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调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16856发布日期:2019-02-19 19:02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调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粮食加工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小麦调质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调质是小麦在制粉之前加入水分、降低籽粒硬度以适合研磨的过程,是小麦加工的关键和决定环节,通过调质处理可使小麦入磨时的水分满足制粉工艺的要求,同时通过改变其物理和生化特性,达到改善小麦的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的目的,调质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加工的效率和面粉质量。目前常用的小麦调质方法为常温调质,即根据小麦的初始水分含量加水进行二次润麦,润麦时间较长,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有加热调质、破损调质、杀菌剂调质、酶制剂调质等方法。其中,加热调质、破损调质相较常温调质而言,虽然减少了调质时间,但会影响小麦粉的品质;杀菌剂调质和酶制剂调质则生产成本较高,难以推广。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小麦调质方法,旨在保证小麦粉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小麦调质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小麦调质方法,所述小麦调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小麦置于调质仓内,加水浸润;对所述调质仓内进行脉冲式加压,以对所述小麦进行脉冲式加压调质处理,得到调质后的小麦。优选地,所述对所述调质仓内进行脉冲式加压,以对所述小麦进行脉冲式加压调质处理,得到调质后的小麦的步骤中,所述脉冲式加压包括至少一个加压过程,每一所述加压过程依次包括加压-保压-卸压-保压的过程。优选地,每一所述加压过程具体包括:向调质仓内压入空气直至所述调质仓内压力达到0.2~1mpa后,保持压力1~2h,然后卸压至常压,再保持常压1~3h。优选地,所述脉冲式加压包括1~4个加压过程。优选地,所述脉冲式加压包括:向调质仓内压入空气直至所述调质仓内压力达到0.3~0.6mpa后,保持压力1~2h,然后卸压至常压,再保持常压2~3h,然后,再次向调质仓内压入空气直至所述调质仓内压力达到0.3~0.6mpa后,保持压力1~2h,卸压至常压,保持常压2~3h。优选地,所述空气的湿度为20%~60%。优选地,所述将小麦置于调质仓内,加水浸润的步骤中,加水量为调质仓内调质后小麦的含水总量与小麦的初始含水总量的差值。优选地,所述对所述调质仓内进行脉冲式加压,以对所述小麦进行脉冲式加压调质处理,得到调质后的小麦的步骤,具体包括:对所述调质仓内进行脉冲式加压,以对所述小麦进行脉冲式加压调质处理至所述小麦的含水量为14%~17%,得到调质后的小麦。优选地,所述将小麦置于调质仓内,加水浸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对所述小麦做除杂处理,所述除杂处理包括:筛选去除粒径大于或小于所述小麦的杂质;通过风选清除所述小麦中的尘土;利用打麦和刷麦清理所述小麦表面。优选地,所述对所述调质仓内进行脉冲式加压,以对所述小麦进行脉冲式加压调质处理,得到调质后的小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小麦做二次清理,以清除掉所述小麦表面的杂质以及脱落的麸皮。本发明提供的小麦调质方法,通过对小麦进行一定频率的脉冲式加压处理,使水分快速进入小麦中,从而使小麦加速完成水分调质,而且由于脉冲式加压处理是通过高压将水分快速且均匀的渗透进籽粒中,并不会破坏小麦的内在结构,因此能保证加工的小麦粉品质基本无变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小麦调质方法的一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目前常用的小麦调质方法为常温调质,即根据小麦的初始水分含量加水进行二次润麦,润麦时间有时会长达30h,生产耗时较长。而加热调质和破损调质虽然减少了调质时间,但会影响小麦粉的品质。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小麦调质方法,结合图1所示的小麦调质方法的工艺流程图,所述小麦调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将小麦置于调质仓内,加水浸润。在这一步骤中,根据小麦品种及小麦量的不同,加水量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加水量为调质仓内调质后小麦的含水总量与小麦的初始含水总量的差值。即是说,假如调质仓内装入的小麦重量为m,检测得知小麦的平均水分为w1(%),需要的调质后的小麦水分为w2(%),那么加水量g=m×(w2-w1)。步骤s30、对所述调质仓内进行脉冲式加压,以对所述小麦进行脉冲式加压调质处理,得到调质后的小麦。所述脉冲式加压是指在整个调质过程中,以恒定的初始压力为基础,加上周期性的升至高压再降回初始压力的过程。在整个脉冲式加压调质过程中,当调质仓内压力上升时,小麦籽粒受压变得紧实,其皮层吸水变韧;当调质仓内压力下降时,籽粒膨胀,结构变得疏松,仓内水分进入籽粒速度加快。经过反复的加压、卸压,小麦皮层韧性增强,水分快速且较均匀的渗透到籽粒中,小麦含水量达到入磨水分的要求,解决了广泛使用的常温调质方法调质时间过长的问题,达到了快速且有效的小麦水分调质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快速进入小麦的原因在于压差导致的籽粒结构疏松,并不会破坏小麦的内在结构,因此能保证加工的小麦粉品质基本无变化。上述的脉冲式加压调质过程包括至少一个加压过程,每一所述加压过程依次包括加压-保压-卸压-保压的过程。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脉冲式加压是指以一次的加压-保压-卸压-保压过程为一个加压过程,根据调质仓内小麦的含水量情况,可以选择进行一次加压过程,即向调质仓内加压至峰值,然后保压一段时间,接着卸压到谷值,再保压一段时间,调质结束;也可以将上述加压-保压-卸压-保压过程重复进行多次,直至小麦含水量达到入磨水分,调质结束。这里所说的入磨水分也就是调质后的小麦水分,其水分的多少关系到小麦出粉率及制成的小麦粉的品质,需要加以控制。在本实施例中,调质处理后的小麦的含水量优选为14%~17%,脉冲式加压调质过程以该含水量作为调质终点,当小麦的含水量达到该范围内任一值时,结束调质。为进一步达到快速调质的目的,经过发明人反复试验加压过程的压力变化及保压时间对调质效率的影响,发现每一所述加压过程在具体实施时,包括:向调质仓内压入空气直至所述调质仓内压力达到0.2~1mpa后,保持压力1~2h,然后卸压至常压,再保持常压1~3h。其中,常压是指一个大气压。由于部分品种的小麦较为紧实、含水量较低,为尽快调质结束以达到入磨水分要求,上述的加压过程,需要进行一次或者更多次,但考虑到小麦的品质,加压过程也不宜次数过多,经发明人研究发现,所述进行脉冲式加压的步骤优选为包括1~4个加压过程。为进一步缩短调质时间、提高调质效果,选择最优的加压次数、压力及保压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行脉冲式加压的步骤包括:向调质仓内压入空气直至所述调质仓内压力达到0.3~0.6mpa后,保持压力1~2h,然后卸压至常压,再保持常压2~3h,然后,再次向调质仓内压入空气直至所述调质仓内压力达到0.3~0.6mpa后,保持压力1~2h,卸压至常压,保持常压2~3h。由于每次卸压时,调质仓内的水分会随着空气一起被排出,从而导致调质仓内湿度下降,进而影响到小麦对水分的吸收,使小麦的含水量难以达到入磨水分要求。因此,需要实时检测仓内湿度,计算减少的水量并及时加水以补充调质仓在卸压时损失掉的水分。而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当压入具有一定湿度的空气时,就足以保证仓内水分平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的湿度优选为20%~60%。在每次加压时,压入上述湿度的空气至需要的压力,不仅补充了水分,操作也更加简便。为进一步的提高调质后小麦的品质,在步骤s20之前,还包括步骤s1:对所述小麦做除杂处理,所述除杂处理包括:筛选去除粒径大于或小于所述小麦的杂质;通过风选清除所述小麦中的尘土;利用打麦和刷麦清理所述小麦表面。上述除杂处理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除杂效率,清理了混在小麦中的各种杂质、灰尘,使调质后的小麦在磨粉时不会带入杂质,导致小麦粉品质降低。由于小麦在调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脱落的麸皮,这些麸皮混杂在小麦中,会影响小麦粉的品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30之后,还包括步骤s40:对小麦做二次清理,以清除掉所述小麦表面的杂质以及脱落的麸皮。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将小麦经过筛选、风选、打麦、刷麦处理,清理掉混在小麦中的杂质,然后取清理后的小麦10吨,置于调质仓中,原始水分为12.1%的小麦润麦水分为17.0%时,加入0.3吨水,向调质仓内压入湿度为40%的空气,当仓内压力达到0.3mpa时,保持压力2h后卸压至常压,保持常压2h,此为一个完整的加压过程,重复加压过程4次。对调质后的小麦做二次清理后,将该批次小麦制粉。实施例2将小麦经过筛选、风选、打麦、刷麦处理,清理掉混在小麦中的杂质,然后取清理后的小麦10吨,置于调质仓中,原始水分为12.1%的小麦润麦水分为16.0%时,加入0.3吨水,向调质仓内压入湿度为50%的空气,当仓内压力达到0.2mpa时,保持压力2h后卸压至常压,保持常压1h,此为一个完整的加压过程,重复加压过程3次。对调质后的小麦做二次清理后,将该批次小麦制粉。实施例3将小麦经过筛选、风选、打麦、刷麦处理,清理掉混在小麦中的杂质,然后取清理后的小麦10吨,置于调质仓中,原始水分为12.1%的小麦润麦水分为16.0%时,加入0.24吨水,向调质仓内压入湿度为30%的空气,当仓内压力达到0.6mpa时,保持压力1h后卸压至常压,保持常压2h,此为一个完整的加压过程,重复加压过程2次。对调质后的小麦做二次清理后,将该批次小麦制粉。实施例4将小麦经过筛选、风选、打麦、刷麦处理,清理掉混在小麦中的杂质,然后取清理后的小麦10吨,置于调质仓中,原始水分为12.1%的小麦润麦水分为16.0%时,加入0.24吨水,向调质仓内压入湿度为30%的空气,当仓内压力达到0.5mpa时,保持压力2h后卸压至常压,保持常压2h,此为一个完整的加压过程,重复加压过程2次。对调质后的小麦做二次清理后,将该批次小麦制粉。实施例5将小麦经过筛选、风选、打麦、刷麦处理,清理掉混在小麦中的杂质,然后取清理后的小麦10吨,置于调质仓中,原始水分为12.1%的小麦润麦水分为15.0%时,加入0.2吨水,向调质仓内压入湿度为20%的空气,当仓内压力达到0.3mpa时,保持压力2h后卸压至常压,保持常压3h,此为一个完整的加压过程,重复加压过程2次。对调质后的小麦做二次清理后,将该批次小麦制粉。实施例6将小麦经过筛选、风选、打麦、刷麦处理,清理掉混在小麦中的杂质,然后取清理后的小麦10吨,置于调质仓中,原始水分为12.1%的小麦润麦水分为14.0%时,加入0.18吨水,向调质仓内压入湿度为60%的空气,当仓内压力达到1.0mpa时,保持压力1h后卸压至常压,保持常压3h。对调质后的小麦做二次清理后,将该批次小麦制粉。对比例1取小麦10吨置于调质仓中,原始水分为12.1%的小麦润麦水分为17.0%时,加入0.3吨水,静置24h,然后再次加入0.2吨水,静置12h,调质结束,将该批次小麦制粉。对比例2取小麦10吨置于调质仓中,原始水分为12.1%的小麦润麦水分为16.0%时,加入0.2吨水,静置20h,然后再次加入0.15吨水,静置12h,调质结束,将该批次小麦制粉。对比例3取小麦10吨置于调质仓中,原始水分为12.1%的小麦润麦水分为15.0%时,加入0.2吨水,静置18h,然后再次加入0.1吨水,静置10h,调质结束,将该批次小麦制粉。对比例4取小麦10吨置于调质仓中,原始水分为12.1%的小麦润麦水分为14.0%时,加入0.15吨水,静置15h,然后再次加入0.1吨水,静置8h,调质结束,将该批次小麦制粉。记录上述实施例1~6及对比例的调质时间如下表一:表一调质时间对比调质时间(h)实施例116实施例29实施例36实施例48实施例510实施例64对比例136对比例232对比例328对比例423由上表可知,同样润麦水分时,本发明提供的小麦调质方法的调质时间相较对比例,得到了大幅度缩短,而由于调质时间的缩短,调质仓可以更好的利用,生产效率得以提高,成本相应降低,市场推广性更强。取实施例1~6调质后的小麦制成的小麦粉以及对比例1~4调质后的小麦磨成的小麦粉,进行品质指标测定。测定的品质指标包括水分、出粉率、面团流变特性、面团拉伸阻力以及破损淀粉,其测定方法如下:水分:根据《gb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测定;出粉率:根据《nyt1094.1-2006小麦实验制粉》测定;面团流变特性:根据gb/t14614-2006《小麦粉面团的物理特性吸水量和流变学特性的测定粉质仪法拉伸仪》测定;面团拉伸阻力:根据gb/t14615-2006《小麦粉面团的物理特性流变学特性的测定拉伸仪法》测定;破损淀粉:根据《gb/t31577-2015粮油检验小麦粉损伤淀粉测定安培计法》测定。记录测定数据如表二:表二综合品质指标对比从表二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6的小麦粉的综合品质较好,且与对比例1~4的小麦粉品质接近。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小麦调质方法,在保证小麦粉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了小麦调质的效率。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