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容纳池及泥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3448发布日期:2019-06-12 00:0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泥浆容纳池及泥浆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浆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泥浆容纳池及泥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正常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泥浆中成分较为复杂,包括沙砾和石块,采用传统的处理工艺处理泥浆时,需要单独的设备将污泥和石块进行分离,而分离设备造价较高,直接增加了污泥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泥浆容纳池及泥浆处理系统,解决了采用传统泥桨处理工艺处理泥浆时,需要单独的设备将污泥和石块进行分离,而分离设备造价较高,直接增加了污泥的处理成本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泥浆容纳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泥浆容纳池,包括:

泥浆容纳体,所述泥浆容纳体设有用于容纳泥浆的第一容纳腔;及

泥浆分离体,所述泥浆分离体设有泥浆进口及泥浆通道,所述泥浆进口与所述泥浆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泥浆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泥浆通道的底壁设有向内凹设的分离槽及向外凸设的阻挡体,所述分离槽设置于所述阻挡体与所述泥浆通道的进口之间,所述分离槽与所述阻挡体配合形成用于分离石块的分离结构。

上述泥浆容纳池包括泥浆容纳体及泥浆分离体,所述泥浆容纳体设有用于容纳泥浆的第一容纳腔,所述泥浆分离体设有泥浆进口及泥浆通道,所所述泥浆进口与所述泥浆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泥浆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在使用时,将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沿所述泥浆进口、泥浆通道倒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进一步,所述泥浆通道的底壁设有向内凹设的分离槽及向外凸设的阻挡体,所述分离槽设置于所述阻挡体与所述泥浆通道的进口之间,所述分离槽与所述阻挡体配合形成用于分离石块的分离结构,因此,当泥浆内携带有石块时,石块随泥浆沿所述泥浆进口进入,泥浆能够在所述分离结构处与石块分离,进而石块残留在所述分离槽内,当石块积攒到一定程度后,直接通过铲车运走,降低了泥浆的处理成本。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高度低于所述泥浆通道的底壁高度。如此,泥浆可以通过自重进入所述第一容纳腔。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泥浆容纳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泥浆处理系统,包括泥浆容纳池,还包括泥浆沉淀装置,所述泥浆沉淀装置用于沉淀所述泥浆容纳池内的泥浆。

上述泥浆处理系统包括泥浆容纳池及泥浆沉淀装置,该泥浆容纳池包括泥浆容纳体及泥浆分离体,所述泥浆容纳体设有用于容纳泥浆的第一容纳腔,所述泥浆分离体设有泥浆进口及泥浆通道,所所述泥浆进口与所述泥浆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泥浆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在使用时,将施工时产生的泥浆沿所述泥浆进口、泥浆通道倒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进一步,所述泥浆通道的底壁设有向内凹设的分离槽及向外凸设的阻挡体,所述分离槽设置于所述阻挡体与所述泥浆通道的进口之间,所述分离槽与所述阻挡体配合形成用于分离石块的分离结构,因此,当泥浆内携带有石块时,石块随泥浆沿所述泥浆进口进入,泥浆能够在所述分离结构处与石块分离,进而石块残留在所述分离槽内,当石块积攒到一定程度后,直接通过铲车运走,降低了泥浆的处理成本,该泥浆处理装置能够对经过分离处理后泥浆进行沉淀处理,避免泥浆影响环境卫生,沉淀后剩下的污水能够清洗设备,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泥浆沉淀装置还包括第一泥浆沉淀机构及泥浆输送机构,所述泥浆输送机构包括泥浆输送泵,所述第一泥浆沉淀机构包括第一进泥口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进泥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泥浆输送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泥浆输送泵的出泥口与所述第一进泥口连通。如此,泥浆输送泵将第一容纳腔内的泥浆输送至第二容纳腔内做沉淀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泥浆沉淀装置还包括第一存储机构,所述第一存储机构包括用于存储絮凝溶液的第三容纳腔及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泥浆沉淀机构还包括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连通。如此,絮凝溶液输送至第二容纳腔内,使絮凝溶液中的絮凝剂能够对第二容纳腔内的泥浆颗粒进行凝结,随后沉淀,进而实现将第二容纳腔内的泥浆进行沉淀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泥浆沉淀装置还包括第二泥浆沉淀机构,所述第二泥浆沉淀机构至少包括一个泥浆沉淀腔和第三进泥口,所述第一泥浆沉淀机构还包括第一出泥口,所述第一出泥口靠近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腔壁顶端设置,所述第三进泥口与所述第一出泥口连通。如此,在第二容纳腔内的泥浆经过初步沉淀后,聚集的泥浆块下沉,因此,第二容纳腔顶部的水较为澄清,第二容纳腔内的泥浆运送至第二沉淀结构进行再次沉淀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泥浆沉淀装置还包括第二存储机构,所述第二存储机构设有第四容纳腔及第四进泥口,所述第四进泥口与所述第四容纳腔连通,所述第一泥浆沉淀机构还设有第二出泥口,所述第二出泥口靠近所述第一泥浆沉淀机构的底端设置,所述第二出泥口与所述第四进泥口连通。如此,聚集后的泥浆块能够被运送至第二存储机构,进行下一步处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泥浆沉淀机构还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固设于所述泥浆沉淀腔的侧壁,将所述泥浆沉淀腔分割为第三级泥浆沉淀腔和第四级泥浆沉淀腔,所述第二分隔板一端固设于第一侧壁、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级泥浆沉淀腔的侧壁连接,将所述第四级泥浆沉淀腔分割为第二级泥浆沉淀腔和第一级泥浆沉淀腔,所述第一分隔板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靠近所述第一分隔板的顶端设置,且所述第一级泥浆沉淀腔通过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级泥浆沉淀腔连通,所述第二分隔板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靠近所述第二分隔板的顶端设置,所述第二级泥浆沉淀腔通过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级泥浆沉淀腔连通,所述第一级泥浆沉淀腔与所述第三进泥口连通。如此,实现泥浆的多级沉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泥浆处理系统还包括泥浆固化机构,所述泥浆固化机构设有第二进液口及第五进泥口,所述第一存储机构还包括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存储机构还包括第三出泥口,所述第五进泥口与所述第三出泥口连通。如此,将经过固化后的泥块收集后,可以重复利用,进而节约资源。降低施工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泥浆沉淀机构包括螺旋状的走水道,所述走水道的进泥口与所述第一进泥口连通,所述走水道的出泥口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如此,当絮凝溶液和污泥同时流入呈螺旋状的走水道时,絮凝剂能够与污泥充分混合,进而,提高絮凝剂对污泥的凝结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泥浆容纳池的正视图;

图2为泥浆容纳池的俯视图;

图3为泥浆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泥浆沉淀机构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泥浆处理系统,100、泥浆容纳池,110、泥浆容纳体,111、第一容纳腔,120、泥浆分离体,121、泥浆进口,122、泥浆通道,123、分离槽,124、阻挡体,200、第一泥浆沉淀机构,301、浆输送泵,302、走水道,400、第一存储机构,410、第三容纳腔,500、第二泥浆沉淀机构,510、第一分隔板,511、第二流道,520、第二分隔板,521、第一流道,530、第一级泥浆沉淀腔,540、第二级泥浆沉淀腔,550、第三级泥浆沉淀腔,600、第二存储机构,610、第四容纳腔,700、泥浆固化机构,800、回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的泥浆容纳池100,包括:泥浆容纳体110,泥浆容纳体110设有用于容纳泥浆的第一容纳腔111;及泥浆分离体120,泥浆分离体120设有泥浆进口121及泥浆通道122,泥浆进口121、泥浆通道122的进口连通,泥浆通道122的出口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泥浆通道122的底壁设有向内凹设的分离槽123及向外凸设的阻挡体124,分离槽123设置于阻挡体124与泥浆通道122的进口之间。

上述泥浆容纳池100包括泥浆容纳体110及泥浆分离体120,泥浆容纳体110设有用于容纳泥浆的第一容纳腔111,泥浆分离体120设有泥浆进口121及泥浆通道122,泥浆进口121与泥浆通道122的进口连通,泥浆通道122的出口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在使用时,将施工产生的泥浆沿泥浆进口121、泥浆通道122倒入第一容纳腔111内,进一步,泥浆通道122的底壁设有向内凹设的分离槽123及向外凸设的阻挡体124,分离槽123设置于阻挡体124与泥浆通道122的进口之间,分离槽123与阻挡体124配合形成用于分离石块的分离结构,因此,当泥浆内携带有石块时,石块随泥浆沿泥浆进口121进入,泥浆能够在分离结构处与石块分离,进而石块能够残留在分离槽123内,当石块积攒到一定程度后,直接通过铲车运走,降低了泥浆的处理成本。

如图1所示,第一容纳腔的底壁高度低于泥浆通道的底壁高度。如此,泥浆可以通过自重进入第一容纳腔。

如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的泥浆处理系统10,包括泥浆容纳池100,还包括泥浆沉淀装置,泥浆沉淀装置用于沉淀泥浆容纳池100内的泥浆。

上述泥浆容纳池100包括泥浆容纳体110及泥浆分离体120,泥浆容纳体110设有用于容纳泥浆的第一容纳腔111,泥浆分离体120设有泥浆进口121及泥浆通道122,泥浆进口121与泥浆通道122的进口连通,泥浆通道122的出口与第一容纳腔111连通,在使用时,将施工产生的泥浆沿泥浆进口121、泥浆通道122倒入第一容纳腔111内,进一步,泥浆通道122的底壁设有向内凹设的分离槽123及向外凸设的阻挡体124,分离槽123设置于阻挡体124与泥浆通道122的进口之间,分离槽123与阻挡体124配合形成用于分离石块的分离结构,因此,当泥浆内携带有石块时,石块随泥浆沿泥浆进口121进入,泥浆能够在分离结构处与石块分离,进而石块能够残留在分离槽123内,当石块积攒到一定程度后,直接通过铲车运走,降低了泥浆的处理成本,该泥浆处理装置能够对经过分离处理后泥浆进行沉淀处理,进而,避免泥浆影响环境卫生,沉淀后剩下的污水能够清洗设备,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泥浆沉淀装置还包括第一泥浆沉淀机构200及泥浆输送机构,泥浆输送机构包括泥浆输送泵301,第一泥浆沉淀机构200包括第一进泥口和第二容纳腔,第一进泥口与第二容纳腔连通,泥浆输送泵30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111内、且泥浆输送泵301的出泥口与第一进泥口连通。如此,泥浆输送泵301将第一容纳腔111内的泥浆输送至第二容纳腔内做沉淀处理,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泥浆沉淀装置还包括第一存储机构400,第一存储机构400包括用于存储絮凝溶液的第三容纳腔410及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与第三容纳腔410连通,第一泥浆沉淀机构200还包括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液口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第一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连通,如此,絮凝溶液输送至第二容纳腔内,使絮凝溶液中的絮凝剂能够对第二容纳腔内的泥浆颗粒进行凝结,随后沉淀,进而实现将第二容纳腔内的泥浆进行沉淀处理。有必要指出的是,实现第一进泥口与第二容纳腔连通或第一出液口与第一进液口连通,可以通过管道,也可以通过修筑的沟槽实现。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泥浆沉淀装置还包括第二泥浆沉淀机构500,第二泥浆沉淀机构500至少包括一个泥浆沉淀腔和第三进泥口,第一泥浆沉淀机构200还包括第一出泥口,第一出泥口靠近第二容纳腔的腔壁顶端设置,第三进泥口与第一出泥口连通。在第二容纳腔内的泥浆经过初步沉淀后,聚集的泥浆块下沉,因此,第二容纳腔顶部的水较为澄清,由于第一泥浆沉淀机构200还包括第一出泥口,第一出泥口靠近第二容纳腔的腔壁顶端设置,第三进泥口与第一出泥口连通,因此,位于第二容纳腔上部的水或者较为澄清的泥浆则能够运送至第二沉淀结构进行再次沉淀处理。在本次实施例中。有必要指出的是,实现第三进泥口与第一出泥口连通,可以通过管道,也可以通过修筑的沟槽实现。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泥浆沉淀装置还包括第二存储机构600,第二存储机构600设有第四容纳腔610及第四进泥口,第四进泥口与第四容纳腔610连通,第一泥浆沉淀机构200还设有第二出泥口,第二出泥口靠近第一泥浆沉淀机构200的底端设置,第二出泥口与第四进泥口连通。如此,第二容纳腔内的污泥经过初步沉淀后,聚集的泥浆块下沉,第二存储机构600设有第四容纳腔610及第四进泥口,第四进泥口与第四容纳腔610连通,第一泥浆沉淀机构200还设有第二出泥口,第二出泥口靠近第一泥浆沉淀机构200的底端设置,第二出泥口与第四进泥口连通,因此,聚集后的泥浆块能够被运送至第二存储机构,进行下一步处理,进一步,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泥浆处理系统10还包括泥浆固化机构700,泥浆固化机构700设有第二进液口及第五进泥口,第一存储机构400还包括第二出液口,第二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连通,第二存储机构600还包括第三出泥口,第五进泥口与第三出泥口连通。如此,在第二存储机构600内的泥浆块和絮凝溶液能够一起被运送至泥浆固化机构700进行固化处理,且絮凝溶液能够将泥浆块与泥浆块进行凝结,进而,泥浆固化机构700包括两个挤压件,通过两个挤压件对泥浆进行挤压固化。实现第四进泥口与第四容纳腔610连通、第二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连通、第二出泥口与第四进泥口连通、第二进液口与第二出液口连通、第五进泥口与第三出泥口连通,均可以通过管道,也可以通过修筑的沟槽实现。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泥浆沉淀机构500还包括第一分隔板510和第二分隔板520,第一分隔板510固设于泥浆沉淀腔的侧壁,将泥浆沉淀腔分割为第三级泥浆沉淀腔550和第四级泥浆沉淀腔,第二分隔板520一端固设于第一侧壁、另一端与第四级泥浆沉淀腔的侧壁连接,将第四级泥浆沉淀腔分割为第二级泥浆沉淀腔540和第一级泥浆沉淀腔530,第一分隔板510包括第一流道521,第一流道521靠近第一分隔板510的顶端设置,且第一级泥浆沉淀腔530通过第一流道521与第二级泥浆沉淀腔540连通,第二分隔板520设有第二流道511,第二流道511靠近第二分隔板520的顶端设置,第二级泥浆沉淀腔540通过第二流道511与第三级泥浆沉淀腔550连通,第一级泥浆沉淀腔530与第三进泥口连通。如此,在第二容纳腔内的污泥经过初步沉淀后,聚集的泥浆块下沉,在第二容纳腔顶部的污泥依次通过第一出泥口及第三进泥口送至第一级泥浆沉淀腔530沉淀,由于第一分隔板510包括第一流道521,第一流道521靠近第一分隔板510的顶端设置,且第一级泥浆沉淀腔530通过第一流道521与第二级泥浆沉淀腔540连通,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泥在第一级泥浆沉淀腔530经过沉淀处理后,位于第一级泥浆沉淀腔530顶部的污泥会流入第二级泥浆沉淀腔540沉淀处理,又因为第二分隔板520设有第二流道511,第二流道511靠近第二分隔板520的顶端设置,第二级泥浆沉淀腔540通过第二流道511与第三级泥浆沉淀腔550连通,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第二级泥浆沉淀腔540沉淀处理后,位于第二级泥浆沉淀腔540顶部的污泥会流入第三级泥浆沉淀腔550沉淀处理,如此,经过三级沉淀处理后的污泥,基本变为较为澄清的水,这些经过沉淀的水可以用来清洗设备,从而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泥浆处理系统10还包括回收装置800,回收装置800设置与泥浆固化机构700的出口端。如此,将经过固化后的泥块收集后,可以重复利用,进而节约资源。降低施工成本。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泥浆沉淀机构200包括螺旋状的走水道,走水道的进泥口与第一进泥口连通,走水道的出泥口与第二容纳腔连通。如此,当絮凝溶液和污泥同时流入呈螺旋状的走水道时,絮凝剂能够与污泥充分混合,进而,提高絮凝剂对污泥的凝结效果。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