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4912发布日期:2020-07-07 14:3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烟气脱硫脱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烟气脱硫脱硝处理领域,涉及烟气脱硫脱硝装置技术,尤其是一种便携式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伴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其中以煤炭和燃油的消耗量最大。以煤炭为例,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如果对这些烟气不进行处理而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的烟气及水分接触后形成酸雨,不仅危害人们的呼吸健康而且还会破坏植被,造成严重后果。在化工行业中,焦化行业由于主要使用煤炭作为原料,属于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焦化行业在不断优化调整生产流程及工艺结构的同时,也需要对其产生的废弃物,如含有硫化物、氮氧化物的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以达到环保排放的需求。

在工业操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吸附这种基本操作,尤其是现在进行污染气体处理的主要方式为活性炭吸附、脱硫脱硝颗粒吸附的方法,就会不可避免的使用吸附柱来吸附污染气体,然而作为吸附操作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连续性,即是吸附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总会要进行反冲,将吸附的物质冲离吸附柱,使得吸附剂再生。这一缺陷将使得吸附操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这些吸附剂再生的操作。

吸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吸附质从流体主流通过吸附剂颗粒周围到颗粒表面后发生的外表面吸附,第二阶段为吸附质分子从颗粒外表面未被吸附而进入颗粒内部的内表面吸附。分子吸附过程按先外表面吸附,再内表面吸附的顺序进行,脱附(解吸或再生)时则为逆向进行。在实际吸附应用过程中,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流体的流速、吸附柱的高/径比等。吸附柱的结构设计对吸附过程中流体的流速,吸附柱的高/径比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吸附剂的量一定时为保证吸附效果,吸附柱的高度有一最小值。吸附柱过低,气体或液体刚一通进吸附柱,则就发生转换,并很快从出口流出,这样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很小或为零,无法实现流体的吸附分离。如果减小吸附柱的截面积,高度增加,这样对提高吸附容量是有利的,但是流体流速增加,气体或液体在吸附柱内的停留时间减小,当减小到小于吸附时间后,吸附容量则会急剧下降。因此,吸附柱的设计应选择合理的高/径比,以达到最佳的吸附效果。基于上述情况,吸附柱一般都具有一定高度,因此使得吸附分离装置体积大。现有技术中高径比较大,尤其是在废水处理领域,吸附柱的长度一般在1.5-2米之间,如此长的柱子在运输、安装、填料、出料时都及其不方便,亟待解决。

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与本申请相关的专利文献,具体公开内容如下:

1、一种用于废气净化的吸附柱(cn101091862b),具有用于容纳固体静止吸附剂的桶形壳体、用于使待净化的废气进入壳体中的入口和用于使被净化的废气排出壳体外部的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均设置有球阀,在所有情况中,壳体的圆周壁在壳体底部和壳体盖子的区域中具有凹部,用于接纳废气入口处的球阀和废气出口处的球阀。

2、一种吸附柱(cn201299987),包括柱体,柱体内上、下分别设置有上分布器和下分布器,上、下分布器主体是一块圆形钢板,在钢板上均匀分布有钢管,钢板和钢管上均匀分布着小孔,在柱体上部两侧设置有至少两个进料口,在柱体下部两侧设置有至少两个出料口。

3、一种吸附柱(203916411u),包括吸附柱柱体,所述吸附柱柱体内部设有芯部,其特征在于,该吸附柱还包括微波加热磁控管,所述微波加热磁控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芯部,其另一端从所述吸附柱柱体的外壁中伸出。

通过技术特征的对比,上述公开专利文献与本发明的技术结构不相同,不会影响本发明申请的创造性及新颖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卸更换便捷、脱硫脱硝效果好、转移容易的便携式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包括顶盖、吸附罐、吸附笼、底座以及吸附架,所述吸附架上同轴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和顶盖通过法兰安装在吸附罐的上下两端,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进气口,顶盖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吸附罐内上下间隔水平铰装有转轴,转轴由电机驱动,转轴上均同轴径向安装一对圆形转板架,在两圆形转板架之间径向均布安装八个吸附笼,吸附笼按照由圆心到圆周的发射状排列在圆形转板架之间,所述吸附笼为筛网状结构,吸附笼的侧壁可开启,吸附笼内嵌装相适配的吸附嵌块;所述吸附嵌块通过超细金属栅网将吸附颗粒合围而成。

而且,所述吸附笼的外表面同轴外套一防尘网。

而且,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一冷凝盘管,所述冷凝盘管的进水口为位于冷凝盘管中心端口,进水口通过一个软管与外部冷源连通连接,所述冷凝盘管的出水口则由冷凝盘管最外圈的管垂直底座侧壁伸出与外部冷源连通连接。

而且,在顶盖的顶端的排气口处设置有一风机。

而且,所述吸附架下部设置有一支撑板,在支撑板上安装一气泵,气泵通过连接管与进气口相连。

而且,所述吸附架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

而且,所述吸附颗粒为脱硫脱硝颗粒。

而且,所述脱硫脱硝颗粒为柱体,其横截面由多个弧形瓣首尾顺序连接围合而成,在柱体的轴向和径向方向间隔制有通孔,所述颗粒材料为氢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镁、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再混合次氯酸钠或高锰酸钾。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在吸附笼内嵌装相适配的吸附嵌块;所述吸附嵌块通过超细金属栅网将吸附颗粒合围而成,所述吸附笼通过旋转轴旋转与底座吸入的烟气发生角度变化,从而通过旋转实现烟气的吸附效率,通过旋转的方式,大大节省了单个吸附柱反复替换的劳动力,同时使得吸附更加彻底均匀。

2、本发明在吸附笼的外表面同轴外套一防尘网,使得吸附更加顺畅以及最终排出的气体更加干净,将灰尘阻挡在防尘网上,实现初次烟气过滤。

2、本发明在顶盖的顶端排气口处设置有一风机,使得吸附柱内的空气流通更加快,提高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

3、本发明在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一冷凝盘管,实现烟气的降温,延长了装置的各个组成零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壁免过高的温度对吸附笼内的吸附颗粒的吸附效率下降的影响。

4、本发明采用吸附架,在所述吸附架下部设置有一支撑板,所述气泵置于该支撑板上,同时在吸附架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利用吸附架的设计,使得整个装置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使得装置移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便携式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包括顶盖2、吸附罐6、吸附笼5、底座8以及吸附架15,所述吸附架上同轴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和顶盖通过法兰安装在吸附罐的上下两端,所述底座的下部设置有进气口11,顶盖的上端设置有排气口3,所述吸附罐内上下间隔水平铰装有转轴7,转轴由电机1驱动,转轴上均同轴径向安装一对圆形转板架,在两圆形转板架之间径向均布安装八个吸附笼,吸附笼按照由圆心到圆周的发射状排列在圆形转板架之间,所述吸附笼为筛网状结构,吸附笼的侧壁可开启,吸附笼内嵌装相适配的吸附嵌块;所述吸附嵌块通过超细金属栅网将吸附颗粒合围而成。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中,为了让烟气进入本装置内不至于过热,而影响本装置的正常吸附状态以及吸附效率,甚至由于烟气过热导致装置长时间工作出现损坏,在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一冷凝盘管,所述冷凝盘管的进水口9为位于冷凝盘管中心端口处,该进水口通过一个软管与外部冷源连通连接,所述冷凝盘管的出水口10则由冷凝盘管最外圈的管垂直底座侧壁伸出,并且也与外部冷源连通,所述外部冷源由现有技术中常规设备提供,因此,该冷凝盘管的冷水流向由中心向外流,而且冷凝盘管中心部盘管之间的密度小于冷凝盘管外圈部盘管的密度,这样的内、外密疏设置,使得进入的较高温度的烟气可以快速降温。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中,为了使得吸附罐内的空气流通更加快,提高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在顶盖的顶端的排气口处设置有一风机4。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中,为了使得气体更快地进入本装置内,在进气口与烟气排放口设备的连接管13上还通过设置有气泵12,并且为了使得整体装置可以更加便捷的转移,在所述吸附架下部设置有一支撑板14,所述气泵置于该支撑板上,同时在吸附架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16。

所述吸附嵌块内的吸附颗粒为脱硫脱硝颗粒,所述脱硫脱硝颗粒为柱体,其横截面由多个弧形瓣首尾顺序连接围合而成;在柱体的轴向和径向方向间隔制有通孔;所述颗粒材料为氢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镁、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再混合次氯酸钠或高锰酸钾,能够增加烟气与颗粒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脱硫效率。采用现有的颗粒挤出型机直接成型即可,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颗粒中间还可以制有通孔,进一步增加接触面积,提高脱硫效率。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中,为了使得吸附效果更好,在每个吸附笼的外表面同轴外套一防尘网。

本装置在使用时,先将实现围合固装好的吸附嵌块嵌装在吸附笼内,然后通过法兰将顶盖和底座分别安装在吸附罐的上下两端,然后将装置的进气口与其他设备的烟气排放口相连接,开启气泵,排风扇、烟气吸入底座内,烟气经过底座内的冷凝盘管,温度下降,由于压强的作用,降温后的烟气上压进入吸附罐内,气体在上升过程中,烟气中的灰尘被阻隔在防尘网上,烟气经过脱硫脱硝吸附嵌块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吸附,经过一段时间的吸附,启动电机旋转吸附笼,旋转到新的吸附笼吸附,使得每个吸附笼均能起到吸附作用,吸附完后的气体由于排风扇的负压作用从顶盖的空腔内,快速排出,本装置一次性更换实现多次旋转吸附,不仅简化了吸附更换流程,而且上下吸附笼设置,大大提高了吸附效率。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