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阻油墨喷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5498发布日期:2019-02-01 20:51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阻油墨喷涂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阻油墨喷涂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数码信息产品的玻璃触摸屏的光阻油墨喷涂机。



背景技术:

数码信息产品的玻璃触摸屏在光阻油墨喷涂时,需要在密闭洁净的空间内进行喷涂作业,避免外界进入尘埃影响,目前的光阻油墨喷涂设备为单喷头设置且对单一玻璃触摸屏进行喷涂,工作效率一般;同时在喷涂过程中,需要控制喷涂机构运行过程中雾化漆的喷涂均匀度、密闭空间的密闭除尘效果、雾化漆清洁机构防止雾化漆凝集等因素对于最终喷涂效果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的光阻油墨喷涂机,通过合理设置喷涂机构多杆轴传送机构、雾化漆清洁机构、空气净化机构的结构,使喷雾过程中雾化漆喷涂均匀,避免密闭空间内雾化漆凝集,使光阻油墨喷涂工序顺利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

一种光阻油墨喷涂机,包括带有前后闸口的机壳、喷涂机构、多杆轴传送机构、清洁机构、空气净化机构、控制系统,其清洁机构包括积液腔、引风道、喷头清洗区,所述多杆轴传送机构架设于积液腔上方,喷涂机构的喷头在三轴驱动机构驱动下,使喷头朝向多杆轴传送机构并相对于传送面发生相对空间位移,并且可移动至清洁机构的喷头清洗区内;所述多杆轴传送机构设置于前后闸口之间;所述空气净化机构设置于机壳以及引风道的引风出口均上缘,喷涂机喷涂状态下,外界空气经空气净化机构入口,沿引风道以U形风路向引风道出口流动,所述多杆轴传送机构、积液腔位于U形风路的折弯区,且清洁机构位于U形风路的进风侧、折弯区、出风侧均至少有一形成水帘的出水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喷涂机构还包括喷头座、两个及以上的喷头滑移机构,所述喷头座设置于三轴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各喷头滑移机构的输出端下方对应设置有一转动机构,各转动机构的输出端对应设置有一喷头,喷头滑移机构带动对应转动机构的沿X轴进行互不干涉地远近相对位移,所述转动机构以Z轴为转轴调节喷头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三轴运动机构包括X向运动机构、一对同向设置的Y向运动机构和Z向运动机构,X向运动机构与两Y向运动机构的Y向滑块连接,Z向运动机构与X向运动机构的X向滑块连接,所述喷头座与Z向运动机构的Z向滑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喷涂机构还设置有储漆罐,所述两喷头均设置有由储墨罐供漆内部进漆头和由外部供漆设备泵送外部进漆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杆轴传送机构的传输方向与U形风路的折弯区风路方向相互垂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气净化机构为风机过滤单元。

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案,所述引风道自下向上延伸,引风道的入口引风道的入口不隔断积液腔,积液腔内与引风道相对一侧设置有外水帘管,引风道内设置有内水帘管、水帘板,所述积液腔设置有水通路,水通路经泵送装置将水排向内、外水帘管的出水线形成内、外水帘,以及经水帘板溢流形成封闭引风道入口的面状水帘。

进一步的,内水帘管设置于水帘板与引风道引风出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出口设置于引风道侧壁上缘,且与集水腔齐平设置,水通路经泵送装置将水排向集水腔,集水腔侧壁上缘与水帘板相互接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水帘管呈直管状并设置有不少于两条出水线,内水帘管可沿管中心线进行旋转,使各出水线相对于旋转中心线360°旋转。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 合理设置风路与喷涂机构、多杆轴传送机构、清洁机构、空气净化机构之间的相对结构,使喷涂状态下,负压发生器引风后机壳内的雾化漆能被清洁机构抽离,多杆轴传送机构、积液腔位于U形风路的折弯区的设计,经三轴驱动机构驱动下,朝向多杆轴传送机构的喷头在喷涂过程中,可在折弯区形成的层状雾化漆均匀附着于手机触摸屏表面后,雾化漆可被U形风路的进风侧的入向气流的带至积液腔并被水帘所捕集,并经出风侧的引风道的负压迅速带离;

2.设置多喷头滑移机构、转动机构带动喷头的设计,对于阵列式排布的多个玻璃触摸屏进行喷涂,可有效缩短喷涂机构的运作行程,提高喷涂效率,使密闭空间内的设备进一步集约化的同时,提供喷头的小范围内空间调整功能,给予设备对玻璃触摸屏的局部精细喷涂的加工效果;

3.对清洁机构的水帘结构加以改进,对于需要加强雾化漆捕集的引风道入口以及引风道内部,设置面状水帘封闭引风道入口,对于浓度较高的雾化漆能进行大面积的初步捕集,而后经内水帘管的二次捕集,可大量减少进入负压发生装置内的雾化漆的含量,另外水帘管持续性的供水冲刷,可有效防止凝结的雾化漆的在积液腔内的积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杆轴传送机构、三轴驱动机构和喷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内、外水帘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容易被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光阻油墨喷涂机,包括带有前后闸口7的机壳1、清洁机构2、喷涂机构3、多杆轴传送机构4、空气净化机构5、控制系统,其清洁机构2包括积液腔21、引风道22、喷头清洗区24,所述多杆轴传送机构4架设于积液腔21上方,喷涂机构3的喷头36在三轴驱动机构驱动下,使喷头36朝向多杆轴传送机构4并相对于传送面发生相对空间位移,并且可移动至清洁机构2的喷头清洗区24内,在喷涂前后可使用喷头清洗液进行喷头36的清洗;

所述多杆轴传送机构4设置于前后闸口7之间;所述空气净化机构5设置于机壳1以及引风道22的引风出口6均上缘,喷涂机喷涂状态下,外界空气经空气净化机构5入口,沿引风道22以U形风路向引风道22出口流动,所述多杆轴传送机构4、积液腔21位于U形风路的折弯区,且清洁机构2位于U形风路的进风侧、折弯区、出风侧均至少有一形成水帘的出水线。

如图2所示,所述喷涂机构3还包括喷头座34、两个喷头滑移机构(图中未示出),两喷头滑移机构的输出端下方对应设置有一转动机构35,所述喷头座34设置于三轴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三轴运动机构包括X向运动机构32、一对同向设置的Y向运动机构31和Z向运动机构33,X向运动机构32与两Y向运动机构31的Y向滑块31'连接,Z向运动机构33与X向运动机构32的X向滑块32'连接,所述喷头座34与Z向运动机构33的Z向滑块33'连接;通过一对Y向运动机构31,可使X向运动机构32和Z向运动机构33在Y轴方向的运动中,减少整体的偏移和震动;另将转动机构35与喷头滑移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并被两喷头滑移机构带动沿X轴相对进行远近相对位移;所述喷头36设置有一对,并分别对应设置于两转动机构35的输出端,所述转动机构35以Z轴为转轴调节喷头36的位置,通过三轴运动机构的空间位移,配合转动机构35的旋转,可使喷头36相对于多杆轴传送机构4以进行空间位移,此外在此过程中,两转动机构带动对应的喷头沿X轴进行互不干涉地移动,对于多行列排列的玻璃触摸屏,可在维持喷头36空间位置相对稳定下,通过三轴运动机构的空间位移,配合喷头滑移机构、转动机构35的小范围调整,在维持喷头36于局部喷涂,使喷涂效果更为均匀。

另在所述喷涂机构3还设置有储漆罐,所述两喷头36均设置有由储墨罐供漆内部进漆头和由外部供漆设备泵送外部进漆头,在少批量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储墨罐供漆,以减少光阻油墨的浪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杆轴传送机构4的传输方向与U形风路的折弯区风路方向相互垂直,通过该设置,可减少雾化漆与手机触摸屏之间的接触时间,避免雾化漆形成液滴聚集于手机触摸屏表面。

所述空气净化机构5为风机过滤单元,使用高效或超高效滤网,在确保气流供应量的同时,可有效隔绝尘埃进入密闭空间内。

如图3-4式所示,所述引风道22自下向上延伸,引风道22的入口引风道22的入口不隔断积液腔21,积液腔21内与引风道22相对一侧设置有外水帘管234,引风道22内设置有内水帘管231、水帘板233,所述积液腔21设置有水通路,水通路经泵送装置将水排向内、外水帘管234的出水线形成内、外水帘,以及经泵送装置将水排向集水腔232,集水腔232侧壁上缘与水帘板233相互接合,使集水腔232内的水经水帘板233溢流形成封闭引风道22入口的面状水帘,通过该设置,可是面状水帘呈现平稳的面状形态,经引风道22入口进入引风道22内的雾化漆可被有效捕集,优选地,设置所述引风出口6于引风道22侧壁上缘,且与集水腔232齐平设置,其风道长度适宜,可使负压对雾化漆的抽除效果更佳;

另设置内水帘管231设置于水帘板233与引风道22引风出口6之间;内水帘管231呈直管状并设置有不少于两条出水线,内水帘管231可沿管中心线进行旋转,使各出水线相对于旋转中心线360°旋转,如图4,设置内水帘管231呈直管状并设置于集水腔232的下端,可沿管中心线进行旋转,使各出水线相对于旋转中心线360°旋转,配合上述设置方案,当需要以捕集状态为主时,可调节条状的出水孔朝向下方设置,并加大通向内水帘管231的水流供应,使内水帘形成一面状水帘和两条阵状水帘,起到最优的冲刷和捕集效果;当调节为第二、第三出水线任意一侧以及第一出水线朝向下方,并合理降低内水帘管231循环水通水量时,内水帘形成一面状水帘和一条阵状水帘,兼具水流冲刷力度以及对雾状漆的捕捉效果,其循环水流出水流量控制度较为合理;当调节第一出水线朝向上方,使第二、第三出水线朝向两侧射出两条阵状水帘时,其更适合于对粘附于引风道22内壁以及水帘板233上漆渣的冲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