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均匀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5879发布日期:2019-05-03 19:55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粉均匀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粉混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粉均匀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贫煤和无烟煤等低挥发份煤资源极其丰富,但这些煤空隙率低,膨胀度高,煤的着火温度及着火热高,因此极不易着火和燃尽,调峰运行十分困难,对于高灰分的劣质烟煤来说,煤中灰分很多,需要吸收较多的热量,而高灰分煤的发热量低,因此煤粉气流的着火热高,着火困难,着火延迟和着火速度降低将使得炉内温度降低和可用于燃尽焦炭的时间缩短,必将引起焦炭燃尽困难,飞灰含碳量增加等问题,因此对于低挥发分煤和高灰分劣烟煤而言与优质煤进行混合燃烧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

现有的煤粉混合器只是单纯的将一种煤粉与空气混合通入燃烧炉燃烧,不能够满足两种煤粉同时均匀通入的使用要求,急需一种能够将优质煤粉与劣质煤粉进行充分混合的混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粉均匀混合装置,通过混合管道、增压管和螺旋管将两种煤粉均匀的混合,解决了现有煤粉混合器不能够同时均匀混合两种煤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煤粉均匀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管道,所述混合管道一端固定连接有增压管;所述增压管另一端固定有螺旋管;所述混合管道包括引风管道、气粉混合管道和粉粉混合管道;所述引风管道一端面固定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一表面设有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所述引风管道另一端面与气粉混合管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气粉混合管道周侧面开有两第一槽口;两所述第一槽口一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所述气粉混合管道另一端面与粉粉混合管道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引风管道与气粉混合管道内表面径向固定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引风管道与气粉混合管道内部均分为两部分;所述增压管一端面固定有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内表面固定有第一圆筒;所述增压管另一端面固定有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圆筒;所述第二环形板内表面固定有第三圆筒;所述增压管周侧面固定有第三进风管;所述第一圆筒周侧面与螺旋管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筒内表面与粉粉混合管道周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管内表面固定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将通过的气体形成一个螺旋状态,更好的将粉末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引风管道和粉粉混合管道均为圆锥形结构;所述气粉混合管道为圆筒形结构;所述引风管道小径端外径、粉粉混合管道小径端外径和气粉混合管道直径相同,利用口径收窄再放宽的方式,产生较大的负压将煤粉与进入的空气进行第一步混合,进入粉粉混合管道后两股带有煤粉的空气混合实现第一次煤粉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管、第二进风管和第三进风管均通过引风管连接有鼓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管为圆筒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板内径比第二环形板内径大5mm-20mm;所述增压管、第一环形板、第一圆筒、第二环形板和第三圆筒形成一个环形空间,鼓风机从第三进风管向环形空间通入气体,通过第一圆筒与第三圆筒间形成的环形排气口排出高压气体,第三圆筒内部形成负压,进一步加快气流速度更好的进行煤粉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管为圆筒形结构;所述螺旋叶片一端距离螺旋管一端面20cm-30cm,螺旋叶片改变了气流的走向,形成旋涡状气流更好的将煤粉进行混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混合管道将两种煤粉通过负压的方式先与空气进行混合,增大煤粉的相对接触面积,在粉粉混合管道内部进行两种煤粉的混合,在气流辅助下混合较为均匀,通过增压管产生的高压气流增加混合煤粉的运动速度,增加混合的均匀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增压管的后边增加螺旋管将气流的直线流动形态改变为螺旋形态,让煤粉进一步混合均匀。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煤粉均匀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混合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增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螺旋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混合管道,2-增压管,3-螺旋管,4-第一进风管,5-第二进风管,6-第一进料管,7-第二进料管,8-第三进风管,9-分隔板,101-引风管道,102-气粉混合管道,103-粉粉混合管道,104-第一槽口,105-密封板,201-第一环形板,202-第一圆筒,203-第二环形板,204-第二圆筒,205-第三圆筒,301-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煤粉均匀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管道1,混合管道1一端固定连接有增压管2;增压管2另一端固定有螺旋管3;

混合管道1包括引风管道101、气粉混合管道102和粉粉混合管道103;引风管道101一端面固定有密封板105;密封板105一表面设有第一进风管4和第二进风管5;引风管道101另一端面与气粉混合管道102一端固定连接;气粉混合管道102周侧面开有两第一槽口104;两第一槽口104一表面分别设有第一进料管6和第二进料管7;气粉混合管道102另一端面与粉粉混合管道103一端固定连接;引风管道101与气粉混合管道102内表面径向固定有分隔板9;分隔板9将引风管道101与气粉混合管道102内部均分为两部分;

增压管2一端面固定有第一环形板201;第一环形板201内表面固定有第一圆筒202;增压管2另一端面固定有第二环形板203;第二环形板203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圆筒204;第二环形板203内表面固定有第三圆筒205;增压管2周侧面固定有第三进风管8;第一圆筒202周侧面与螺旋管3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圆筒204内表面与粉粉混合管道103周侧面固定连接;

螺旋管3内表面固定有螺旋叶片301;螺旋叶片301将通过的气体形成一个螺旋状态,更好的将粉末混合。

其中如图4所示,引风管道101和粉粉混合管道103均为圆锥形结构;气粉混合管道102为圆筒形结构;引风管道101小径端外径、粉粉混合管道103小径端外径和气粉混合管道102直径相同,利用口径收窄再放宽的方式,产生较大的负压将煤粉与进入的空气进行第一步混合,进入粉粉混合管道103后两股带有煤粉的空气混合实现第一次煤粉的混合。

其中,第一进风管4、第二进风管5和第三进风管8均通过引风管连接有鼓风机。

其中如图5所示,增压管2为圆筒形结构;第一环形板201内径比第二环形板203内径大5mm-20mm;增压管2、第一环形板201、第一圆筒202、第二环形板203和第三圆筒205形成一个环形空间,鼓风机从第三进风管8向环形空间通入气体,通过第一圆筒202与第三圆筒205间形成的环形排气口排出高压气体,第三圆筒205内部形成负压,进一步加快气流速度更好的进行煤粉的混合。

其中如图6所示,螺旋管3为圆筒形结构;螺旋叶片301一端距离螺旋管3一端面20cm-30cm,螺旋叶片301改变了气流的走向,形成旋涡状气流更好的将煤粉进行混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