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学室配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0994发布日期:2018-09-11 21:0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学室辅助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学室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目前,当需要使用膏状或糊状的穴位贴敷时,医护人员通常是将一定比例的液体药剂和固态药片研磨成药粉后进行混合搅拌,搅拌过程费时费力,并且极易造成药液与药粉混合不均匀,影响药性的充分发挥,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发明一种新型结构的药学室配药装置,以解决目前配置膏状或糊状药物时,采用人工进行搅拌费时费力极易造成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学室配药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的解决了膏状或糊状药物的配制问题,提高了搅拌效率,大幅度的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药学室配药装置,包括混合药筒、搅拌电机、液体量取筒和电子秤;

所述混合药筒设置筒盖,所述搅拌电机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下端设置搅拌叶片;

所述传动轴穿过设置在筒盖上的轴承;

所述液体量取筒设置刻度线,所述液体量取筒通过导管与筒盖相连通,所述导管与液体量取筒之间设置开关;

所述筒盖上部还设置加药漏斗,所述电子秤位于加药漏斗内部的右半部。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药筒和筒盖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杆上部设置安装槽,所述传动轴直接插进安装槽内并且采用固定销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漏斗的右侧设置扫药装置,所述扫药装置包括刮板、推杆和把手,所述刮板设置在推杆前端,所述把手设置在推杆后端,所述推杆穿过加药漏斗侧壁上的开孔并可以自由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位于电子秤的称量面一侧,所述刮板底部设置有毛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药学室配药装置,可以精确添加液体药物的用量以及粉末状药物的重量并能快速的搅拌均匀,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幅度的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药学室配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药学室配药装置附图1中A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药学室配药装置附图1中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1、混合药筒;2、搅拌电机;3、液体量取筒;4、电子秤; 11、筒盖;12、轴承;21、传动轴;22、搅拌杆;23、搅拌叶片;24、安装槽;25、固定销;31、刻度线;32、导管;33、开关;41、加药漏斗;42、开孔;51、刮板;52、推杆;53、把手;54、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药学室配药装置,包括混合药筒1、搅拌电机2、液体量取筒3和电子秤4;

所述混合药筒1设置筒盖11,所述搅拌电机2设置有传动轴21,所述传动轴21连接有搅拌杆22,所述搅拌杆22下端设置搅拌叶片23;

所述传动轴21穿过设置在筒盖11上的轴承12;

所述液体量取筒3设置刻度线31,所述液体量取筒3通过导管32与筒盖11相连通,所述导管32与液体量取筒3之间设置开关33;

所述筒盖11上部还设置加药漏斗41,所述电子秤4位于加药漏斗41内部的右半部。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药筒1和筒盖11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方便拆卸将搅拌好的药物从混合药筒中取出,也方便搅拌完毕后清洗搅拌杆和搅拌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杆22上部设置安装槽24,所述传动轴21直接插进安装槽24内并且采用固定销25进行固定,方便搅拌杆及逆行拆卸和安装,有利于使用后搅拌杆的清洗消毒。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漏斗41的右侧设置扫药装置,所述扫药装置包括刮板51、推杆52和把手53,所述刮板51设置在推杆52前端,所述把手53设置在推杆52后端,所述推杆52穿过加药漏斗41侧壁上的开孔42并可以自由活动。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51位于电子秤4的称量面一侧,所述刮板51底部设置有毛刷54,有利于将粉末状药物完全扫进到混合药筒1内,避免了粉末状药物残留到电子秤4上。

使用时,采用液体量取筒3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物然后打开开关33,同时打开电机进行搅拌工作,然后采用电子秤4称量一定重量的粉末状药物,称量完毕后,使用把手53通过推杆52推动刮板51将粉末状药物加入到混合药筒1内,边加入边搅拌搅拌效果非常均匀,有利于药物药性的发挥,粉末状药物加完后继续进行搅拌直至搅拌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