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小分子降解扰流反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1328发布日期:2018-09-11 21:0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聚糖小分子降解扰流反应罐。



背景技术:

壳聚糖又名甲壳胺、壳糖胺、脱己酰基甲壳质、几丁聚糖,是甲壳素经浓碱处理后脱乙酰基的产物,是年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高分子,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天然碱性多糖。但由于其形成了有序的大分子结构,壳聚糖只能溶于少数稀酸中,不能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经降解得到的小分子壳聚糖,特别是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下的小分子壳聚糖,不仅溶于水,还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和物化性质,如控制胆固醇、抑制细菌活性、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吸附和排泄重金属等,因而应用范围大大拓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饲料、化妆品、烟草等领域。

通过降解反应制备小分子壳聚糖的方法大致可分为酶降解法、氧化降解法及酸降解法三大类,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将壳聚糖与带有催化性质的溶液充分混合,以提高壳聚糖降解率。现有的搅拌反应罐多数采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直接带动溶液旋流的方法,壳聚糖部分随溶液同步旋转,与溶液混合很不充分,另一部分会沉于罐底,更无法被充分降解,因而壳聚糖降解率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壳聚糖与催化溶液充分混合,提高壳聚糖降解率的壳聚糖小分子降解扰流反应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壳聚糖小分子降解扰流反应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转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叶轮;所述罐体内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径向扰流板,所述径向扰流板上设有若干扰流通孔;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罐底扰流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的内壁上固定设有若干沿周向布置的扰流立管,所述扰流立管的下端设有旋流进液通道,所述扰流立管的上端设有旋流出液通道;所述径向扰流板设置在所述扰流立管上。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流出液通道斜向所述罐体的内侧下方布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旋流出液通道沿旋流的切向布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罐底扰流板设有两个且按中心对称布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搅拌叶轮包括两沿所述搅拌轴径向固定设置的搅拌横杆,两所述搅拌横杆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搅拌立杆。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壳聚糖小分子降解扰流反应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转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搅拌叶轮;所述罐体内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径向扰流板,所述径向扰流板上设有若干扰流通孔;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罐底扰流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径向扰流板使旋流发生乱流,从而促进壳聚糖的催化降解,罐底扰流板可使罐底产生乱流,从而带起沉在罐底的壳聚糖,进一步提高壳聚糖的催化降解;而实用新型增加扰流立管,在水平方向产生旋流的同时增加竖直方向的旋流,更促进壳聚糖的催化降解,提高壳聚糖降解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罐体剖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搅拌轴;21-搅拌驱动电机;22-减速器;3-搅拌叶轮;31-搅拌横杆;32-搅拌立杆;4-径向扰流板;41-扰流通孔;5-罐底扰流板;6-扰流立管;61-旋流进液通道;62-旋流出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壳聚糖小分子降解扰流反应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转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上设有搅拌叶轮3。本实施例所述搅拌叶轮3包括两沿所述搅拌轴2径向固定设置的搅拌横杆31,两所述搅拌横杆31的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搅拌立杆32,即所述搅拌叶轮3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搅拌叶轮3带动所述罐体1内的液体形成横向的旋流,横向旋流在图3中以空心箭头示意,框架结构的所述搅拌叶轮3,可减少搅拌时所述搅拌轴2受到的阻力,保证搅拌正常运行,同时因为所述搅拌叶轮3的转速大于横向旋流的速度,所以所述搅拌横杆31和所述搅拌立杆32也会起到一定的混合搅拌作用。所述搅拌轴2连接有搅拌驱动电机21及减速器22,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罐体1内壁上沿周向设有若干径向扰流板4,本实施例所述径向扰流板4示意为六个,且位于所述搅拌横杆31上方。本实施例所述搅拌叶轮3带动所述罐体1内的液体产生横向的旋流,横向旋流经过所述径向扰流板4时被所述径向扰流板4阻滞产生乱流,从而使得壳聚糖与液体充分混合,增加降解率。所述径向扰流板4上设有若干扰流通孔41,所述扰流通孔41一方面可降低所述径向扰流板4的阻滞作用,从而降低径向扰流板4因横向旋流冲击过多而发生损坏,同时降低所述搅拌轴2受到的阻力,保证其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所述扰流通孔41可使通过的液体产生新的乱流,进一步使壳聚糖与液体充分混合,提高降解率。

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罐底扰流板5,本实施例所述罐底扰流板5设有两个且按中心对称布置,所述罐底扰流板5为薄钢板制作。所述罐底扰流板5可对所述罐体1底部的横向旋流起到阻滞作用,从而引起罐底的乱流,罐底的乱流带动沉于罐底的壳聚糖,使其与上部的液体混合,进一步提高降解率。

所述罐体1的内壁上固定设有若干沿周向布置的扰流立管6,本实施例所述扰流立管6也设为六个,六个所述径向扰流板4分别焊接设置在所述扰流立管6上。所述扰流立管6的下端设有旋流进液通道61,所述旋流进液通道61朝向横向旋流的反向开设,方便横向旋流充入所述扰流立管6内。所述扰流立管6的上端设有旋流出液通道62,本实施例所述旋流出液通道62斜向所述罐体1的内侧下方布置,且所述旋流出液通道62沿旋流的切向布置。这样旋流充入所述扰流立管6的液体经所述旋流出液通道62冲出,并冲向横向旋流的中部,因为角度的设置,冲出的液体带动横向旋流产生一个竖向的旋流,如图2中实心箭头所示,更加提高壳聚糖降解率。

本实施例通过所述径向扰流板4使横向的旋流发生乱流,从而促进壳聚糖的催化降解,所述罐底扰流板5可使罐底产生乱流,从而带起沉在罐底的壳聚糖,进一步提高壳聚糖的催化降解;而本实施例增加扰流立管6,在横向旋流的同时增加竖直方向的旋流,更促进壳聚糖的催化降解,提高壳聚糖降解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