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生产混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4724发布日期:2019-02-12 21:5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复合肥生产混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肥生产混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复合肥生产工艺中,混料操作需要一级混合槽和二级混合槽以及乳化机,目前的一级混合槽和二级混合槽均设置有一个溢流口,且溢流口是从混合槽底部斜向上设置的,溢流速度慢,物料在槽内停留时间长。而且,在混料过程中,现有的混合槽通过单根管通入蒸汽进行加热,效果差,温度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溢流效果好,溢流量可控,减少物料在槽体内停留时间的复合肥生产混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肥生产混料系统,它包括自上而下呈阶梯状设置的一级混合槽、二级混合槽和乳化机;所述一级混合槽和二级混合槽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合槽体,在混合槽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在混合槽体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乳化机包括乳化槽和设置在乳化槽上方的进料口;

在所述混合槽体的中上部一侧设置有两个溢流口,在所述溢流口处设置有球形阀,所述球形阀的阀芯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竖直设置,连杆的上端设置有旋拧盘,所述旋拧盘位于所述混合槽体的顶部;在所述混合槽体顶部与所述连杆同轴设置有指示牌,所述指示牌上设置有开口大小指示线;在所述连杆上设置有指针;

所述乳化槽上方设置有两个进料口,所述二级混合槽的两个溢流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乳化机的两个进料口连接;

所述二级混合槽的上方设置有三个进料口,所述一级混合槽的两个溢流口和一个出料口分别对应连接二级混合槽的三个进料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混合槽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盘管,混合槽体的外部设置有外盘管,所述内盘管和外盘管分别设置有一个蒸汽进口和一个水进口;在所述混合槽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内盘管和外盘管的排出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蒸汽进口和水进口分别串联一个开关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乳化机的乳化槽包括夹层,在所述夹层内设置有盘管,所述盘管包括一个蒸汽进口和一个水进口,在所述盘管的底部设置有排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级混合槽、二级混合槽分别设置两个溢流口,溢流口通过连杆配合指示牌可以精准控制打开的大小,提高了浆料溢流速度,减少物料在槽内停留时间,减小物料之间的副反应,提高了混合浆料的流动性。

在一级混合槽、二级混合槽内外均设置盘管,通过一个蒸汽进口和一个水进口配合使用,可以方便快速的控制槽体内的温度,放置温度过高发生危险。

在乳化机上设置夹套,夹套内设置盘管,同样设置一个蒸汽进口和一个水进口配合使用,放置停车时温度过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级混合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口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一级混合槽1、混合槽体(11,21)、出料口(111,211)、溢流口112、内盘管113、外盘管114、蒸汽进口1131、水进口1132、排出口1133、二级混合槽2、乳化机3、乳化槽31、盘管311、蒸汽进口(1131、1141)、水进口(1132、1142)、排出口3113、进料口32、球形阀4、阀芯41、连杆 5、旋拧盘51、指针52、指示牌6、开口大小指示线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自上而下呈阶梯状设置的一级混合槽1、二级混合槽2和乳化机3。所述一级混合槽1和二级混合槽2结构相同,均包括混合槽体(11,21),在混合槽体(11,21)底部设置有一个出料口(111,211),在混合槽体(11,21)上部设置有进料口,其中二级混合槽 2的上方设置有三个进料口,一级混合槽1的进料口数量根据绞龙和尿溶槽的出料口而定,对应设计几个进料口。所述乳化机3包括乳化槽31和设置在乳化槽31上方的进料口32,乳化机3的下方设置有两个出料口。所述乳化机3的乳化槽 31包括内外两层不锈钢板组成的夹层,在所述夹层内设置有盘管311(为了方便示意,图1中没有画出夹层的外层),所述盘管311包括一个蒸汽进口3111 和一个水进口3112,蒸汽进口3111和水进口3112上分别串接有一个阀门,阀门可手动阀门或电磁阀门。在所述盘管311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排出口3113,排出口3113用于排出蒸汽或水。

在所述混合槽体(11,21)的中上部(大约在混合槽体五分之三高度位置) 的侧面设置有两个溢流口(112,212)。如图3所示,在所述溢流口(112,212)处设置有球形阀4,所述球形阀4的阀芯41连接有连杆5,旋转连杆5 可以带动球形阀4的阀芯41转动,通过球阀4的阀芯41上的通孔与球阀4 的外球体上的通孔对应即可放料。所述连杆5竖直设置,连杆5的上端设置有旋拧盘51,所述旋拧盘51位于所述混合槽体(11,21)的顶部。在所述混合槽体(11,21)顶部与所述连杆5同轴设置有指示牌6,所述指示牌6上设置有开口大小指示线61。在所述连杆5上设置有指针52。开口大小指示线61 将90°直角均分成若干份,例如每5°一条开口大小指示线61,通过开口大小指示线61可以明确调节球阀的开口大小。连杆5可以设置在混合槽体(11, 21)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混合槽体(11,21)的外部。

所述乳化槽31上方设置有两个进料口32,所述二级混合槽2的两个溢流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乳化机3的两个进料口32连接。所述一级混合槽1的两个溢流口112和一个出料口111分别对应连接二级混合槽2的三个进料口。

如图1和图2,以所述一级混合槽1为例说明混合槽体的结构:在所述混合槽体11的内部设置有内盘管113,混合槽体11的外部设置有外盘管114,外盘管是在混合槽体411外壁呈螺旋状固定的不锈钢管,内盘管是在混合槽体 411内壁呈螺旋状固定的不锈钢管。所述内盘管113和外盘管114分别设置有一个蒸汽进口(1131、1141)和一个水进口(1132、1142)。在所述混合槽体 1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内盘管113和外盘管114的排出口1133。所述蒸汽进口 (1131、1141)和水进口(1132、1142)分别串联一个开关阀门,开关阀门可为手动阀门或电磁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对于一级混合槽1和二级混合槽2,需要升温时,将内盘管113和/或外盘管114内通入蒸汽,如果温度过高,则将内盘管113和/或外盘管114内通入冷水降温。同理,乳化机3夹层内的盘管也设置蒸汽进口和水进口,便于灵活且快速调节温度。

在需要调节溢流速度时,通过连杆5配合指示牌6可以精准控制溢流口打开的大小,提高了浆料溢流速度,减少物料在槽内停留时间,减小物料之间的副反应,提高了混合浆料的流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