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磁棒链过滤装置的刮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1735发布日期:2019-01-22 22:5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磁棒链过滤装置的刮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磁棒链过滤装置的刮污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加工领域,切削、研磨、攻丝等常用的加工手段均需要应用到水、油等冷却剂对刀具和工件进行及时的冷却,以提高加工精度,减少刀具的磨损。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冷却液往往不是一次性使用。而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铁屑和污垢等杂质会掺杂到这些冷却剂内,当冷却液再次使用时,会对机器设备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冷却液在经过一次冷却之后,需要经过杂质清除才能继续下一次冷却。现有的技术一般是采用过滤的方式来进行的清除冷却液中掺杂的杂质。但当滤芯或筛网纳污达到一定量时,液阻会明显升高,过流能力降低,可能引起设备故障,必须频繁更换滤芯,才能有效确保过滤的效果,这样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磁棒链过滤装置的刮污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磁棒链过滤装置的刮污机构,包括刮污单元和驱动刮污单元相对于箱体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刮污单元的运动方向倾斜于磁棒的运动方向;所述的刮污单元包括两个分别位于磁棒上下两侧的刮污耙,两个刮污耙在沿磁棒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所述刮污耙面向磁棒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与磁棒匹配的缺口;所述的刮污单元还包括驱动刮污耙相对于磁棒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刮污机构还包括用于将杂质排出箱体的排污单元。

在进行刮污时,两个刮污耙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磁棒靠近,并最终通过缺口与磁棒表面接触;紧接着,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整个刮污单元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刮污耙始终与磁棒表面接触,以实现磁棒表面所吸附铁屑的分离,分离的铁屑从相邻两个磁棒之间的间隙掉落,并进入排污单元,由排污单元排出箱体。由于刮污单元的运动方向倾斜与磁棒的运动方向,刮污耙的运动存在沿磁棒运动方向的分量,可以实现不停机刮污,系统的运行效率更高。两个刮污耙在沿磁棒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避免两个刮污耙相互干扰,而在刮污耙和磁棒之间形成间隙,进而影响刮污效果;另外,只需适当加深缺口的深度,即可有效的避免两个刮污耙在沿磁棒径向上存在间隙,消除刮污死角。

作为优选,所述的刮污机构还包括位于机架上远离第一驱动单元一侧的横向清扫单元,在沿磁棒的运动方向上,所述的刮污单元与横向清扫单元依次排列。刮污耙将磁棒上吸附的铁屑推向远离第一驱动装置的一端,在推动的过程中,铁屑会从相邻磁棒将的间隙滑落至排污单元。但由于磁棒的磁力作用,在刮污耙运动的末端仍然会有部分铁屑吸附在磁棒上无法与磁棒分离。此时,磁棒在第二输送链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运动,并从横向清扫单元划过,横向清扫单元与磁棒上残余的铁屑接触,并将铁屑扫落,避免残余铁屑被磁棒带回冷却液。

作为优选,所述的刮污单元包括主体和与主体旋转活动连接并与刮污耙一一对应的支撑杆,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主体上,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支撑杆之间分别设有连杆。支撑杆、主体、连杆和第二驱动装置组成曲柄连杆滑块机构,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连杆和支撑杆驱动刮污耙开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污单元包括延伸至箱体外的料槽,所述料槽的顶部开口并在开口处设有与刮污单元对应的导向板;所述的料槽内设有推动杂质向箱体外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铁屑从磁棒上被扫落,并沿导向板滑落至料槽内,最终在地上驱动装置的推动下排出料槽。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刮污耙连接的除静电单元,避免刮污耙在于磁棒的相互摩擦中带电,从而吸附铁屑,影响刮污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包括本实用新型刮污机构的冷却液综合过滤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包括本实用新型刮污机构的冷却液综合过滤机的俯视图;

图3为包括本实用新型刮污机构的冷却液综合过滤机的侧视图;

图4为包括本实用新型刮污机构的冷却液综合过滤机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包括本实用新型刮污机构的冷却液综合过滤机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包括本实用新型刮污机构的冷却液综合过滤机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包括本实用新型刮污机构的冷却液综合过滤机中刮污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包括本实用新型刮污机构的冷却液综合过滤机,包括箱体1,所述的箱体1上设有进液口7和出液口4,所述的箱体1内设有磁棒链过滤装置。所述的进液口7设有矢量喷嘴8,所述矢量喷嘴8的喷射方向朝向磁棒链过滤机构。由于铁屑等杂质的密度较大,当冷却液的流动性降低时,会很快沉淀至箱体1底部,矢量喷嘴8的设置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磁棒31对铁屑的吸附效率和效果,以提高铁屑的分离程度。

如图1所示,所述的箱体1内壁还设有与出液口4连通的净液收集槽2,所述净液收集槽2的上端开口,且出液口4的最高点低于开口边缘的最低点。经过沉淀和磁棒31过滤的冷却液从净液收集槽的开口进入并从出液口4排出箱体1,进入净液收集槽的始终未最上层的冷却液,由于杂质的密度较大,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杂质进入,进一步提高冷却液的清洁效果。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的磁棒链过滤装置包括呈闭环并围绕出液口4设置的第二输送链3;所述的第二输送链3上分布有若干磁棒31。所述第二输送链3的顶端为刮污段,所述的箱体1上还设有与刮污段对应的刮污机构9。第二输送链3部分浸在冷却液中,连接再第二输送链3上的磁棒31吸附冷却液中的铁屑等杂质并通过第二输送链3传递至箱体1外,最终通过刮污机构9实现铁屑与磁棒31的分离,完成一次冷却液的铁屑分离。第二输送链3围绕出液口4设置,确保进入出液口4的冷却液全部经过磁棒31的过滤,避免未经铁屑分离的冷却液直接从出液口4排出。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输送链3围成的区域向一侧延伸形成水平分段32,且所述水平分段的最高点低于出液口4的最低点。由于铁屑的密度较大,在进入箱体1后,冷却液中的铁屑会以较大的速率沉淀,水平分段32的设置可以以类似托盘的形式接住部分向下沉淀的铁屑,从而提高铁屑的吸附率,减少箱体1底部的沉淀量。所述水平分段32的最高点低于出液口4的最低点,正常工作状态下,箱体1内的液位不会低于出液口4的最低点,因此水平分段32上的磁棒31将全部浸没在待过滤的冷却液中,这种方式,最大程度的利用箱体1内部空间,磁棒链的分布更多,进而达到更好的铁屑过滤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二输送链3与出液口4之间设有连接箱体1两个相对内壁的匀流孔板5。经过磁棒31过滤的冷却液通过匀流孔板5进入出液口4区域,匀流孔板5对冷却液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提高从出液口4排出的冷却液的洁净程度。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还包括位于箱体1内的箱底刮泥装置,所述的箱底刮泥装置包括呈闭环的第一输送链6,及至少两个与第一输送链6匹配的链轮61,且至少其中一个链轮61为驱动轮;所述的第一输送链6上连接有若干刮泥板66。所述箱体底部包括水平设置的沉淀区62和相对于沉淀区62倾斜设置的输送区65,所述第一链轮靠近沉淀区和输送区设置,并在与输送区和沉淀区过渡处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轮64。

如图4所示,还包括与输送段65远离箱体1底部一端对应的清扫板67,所述清扫板67的一端与箱体1旋转活动连接,另一端自由下垂并与各刮泥板66的刮泥面依次滑动接触。所述清扫板67两端的连线与刮泥面之间的夹角为α,且α>90°;所述清扫板67的连接端反向延伸形成限位部69,所述的箱体1上还连接有与调节螺钉作为限制清扫板67转动角度的限位单元68。

冷却液从进液口7进入箱体1,在冷却液从进液口7流向出液口4的过程中,铁屑类杂质会被磁棒链过滤装置带离冷却液,其余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步沉淀至箱体1底部。第一输送链6上的刮泥板66从箱体1底部划过,由于污垢等杂志具有较强的黏性,会粘在刮泥板66的刮泥面携带至刮泥板66一端。清扫板67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垂,当刮泥板66运动至与清扫板67的自由端接触时,清扫板67在刮泥板66的支撑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刮泥板66的刮泥面逐渐向远离第一输送链6的方向运动,并同时将刮泥面上粘附的杂质从扫离,完成一次刮泥操作。当清扫板67从当前刮泥板66的边缘划过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清扫板67相对于箱体1旋转至初始位置,为下一刮泥板66的清扫做准备。

更进一步的,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刮污机构9包括刮污单元和驱动刮污单元相对于箱体1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刮污单元的运动方向倾斜于磁棒31的运动方向,夹角为β。所述的刮污单元包括两个分别位于磁棒31上下两侧的刮污耙91,所述的刮污单元还包括驱动刮污耙91相对于磁棒31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96。在进行刮污时,两个刮污耙91在第二驱动装置96的驱动下向磁棒31靠近,并最终通过缺口与磁棒31表面接触;紧接着,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整个刮污单元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刮污耙91始终与磁棒31表面接触,以实现磁棒31表面所吸附铁屑的分离,分离的铁屑从相邻两个磁棒31之间的间隙掉落,并进入排污单元,由排污单元排出箱体1。由于刮污单元的运动方向倾斜与磁棒31的运动方向,刮污耙91的运动存在沿磁棒31运动方向的分量,可以实现不停机刮污,系统的运行效率更高。

如图7所示,两个刮污耙91在沿磁棒31的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所述刮污耙91面向磁棒31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与磁棒31匹配的缺口;避免两个刮污耙91相互干扰,而在刮污耙91和磁棒31之间形成间隙,进而影响刮污效果;另外,只需适当加深缺口的深度,即可有效的避免两个刮污耙91在沿磁棒31径向上存在间隙,消除刮污死角。还包括与刮污耙91连接的除静电单元,避免刮污耙91在于磁棒31的相互摩擦中带电,从而吸附铁屑,影响刮污效果。

如图7所示,所述的刮污单元包括主体98和与主体98旋转活动连接并与刮污耙91一一对应的支撑杆95,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96设置在主体98上,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96的输出端与支撑杆95之间分别设有连杆97。支撑杆95、主体98、连杆97和第二驱动装置96组成曲柄连杆97滑块机构,第二驱动装置96通过连杆97和支撑杆95驱动刮污耙91开合。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刮污机构9还包括位于机架上远离第一驱动单元一侧的横向清扫单元94,在沿磁棒31的运动方向上,所述的刮污单元与横向清扫单元94依次排列。刮污耙91将磁棒31上吸附的铁屑推向远离第一驱动装置的一端,在推动的过程中,铁屑会从相邻磁棒31将的间隙滑落至排污单元。但由于磁棒31的磁力作用,在刮污耙91运动的末端仍然会有部分铁屑吸附在磁棒31上无法与磁棒31分离。此时,磁棒31在第二输送链3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运动,并从横向清扫单元94划过,横向清扫单元94与磁棒31上残余的铁屑接触,并将铁屑扫落,避免残余铁屑被磁棒31带回冷却液。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刮污机构9还包括排污单元,所述的排污单元包括延伸至箱体1外的料槽93,所述料槽93的顶部开口并在开口处设有与刮污单元对应的导向板92;所述的料槽93内设有推动杂质向箱体1外运动的第三驱动装置99,第三驱动装置99优选为螺旋杆。铁屑从磁棒31上被扫落,并沿导向板92滑落至料槽93内,最终在地上驱动装置的推动下排出料槽9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仅实现了铁屑的分离,同时还对自由沉淀在箱体1底部的污垢等杂质进行了清理,冷却液的清洁更彻底,延长了清理箱体1的时间间隔,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稳定性。清扫板67的设置在没有任何外加动力的前提下,仅仅依靠清扫板67的自重,巧妙的完成了刮泥板66的清扫,结构简单,当使用效果好,结构稳定性性很好。限位单元68的设置用于控制清扫板67在刮泥板66上的扫过区域,在不影响第一输送链6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在最大程度上增大清扫板67在刮泥板66上的扫过面积。当清扫板67长期使用发生磨损后,可以适当的调整限位单元68,以达到最好的清扫效果。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