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3527发布日期:2019-01-16 07:5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自动涂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体避雷器。



背景技术:

目前涂刷的设备较多,需要涂刷的产品各式各样,对不同的产品需要一定程度适合不同产品的涂刷方式,气体避雷器内关键的部分电极,需要涂上一层离子液,离子液的涂刷需要均匀,现有技术中的涂刷技术多采用人工,平稳性差,因此,急需要一种平稳,高效且高质量的气体避雷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避雷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气体避雷器,包括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涂刷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出液装置以及设置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运送装置,所述涂刷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内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空腔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空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出液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块内,所述第三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的上端与所述第四空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四滑块内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左端,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可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五空腔内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相啮合的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第五空腔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所述第六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滑块固定连接的第五滑块,所述第六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所述第七空腔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七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八空腔,所述第八空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九空腔,所述第九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六滑块,所述第八空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滑块内设置开口向左的第一凹槽,所述第八空腔内的所述第七滑块的上侧设置有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滑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九滑块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八空腔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开腔,所述第一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九滑块固定连接的第十滑块,所述第一开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八空腔相连通的第二开腔所述第二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移动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开腔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开腔与所述第二开腔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还有有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内,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下端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的斜面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液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块内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三滑块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三开腔,所述第三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内上下贯通的设置有环形阵列分布的通孔所述第二转动块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容腔内并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第三开腔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转动块以及所述第一空腔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开腔的下侧内壁上,所述第三开腔的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内设置有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可通过所述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刷子,所述刷子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容腔内的第四固定块,所述第一空腔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管道相对齐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右端延伸通入外界并固定连接有开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运送装置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的开口向左的第四开腔,所述第四开腔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五开腔,所述第五开腔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加热块,所述第四开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开腔,所述第六开腔内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运送电极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所述第六滑块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七开腔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七开腔内上下滑动的第三移动块,所述第八空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后的第八开腔,所述第八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移动块所述第八开腔内的所述第四移动块的左侧设置有第五移动块,所述第四移动块与所述第五移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五移动块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所述第八开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移动块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八开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九开腔,所述第九开腔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十开腔,所述第十开腔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六移动块,所述第十开腔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六移动块相抵接的第三转动块,所述第三转动块的上端挂接有第七移动块以及第八移动块,所述第七移动块以及第八移动块的上端与所述第十开腔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七移动块以及第八移动块的下端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开腔内,所述第一空腔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空腔的后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将电极板放置于传送带上,传送带将电极板运送至刷子下方,此时电机启动,带动转轴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刷子向下移动与电极板的上表面相抵接,同时第三滑块向下移动带动第六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八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十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块向左移动,当移动到下极限位置时第一移动块与第一凹槽脱离配合,在第二弹簧作用下第七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翻转,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脱离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此时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相对齿条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空腔向后移动,进而带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刷子在电极板上涂刷当第一空腔向后移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五固定块进入第八开腔内带动第五移动块向前移动,进而第七移动块向下移动进入第三凹槽,此时传送带转动,带动电极板向右移动一定距离,此时电机反转,带动转轴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空腔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前移动,进而带动刷子对电极板进行涂刷,如此反复将电极板上端完全涂刷,涂刷完成的电极板进入第五开腔,加热块将电极板进行烘干,当涂刷完成要收起时,第一空腔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第二限位机构向下移动,带动第十开腔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块翻转,进而带动第八移动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四移动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翻转,进而第一弹簧带动第四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下移动,同时带动第二锥齿轮向下移动,带动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脱离啮合,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上移动,装置恢复初始位置,本装置可自动化的对气体避雷器中的电极进行涂刷,使特定液体能均匀的涂刷至电极上并对其烘干,工作稳定且可长时间工作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气体避雷器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图1“a-a”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图1“b”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图1“第二转动块”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气体避雷器,包括装置主体11、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涂刷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出液装置以及设置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运送装置,所述涂刷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主体11内的第一空腔15,所述第一空腔15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一滑块21,所述第一空腔15的左右侧内壁内对称且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二空腔17,所述第二空腔1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21固定连接的第二滑块18,所述第一滑块21内设置有第三空腔19,所述第三空腔19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0,所述第一锥齿轮2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丝杆26,所述丝杆26的下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空腔17内螺纹配合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一空腔21内上下滑动的第三滑块22,所述出液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块22内,所述第三空腔19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四空腔43,所述第四空腔4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滑块46,所述第四滑块46的上端与所述第四空腔43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4,所述第四滑块46内固定设置有电机82,所述第三空腔19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20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7,所述第二锥齿轮47的右端通过转轴动力配合连接于所述电机82的左端,所述第三空腔19内设置可与所述第二锥齿轮47啮合的第三锥齿轮16,所述第三锥齿轮1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14,所述第一空腔15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五空腔12,所述第一转轴14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五空腔12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3,所述第五空腔12内所述第一齿轮13的右侧相啮合的设置有齿条45,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第五空腔12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第四空腔43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空腔68,所述第六空腔68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滑块46固定连接的第五滑块69,所述第六空腔68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空腔70,所述第七空腔70的前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72,所述第一固定块72上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一转动块71,所述第七空腔70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八空腔39,所述第八空腔39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九空腔38,所述第九空腔38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六滑块40,所述第八空腔39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七滑块62,所述第七滑块62内设置开口向左的第一凹槽77,所述第八空腔39内的所述第七滑块62的上侧设置有第八滑块58,所述第八滑块58的下端与所述第九滑块62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9,所述第八空腔39的左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一开腔79,所述第一开腔79内可滑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九滑块62固定连接的第十滑块78,所述第一开腔79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八空腔39相连通的第二开腔67所述第二开腔67内可滑动的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凹槽77相配合的第一移动块76,所述第一移动块76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73,所述第一移动块76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开腔67的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6,所述第一开腔79与所述第二开腔67之间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三开腔81,所述第三开腔81内可滑动的设置还有有第二移动块80,所述第二移动块80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开腔79内,所述第二移动块80的下端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凹槽73相配合的斜面结构。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出液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块22内的第二固定块24,所述第二固定块24内设置有第一容腔34,所述第三滑块22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块24固定连接的第一管道35,所述第二固定块24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三开腔27,所述第三开腔27内可转动的设置有第二转动块54,所述第二转动块54内上下贯通的设置有环形阵列分布的通孔66所述第二转动块54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53,所述第二转轴53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一容腔34内并固定连接有扇叶55,所述第三开腔27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二转动块54以及所述第一空腔15相啮合的第二齿轮56,所述第二齿轮56固定连接有转轴且转轴通过轴承转动配合连接于所述第三开腔27的下侧内壁上,所述第三开腔27的下侧内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三固定块48,所述第三固定块48内设置有第二容腔49,所述第二固定块24的下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4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52,所述第二管道52可通过所述通孔66相连通,所述第三固定块4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刷子51,所述刷子5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延伸通入所述第二容腔49内的第四固定块50,所述第一空腔15的右侧内壁内设置有可与所述第一管道35相对齐的第三管道36,所述第三管道36的右端延伸通入外界并固定连接有开关37。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运送装置包括相连通的设置于所述第一空腔15的下侧内壁内的开口向左的第四开腔28,所述第四开腔28的右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右的第五开腔32,所述第五开腔32的上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加热块33,所述第四开腔28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六开腔30,所述第六开腔30内设置有传送带31,所述传送带31上运送电极板29。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空腔15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第七开腔42,所述第六滑块40的上端延伸通入所述第七开腔42内并固定连接有可在所述第七开腔42内上下滑动的第三移动块41,所述第八空腔39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后的第八开腔60,所述第八开腔60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四移动块61所述第八开腔60内的所述第四移动块61的左侧设置有第五移动块64,所述第四移动块61与所述第五移动块6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63,所述第五移动块64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89,所述第八开腔60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与所述第四移动块61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机构65,所述第八开腔60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九开腔85,所述第九开腔85的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十开腔83,所述第十开腔83内可滑动的设置有第六移动块84,所述第十开腔83内可转动的设置有与所述第六移动块84相抵接的第三转动块86,所述第三转动块86的上端挂接有第七移动块87以及第八移动块88,所述第七移动块87以及第八移动块88的上端与所述第十开腔83的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七移动块87以及第八移动块88的下端可延伸通入所述第八开腔60内,所述第一空腔15的上侧内壁内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82,所述第一空腔15的后侧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五固定块57。

初始状态时,第一空腔21处于前极限位置,第三滑块22处于上极限位置,第三锥齿轮16与第二锥齿轮47脱离啮合,第二锥齿轮47与第一锥齿轮20相啮合,第四滑块46处于下极限位置,第七滑块62处于上极限位置,第八滑块58处于上极限位置,第十滑块78处于上极限位置,第二移动块80处于上极限位置,第一移动块76处于右极限位置。

当本装置工作时,将电极板29放置于传送带31上,传送带31将电极板29运送至刷子51下方,此时电机82启动,带动转轴带动第二锥齿轮47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20转动,进而带动丝杆26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2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刷子51向下移动与电极板29的上表面相抵接,同时第三滑块22向下移动带动第六滑块40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41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八滑块58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十滑块78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移动块80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块76向左移动,当移动到下极限位置时第一移动块76与第一凹槽77脱离配合,在第二弹簧59作用下第七滑块6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71翻转,进而带动第五滑块69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46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47与第一锥齿轮20脱离啮合,第二锥齿轮47与第一齿轮13相啮合,此时第二锥齿轮47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1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1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13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13相对齿条45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空腔21向后移动,进而带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22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刷子51在电极板29上涂刷当第一空腔21向后移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五固定块57进入第八开腔60内带动第五移动块64向前移动,进而第七移动块87向下移动进入第三凹槽89,此时传送带31转动,带动电极板29向右移动一定距离,此时电机82反转,带动转轴带动第二锥齿轮47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1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1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空腔21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22向前移动,进而带动刷子51对电极板29进行涂刷,如此反复将电极板29上端完全涂刷,涂刷完成的电极板29进入第五开腔32,加热块33将电极板29进行烘干,当涂刷完成要收起时,第一空腔21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第二限位机构90向下移动,带动第十开腔8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块86翻转,进而带动第八移动块88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四移动块61向右移动,进而带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6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71翻转,进而第一弹簧44带动第四滑块46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69向下移动,同时带动第二锥齿轮47向下移动,带动第三锥齿轮16与第二锥齿轮47脱离啮合,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20与第二锥齿轮47啮合,第二锥齿轮47带动第一锥齿轮20转动,进而带动丝杆26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22向上移动,装置恢复初始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将电极板放置于传送带上,传送带将电极板运送至刷子下方,此时电机启动,带动转轴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刷子向下移动与电极板的上表面相抵接,同时第三滑块向下移动带动第六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八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十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移动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块向左移动,当移动到下极限位置时第一移动块与第一凹槽脱离配合,在第二弹簧作用下第七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翻转,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四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脱离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此时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相对齿条向右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空腔向后移动,进而带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刷子在电极板上涂刷当第一空腔向后移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五固定块进入第八开腔内带动第五移动块向前移动,进而第七移动块向下移动进入第三凹槽,此时传送带转动,带动电极板向右移动一定距离,此时电机反转,带动转轴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空腔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前移动,进而带动刷子对电极板进行涂刷,如此反复将电极板上端完全涂刷,涂刷完成的电极板进入第五开腔,加热块将电极板进行烘干,当涂刷完成要收起时,第一空腔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第二限位机构向下移动,带动第十开腔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块翻转,进而带动第八移动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四移动块向右移动,进而带动进而带动第七滑块向上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转动块翻转,进而第一弹簧带动第四滑块向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五滑块向下移动,同时带动第二锥齿轮向下移动,带动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脱离啮合,进而带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滑块向上移动,装置恢复初始位置,本装置可自动化的对气体避雷器中的电极进行涂刷,使特定液体能均匀的涂刷至电极上并对其烘干,工作稳定且可长时间工作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