丙烯酸酯8份、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5份、甲基丙烯酸乙酯6份;s1、制备第一预制液:将环氧树脂、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加入到丙酮中进行溶解,搅拌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58℃,保温处理25min,得到第一预制液;s2、制备第二预制液:将乙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和乙醚混合均匀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4℃,保温处理35min,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预制液和s2得到的第二预制液冷却至室温后相互混合均匀,之后将整体温度加热至42℃并保温处理1.2h,再将整体温度冷却到室温后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涂覆:利用喷枪将s3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喷涂在进风管2以及主塔1的内表面;s5、固化:将s4得到的主塔1和进风管2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72h。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进风管2以及主塔1的内表面未涂覆有防附着涂层。对实施例1至7中喷涂有防污涂层的进风管2和主塔1内表面进行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为了便于比较,所有实施例的数据基于实施例一的数据进行归一化,比较数据如下。表1表面硬度剥离强度实施例1100%100%实施例2101%95%实施例399%101%实施例499%102%实施例5103%96%实施例698%101%实施例799%9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