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塔双法脱酸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8493发布日期:2019-01-15 23:1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塔双法脱酸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酸反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一塔双法脱酸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产生的有害酸性气体,越来越严重的危害着社会,如何消除酸性气体带来的一系列危害是当今最严重的课题。由于垃圾成分的复杂性,焚烧后产生大量的SOx、HCl、HF等酸性气体,而一般的脱酸反应装置无法满足环境要求,造成烟气排放严重超标,局部地区的酸雨现象严重,不彻底处理对环境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塔双法脱酸反应装置,很好的解决了烟气排放的诸多问题,垃圾焚烧产生的酸性气体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对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一塔双法脱酸反应装置,其包括反应塔、石灰浆液储存装置和NaOH碱液储存装置,所述反应塔的顶部设有旋转雾化器,所述反应塔的上部设有气体入口,所述旋转雾化器的入口与石灰浆液储存装置连接,所述旋转雾化器的喷嘴朝着反应塔内部,所述反应塔的中部沿反应塔的周身设有至少两个喷枪,所述喷枪朝着反应塔的内部;所述反应塔的底部设有卸料装置,所述反应塔在卸料装置的上方设有烟气出口。优选的,所述喷枪为6个。

采用此技术方案,垃圾焚烧产生的酸性烟气从反应塔的上部进入,烟气中一部分颗粒物撞击壳体后落入塔底,烟气进入塔体后流速减慢,顶部的旋转雾化器高速旋转抛洒石灰浆液,抛洒成的细小滴液和烟气充分融合,在塔的中上部中和反应,未反应的酸性烟气随气流下移,与塔体中部的喷枪喷射的碱液二次中和反应,达到彻底脱酸的目的,烟气中和生成的颗粒物落入底部,随卸料装置排出,脱酸后烟气从塔底出口排出接入除尘器等后续设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塔的上部设有蜗形进气通道,所述蜗形进气通道与气体入口连通。采用此技术方案,垃圾焚烧产生的酸性烟气从反应塔的上部采用顺时针螺旋进风,旋转雾化器采用逆时针旋转抛洒石灰浆液,与顶部的旋转雾化器的高速旋转抛洒石灰浆液可以充分的接触,起到更好的中和反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塔的上部内径为旋转雾化器的喷射直径的1.5倍以上。采用此技术方案,确保石灰浆液不粘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枪距离反应塔底部的高度不小于喷枪的喷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枪距离反应塔底部的高度位喷枪的喷射距离的2倍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塔的底部在位于卸料装置的上方设有底部灰斗电伴热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塔中部内径小于反应塔上部的内径、反应塔下部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塔的下部筒体的外扩角度大于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卸料装置为圆式刮盘卸料器。采用此技术方案,避免反应生成的产物在底部板结,出灰采用旋转刮盘卸料,解决灰斗结构落灰口小,容易结壁堵灰的问题,同时在灰斗的筒壁上安装电伴热,确保粘结的颗粒能加热失水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枪为双流体喷枪。进一步的,所述双流体喷枪的喷射方向与垂直面的夹角为20~45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石灰浆液储存装置通过石灰浆泵与旋转雾化器连接,所述NaOH碱液储存装置通过碱液泵与喷枪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塔的中部沿反应塔的周身一周对称设有多个喷枪。优选的,按圆周等分60度一个喷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合了石灰浆液脱酸的工艺和氢氧化钠碱液脱酸的工艺,分区反应和融合一体的结构,大大的节省了空间,省去了一个反应塔,同时大大的提高了脱酸效率,不仅轻松到达国家标准,还完全满足更高的欧盟烟气排放标准。很好的解决了烟气排放的诸多问题,垃圾焚烧产生的酸性气体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包括:1-反应塔,2-旋转雾化器,3-气体入口,4-蜗壳,5-双流体喷枪,6-圆式刮盘卸料器,7-烟气出口,8-底部灰斗电伴热装置,9-外扩角,20-石灰浆液储存装置,30-NaOH碱液储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一塔双法脱酸反应装置,其包括反应塔1、石灰浆液储存装置20和NaOH碱液储存装置30,所述反应塔1的顶部设有旋转雾化器2,所述反应塔1的上部设有气体入口3,所述反应塔1的上部设有蜗形进气通道的蜗壳4,所述蜗形进气通道与气体入口3连通。所述旋转雾化器2的入口与石灰浆液储存装置20连接,所述旋转雾化器2的喷嘴朝着反应塔1内部,所述反应塔1的中部沿反应塔1的周身一周对称的设有多个双流体喷枪5,所述双流体喷枪5朝着反应塔1的内部;所述反应塔1的底部设有圆式刮盘卸料器6,所述反应塔1在圆式刮盘卸料器6的上方设有烟气出口7。所述反应塔1中部内径小于反应塔1上部的内径、反应塔1下部的内径。所述反应塔1的下部筒体的外扩角9大于5度。所述反应塔1的底部在位于圆式刮盘卸料器6的上方设有底部灰斗电伴热装置8。所述石灰浆液储存装置20通过石灰浆泵与旋转雾化器2连接,所述NaOH碱液储存装置30通过碱液泵与双流体喷枪5连接。所述反应塔1的中部沿反应塔的周身按圆周等分60度各设置有一个双流体喷枪5。

所述反应塔1的上部内径为旋转雾化器2的喷射直径的1.5倍以上。所述双流体喷枪5距离反应塔1底部的高度位双流体喷枪5的喷射距离的2倍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双流体喷枪5的喷射方向与垂直面的夹角为20~45度。

如图1所示,采用此技术方案,整体结构只需一个反应塔1即可完成两种脱酸工艺的布局,大大节省了空间。烟气入口采用顺时针螺旋进风,旋转雾化器2采用逆时针旋转抛洒石灰浆液,与烟气在反应塔1的上部充分融合反应,反应塔1的上部直径为雾化器抛洒半径的1.5倍,确保石灰浆液不粘壁。

在反应塔1的中部一周布置了双流体喷枪5,喷射碱液进一步和酸性气体中和反应,为了保证烟气和喷射的碱液充分融合和反应停留时间,反应塔1的下部塔体的高度是喷枪喷射距离的2倍,同时在喷枪安装位置的下部的筒体有向外5度的外扩,保证上部石灰浆反应后产物直接落入塔底而不粘壁。

由于旋转雾化器2和双流体喷枪5射出的都是细小的雾化颗粒,和酸性气体反应时间短,反应速率快,且生成的产物为固态小颗粒,容易输送和清理,解决了湿法产生的泥浆堵塞不易输送等问题。本方法结合了石灰浆液脱酸的工艺和氢氧化钠碱液脱酸的工艺,分区反应和融合一体的结构,大大的节省了空间,省去了一个反应塔1,同时大大的提高了脱酸效率,不仅轻松到达国家标准,还完全满足更高的欧盟烟气排放标准。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