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干粉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9577发布日期:2019-01-15 23:29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烘干粉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烘干粉磨机。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茶叶通常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烘干是茶叶制作工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它将采集的茶叶进行烘干,将其水分烘干掉制作成我们所喝的茶叶。生活中,茶叶为了泡制方便,可制作成茶粉,以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茶叶烘干粉磨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烘干粉磨效果好。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茶叶烘干粉磨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支架,所述支架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轴上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轴上连接烘干筒,所述套筒与烘干筒上对应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上设置有导料斗,所述烘干筒内设置加热棒,所述支架下端固定设置碾料筒,所述碾料筒上端固定设置进料斗,且进料斗包裹于套筒的下端,所述碾料筒内设置碾料辊,所述碾料筒外侧设置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驱动轴与碾料辊相连接,所述碾料筒前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支架底部固定设置支杆,所述支杆前端固定设置导套,所述导套内穿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前端固定设置敲击块,所述底座上设置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驱动轴上连接凸轮,且凸轮与连杆相接触。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杆尾部为半球状。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杆与导套滑动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套筒与支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套筒与烘干筒间隙配合。

进一步而言,所述烘干筒与套筒转动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碾料筒倾斜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碾料辊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茶叶烘干粉磨机,集烘干与碾碎一体化功能于一身,使用方便。烘干筒设置于套筒内,添料时,插接导料斗进行辅助加料。烘干加热时,将套筒上的开口处转动至朝下,使其内壁遮蔽烘干筒的开口处,然后进行加热烘干,烘干效果好,且避免了外界灰尘的污染。烘干完毕后,将烘干筒的开口也转动至朝下位置,与套筒配合,从而使得烘干筒内物料从进料斗内落入碾料筒内,同时,套筒的内壁也能够起导料的作用,避免物料从烘干筒内出料时随风飘扬,然后通过碾料辊压磨碾碎,最后从出料口处进行出料。敲击块在凸轮的带动下反复敲击震动碾料筒底壁,便于物料的出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位局部放大图。

图3时本实用新型碾料筒出料口正面示意图。

1-底座;11-支架;12-第一电机;13-支杆;14-导套;15-连杆;16-敲击块;17-第四电机;18-凸轮;2-套筒;21-第二电机;22-烘干筒;23-开口;24-导料斗;25-加热棒;3-碾料筒;31-进料斗;32-碾料辊;33-第三电机;34-出料口;3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一种茶叶烘干粉磨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置支架11,所述支架11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12,所述第一电机12驱动轴上连接有套筒2,所述套筒2内设置第二电机21,所述第二电机21驱动轴上连接烘干筒22,所述套筒2与烘干筒22上对应设置有开口23,所述开口23上设置有导料斗24,所述烘干筒22内设置加热棒25,所述支架11下端固定设置碾料筒3,所述碾料筒3上端固定设置进料斗31,且进料斗31包裹于套筒2的下端,所述碾料筒3内设置碾料辊32,所述碾料筒3外侧设置第三电机33,且第三电机33驱动轴与碾料辊32相连接,所述碾料筒3前端设置有出料口34,所述支架11底部固定设置支杆13,所述支杆13前端固定设置导套14,所述导套14内穿设有连杆15,所述连杆15前端固定设置敲击块16,所述底座1上设置第四电机17,所述第四电机17驱动轴上连接凸轮18,且凸轮18与连杆15相接触。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杆15尾部为半球状。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杆15与导套14滑动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套筒2与支架11转动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套筒2与烘干筒22间隙配合。

进一步而言,所述烘干筒22与套筒2转动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碾料筒3倾斜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碾料辊32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凸起35。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茶叶烘干粉磨机,集烘干与碾碎一体化功能于一身,使用方便。烘干筒设置于套筒内,添料时,插接导料斗进行辅助加料。烘干加热时,将套筒上的开口处转动至朝下,使其内壁遮蔽烘干筒的开口处,然后进行加热烘干,烘干效果好,且避免了外界灰尘的污染。烘干完毕后,将烘干筒的开口也转动至朝下位置,与套筒配合,从而使得烘干筒内物料从进料斗内落入碾料筒内,同时,套筒的内壁也能够起导料的作用,避免物料从烘干筒内出料时随风飘扬,然后再通过碾料辊压磨碾碎,最后从出料口处进行出料。敲击块在凸轮的带动下反复敲击震动碾料筒底壁,便于物料的出料。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导料斗24插装于开口23处,然后将物料从导料斗24内倒入,使其进入烘干筒22内,然后取出导料斗24,第一电机12启动控制套筒2的开口23转动至朝下位置,与进料斗31配合,然后通电加热棒25,加热棒25对烘干筒22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烘干。接着,第二电机21启动并控制烘干筒22上的开口23也转动至朝下位置,与套筒2上的开口23配合,从而实现物料落入碾料筒3内,物料转移后,再控制套筒2与烘干筒22转动复位,从而套筒2底壁遮蔽进料斗31的开口端。在接着,第三电机33启动控制碾料辊32转动,从而通过其上的凸起35对碾料筒3内的物料进行压磨碾碎,最终再从出料口34处排出。并且,出料打开出料口34处的封盖时,同时第四电机17启动,带动凸轮18转动,从而凸轮18则能够带动连杆15沿导套14上下滑动,使得其前端的敲击块16反复震动敲击碾料筒3的底壁,便于物料的排出,十分方便。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