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加湿处理的转鼓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0954发布日期:2019-03-02 02:1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基于动态加湿处理的转鼓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动态加湿处理的转鼓造粒机。



背景技术:

水溶肥是指能够完全溶解于水的复合型肥料,与传统肥料相比,水溶肥具有易于被作物吸收、可实现水肥一体化等明显优势。水溶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进行处理过的肥料原料进行造粒成型处理。相关技术中,上述造粒成型设备往往依赖于转鼓造粒机得以实现;现有的转鼓造粒机在工作过程中,为确保原料在转鼓造粒机内部有效成型,需定时向设备内部注入蒸汽,然而,由于目前无法对于设备内原料成型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故在通入蒸汽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加入量过多而导致成型原料湿度过大,或加入量过少而无法使得原料有效成型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动态加湿处理的转鼓造粒机,其可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转鼓造粒机无法有效协调通入蒸汽量与成型效果之间的关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动态加湿处理的转鼓造粒机,包括机体,机体之上设置有第一辊轮与第二辊轮,其中,所述第一辊轮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轮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辊轮之中设置有采用中空结构的成型腔室,所述第一辊轮延伸至所述成型腔室内部;所述第一辊轮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成型端齿,所述成型腔室的内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成型端齿,所述多个第一成型端齿与所述多个第二成型端齿彼此相对;

所述第一成型端齿包括有连接至所述第一辊轮之上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之上的第一成型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采用橡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流腔室,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外挤压端体,所述第一气流腔室的内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内挤压端体,所述多个第一外挤压端体与所述多个第一内挤压端体彼此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外挤压端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挤压端体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进行延伸;所述第一气流腔室之中设置有导通至所述第一成型部的侧壁之上的第一导流管道;

所述第二成型端齿包括有连接至所述成型腔室的内壁之上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之上的第二成型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采用橡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流腔室,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外挤压端体,所述第二气流腔室的内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内挤压端体,所述多个第二外挤压端体与所述多个第二内挤压端体彼此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外挤压端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挤压端体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进行延伸;所述第二气流腔室之中设置有导通至所述第二成型部的侧壁之上的第二导流管道;

所述第一辊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储流夹层,所述第一储流夹层通过进气阀导通至所述第一辊轮外部,且所述第一储流夹层内部填充有高温蒸汽,所述第一气流腔室与所述第一储流夹层相互导通;所述第二辊轮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储流夹层,所述第二储流夹层通过进气阀导通至所述第二辊轮外部,且所述第二储流夹层内部填充有高温蒸汽,所述第二气流腔室与所述第二储流夹层相互导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储流夹套的宽度在所述第一辊轮的轴向方向上逐渐增加,所述第二储流夹套的宽度在所述第二辊轮的轴向方向上逐渐增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使得原料在沿第一辊轮或第二辊轮轴向方向逐渐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增加对应的第一蒸汽夹套以及第二蒸汽夹套的宽度以使得对应的蒸汽量增加。由于原料之间聚合成型的效果会随加工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故上述蒸汽量的增加可在原料成型的后半段工序中提供更为充足的蒸汽,以进一步改善原料成型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外挤压端体包括有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之上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端部的第一挤压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采用球形结构,所述第一挤压部分采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外部弯曲的弧形结构;

所述第二外挤压端体包括有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之上的第二连接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端部的第二挤压部分,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采用球形结构,所述第二挤压部分采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外部弯曲的弧形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外挤压端体以及第二外挤压端体的结构设置,以增加原料相对于第一挤压部分与第二挤压部分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挤压效果;同时,上述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的结构设置可使得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受到任意方向的挤压时均可对于对应的第一内挤压端体以及第二内挤压端体形成压力,以改善对应的气流腔室的压缩效果。

上述转鼓造粒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待成型的肥料原料进入至第一辊轮与第二辊轮中的成型腔室的内壁之间;第一辊轮受驱动电机控制进行旋转过程中,第一辊轮之上的第一成型端齿与成型腔室内壁之上的第二成型腔室对于原料进行挤压,以使得原料在上述挤压作用下相互聚合,以形成颗粒。本申请中的转鼓造粒机在工作过程中,以第一成型端齿为例,当原料与第一成型端齿接触时,原料会对于第一成型端齿的第一连接部之上的第一外挤压端体形成挤压,第一外挤压端体受压后即可驱使与之对应的第一内挤压端体向气流腔室内部形成挤压运动,气流腔室内部空间即受到压缩。

由于第一辊轮的第一储流夹套内填充有高温蒸汽,上述高温蒸汽正常情况下会进入至第一气流腔室中,当第一气流腔室在上述挤压作用下得以压缩时,即会使得第一气流腔室内的高温蒸汽经由第一导通管道从第一成型部之上导出;上述蒸汽的注入方式使得在第一辊轮与成型腔室之间的原料可根据原料的运动状态而形成不同程度的蒸汽添加,以在通过上述蒸汽确保原料达到良好的成型效果的同时,避免注入蒸汽过量而导致产品湿度过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转鼓造粒机,其可有效改善原料在造粒成型过程中成型的效率,并可避免成型后的产品内部湿度过大而可能导致的工艺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成型端齿内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二成型端齿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机体、2—第一辊轮、3—第二辊轮、4—驱动电机、5—成型腔室、6—第一成型端齿、601—第一连接部、602—第一成型部、7—第二成型端齿、701—第二连接部、702—第二成型部、8—第一气流腔室、9—第一外挤压端体、901—第一连接部分、902—第一挤压部分、10—第一内挤压端体、11—第一导流管道、12—第二气流腔室、13—第二外挤压端体、1301—第二连接部分、1302—第二挤压部分、14—第二内挤压端体、15—第一导流管道、16—第一储流夹层、17—第二储流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动态加湿处理的转鼓造粒机,包括机体1,机体1之上设置有第一辊轮2与第二辊轮3,其中,所述第一辊轮2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轮2旋转的驱动电机4,所述第二辊轮3之中设置有采用中空结构的成型腔室5,所述第一辊轮2延伸至所述成型腔室5内部;所述第一辊轮2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成型端齿6,所述成型腔室5的内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成型端齿7,所述多个第一成型端齿6与所述多个第二成型端齿7彼此相对;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成型端齿6包括有连接至所述第一辊轮2之上的第一连接部60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601之上的第一成型部60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601采用橡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6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流腔室8,所述第一连接部601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外挤压端体9,所述第一气流腔室8的内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内挤压端体10,所述多个第一外挤压端体9与所述多个第一内挤压端体10彼此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外挤压端体9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内挤压端体10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进行延伸;所述第一气流腔室8之中设置有导通至所述第一成型部602的侧壁之上的第一导流管道11;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成型端齿7包括有连接至所述成型腔室5的内壁之上的第二连接部70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701之上的第二成型部702,其中,所述第二连接701部采用橡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70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流腔室12,所述第二连接部701的侧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外挤压端体13,所述第二气流腔室12的内壁之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内挤压端体14,所述多个第二外挤压端体13与所述多个第二内挤压端体14彼此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外挤压端体13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挤压端体14位于同一直线方向上进行延伸;所述第二气流腔室12之中设置有导通至所述第二成型部702的侧壁之上的第二导流管道15;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辊轮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储流夹层16,所述第一储流夹层16通过进气阀导通至所述第一辊轮2外部,且所述第一储流夹层16内部填充有高温蒸汽,所述第一气流腔室8与所述第一储流夹层16相互导通;所述第二辊轮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储流夹层17,所述第二储流夹层17通过进气阀导通至所述第二辊轮3外部,且所述第二储流夹层17内部填充有高温蒸汽,所述第二气流腔室12与所述第二储流夹层17相互导通。

上述转鼓造粒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待成型的肥料原料进入至第一辊轮与第二辊轮中的成型腔室的内壁之间;第一辊轮受驱动电机控制进行旋转过程中,第一辊轮之上的第一成型端齿与成型腔室内壁之上的第二成型腔室对于原料进行挤压,以使得原料在上述挤压作用下相互聚合,以形成颗粒。本申请中的转鼓造粒机在工作过程中,以第一成型端齿为例,当原料与第一成型端齿接触时,原料会对于第一成型端齿的第一连接部之上的第一外挤压端体形成挤压,第一外挤压端体受压后即可驱使与之对应的第一内挤压端体向气流腔室内部形成挤压运动,气流腔室内部空间即受到压缩。

由于第一辊轮的第一储流夹套内填充有高温蒸汽,上述高温蒸汽正常情况下会进入至第一气流腔室中,当第一气流腔室在上述挤压作用下得以压缩时,即会使得第一气流腔室内的高温蒸汽经由第一导通管道从第一成型部之上导出;上述蒸汽的注入方式使得在第一辊轮与成型腔室之间的原料可根据原料的运动状态而形成不同程度的蒸汽添加,以在通过上述蒸汽确保原料达到良好的成型效果的同时,避免注入蒸汽过量而导致产品湿度过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转鼓造粒机,其可有效改善原料在造粒成型过程中成型的效率,并可避免成型后的产品内部湿度过大而可能导致的工艺延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储流夹套16的宽度在所述第一辊轮2的轴向方向上逐渐增加,所述第二储流夹套17的宽度在所述第二辊轮3的轴向方向上逐渐增加。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使得原料在沿第一辊轮或第二辊轮轴向方向逐渐运动的过程中,通过增加对应的第一蒸汽夹套以及第二蒸汽夹套的宽度以使得对应的蒸汽量增加。由于原料之间聚合成型的效果会随加工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故上述蒸汽量的增加可在原料成型的后半段工序中提供更为充足的蒸汽,以进一步改善原料成型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外挤压端体9包括有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601之上的第一连接部分90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901端部的第一挤压部分90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901采用球形结构,所述第一挤压部分902采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分901外部弯曲的弧形结构;

所述第二外挤压端体13包括有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701之上的第二连接部分130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1301端部的第二挤压部分1302,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分1301采用球形结构,所述第二挤压部分1302采用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分1301外部弯曲的弧形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外挤压端体以及第二外挤压端体的结构设置,以增加原料相对于第一挤压部分与第二挤压部分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挤压效果;同时,上述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的结构设置可使得第一连接部分与第二连接部分受到任意方向的挤压时均可对于对应的第一内挤压端体以及第二内挤压端体形成压力,以改善对应的气流腔室的压缩效果。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