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1473发布日期:2018-12-18 21:43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接线盒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个重要部件,是介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和太阳能电池充电控制装置之间的连接器,接线盒内部结构随着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由最初的卡接式大体积接线盒演变为目前行业内普遍使用的灌封胶小体积焊接型,接线盒灌封胶作为一种填充剂,起到绝缘、导热、防水防尘灯作用,接线盒的防尘防水等级由IP65发展到目前普遍的IP67,接线盒防水等级提升2个等级。

太阳能组件封装过程接线盒灌封工序工艺方法为混胶管直接出胶,将灌封胶通过一点注入到太阳能组件接线盒灌封区域,其中存在灌封胶灌封配比不均匀、分层、气泡、溢胶不良等问题,严重制约光伏组件太阳能接线盒灌封工序的良品率和生产效率,给后期使用过程中太阳能组件接线盒性能可靠性(湿漏电、导热、密封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灌封胶工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以提高接线盒灌封胶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包括:

入胶总管;

入胶分支管,与所述入胶总管连通;所述入胶分支管呈工字型,其包括前支横管、后支横管以及中支竖管;

所述前支横管、后支横管以及中支竖管之间相互贯通,且所述前支横管的两端各贯通连接有一出胶支管,所述后支横管上等距离地贯通连接有若干出胶支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胶总管的上端口外侧刻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混胶管的内螺纹相匹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螺纹的高度为30±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螺纹的圈数为15圈,外螺纹的起始角度为135±2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胶总管的管道外径为15.0±1mm,内径为8.0±1mm,壁厚为3.5±1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胶总管的长度为20±2mm,所述前支横管的长度为45±2mm,所述后支横管的长度为80±2mm,所述中支竖管的长度为25±2mm,所述出胶支管的长度为25±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横管、后支横管、中支竖管、出胶支管的外径均为6.0±1mm,内径均为3.0±1mm,壁厚均为1.5±1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胶总管、前支横管、后支横管、中支竖管、出胶支管的材料为改性聚苯醚工程塑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支横管上等距离地贯通连接有四支出胶支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有的出胶支管在水平面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通过入胶总管将灌封胶体引入,灌封胶体经过前支横管、后支横管、中支竖管、出胶支管同时流出,将所有出胶支管对准太阳能组件接线盒注胶空间相应位置,胶体同时流出且经过管道流通混合更加均匀,不易产生胶体分层、气泡、溢胶不良等问题,因出胶口由1个增加至多个,所以同样的胶量出胶时间大幅减少,大幅度提高灌胶的生产效率且保证灌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的前视图;

图3为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的上视图;

图4为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的左视图;

图5为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的注胶位置示意图。

其中:1-入胶总管,2-前支横管,3-后支横管,4-中支竖管,5-出胶支管,6-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考图1至图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包括:入胶总管1与入胶分支管,入胶分支管与所述入胶总管1连通;所述入胶分支管呈工字型,其包括前支横管2、后支横管3以及中支竖管4;所述前支横管2、后支横管3以及中支竖管4之间相互贯通,且所述前支横管2的两端各贯通连接有一出胶支管5,所述后支横管3上等距离地贯通连接有若干出胶支管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胶总管1的上端口外侧刻有外螺纹6,该外螺纹6与混胶管的内螺纹相匹配。其中,所述外螺纹6的高度为30±2mm。外螺纹6的圈数为15圈,外螺纹6的起始角度为135±2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胶总管1的管道外径为15.0±1mm,内径为8.0±1mm,壁厚为3.5±1mm。入胶总管1的长度为20±2mm,所述前支横管2的长度为45±2mm,所述后支横管3的长度为80±2mm,所述中支竖管4的长度为25±2mm,所述出胶支管5的长度为25±2mm。所述前支横管2、后支横管3、中支竖管4、出胶支管5的外径均为6.0±1mm,内径均为3.0±1mm,壁厚均为1.5±1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胶总管1、前支横管2、后支横管3、中支竖管4、出胶支管5的材料为改性聚苯醚工程塑料(PPO),聚苯醚材耐磨损、力学性能优秀、化学稳定性强,不与硅胶等有机硅材料发生化学反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支横管3上等距离地贯通连接有四支出胶支管5。所有的出胶支管5在水平面均匀分布,例如当后支横管3上等距离地贯通连接有四支出胶支管5时,所有的出胶支管5在水平面上呈均匀六点分布,有助于太阳能组件接线盒灌封胶时胶体均匀分布且注胶同步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接线盒灌封胶分流注胶工具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将此工具安装在太阳能组件制造过程接线盒灌封工序灌胶机出胶混合管下端,入胶总管1与出胶混合管搭配使用,通过入胶总管1上的外螺纹6与混胶管的内螺纹进行可靠连接。

胶体由入胶总管1流入,灌封胶体经过前支横管2、后支横管3、中支竖管4,从所有的出胶支管5同时流出,将六支出胶支管5对准太阳能组件接线盒注胶空间相应位置,胶体同时流出且经过管道流通增加胶体流动距离,使胶体混合更加均匀,不易产生胶体分层、气泡、溢胶不良等问题,因出胶口由1个增加至6个,所以同样的胶量出胶时间减少为原来的1/6,大幅度提高灌胶的生产效率且保证灌胶的质量。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