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料雾化装置及陶瓷干粉造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5064发布日期:2019-05-24 22:0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料雾化装置及陶瓷干粉造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料雾化装置及陶瓷干粉造粒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陶瓷原料加工造粒制粉的方法属于湿式工艺,是采用球磨机将大块的陶瓷原料加入35%左右的水分研磨成颗粒细小的陶瓷浆料,然后通过喷雾干燥塔把浆料干燥造粒,由35%左右的水分干燥成7%左右的水分,制成适合自动压砖机成型用的颗粒状粉料。此种生产工艺耗能大、干燥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含硫量高,粉尘大,需要另行脱硫除尘处理,且不易消除,不但能耗成本高,且增加了环保处理费用,已不能适应国家鼓励的低碳环保生产的要求。

目前新型的陶瓷干法造粒技术是建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此干法造粒工艺是通过立式磨机将物料研磨成极细的干粉料,然后将粉料通入造粒机中,并向造粒机中喷洒水雾,使得粉料与水混合而具有粘性,从而形成球状颗粒;但是现有的干法造粒技术仍存在粉料不够分散无法与水雾充分混合导致颗粒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分散雾化粉料使粉料与水雾充分混合的粉料雾化装置,及采用该粉料雾化装置的陶瓷干粉造粒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粉料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螺旋通道、进料管道、雾化风机,内壳体设置在外壳体中,内、外壳体之间形成开口于粉水混合塔中的环形通道,螺旋通道沿外壳体外周面螺旋布置,螺旋通道与环形通道之间开设有沿螺旋通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入料口,进料管道一端与雾化风机连接另一端与螺旋通道连接,进料管道与供粉装置连通,风粉混合后经过螺旋通道、入料口和环形通道形成螺旋状分布的雾化粉。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均为圆形管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同轴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由等径上段和锥形下段构成。

一种陶瓷干粉造粒系统,包括所述的粉料雾化装置、供粉装置、供水装置、粉水混合塔和造粒装置,供粉装置用于向粉料雾化装置输送粉料,粉料雾化装置设置在粉水混合塔顶部用于将粉料雾化并送入粉水混合塔中,供水装置设置有位于粉水混合塔中的雾化喷头,粉水混合塔用于提供粉水混合的空间,造粒装置设置在粉水混合塔底部,与水混合后的粉料落入造粒装置中进行造粒。

进一步的,所述供粉装置包括粉料存储仓、定量给料机构、供料风机、送料管道、暂存仓、卸料阀,送料管道一端与供料风机连接另一端与暂存仓连接,定量给料机构设置在粉料存储仓底部用于向送料管道定量输送粉料,供料风机用于将送料管道中的粉料吹向暂存仓中,卸料阀一端连接暂存仓另一端连接进料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卸料阀为当暂存仓压力超过预设值时开启的压力阀。

进一步的,所述粉料雾化装置的环形通道形成朝下的环形开口,所述供水装置设置有圆周布置于环形开口下方的多个雾化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粉水混合塔包括圆柱状上塔体和圆锥状下塔体,上塔体下端口位于下塔体上端口中,且上塔体下端口与下塔体上端口之间间隔布置形成环形吹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风粉混合后经过螺旋通道和环形通道形成螺旋状分布的雾化粉,使粉料充分分散并且有利于粉料与水雾的充分结合,从而形成均匀的颗粒状材料。

供粉装置包括粉料存储仓、定量给料机构、供料风机、送料管道、暂存仓、卸料阀,卸料阀为压力阀,从而向粉料雾化装置提供具有一定压力的粉料,使粉料与水雾的比例稳定,进一步提高粉料与水雾的混合均匀性。

粉料雾化装置的环形通道形成朝下的环形开口,所述供水装置设置有圆周布置于环形开口下方的多个雾化喷头,这样可使水雾与粉料充分接触结合。

上塔体下端口与下塔体上端口之间间隔布置形成环形吹气通道,可防止粉料堆积在上塔体与下塔体的交接处内壁,并可通过吹风管道向环形吹气通道吹气,从而清扫堆积的粉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造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粉料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进料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粉水混合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陶瓷干粉造粒系统,包括粉料雾化装置2、供粉装置1、供水装置4、粉水混合塔3和造粒装置5,供粉装置1用于向粉料雾化装置2输送粉料,粉料雾化装置2设置在粉水混合塔3顶部用于将粉料雾化并送入粉水混合塔3中,供水装置4设置有位于粉水混合塔3中的雾化喷头41,粉水混合塔3用于提供粉水混合的空间,造粒装置5设置在粉水混合塔3底部,与水混合后的粉料落入造粒装置5中进行造粒。

粉料雾化装置2,包括外壳体231、内壳体232、螺旋通道23B、进料管道 22、雾化风机21和出粉管24,外壳体231和内壳体232均为圆形变径的管状结构,外壳体231和内壳体232均由等径上段和锥形下段构成,内壳体232套设在外壳体231中,内、外壳体232、231之间形成开口于粉水混合塔3中的环形通道23A,螺旋通道23B沿外壳体231外周面螺旋布置,由螺旋状罩体233围成,螺旋通道23B与环形通道23A之间开设有沿螺旋通道23B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入料口234,入料口234倾斜向下延伸,进料管道22一端通过切向接头221与雾化风机21连接另一端通过接头222与螺旋通道的接头235连接,进料管道22 从一端到另一端的管径依次缩小,出粉管24同轴伸入进料管道22中且朝向螺旋通道23B开口,出粉管24与进料管道22之间形成环形风道22A,出粉管24 通过接头241与供粉装置1的卸料阀17连接。风粉混合后经过螺旋通道23B、入料口234和环形通道23A形成螺旋状分布的雾化粉。

供粉装置1包括粉料存储仓12、阀门13、定量给料机构14、供料风机11、送料管道15、暂存仓16、卸料阀17,送料管道15一端与供料风机11连接另一端与暂存仓16连接,定量给料机构14设置在粉料存储仓12底部用于向送料管道15定量输送粉料,供料风机11用于将送料管道15中的粉料吹向暂存仓16 中,卸料阀17一端连接暂存仓16另一端连接出粉管24,卸料阀17为当暂存仓16压力超过预设值时开启的压力阀。

粉料雾化装置2的环形通道23A形成朝下的环形开口,供水装置4设置有圆周布置于环形开口下方的多个雾化喷头41和连接雾化喷头41的供水管道42。

粉水混合塔3包括圆柱状上塔体3A和圆锥状下塔体3B,上塔体3A的下端口3A1位于下塔体3B上端口3B1中,且上塔体下端口3A1与下塔体上端口3B1 之间间隔布置形成环形吹气通道,粉水混合塔3还设置有环形供气管道31,环形供气管道31设置有朝向环形吹气通道的开口,环形供气管道31与压力空气源连接,用于在粉水混合塔3内壁堆积粉料时清扫积料。

具体工作方式为:阀门13打开使粉料存储仓12中的粉料落入定量给料机构14,定量给料机构14向送粉管道15定量输送粉料,供料风机11将送粉管道 15中的粉料吹向暂存仓16,当暂存仓16中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卸料阀17开启,使粉料和风进入出粉管24,出粉管24出粉的同时雾化风机21向进料管道22吹风,出粉管24与进料管道22之间形成环形风道22A,使风和粉充分混合,从而进一步分散粉料,风粉混合后经过螺旋通道23B、入料口234和环形通道23A形成螺旋状分布的雾化粉,雾化粉进入粉水混合塔3后,与雾化喷头41喷出的雾化水充分混合接触,然后落入造粒装置5中进行造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