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斜板净化装置及具有该净化装置的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5824发布日期:2021-03-05 18:0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立体斜板净化装置及具有该净化装置的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斜板净化装置及具有该净化装置的沉淀池。


背景技术:

2.在传统的水净化处理技术工艺中,为了使水中含有细小的悬浮颗粒尽快、有效下沉实现与水分离,现有技术为加大水中颗粒加速沉降分离,提高表面水力负荷以及污泥颗粒的密度,往往采用在澄清或沉淀池中填充分离斜管/斜板/斜管填料的措施来形成异向流泥水分离澄清或加速沉淀,提高水处理效率,缩小占地面积,减少工程投资的办法。该沉淀装置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沉淀池及沉淀设备中,是目前在给水排水工程中采用最广泛而且成熟的一项水处理设备装置,其适用范围广,适用于进水口除砂,一般工业和生活给水沉淀,污水沉淀,隔油以及尾矿浓缩等处理,尤其适用于水厂和污水处理工程。
3.传统的斜管/斜板/斜管填料通常采用乙丙共聚/upvc/abs塑料等材质制成,表面光滑度较低,容易出现堵塞和挂泥的现象,且材料容易出现老化,影响净水效率,使用寿命短;且翼板与导泥板之间为分体设置,制造、安装工艺复杂。若采用不锈钢进行替代,在同等工艺的情况下,同样存在加工繁杂的问题;且费用颇高,且对池体空间的浪费较大,池体面积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积泥、组装效率高的立体斜板净化装置及具有该净化装置的沉淀池。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斜板净化装置,由多组沉淀部件排列而成,相邻沉淀部件之间形成供沉淀物下落的静液区;每组沉淀部件由两组引流结构相对设置而成,每组引流结构包括引流板和多片呈上下间隔布设的翼板,相邻翼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翼板和所述引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翼板具有便于沉淀物向下滑落的第一倾斜度。
6.本实用新型中翼板和引流板可通过一块金属板冲压成型,比如将引流板的部分位置向外冲压即可形成所述的翼板,两者一体成型,免去了焊接带来的污染和麻烦,也免去了组装结构的费时费力;两组引流结构相对而设,即两片翼板相对而设,构成一个倒v形结构,将水流从每组引流结构的排泥通道中引导,相对于单组引流结构,倒v形结构的翼板的净水效率提高了至少2倍以上;而且两片翼板相对而设的结构,免去了各种固定构件,因为两片翼板之间只需要相互靠在一起就能实现各自的固定,大大减少了安装时间和成本;无需多余组装部件进行配合,制造和加工操作简便,加工效率高;且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更为节省空间,从而对于池体空间的浪费极大程度的被减小,空间利用率高;相较传统加工方式而言,加工成本降低了至少60%,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工程的成本投入;沉淀部件可进行堆叠运输,减少运输成本;且沉淀部件安装简易,在运输至现场后进行简易拼装即可成型,极大程
度的缩短工程周期。
7.进一步的,所述翼板的一侧脱离所述引流板,翼板另一侧与引流板相连;引流板上形成有滑泥口。通过在引流板上的部分位置用冲压机向外冲压,使得引流板部分向外翻出形成所述的翼板,翼板的自由端脱离了引流板,另一端还连接在引流板上;而引流板上由于翼板向外翻出后,形成了一个通孔,也就是滑泥口;沉淀物通过翼板沉淀后,慢慢滚落至该滑泥口,继而拍向滑泥通道中,最后排出。翼板通过外翻的方式一体成型在引流板上,其生产效率高,各个部位之间无连接结构,整体稳定性提高;而且无连接结构后,整体光滑度提高,不会形成积泥,提高净化效率,反冲洗频率减少。
8.本实用新型中翼板和引流板可采用不锈钢制成,相较传统材料而言,不锈钢的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残余价值高,从而可适用于不同温度的流体的沉淀池内,使用范围广;不锈钢表面光滑度高,净水过程中翼板和引流板上均不易出现挂泥的现象,净水效率提高了至少2倍以上。
9.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板上设有与所述翼板相连的导泥板;导泥板可对沉淀物进行引导,有利于沉淀物向下滑动落入至静液区内;且导泥板的设置还可增强翼板和沉淀部件整体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10.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板前端设有第一挡流板;第一挡流板对水流进行阻挡,避免水流进入静液区;第一挡流板由引流板直接弯折形成,制造和加工操作简便,加工效率高,且节省空间,空间利用率高。
11.进一步的,所述翼板、所述引流板及第一挡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通过金属材质的引流板在端部进行折弯形成所述的第一挡流板,三者通过一块金属板材折弯和冲压而成,形成整个引流结构,两组引流结构之间也不需要任何的固定结构,只需要两片翼板相对靠在一起就能实现定位,也就是说,整个净化装置都是无连接结构的,使得整个净化过程几乎没有积泥出现,组装效率提升了至少4倍,成本也大大降低,而且都是模块化的组装,只要同一尺寸引流结构,相互组装会很顺利,免去了连接结构位置与引力板或者翼板位置匹配不上的状况。
12.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板后端向外弯折形成第二挡流板;第二挡流板由引流板直接弯折形成,制造和加工操作简便,加工效率高,且节省空间,空间利用率高。
1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立体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进水区、供流体与沉淀物分离的净化区及出水区,所述净化区内设有上述的净化装置;净化装置由多组沉淀部件排列而成,相邻沉淀部件之间形成供沉淀物下落的静液区;所述包括引流板和设于引流板上用于引流沉淀物的多片呈上下平行设置的翼板,相邻翼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翼板与所述引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翼板和引流板可采用不锈钢制成,且两者可通过一块不锈钢板冲压或弯折成型,无需多余组装部件进行配合,制造和加工操作简便,加工效率高;且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更为节省空间,从而对于池体空间的浪费极大程度的被减小,空间利用率高;相较传统加工方式而言,加工成本降低了至少60%,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工程的成本投入;不锈钢质量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残余价值高,且相较传统材料而言,不锈钢的稳定性更高,从而可适用于不同温度的流体的沉淀池内,使用范围广;不锈钢表面光滑度高,净水过程中翼板和引流板上均不易出现挂泥的现象,净水效率提高了至少2倍以上;沉淀部件可进行堆叠运输,减少运输成本;且沉淀部件安
装简易,在运输至现场后进行简易拼装即可成型,极大程度的缩短工程周期。
14.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区内设有用于均匀分散流体的布水部件;通过布水部件的设置,稳定水流的流速和均匀出水情况,保证水流进行均匀进水。
15.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区内设有用于均匀分散流体的稳流部件;通过稳流部件的设置,稳定水流的流速和均匀出水情况,保证水流进行均匀出水。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沉淀部件采用金属材质一体成型制成,装配简单效率高,加工方便,空间利用率高;2、加工成本降低了至少60%,降低了工程的成本投入;3、一体成型结构更稳定,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 4、一体成型结构免去安装部件,净水过程中翼板和引流板上均不易出现挂泥和积泥现象,净水效率提高;5、沉淀部件可进行堆叠运输,减少运输成本;6、沉淀部件安装简易,在运输至现场后进行互相搭靠即可成型,极大程度的缩短工程周期,避免出现安装部件与引流板或翼板不匹配的状况。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实用新型中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21.如图1-3所示,一种立体斜板净化装置,由多组沉淀部件依次排列而成,根据使用环境不同,可以有多种组成方式,如沿竖直方向排列,或者沿长度方向排列;所述沉淀部件包括引流板1和设于引流板上的多片呈上下平行设置的翼板2,该翼板2用于引流沉淀物向下滑落,翼板2沿流体的流动方向设置,于本实用新型中,流体的流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故而翼板也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相邻翼板2之间形成水流通道3;所述翼板2与所述引流板1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为通过不锈钢板成型得到,成型时,将需在不锈钢板上先将对应于翼板位置处加工出冲压线,之后通过冲压将翼板一侧从不锈钢板上冲出;所述翼板的一侧脱离所述引流板,翼板另一侧还是与引流板相连;引流板上形成有滑泥口14;上述加工方法仅为列举出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加工成型方法,并非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具体的加工方式根据实际操作而定;
22.具体的,通过在引流板上的部分位置用冲压机向外冲压,使得引流板部分向外翻出形成所述的翼板,翼板的自由端脱离了引流板,另一端还连接在引流板上;而引流板上由于翼板向外翻出后,形成了一个通孔,也就是滑泥口;沉淀物通过翼板沉淀后,慢慢滚落至该滑泥口,继而拍向滑泥通道中,最后排出。翼板通过外翻的方式一体成型在引流板上,其生产效率高,各个部位之间无连接结构,整体稳定性提高;而且无连接结构后,整体光滑度提高,不会形成积泥,提高净化效率,反冲洗频率减少。
23.本实用新型中翼板和引流板可采用不锈钢制成,相较传统材料而言,不锈钢的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残余价值高,从而可适用于不同温度的流体的沉淀池内,使用范围广;不锈钢表面光滑度高,净水过程中翼板和引流板上均不易出现挂泥的现
象,净水效率提高了至少2倍以上。
24.作为优选的,所述翼板2具有便于沉淀物向下滑落的由上至下倾斜的第一倾斜度,该第一倾斜度可设置为60
°
,即翼板与引流板之间的夹角为60
°
;翼板冲压成型后,所述引流板1上还设有与所述翼板相连的导泥板11,该导泥板为引流板冲压翼板后剩余的部分,相邻两翼板之间具有一导泥板11,该导泥板11可增强翼板和沉淀部件自身的结构,避免引流板因为冲压翼板后结构过于单薄;相邻翼板之间的距离以及导泥板的高度可以根据需净化的介质的浓度不同而相应作出调整,当待净化的介质浓度较高时,导泥板的高度可以相应设计得较大,从而上下翼板之间的间隙较大,即供沉淀物通过水流通道的空间较大;当待净化的介质浓度较低时,导泥板的高度可以相应设计得较小,从而上下沉淀部件之间的间隙较小,即供沉淀物通过水流通道的空间较小。
25.所述引流板1前端设有第一挡流板12,该第一挡流板12为引流板1的前端直接向外弯折形成;所述引流板1的后端设有第二挡流板13,该第二挡流板13为引流板1后端直接向外弯折形成;相邻两沉淀部件的第一挡流板12相互连接,第二挡流板13也相互连接,从而使得两沉淀部件的第一挡流板12、第二挡流板13及引流板1围设形成一静液区4;所述水流通道与该静液区相连通,当沉淀物由水流内被沉淀下来并沿着翼板的倾斜度下滑时,即可滑入至静液区内,在静液区中凭借自身重力下落;第一挡流板12、第二挡流板13的宽度可以根据需净化的介质的浓度不同而相应作出调整,当待净化的介质浓度较高时,第一挡流板12、第二挡流板13的宽度可以相应设计得较大,即静液区的空间较大;当待净化的介质浓度较低时,第一挡流板12、第二挡流板13的宽度可以相应设计得较小,即静液区的空间较小。
26.进一步的,所述翼板、所述引流板及第一挡流板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的,可以通过不锈钢材质的平板在端部进行折弯形成所述的第一挡流板,在尾部进行折弯形成所述的第二挡流板;翼板、所述引流板、第一挡流板及第二挡流板,四者通过一块金属板材折弯和冲压而成,形成整个引流结构,两组引流结构之间也不需要任何的固定结构,只需要两片翼板相对靠在一起就能实现定位,也就是说,整个净化装置都是无连接结构的,使得整个净化过程几乎没有积泥出现,组装效率提升了至少4倍,成本也大大降低,而且都是模块化的组装,只要同一尺寸引流结构,相互组装会很顺利,免去了连接结构位置与引力板或者翼板位置匹配不上的状况。
27.一种立体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6,所述池体6内设有进水区61、供流体与沉淀物分离的净化区62及出水区63,所述净化区62内设有上述的净化装置,在此不再对结构进行赘述;根据池体6 的体积及尺寸,可以上下叠加、前后叠加或左右并列布设多组沉淀部件;所述进水区61内设有布水部件7,该布水部件7为塑料或金属或混凝土制成的布水板71和间隔分布在该布水板71上的多个布水孔72,通过通孔的设置对水流进行分散,使得水流能够均匀的流入至沉淀部件内,提升净水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区63内也设有稳流部件8,该稳流部件8为塑料或金属或混凝土制成的稳流板81和间隔分布在该稳流板81上的多个通孔82,通过通孔82的设置,对出水的水流进行分散,使得出水均匀;所述净化区的底部设有支撑件91,该支撑件91可为长条形的混凝土墩或者网格板,沉淀部件可置于该支撑件91上,支撑件91下方设有漏斗状出口92,沉淀物在向下沉淀至漩涡区底部后,可继续下沉至漏斗状出口92内,最后经过排泥管排出。
28.图3中箭头的方向为水流方向,运行时水流由入口端流经沉淀部件,水流通道对水
流进行分层导流,沉淀物沉淀至翼板上表面上,并沿着翼板向下滑落,滑落至静液区内,之后向下沉淀至静液区底部。
29.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