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脱壳装置以及砻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6863发布日期:2019-02-19 19:02阅读:1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脱壳装置以及砻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粮食加工设备的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脱壳装置以及砻谷机。
背景技术
:砻谷机是稻谷加工的重要设备之一,主要分为进料机构、脱壳装置、传动装置和谷壳分离四部分,其中最核心的是脱壳装置。脱壳装置主要部件为辊筒,且辊筒的筒身表面一般会附上一层橡胶。稻谷从进料机构进入轧距,通过挤压搓撕作用脱去颖壳。由于橡胶的摩擦损耗,两辊筒间的轧距变大,稻谷受到的压应力减小,导致脱壳率减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砻谷机一般设置辊筒的其中之一为活动辊,另一为固定辊,通过机械的紧辊机构使活动辊径向靠近固定辊来达到紧辊目的。现有的紧辊机构有压铊式紧辊机构,气压式紧辊机构,以及液压式紧辊机构。其中,压铊紧辊也即改变压铊的重量来改变辊间压力,但此种技术方案会受到压铊规格的限制,还需配合丝杠调节来保持一定的辊间压力,具有使用不便利的弊端;气压紧辊通过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固定在可摇动框架上的活动辊,将活塞的往复式运动转化为活动辊的摆线运动,实现辊压调节目的,但此种技术方案会严重受到机架振动的影响,存在砻谷的脱壳率降低的弊端;液压紧辊通过液压缸和手轮调节辊间压力,但此种技术方案机构复杂,成本较高,在砻谷环境中有大量灰层,会污染液压油,甚至造成电气故障。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调节脱壳装置以及砻谷机,旨在解决现有砻谷机中脱壳装置的紧辊机构存在操作不便、结构复杂且影响脱壳效率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可调节脱壳装置,用于砻谷机,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包括:安装座;分别沿前后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并行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间隔处限定出脱壳区域,且所述第一辊筒沿前后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以使得当所述第一辊筒朝前向移动时,所述脱壳区域沿径向的距离呈渐窄设置;以及,辊筒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相向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的其中之一的筒身直径自后至前呈渐小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中的另一的筒身直径自后至前呈渐大设置,且所述渐大设置的形状与所述渐小设置的形状相适配。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其中之一的筒身外壁向外凸设形成有多个凸部、另一的筒身外壁向内凹设形成有多个凹部,以使得当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相向转动时,所述脱壳区域内的多个所述凸部与多个所述凹部一一凹凸配合设置。优选地,所述辊筒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具有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动力输出轴;以及,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导向带轮和传动皮带,其中,所述传动皮带分别绕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导向带轮,所述第一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同轴安装,所述导向带轮用于反向转动所述第一带轮或者所述第二带轮,以使得所述第一辊筒与所述第二辊筒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相向转动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筒沿前后向贯设有安装孔;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还包括:调节螺母;转动轴,可沿前后向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转动轴具有朝后设置的抵接面,所述转动轴的后端开设有外螺纹,用以向后伸出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调节螺母螺纹配合;以及,弹性件,穿设于所述转动轴,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抵接面和所述安装孔的前端缘。优选地,所述第一辊筒沿轴线方向贯设有让位通道,所述让位通道中部设有安装隔板,所述安装隔板上对应设有所述安装孔,以供所述转动轴的移动安装。优选地,所述转动轴设有内花键,且所述内花键位于所述外螺纹和所述抵接面之间;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还包括法兰盘,所述法兰盘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隔板,且所述法兰盘的前侧壁与所述弹性件的后端相抵接,所述法兰盘的内孔设有与所述内花键相配合的外花键,用以限制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辊筒的相对转动。优选地,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还包括: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面,且所述限位挡板的后侧壁与所述弹性件的前端相抵接;以及,螺栓,连接所述限位挡板和所述法兰盘,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辊筒向后脱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砻谷机,所述砻谷机包括可调节脱壳装置,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包括:安装座;分别沿前后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并行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间隔处限定出脱壳区域,且所述第一辊筒沿前后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以使得当所述第一辊筒朝前向移动时,所述脱壳区域沿径向的距离呈渐窄设置;以及,辊筒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相向转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通过调节第一辊筒沿轴线方向的移动来实现脱壳区域沿径向的距离、也即轧距的调节,从而消除因磨损而造成的所述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轧距变大、影响脱壳效率的弊端,相较于现有的紧辊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砻谷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脱壳装置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第一辊筒处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第一辊筒处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可调节脱壳装置33第二带轮1安装座34导向带轮21第一辊筒35传动皮带211安装孔4调节螺母212让位通道5转动轴213安装隔板51抵接面22第二辊筒52内花键23凸部6弹性件24凹部7法兰盘3辊筒驱动装置81限位挡板31驱动电机82螺栓32第一带轮200砻谷机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一种砻谷机,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砻谷机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述砻谷机200包括可调节脱壳装置100,主要用于对物料进行脱壳处理,此外,所述砻谷机200还包括基本的进料功能区、传动功能区以及谷壳分离功能区,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详述。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100一般设于所述砻谷机200的进料功能区的下方,通过挤压搓撕作用后脱去所述物料的颖壳,以获得脱壳后的物料,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砻谷机200优选对稻谷进行脱壳处理,但并不构成对所述砻谷机200用途的限制,经过简单的参数调整以及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后,所述砻谷机200同样适用于其他物料、例如花生的脱壳处理。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可调节脱壳装置,请参阅图2至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可调节脱壳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100通用于多种砻谷机200,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100包括安装座1、分别沿前后向延伸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的第一辊筒21和第二辊筒22以及辊筒驱动装置3,其中,所述安装座1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例如可以为用材轻省的架体结构、也可以为安装平稳且利于收纳的箱体结构等;另外,所述安装座1可以独立于所述砻谷机200的外壳设置,以便于拆装或者维修替换,但更优选地,所述安装座1与所述砻谷机200的外壳一体设置,也即,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100可直接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并行间隔设置,以在所述间隔处限定出脱壳区域,并且,所述第一辊筒21沿前后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以使得当所述第一辊筒21朝前向移动时,所述脱壳区域沿径向的距离呈渐窄设置,其中,所述脱壳区域的沿径向的距离也即轧距;所述辊筒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相向转动。在本发明中,为了实现调节所述脱壳区域的沿径向的距离的目的,所述第二辊筒22可以设置为沿其轴线方向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或者所述第二辊筒22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可与所述第一辊筒21相反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100在挤压搓撕所述物料的颖壳时,不仅需要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对所述物料产生挤压力,另外还需要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之间存在线速度差,因此优选地,在同一径向上,设置所述第一辊筒21的筒身直径总是大于所述第二辊筒22的筒身直径,也即,设置所述第一辊筒21的几何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辊筒22的几何尺寸,如此设置,可确保所述脱壳区域内的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一直存在线速度差,从而更利于所述物料的脱壳。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可通过调节第一辊筒21沿轴线方向的移动来实现所述第一辊筒21和第二辊筒22之间沿径向的距离的调节,从而消除因磨损而造成的所述第一辊筒21和第二辊筒22轧距变大、影响脱壳效率的弊端,相较于现有的紧辊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为了实现通过驱动第一辊筒21沿轴线方向的移动来调节所述脱壳区域的沿径向的距离的目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筒2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辊筒22的轴线可以呈固定倾斜角度作交叉设置,当需要调节所述脱壳区域的沿径向的距离时,所述第一辊筒21朝靠近所述第二辊筒22的方向移动即可,但此种技术方案容易造成所述第一辊筒21的转动不稳定,且轧距不均衡,影响脱壳效率;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可设置所述第一辊筒21的轴线和所述第二辊筒22的轴线更接近于平行设置,基于此,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的其中之一的筒身直径自后至前呈渐小设置,若以所述第一辊筒21的筒身直径自后至前呈渐小设置为例进行说明,也即,随着所述第一辊筒21的向前移动,所述第一辊筒21的筒身外壁逐渐逼近所述第二辊筒22,从而实现减小所述脱壳区域的沿径向的距离的目的。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中的另一的筒身直径自后至前呈渐大设置,且所述渐大设置的形状与所述渐小设置的形状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渐大设置和所述减小设置具体的表现形式不作限制,例如可以为具有一定锥度的圆台面之间的配合,或者具有一定弧度变化的球面和内凹曲面之间的配合,其中,以圆台面为例,所述第一辊筒21的母线优选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二辊筒22的母线,以使得当所述第一辊筒21沿其轴线向前移动时,仍可确保所述第一辊筒21与所述第二辊筒22之间具有足够的正对面积,也即增加所述脱壳区域的轴向距离,从而扩大所述脱壳区域的范围,有助于提高脱壳效率。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其中之一的筒身外壁向外凸设形成有多个凸部23、另一的筒身外壁向内凹设形成有多个凹部24,以使得当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相向转动时,所述脱壳区域内的多个所述凸部23与多个所述凹部24一一凹凸配合设置。所述凸部23以及所述凹部24的设置,有助于增加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之间配合处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所述脱壳区域的范围,同样有助于提高脱壳效率。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所述凸部23与所述凹部24的凸出高度和内凹深度作适应性调整,有助于使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100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物料,更具通用性。此外,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的筒身外壁优选贴覆橡胶层,以确保不影响脱壳后的物料的完整性,提高脱壳质量。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的相向转动由所述辊筒驱动装置3驱动进行,所述第一辊筒21和所述第二辊筒22的转轴优选设置于所述安装座1的同一侧上,基于此,所述辊筒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电机31、第一带轮32、第二带轮33、导向带轮34和传动皮带35,其中,所述驱动电机31具有沿前后向延伸设置的动力输出轴;所述传动皮带35分别绕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带轮32、第二带轮33以及导向带轮34,所述第一带轮32与所述第一辊筒21同轴安装,所述第二带轮33与所述第二辊筒22同轴安装,所述导向带轮34用于反向转动所述第一带轮32或者所述第二带轮33,以使得所述第一辊筒21与所述第二辊筒22在所述驱动电机31的驱动下相向转动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驱动电机31、第一带轮32、第二带轮33、导向带轮34和传动皮带35并不构成对所述辊筒驱动装置3的限定,所述辊筒驱动装置3可以包括更少或者更多的零部件,或者,所述辊筒驱动装置3还可以通过原理与此类似的其他传动结构完成,例如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辊筒21的沿轴向移动可以通过电控设备进行驱动,例如气缸、电机等,还可以直接设置为手动调整,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第一辊筒21沿前后向贯设有安装孔211;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100还包括调节螺母4、转动轴5以及弹性件6,其中,所述转动轴5可沿前后向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211,所述转动轴5具有朝后设置的抵接面51,所述转动轴5的后端开设有外螺纹,用以向后伸出所述安装孔211并与所述调节螺母4螺纹配合;所述弹性件6穿设于所述转动轴5,且所述弹性件6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抵接面51和所述安装孔211的前端缘。当需要进行所述脱壳区域的沿径向的距离的调节时,可手动调节所述调节螺母4使其向前旋进,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辊筒21向前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性件6例如可以为常规的弹簧等,且所述弹性件6一般设置为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也即对所述第一辊筒21具有一定的向后的推力,另外,所述调节螺母4与所述外螺纹的配合适用于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100的微距调节,并且具有足够的自锁性,再配合所述弹性件6的预紧力,有利于使所述第一辊筒21在所述转动轴5上的安装更加稳固。由于所述第一辊筒21在轴向上具有较大的长度,也即,使得所述转动轴5上开设有所述外螺纹的部分需要穿过较大的长度才能伸出所述安装孔211,增大材耗,因此,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辊筒21沿轴线方向贯设有让位通道212,所述让位通道212的中部设有安装隔板213,所述安装隔板213上对应设有所述安装孔211,以供所述转动轴的移动安装。所述安装隔板213将所述让位通道212分隔成前腔段和后腔段,所述转动轴5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让位通道212的前腔段,且所述转动轴5上开设有所述外螺纹的部分从所述安装孔211向后延伸以伸出至所述后腔段。如此设置,还有利于将所述弹性件6等结构容纳至所述让位腔,防止掉落物料残渣而影响所述第一辊筒21的移动。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5设有内花键52,且所述内花键52位于所述外螺纹和所述抵接面51之间;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100还包括法兰盘7,所述法兰盘7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隔板213,且所述法兰盘7的前侧壁与所述弹性件6的后端相抵接,所述法兰盘7的内孔设有与所述内花键52相配合的外花键,用以限制所述转动轴5与所述第一辊筒21的相对转动。所述内花键52需具有足够的沿轴向的长度,以防止在所述第一辊筒21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法兰盘7和所述内花键52滑脱错位,影响限制所述转动轴5与所述第一辊筒21的相对转动的效果。为更进一步确保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100的使用安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节脱壳装置100还包括限位挡板81和螺栓82,其中,所述限位挡板81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面51,且所述限位挡板81的后侧壁与所述弹性件6的前端相抵接;所述螺栓82连接所述限位挡板81和所述法兰盘7,用以限制所述第一辊筒21向后脱出。所述螺栓82仅限制所述限位挡板81与所述法兰盘7之间的最大距离,以防止所述第一辊筒21在转动过程中脱出,但所述螺栓82并不影响所述限位挡板81与所述法兰盘7在所述最大距离内的移动靠近,从而才能确保所述脱壳区域的沿径向的距离的调节功能有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