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舂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3110发布日期:2019-02-11 00:08阅读:24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舂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舂药或捣药或药品破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舂药装置。



背景技术:

舂药意思是把中药等药品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中医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主要通过中药材及针灸按摩疗法对症治疗,在中药的制备或使用过中,一般设计到药材的切割、捣碎、研磨等工序,传统的捣碎过程是在药臼内用捣药杵捣药,由于传统的中药在药臼捣碎时,未破碎和已经破损的重要同时存在于药臼,已捣碎的重要在药臼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药的破碎,影响捣碎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舂药装置,通过过滤栅在舂棒的动力下把已破碎和未破碎的中药进行分离,降低已破碎的中药缓冲舂棒的冲击力对舂药效率的负面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舂药装置,包括臼体、内筒、盖体和舂棒,盖体盖合在臼体的顶部开口处,舂棒穿过盖体伸入臼体内,在臼体的底部设置有凸台,凸台的中部设置有配合舂棒舂药的舂槽;内筒置于臼体内,在内筒与臼体之间设置有储存腔,内筒的下部连接有过滤栅,过滤栅的下部连接有接触环;舂药时,接触环抵于舂槽的槽口处,被舂碎的药可穿过过滤栅落入储存腔中。

进一步:连接于内筒下部的过滤栅呈斗状。

进一步:凸台为锥台状,凸台凸起于臼体底部的高度为1-3cm。

进一步:盖体的中部设置有过孔,舂棒穿过该过孔伸入臼体中;舂棒的下部连接有舂头,舂头配合舂槽舂药。

进一步:在过孔处的盖体上具有加厚部,该加厚部处的厚度为盖体其他部分平均厚度的两倍。

进一步:在内筒的上部具有向外翻起的口沿;在臼体顶部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配合于该口沿嵌入的台阶槽。

进一步:臼体的侧壁呈圆形,臼体的下部径向外凸。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1、由于采用内筒及其过滤栅结构的设计,能够在舂药过程中将已破碎的中药和未破碎的重要进行分离;

2、由于采用凸台的结构设计,能够在舂药过程中使中药溢出该舂槽,从而方便于配合过滤栅对已破碎的重要的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分开示例图;

图2为本装置的结构组合示例图。

附图标记:1-舂棒,2-过孔,3-接触环,4-内筒,5-舂头,6-过滤栅,7-舂槽,8-凸台,9-储存腔,10-臼体,11-盖体,12-加厚部,13-口沿,14-台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舂药装置,包括臼体10、内筒4、盖体11和舂棒1,盖体11盖合在臼体10的顶部开口处,舂棒1穿过盖体11伸入臼体10内,在臼体10的底部设置有凸台8,凸台8的中部设置有配合舂棒1舂药的舂槽7;内筒4置于臼体10内,在内筒4与臼体10之间设置有储存腔9,内筒4的下部连接有过滤栅6,过滤栅6的下部连接有接触环3;舂药时,接触环3抵于舂槽7的槽口处,被舂碎的药可穿过过滤栅6落入储存腔9中。

连接于内筒4下部的过滤栅6呈斗状。

凸台8为锥台状,凸台8凸起于臼体10底部的高度为1-3cm。

盖体11的中部设置有过孔2,舂棒1穿过该过孔2伸入臼体10中;舂棒1的下部连接有舂头5,舂头5配合舂槽7舂药。

在过孔2处的盖体11上具有加厚部12,该加厚部12处的厚度为盖体11其他部分平均厚度的两倍。

在内筒4的上部具有向外翻起的口沿13;在臼体10顶部开口处的内侧设置有配合于该口沿13嵌入的台阶槽14。

臼体10的侧壁呈圆形,臼体10的下部径向外凸。

臼体10采用透明的玻璃。

本舂药装置在使用时,先将未破碎的中药放入内筒4中,然后盖上盖体11,利用舂棒1对中药进行舂碎,破碎的中药和未破碎的中药在舂棒1往复冲击过程中沿过滤栅6的内侧壁翻滚,在翻滚过程中过滤栅6将破碎后的小颗粒中药过滤到储存腔9中;破碎的大颗粒中药和未破碎的中药继续在舂棒1的冲击力作用下破碎和往复翻滚,直至中药完全破碎。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