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污泥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9097发布日期:2019-04-20 03:4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立式污泥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污泥破碎机,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变化的破碎部件布置的立式污泥破碎机。



背景技术:

现今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一般是采用机械压滤脱水方式来对污泥进行固液分离。与其它固液分离方式相比,机械压滤脱水处理后的泥饼具有高含固率。机械压滤脱水处理后的污泥泥饼的形状呈块状,一般含水率为40%至75%,具有较大的硬度,不易破碎,并且部分具有粘性。为了便于后续的污泥输送和处理,通常需要对污泥泥饼进行破碎处理。

污泥泥饼的机械破碎是一种常用的破碎处理方式,所用到的设备主要是污泥破碎机,包括但不限于颚式破碎机、回旋破碎机、圆锥破碎机、锤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以及振动破碎机。近来,采用了旋转的破碎部件和竖立安装方式的立式污泥破碎机由于其较小的占地面积、便利的操作和维护特性、以及低廉的成本,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然而,立式污泥破碎机在通过高速旋转的破碎部件对污泥块体进行破碎时,由于污泥具有粘性,容易使污泥粘附在破碎机壳体的内壁上。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那么粘附在壳体内壁上的污泥将越积越厚,不但变得越来越难以清理,而且还导致破碎机的内部空间逐渐变小,从而容易致使破碎部件损坏。

一种常规的方式是对立式污泥破碎机停机停产,以便对其内壁上粘附的污泥进行清理,但是这样做会影响生产,降低效率,以及增加人工和维护成本。因此,在本领域中期望有这样的一种用于污泥破碎的设备,其能够在破碎污泥块体的同时,减少粘附到壳体内壁上的污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本领域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立式污泥破碎机,其能够实现对污泥块体的高效破碎,而且还能显著减少粘附在破碎机壳体内壁上的污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立式污泥破碎机,其包括:壳体、转动轴和至少两组破碎部件。所述壳体形成用于容纳内部结构以及接收污泥块体的内部空间,包括上盖、筒身和底座,并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部的用于污泥块体进入所述壳体内的进料口。上盖包括位于其中心处的轴孔;底座也包括位于其中心处的轴孔,以及设有用于排出污泥的出料口;以及,筒身形成为两端开口的筒形。上盖被连接到并且覆盖筒身的上端开口,底座则被连接到并且覆盖筒身的下端开口。当组装在一起时,上盖的轴孔和底座的轴孔的中心都位于筒身的纵向中心轴线上。转动轴布置成使得其纵向中心轴线与筒身的纵向中心轴线重合,其下端穿过底座的轴孔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底座的轴孔中,其上端穿过上盖的轴孔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撑在上盖的轴孔中。至少两组破碎部件沿着转动轴布置,各组之间彼此间隔开,各组中的破碎部件被固定地连接到转动轴,能够由转动轴带动以绕筒身的纵向中心轴线旋转,以便对从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筒身的污泥块体进行破碎,其中,各组中的破碎部件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地设置。沿着所述转动轴从上到下,所述至少两组破碎部件中处在最上面的组具有的破碎部件的数量小于处在最下面的组具有的破碎部件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污泥破碎机包括七组破碎部件,并且沿着转动轴从上到下,第一组具有两个破碎部件,第二组和第三组各自具有三个破碎部件,第三组和第五组各组具有四个破碎部件,第六组和第七组各自具有六个破碎部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轴包括至少两个凸缘。至少两个凸缘的数量与至少两组破碎部件的组数相同,并且每组中的破碎部件均固定连接到同一个凸缘。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凸缘与所述转动轴一体地形成。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凸缘是单独的部件,其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例如焊接、螺纹结合、铆接等等,被固定连接到转动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破碎部件的形式是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转动轴并且从其径向向外延伸的破碎链条、杆、管、叶片或者切刀。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组破碎部件中至少一组的破碎部件具有与其他组的破碎部件不相同的形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检修口,所述至少一个检修口关于所述筒身的纵向中心轴线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地设置。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立式污泥破碎机的壳体上设置有四个检修口。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底座被构造成包括:位于底座的中心处的圆柱台,所述底座的轴孔形成在所述圆柱台中;圆环形的外框;以及,多根支撑杆,其沿着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地布置,用于将所述圆柱台和所述外框连接起来,并且在相邻的支撑杆之间形成所述出料口。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形成在所述上盖中,或者所述进料口形成在所述筒身的上部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污泥破碎机可以有效地将污泥块体引到该立式污泥破碎机的壳体的中部和下部中进行集中破碎,从而可以防止因壳体的上部中的快速破碎造成污泥粘附在壳体上部的内壁上。此外,污泥在壳体的中部和下部中进行集中破碎也有利于防止污泥粘附在壳体内壁上,这是因为污泥块体在壳体的上部被粗略破碎并随后掉入到壳体的中部或下部时,由于污泥在下降过程中可以降低其污泥块体的水分,从而使得在壳体中部和下部中集中破碎时污泥块体的黏度降低,因而不容易粘附在壳体内壁上。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具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应理解的是,为清楚地显示其中的内容,本申请中的附图并非按照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或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其中:

图1以纵向剖切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立式污泥破碎机;

图2以立体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所示的立式污泥破碎机的转动轴以及安装在该转动轴上的破碎部件;以及

图3以立体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所示的立式污泥破碎机中的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示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还涵盖了许多备选方案、修改和等同物。此外,虽然在下面的描述中详细说明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一些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中的一些或全部的情况下实施。而且,还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所包含的技术特征在不违背技术原理的情况下能够任意组合,并且组合后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应当被认为是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为了清楚目的,相关领域公知的某些技术、结构、材料未被详细描述,以避免使本申请变得冗长。

参见图1,其以纵向剖切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立式污泥破碎机1。立式污泥破碎机1包括壳体2,转动轴501和破碎部件。壳体2形成用于容纳内部结构以及接收污泥块体的内部空间,转动轴501设置在壳体2内,并且能够带动破碎部件转动,以便实现对污泥块体的破碎。

壳体2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例如,如钢材之类的合适的金属材料。壳体2通常竖直布置,并且包括筒体201、底座202和上盖20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到的诸如“上”、“下”、“上面”、“下面”、“上部”和“下部”之类的涉及方位的描述,均是参照立式污泥破碎机1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安装布置来进行的,例如图1所示的立式污泥破碎机1的安装布置。也就是说,对于立式污泥破碎机1的壳体2而言,从上到下依次是上盖203、筒身201以及底座202。筒身203形成为两端开口的筒形,上盖203能够以任何已知的合适方式,例如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等,被连接到所述上端开口并且覆盖筒身201的上端开口;底座202能够以任何已知的合适方式,例如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等,被连接到筒身201的下端开口并且覆盖筒身201的下端开口。此外,容易理解的是,上盖203和筒身201、或者底座202和筒身201、或者上盖203和底座202和筒身201可以通过合适的方式,例如铸造,被一体地形成。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筒身201具有圆筒形的形状。但是,筒身201也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其他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横截面为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或者多边形的筒形,并且当筒身201采用其他形状时,上盖203和底座202所具有的形状也相应地改变,以便分别与筒身201的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配合。筒身201在上部和/或下部设有关于筒身201的纵向中心轴线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地设置的至少一个检修口,用于检修或更换立式污泥破碎机1内部的零部件。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筒身201在其上部和下部中共设置有四个检修口,其中上部中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两个检修口204a、204c,下部中也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两个检修口204b、204d。然而,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设置任何其他数量的检修口。在图1中,检修口204a、204b、204c和204d均用盖加以封闭。

上盖203具有位于其中心处的轴孔203a,以便接收和支撑立式污泥破碎机1的转动轴501。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上盖203还设置有用于接收污泥的进料口3。然而,容易理解的是,进料口3也可以设置在筒身201上,例如设置在筒身201的上部的合适位置处。

参照图3,其中以立体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立式污泥破碎机1中的底座202。底座202具有位于其中心处的圆柱台202a,圆柱台202a包括位于其中心的轴孔202b,以便接收和支撑立式污泥破碎机1的转动轴501。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底座202还包括圆环形的外框202c和多根支撑杆202d,例如四根支撑杆202d。外框202c用于将底座202连接到筒身201。支撑杆202d则用于将外框202c和位于底座202中心处的圆柱台202a彼此连接,以便支撑圆柱台202a以及支撑被接收在圆柱台202a的轴孔202b中的转动轴501。支撑杆202d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从而在相邻的支撑杆202d之间形成了用于排出被破碎的污泥的出料口4。要认识到的是,底座202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例如设置有轴孔和出料口的圆形板。

返回参见图1,如该图中显示的那样,当上盖203、底座202、筒身201被组装好从而形成立式污泥破碎机1的壳体2时,上盖203的轴孔203a的中心和底座202的圆柱台202a的轴孔202b的中心都位于筒身201的纵向中心轴线上。

参见图2,其以立体图的形式示意性地示出了立式污泥破碎机1的转动轴501以及安装在转动轴501上的破碎部件。转动轴501沿竖直方向布置,以使其纵向中心轴线与筒身201的纵向中心轴线重合。转动轴501的下端穿过底座202的圆柱台202a的轴孔202b,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撑在轴孔202b中,转动轴501的上端则穿过上盖203的轴孔203a,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撑在轴孔203a中。转动轴501包括底部凸缘504,底部凸缘504用于在组装时抵靠在圆柱台202a的上表面,由此使得转动轴501能够被支撑在圆柱台202a上。转动轴501还包括沿其纵向长度分布的至少两个凸缘503。这些凸缘503用于连接和固定相应的破碎部件。容易理解的是,底部凸缘504和/或沿着转动轴501的纵向长度分布的凸缘503可以与转动轴501是一体形成的,但也可以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例如,焊接、螺纹结合、铆接等)被固定连接到转动轴501的单独部件。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在转动轴501的纵向长度上设置了七个凸缘503。但容易理解的是,这仅仅是示例。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以任何合适的间隔来设置任何合适数量的凸缘503。转动轴501的上端可以经由任何合适的方式连接到合适的动力装置,从而可以被驱动旋转。

立式污泥破碎机1还包括多个破碎部件,用于破碎经由进料口3被送至立式污泥破碎机1内的污泥块体。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破碎部件是破碎链条502,这些破碎链条502一端连接到转动轴501的凸缘503上并且另一端是自由端。由此,当转动轴501旋转时,破碎链条502被带动从而一起转动。当污泥块体通过进料口3进入时,破碎链条502高速旋转,从而可有效地将污泥块体击打或撞击成碎块或颗粒状或粉粒状,以实现污泥破碎。如图2所示,每根破碎链条502通过四节环形的链环相互扣套形成。各链环具有相同的形状,其中与凸缘503连接的链环具有开口,以便通过螺栓被固定连接到凸缘503。但要认识到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方式将破碎链条502固定连接到凸缘503,包括但不限于焊接、铰接、铆接,等等。破碎链条502的长度可以根据立式污泥破碎机1的壳体2的内部空间的大小来设定。也就是说,破碎链条502的水平伸展的长度应当小于壳体2的内部半径,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污泥破碎机1中的破碎部件被分成至少两组,破碎部件的这些组沿着转动轴501从上到下地布置,并且各组沿着转动轴501彼此间隔开。各组中的破碎部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地设置并且被固定地连接到转动轴501,以便能够由转动轴501带动以绕筒身201的纵向中心轴线旋转,从而对从进料口3进入筒身201的污泥块体进行破碎。沿着转动轴501从上到下,所述至少两组破碎部件中处在最上面的组具有的破碎部件的数量小于处在最下面的组具有的破碎部件的数量。破碎部件采用这样的布置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即:刚进入立式污泥破碎机时的污泥块体含有的水分最高,最为粘黏,因此也最容易粘附到壳体的内壁上;随着污泥块体的下落,污泥块体中的水分在下降过程中会降低,从而变得不太粘黏,也不太容易粘附到壳体的内壁上;因此,期望在立式污泥破碎机的上部中仅对污泥块体进行初步破碎,而在其中部和下部中对污泥块体进行集中破碎。因而,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污泥破碎机1中,设置在上部中的那些组具有较少的破碎部件,因此破碎组件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从而有助于污泥块体的通过,而设置在中部和下部中的那些组具有较多的破碎部件,因此破碎组件之间具有较小的间隙,从而有助于对污泥块体进行破碎。通过这样的布置,可以有效地将污泥块体引到立式污泥破碎机1的中部和下部中进行集中破碎,从而避免了污泥块体在立式污泥破碎机1的上部中因破碎部件的快速转动造成污泥粘黏在壳体2上部的内壁上。此外,污泥块体在壳体2的中部和下部中进行集中破碎也有利于防止污泥粘黏在壳体2的内壁上,这是因为:当污泥块体在壳体2上部中被初步破碎后掉入到壳体2的中部或下部中时,污泥块体中的水分在下降过程中会降低,所以当污泥块体在壳体2的中部和下部中被集中破碎时,所述污泥块体本身由于水分的降低已经变得不太粘黏,因此在破碎过程中会更少地粘附到壳体2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图2显示的实施例中,转动轴501从上到下设置有七个凸缘503,因此破碎链条502也对应地被分成七组。每一组破碎链条502连接到一个凸缘503。如图所示,沿着转动轴501从上到下,连接到第一个凸缘503的第一组破碎链条502具有两条破碎链条502,连接到第二、第三个凸缘503的第二组、第三组破碎链条502分别具有三条破碎链条;连接到第四、第五个凸缘503的第四组、第五组破碎链条502分别具有四条破碎链条;以及,连接到第六、第七个凸缘503的第六组、第七组破碎链条502分别具有六条破碎链条。每根破碎链条502通过四节环形的链环相互扣套形成,各链环具有相同的形状,其中与凸缘503连接的链环具有开口,以便通过螺栓被固定连接到凸缘503。

容易认识到的是,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在每个凸缘503上设置更多或者更少的破碎链条502。例如,可以根据破碎机的大小、用途、污泥的性质(例如,污泥现状、污泥粘结性、含水率等)、对污泥颗粒的要求(例如,破碎后最终的污泥颗粒的大小)、处理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破碎链条502,例如不同数量和/或长度的破碎链条。此外,破碎链条502的每个链环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和/或尺寸,例如,各个链环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和/或宽度,以便实现所需的破碎效果。

应当认识到的是,破碎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例如一端固定连接到转动轴501并且从其径向向外延伸的杆、棒、管、方管、叶片、切刀、刀片等。此外,容易理解的是,这些破碎部件是可以组合使用的,例如,杆或者棒上也可以同时设置有切刀或刀片,或者采用破碎链条的同时,也可以采用杆、棒、管、方管、叶片、切刀或者刀片等。另外,转动轴501也可以不包括凸缘503。在这种情况下,破碎部件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例如焊接,被直接固定连接到转动轴501。

虽然上文中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文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的特征能够以任何合适的构型或组合来构造和/或结合。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本文提供的细节,而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更改,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均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