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防堵塞缓冲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6853发布日期:2018-11-16 21:4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的防堵塞缓冲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缓冲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防堵塞缓冲缸。



背景技术:

缓冲缸是常用的产物接收设备,广泛用于具有可挥发性物料组分的高温反应,经过缓冲缸的冷凝作用留在缓冲缸内,从而收集挥发物料,特别适合具有真空环境要求的聚合反应,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520904839.8的一种防堵塞缓冲缸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主缓冲缸和副缓冲缸,所述主缓冲缸包括与主缓冲缸内部连通的进气口和抽真空口,所述进气口位于主缓冲缸的顶部,进气口处设有输送管道,所述抽真空口位于主缓冲缸的侧壁上,抽真空口处设有连接管,主缓冲缸和副缓冲缸通过连接管连通,主缓冲缸通过输送管道与反应釜的出气管道相连,实现与反应釜的连通。

但是,现有的防堵塞缓冲缸还存在着不方便移动该装置、加热不均匀和保温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的防堵塞缓冲缸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防堵塞缓冲缸,以解决现有的防堵塞缓冲缸不方便移动该装置、加热不均匀和保温效果差的问题。一种改进型的防堵塞缓冲缸,包括主缓冲缸,副缓冲缸,连接管,输送管,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连通管,加热套结构,移动架结构和搅拌杆结构,所述的主缓冲缸和副缓冲缸分别焊接在移动架结构的内部,并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的输送管一端与主缓冲缸焊接,另一端通过连通管与第一反应釜连接;所述的第二反应釜螺栓安装在第一反应釜的下表面;所述的加热套结构安装在输送管的外壁上;所述的搅拌杆结构安装在第一反应釜的上端;所述的加热套结构包括保护套,保温腔,连接盘,密封盖,加热管,焊接杆和保温层,所述的保温腔开设在保护套的内部;所述的连接盘和密封盖分别焊接在保护套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加热管通过焊接杆穿过保温层与保温腔的内壁焊接;所述的保温层胶接在保温腔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架结构包括底板,移动轮,左支撑杆,右支撑杆,横板和推手,所述的移动轮分别螺栓安装在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的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上下两端分别与底板和横板焊接;所述的推手焊接在横板的左上部。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杆结构包括支撑架,电机,联轴器,插接杆,套管,调节螺栓和搅拌叶,所述的电机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的插接杆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插接在套管内,并通过调节螺栓固定住。

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管套接在输送管的外壁,所述的输送管内壁与加热管外壁之间的间距为三毫米至五毫米。

优选的,所述的保温腔内壁上的保温层具体采用锡箔纸层,所述的保温层厚度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保温腔通过密封盖密封住。

优选的,所述的底板和横板分别与主缓冲缸和副缓冲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架结构下表面的移动轮具体采用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高度为二厘米至四厘米。

优选的,所述的插接杆和套管相适配,并通过调节螺栓固定住。

优选的,所述的搅拌叶设置为弧形,所述的搅拌叶分别安装在套管外壁下部的左右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加热管套接在输送管的外壁,所述的输送管内壁与加热管外壁之间的间距为三毫米至五毫米,有利于在加热时,可以更加均匀的对该缓冲缸进行加热,同时也方便的使用该缓冲缸。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保温腔内壁上的保温层具体采用锡箔纸层,所述的保温层厚度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保温腔通过密封盖密封住,有利于方便的密封住该加热套结构,同时也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进一步有利于增加了该加热套结构的加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底板和横板分别与主缓冲缸和副缓冲缸连接,有利于方便的安装该主缓冲缸和副缓冲缸,同时也方便的使用该移动架结构。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架结构下表面的移动轮具体采用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高度为二厘米至四厘米,有利于方便的移动该缓冲缸,同时也方便的使该缓冲缸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上。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插接杆和套管相适配,并通过调节螺栓固定住,有利于方便的调节该搅拌杆结构的长度,同时也方便的进行搅拌,进一步有利于增加了该缓冲缸的功能。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搅拌叶设置为弧形,所述的搅拌叶分别安装在套管外壁下部的左右两侧,有利于方便的安装该搅拌杆结构,同时也方便的使用该搅拌杆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缓冲缸;2、副缓冲缸;3、连接管;4、输送管;5、第一反应釜;6、第二反应釜;7、连通管;8、加热套结构;81、保护套;82、保温腔;83、连接盘;84、密封盖;85、加热管;86、焊接杆;87、保温层;9、移动架结构;91、底板;92、移动轮;93、左支撑杆;94、右支撑杆;95、横板;96、推手; 10、搅拌杆结构;101、支撑架;102、电机;103、联轴器;104、插接杆;105、套管;106、调节螺栓;107、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防堵塞缓冲缸,包括主缓冲缸1,副缓冲缸2,连接管3,输送管4,第一反应釜5,第二反应釜6,连通管7,加热套结构8,移动架结构9和搅拌杆结构10,所述的主缓冲缸1和副缓冲缸2分别焊接在移动架结构9的内部,并通过连接管3连接;所述的输送管4一端与主缓冲缸1 焊接,另一端通过连通管7与第一反应釜5连接;所述的第二反应釜6螺栓安装在第一反应釜5的下表面;所述的加热套结构8安装在输送管4的外壁上;所述的搅拌杆结构10安装在第一反应釜5的上端;所述的加热套结构8包括保护套81,保温腔82,连接盘83,密封盖84,加热管85,焊接杆86和保温层 87,所述的保温腔82开设在保护套81的内部;所述的连接盘83和密封盖84 分别焊接在保护套8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加热管85通过焊接杆86穿过保温层 87与保温腔82的内壁焊接;所述的保温层87胶接在保温腔82的内壁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架结构9包括底板91,移动轮92,左支撑杆93,右支撑杆94,横板95和推手96,所述的移动轮92分别螺栓安装在底板91的下表面;所述的左支撑杆93和右支撑杆94上下两端分别与底板91 和横板95焊接;所述的推手96焊接在横板95的左上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搅拌杆结构10包括支撑架101,电机102,联轴器103,插接杆104,套管105,调节螺栓106和搅拌叶107,所述的电机 102安装在支撑架101的内部;所述的插接杆104一端通过联轴器103与电机 102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插接在套管105内,并通过调节螺栓106固定住。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热管85套接在输送管4的外壁,所述的输送管4内壁与加热管85外壁之间的间距为三毫米至五毫米,有利于在加热时,可以更加均匀的对该缓冲缸进行加热,同时也方便的使用该缓冲缸。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保温腔82内壁上的保温层87具体采用锡箔纸层,所述的保温层87厚度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保温腔82通过密封盖84密封住,有利于方便的密封住该加热套结构8,同时也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进一步有利于增加了该加热套结构8的加热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底板91和横板95分别与主缓冲缸1和副缓冲缸2连接,有利于方便的安装该主缓冲缸1和副缓冲缸2,同时也方便的使用该移动架结构9。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架结构9下表面的移动轮92具体采用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92高度为二厘米至四厘米,有利于方便的移动该缓冲缸,同时也方便的使该缓冲缸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插接杆104和套管105相适配,并通过调节螺栓106固定住,有利于方便的调节该搅拌杆结构10的长度,同时也方便的进行搅拌,进一步有利于增加了该缓冲缸的功能。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搅拌叶107设置为弧形,所述的搅拌叶107 分别安装在套管105外壁下部的左右两侧,有利于方便的安装该搅拌杆结构10,同时也方便的使用该搅拌杆结构10。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握住推手96,然后推动底板91,同时底板91通过移动轮92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使用时,在进行加热时,启动加热管85进行加热,在加热的同时保温腔82内壁上的保温层87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在使用的同时,启动电机102,然后并使电机102通过联轴器103、插接杆104、套管105和搅拌叶107进行旋转搅拌。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