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扬尘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79655发布日期:2019-01-19 00:1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汽车扬尘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扬尘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严重的灰尘污染,以此延伸出了很多除尘设备,其中有一些是安装在汽车底部,在汽车底部进行扬尘的收集,但现有技术中,在汽车底部进行灰尘收集的设备几乎均是通过吸尘风机的原理进行汽车扬尘的收集,但这类设备存在共同的缺点,即汽车底部空间狭小,这类设备的安装受到限制,即使勉强安装好,也会导致汽车底部距离地面非常近,非常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另外这类设备还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同时电子设备的电源很难得到保证,大功率的风机电源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汽车扬尘回收系统,本系统具有噪音小、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实用性强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汽车扬尘回收系统,包括设于车体上用于湿化捕尘带的湿化装置、设于车体上用于收集捕尘带上捕捉的灰尘的回收装置和至少一条由亲水材料制成的捕尘带,所述捕尘带两端分别连接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由伺服电机驱动,所述湿化装置和回收装置设置在捕尘带的运动轨迹上。

上述结构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启动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轮带动捕尘带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不断运行;由亲水材料制成的所述捕尘带首先通过所述湿化装置进行湿化后,在渗透、水分子张力及毛细效应等作用下,在所述捕尘带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带有水膜的所述捕尘带在汽车底部继续运行;汽车行驶时,路面及空气中的灰尘在汽车底部空间的气流压差作用下向上飞扬,扬尘即被所述捕尘带上的水膜所捕捉;被水膜捕捉的扬尘,因水分子渗透而湿润凝聚(泥化),黏性增强,同时有汽车底部向上的气压、水分子张力等的作用,泥化后的灰尘粘附在所述捕尘带表层不会掉落,携带有泥化后灰尘的所述捕尘带继续运行,运行至所述回收装置中;所述回收装置将捕尘带上的泥尘刷下并收集,随后干净的所述捕尘带继续运行,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带动下再次进入所述湿化装置进行湿化,重复以上过程,即可不断对汽车扬尘进行收集。

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湿化后产生水膜,将带有水膜的捕尘带在汽车底部运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气流压差作用扬尘向上飞扬,扬尘被捕尘带的水膜捕捉,随后在捕尘带上泥化,泥化后的扬尘随捕尘带继续前进,捕尘带通过回收装置时捕尘带上的泥尘被收集,随后干净的捕尘带再次进入湿化装置湿化,重复以上过程即可实现扬尘的收集,系统运行时噪声很小,汽车底部运行的捕尘带尽量贴合汽车底盘,对汽车原有底盘高度影响很小,实用性更强。电子设备少,系统故障率低,维护简单,成本低廉。

优选的,所述湿化装置和回收装置分别设置在车体的前后两端。

由于汽车底部空间狭小,底盘上设置有传动部件及排气部件,而汽车的前后两端更加便于安装,可避免影响汽车底盘原有离地高度。

优选的,还包括集成箱体,所述集成箱体设置在车体的前端或后端,所述湿化装置和回收装置均设置在集成箱体内,所述集成箱体上开有供捕尘带穿过的孔。

将回收装置和湿化装置集成设置在集成箱体内,系统安装时更加便捷,同时经过除尘的捕尘带可以迅速进入湿化装置进行湿化,避免被空气中的扬尘污染而污染水源。

优选的,所述湿化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捕尘带穿过所述水箱。

通过捕尘带穿过水箱的方式,可以保证捕尘带上水膜的形成,同时结构简单,成本更低。

优选的,所述回收装置包括除尘刷和回收盒,所述除尘刷设置在捕尘带的运动轨迹上,所述回收盒设置在除尘刷下方。

通过除尘刷将泥灰与捕尘带分离,随后泥灰自然掉落进下方的回收盒中的方式,泥灰的清理更加干净,进入湿化装置的捕尘带更干净。

优选的,所述除尘刷包括刷架,所述刷架朝向捕尘带的一侧面沿捕尘带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刮板、毛刷和抹刷。

携带有泥灰的捕尘带依次通过刮板、毛刷和抹刷的处理后,捕尘带上的泥灰基本被清除干净,进入湿化装置的捕尘带更干净。

优选的,所述从动轮设置在水箱上方,所述捕尘带绕过所述从动轮后穿过水箱顶部延伸至水箱内侧底部,所述水箱内侧底部设置有导向轮,在所述导向轮的作用下所述捕尘带向上穿出水箱顶部,所述水箱上开有供捕尘带穿过的孔。

将从动轮设置在水箱上方,在捕尘带抵达从动轮处开启返程的时候即可在湿化装置中完成湿化,使得捕尘带的扬尘捕捉行程更长,确保扬尘捕捉效果。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设置在回收盒上方,所述捕尘带绕在所述主动轮上,所述除尘刷设置在主动轮外侧。

将主动轮设置在回收盒上方,除尘刷可对绕在主动轮上的捕尘带进行清理,清理出的泥尘直接进入回收盒,清理效果更好。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车体用于为捕尘带导向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设置在捕尘带的运动轨迹上,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两个导向架,两个所述导向架之间设置有两根导向轴,两根所述导向轴上均设置有导向小轮,往返的所述捕尘带分别通过两根导向轴上的导向小轮进行变向。

通过导向装置可将运行在车体底部的捕尘带尽量的贴合汽车底盘形状,减小捕尘带的设置对汽车底盘原有高度的影响,同时还可实现将回收装置或湿化装置设置在车体内部而不是车体底部,避免回收装置或湿化装置对汽车底盘原有高度造成影响,提高实用性。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车体用于清理较大泥块的安全挡板,所述安全挡板设置在捕尘带的运动轨迹上,所述安全挡板上开有供往返的捕尘带穿过的槽。

通过安全挡板处理汽车行驶过程中粘附的较大泥块,避免较大泥块影响湿化装置或回收装置的工作。

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湿化后产生水膜,将带有水膜的捕尘带在汽车底部运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气流压差作用扬尘向上飞扬,扬尘被捕尘带的水膜捕捉,随后在捕尘带上泥化,泥化后的扬尘随捕尘带继续前进,捕尘带通过回收装置时捕尘带上的泥尘被收集,随后干净的捕尘带再次进入湿化装置湿化,重复以上过程即可实现扬尘的收集,系统运行时噪声很小,汽车底部运行的捕尘带尽量贴合汽车底盘,对汽车原有底盘高度影响很小,实用性更强。电子设备少,系统故障率低,维护简单,成本低廉。

2、由于汽车底部空间狭小,底盘上设置有传动部件及排气部件,而汽车底部的前后两端更加便于安装,可避免影响汽车底盘原有离地高度。

3、将回收装置和湿化装置集成设置在集成箱体内,系统安装时更加便捷,同时经过除尘的捕尘带可以迅速进入湿化装置进行湿化,避免被空气中的扬尘污染而污染水源。

4、通过捕尘带穿过水箱的方式,可以保证捕尘带上水膜的形成,同时结构简单,成本更低。

5、通过除尘刷将泥灰与捕尘带分离,随后泥灰自然掉落进下方的回收盒中的方式,泥灰的清理更加干净,进入湿化装置的捕尘带更干净。

6、携带有泥灰的捕尘带依次通过刮板、毛刷和抹刷的处理后,捕尘带上的泥灰基本被清除干净,进入湿化装置的捕尘带更干净。

7、将从动轮设置在水箱上方,在捕尘带抵达从动轮处开启返程的时候即可在湿化装置中完成湿化,使得捕尘带的扬尘捕捉行程更长,确保扬尘捕捉效果。

8、将主动轮设置在回收盒上方,除尘刷可对绕在主动轮上的捕尘带进行清理,清理出的泥尘直接进入回收盒,清理效果更好。

9、通过导向装置可将运行在车体底部的捕尘带尽量的贴合汽车底盘形状,减小捕尘带的设置对汽车底盘原有高度的影响,同时还可实现将回收装置或湿化装置设置在车体内部而不是车体底部,避免回收装置或湿化装置对汽车底盘原有高度造成影响,提高实用性。

10、通过安全挡板处理汽车行驶过程中粘附的较大泥块,避免较大泥块影响湿化装置或回收装置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湿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集成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集成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除尘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除尘刷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导向装置的第一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导向装置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安全挡板的主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安全挡板的左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车体;2、主动轮;3、捕尘带;4、维护门;5、水箱;6、集成箱体;7、导向轮;8、从动轮;9、除尘刷;10、回收盒;11、毛刷;12、刮板;13、刷架;14、湿化箱体;15、回收盒体;16、导向装置;17、导向架;18、导向小轮;19、导向轴;20、安全挡板;21、抹刷;22、引水槽;23、挡尘板;24、回收装置;25、湿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汽车扬尘回收系统,包括设于车体1底部用于湿化捕尘带3的湿化装置25、设于车体1底部用于收集捕尘带3上捕捉的灰尘的回收装置24和一条由亲水材料制成的捕尘带3,捕尘带3两端分别连接有主动轮2和从动轮8,主动轮2由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未图示),主动轮2和伺服电机均安装在车体1底盘下表面,伺服电机采用汽车自带12v电源。湿化装置25和回收装置24设置在捕尘带3的运动轨迹上,湿化装置25包括水箱和雾化喷头,水箱连接有进排水管,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出水管连接雾化喷头,雾化喷头设置在捕尘带3的运动轨迹上,雾化喷头为不断穿过湿化装置25的捕尘带3喷洒水雾,在捕尘带3上形成水膜。

上述结构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启动伺服电机,驱动主动轮2带动捕尘带3在主动轮2和从动轮8之间不断运行;由亲水材料制成的捕尘带3首先通过湿化装置25进行湿化后,在渗透、水分子张力及毛细效应等作用下,在捕尘带3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带有水膜的捕尘带3在汽车底部继续运行,汽车行驶时,路面及空气中的灰尘在汽车底部空间的气流压差作用下向上飞扬,扬尘即被捕尘带3上的水膜所捕捉;被水膜捕捉的扬尘,因水分子渗透而湿润凝聚(泥化),黏性增强,同时有汽车底部向上的气压、水分子张力等的作用,泥化后的灰尘粘附在捕尘带3表层不会掉落;携带有泥化后灰尘的捕尘带3继续运行,运行至回收装置24中,回收装置24将捕尘带3上的泥尘刷下并收集;随后干净的捕尘带3继续运行,在主动轮2和从动轮8的带动下再次进入湿化装置25进行湿化;重复以上过程,即可不断对汽车扬尘进行收集。由于水膜的厚度极小,同时水膜捕捉扬尘的速度非常快,可保证汽车行驶的车速在150千米每小时以下时水膜不会被高速气流吹散,满足绝大多数场景下的使用。

本发明结构简单,通过湿化后产生水膜,将带有水膜的捕尘带3在汽车底部运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气流压差作用扬尘向上飞扬,扬尘被捕尘带3的水膜捕捉,随后在捕尘带3上泥化,泥化后的扬尘随捕尘带3继续前进,捕尘带3通过回收装置24时捕尘带3上的泥尘被收集,随后干净的捕尘带3再次进入湿化装置25湿化,重复以上过程即可实现扬尘的收集,系统运行时噪声很小,汽车底部运行的捕尘带3尽量贴合汽车底盘,对汽车原有底盘高度影响很小,实用性更强。电子设备少,系统故障率低,维护简单,成本低廉。

实施例2: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回收装置24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前端,湿化装置25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后端。由于汽车底部空间狭小,底盘上设置有传动部件及排气部件,而汽车底部的前后两端更加便于安装,可避免影响汽车底盘原有离地高度。湿化装置25包括水箱5和湿化箱体14,捕尘带3穿过水箱5和湿化箱体14。通过捕尘带3穿过水箱5的方式,可以保证捕尘带3上水膜的形成,同时结构简单,成本更低,从动轮8设置在水箱5上方的湿化箱体14内部,捕尘带3绕过从动轮8后穿过水箱5顶部延伸至水箱5内侧底部,水箱5内侧底部设置有导向轮7,在导向轮7的作用下捕尘带3向上穿出水箱5顶部,水箱5及湿化箱体14上开有供捕尘带3穿过的孔。为尽量保证捕尘带3在汽车底部不影响汽车原有底盘高度,应尽量使往返的捕尘带3尽量靠近(即向左运行的捕尘带3与向右运行的捕尘带3之间的间隙尽量小),同时往返的捕尘带3均靠近汽车底盘,在湿化箱体14的侧壁上靠近进入湿化箱体14的捕尘带3的位置处开口,且在该开口处设置一个导向轮7,捕尘带3在水箱5中的导向轮7作用下向上运行时,经开口处的导向轮7导向下与进入湿化箱体14的捕尘带3平行反向运行,将从动轮8设置在水箱5上方,在捕尘带3抵达从动轮8处开启返程的时候即可在湿化装置25中完成湿化,使得捕尘带3的扬尘捕捉行程更长,确保扬尘捕捉效果。

回收装置24包括除尘刷9和回收盒10,还包括集成箱体6,主动轮2、回收盒10均设置在集成箱体6内部,主动轮2设置在回收盒10上方,捕尘带3从集成箱体6的左侧穿入,经一个导向轮7变向后绕在主动轮2上后从回收盒体15的左侧穿出,除尘刷9设置在主动轮2右侧。除尘刷9设置在捕尘带3的运动轨迹上,回收盒10设置在除尘刷9下方;通过除尘刷9将泥灰与捕尘带3分离,随后泥灰自然掉落进下方的回收盒10中的方式,泥灰的清理更加干净,进入湿化装置25的捕尘带3更干净。将主动轮2设置在回收盒10上方,除尘刷9可对绕在主动轮2上的捕尘带3进行清理,清理出的泥尘直接进入回收盒10,清理效果更好。

设置湿化箱体14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湿化过程,同时便于从动轮8和导向轮7的安装,使得往返的捕尘带3之间的间距更小,降低对汽车原有底盘高度的影响。设置回收盒体15是为了更好的完成集尘过程,同时便于主动轮2和除尘刷9的安装,且除尘刷9在刷下泥尘的时候泥尘不会受到外界风的影响,直接掉进回收盒10中,泥尘的收集效果更好,将主动轮2和从动轮8分别设置在回收盒体15和湿化箱体14中,是为了使得湿化后的捕尘带3的集尘路径最长,确保集尘效果,由于主动轮2连接有伺服电机,为提高安全性将主动轮2设置在回收盒体15中,避免水箱5中的水对电机造成安全隐患。

在集成箱体6的右侧面上设置有维护门4,便于对主动轮2、除尘刷9的安装,也便于对回收盒10的清理。清理回收盒10时打开维护门4即可取出回收盒10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将回收盒10装回回收盒体15中,关闭维护门4即可。

由于湿化装置25设置在汽车后端,回收装置24设置在汽车前端,捕尘带3湿化后的集尘方向为由后向前,即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同。

实施例2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将回收装置24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后端,湿化装置25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前端。此时捕尘带3的集尘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

实施例3契约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2。

实施例4:

如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还包括集成箱体6,主动轮2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前端,从动轮8、湿化装置25和回收装置24均设置在集成箱体6中,集成箱体6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后端,湿化装置25包括水箱5,回收装置24包括除尘刷9和回收盒10,除尘刷9设置在捕尘带3的运动轨迹上,回收盒10设置在除尘刷9下方。水箱5设置在集成箱体6内侧底部右端,回收盒10设置在集成箱体6内侧底部左端,从动轮8设置在回收盒10的上方,捕尘带3从集成箱体6右侧面穿过回收盒体15的侧壁进入集成箱体6内部,捕尘带3绕过从动轮8后经一个导向轮7变向后穿过水箱5顶部延伸至水箱5内侧底部,水箱5内侧底部设置有导向轮7,在导向轮7的作用下捕尘带3向上运行,在另一个导向轮7的作用下捕尘带3水平向右运行穿出水箱5顶部,水箱5上开有供捕尘带3穿过的孔。

除尘刷9设置在从动轮8的左侧,捕尘带3在绕过从动轮8的同时,除尘刷9对捕尘带3上的泥灰进行清理,清理出的泥灰掉落进回收盒10中收集。

集成箱体6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维护门4,便于对从动轮8、除尘刷9的安装,也便于对回收盒10的清理。清理回收盒10时打开维护门4即可取出回收盒10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将回收盒10装回回收盒体15中,关闭维护门4即可。

将主动轮2设置在汽车底部前端,从动轮8设置在集成箱体6内,首先可以保证捕尘带3的集尘路径最大化,其次可以避免水箱5中的水对伺服电机的工作造成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捕尘带3在两个导向轮7的作用下倾斜穿入水箱5,竖直穿出水箱5,在穿出水箱5时,捕尘带3上多余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竖直向下滑落回水箱5中,避免水的浪费和保证了水膜的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捕尘带3的集尘路径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同。

实施例4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实施例5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将集成箱体6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前端,将主动轮2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后端,在本实施例中,捕尘带3的集尘路径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

实施例5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4。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实施例6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捕尘带3穿出集成箱体6的开口处设置一个导向轮7,捕尘带3不再是竖直向上穿出水箱5,而是倾斜向上穿出水箱5,在水箱5与捕尘带3穿出集成箱体6的开口之间设置有引水槽22,引水槽22倾斜设置,引水槽22的倾斜角度与捕尘带3的倾斜角度相同,且引水槽22的下端与捕尘带3穿出水箱5的开口连接,如此设置,捕尘带3在水箱5中的导向轮7上绕过的角度变小,减小了电机的负载,捕尘带3的运行更加顺滑,捕尘带3穿出水箱5后,多余的水要么沿着捕尘带3滑回水箱5,要么掉落在引水槽22中,被引水槽22引回水箱5。

在捕尘带3穿入集成箱体6的开口与回收盒10的右侧壁顶端之间设置有挡尘板23,挡尘板23上开有供捕尘带3穿过的孔,由于湿化后的捕尘带3穿出水箱5是倾斜的,此时穿入集成箱体6的捕尘带3就在穿出水箱5的捕尘带3上方,穿入集成箱体6的捕尘带3上携带有泥灰,为避免泥灰掉落污染水箱5和穿出水箱5的捕尘带3,特设置一个挡尘板23,进入集成箱体6的捕尘带3掉落的泥灰可从挡尘板23进入回收盒10中进行收集。

如图8和图9所示除尘刷9包括刷架13,刷架13呈包覆从动轮8的扇形,刷架13右侧面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三块刮板12、毛刷11和抹刷21,刮板12为硬质板,毛刷11为软毛刷11,抹刷21为海绵块,刮板12、毛刷11和抹刷21贴合从动轮8的外表面设置,第一块刮板12向右倾斜,第二块刮板12向左倾斜,第三块刮板12向右倾斜,这样设置可保证刮下的泥灰向两侧集中,经过三块刮板12刮过的捕尘带3经过毛刷11的再次清理后,在抹刷21处进行最后的清理,确保捕尘带3清理完全。

实施例6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4。

实施例7:

如图10所示,实施例7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还包括设于车体1用于为捕尘带3导向的导向装置16,导向装置16设置在捕尘带3的运动轨迹上,导向装置16包括两个导向架17,两个导向架17之间设置有两根导向轴19,两根导向轴19上均各设置有两个导向小轮18,往返的捕尘带3分别通过两根导向轴19上的导向小轮18进行变向,以贴合汽车底盘,尽量降低捕尘带3在竖向空间中对汽车底盘原有高度的影响,导向轴19的布置形式有两种,分别呈图11和图12所示的状态。在导向装置16的作用下,捕尘带3的运动轨迹整体可不呈直线,而是尽量贴合汽车底盘原有外貌曲线,另外,在导向装置16的变向下,可将集成箱体6设置在汽车的后备箱中,在汽车底盘上开槽供捕尘带3穿过,并通过导向装置3将捕尘带3导向集成箱体6即可,将集成箱体6设置在汽车的后背箱中,集成箱体6对汽车底盘原有高度没有任何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

实施例7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4。

实施例8:

如图13、图14和图15所示,实施例8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还包括设于车体1底部用于清理较大泥块的安全挡板20,安全挡板20设置在捕尘带3的运动轨迹上,安全挡板20上开有供往返的捕尘带3穿过的槽。

通过安全挡板20处理汽车行驶过程中粘附的较大泥块,避免较大泥块影响湿化装置25或回收装置24的工作。

实施例8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2。

实施例9:

如图16和图17所示,实施例9是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主动轮2右侧的汽车底盘上设置有挡风装置26,挡风装置26罩在主动轮2前方,挡风装置26用于避免气流对主动轮2上的水膜造成破坏,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

实施例9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同实施例7。

实施例10:

如图18所示,实施例10是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动轮2及伺服电机设置在车体1前端的底盘上方(伺服电机未图示),车体1前端的底盘上开有供捕尘带3穿过的孔,捕尘带3在导向装置16的作用下,从车体1底盘的前端穿出后,在车体1底盘下方进行捕捉扬尘,最后绕过车体1底盘后端穿进后背箱中,进入集成箱体6进行除尘和湿化。

在本实施例中,集成箱体6设置在后备箱中,主动轮2及伺服电机设置在车体1前端的底盘上方,整套系统仅有捕尘带3在车体1的底盘下方运行,进一步降低对汽车底盘原有高度影响。

实施例10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