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6640发布日期:2019-03-22 20:3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比色管与移液管组合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



背景技术:

环境检测行业中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均采用绘制标准曲线测定预测组分的含量。在实际配置标准曲线和样品工作过程中,比色管是常用的容量器皿。而比色管架是放置比色管重要的辅助管架。现有比色管架功能单一,只能放置比色管,如需放置移液管则需另外一个移液管架,而为了节省成本,一般实验室的移液管架都只是用来放置和晾干干净的移液管架,这就会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已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移液管混乱,造成混用或干扰,这就给实验操作带来极大不便。同时,在配置标准曲线和分析较多数量的样品时,现有比色管架由于放置位置没有顺序标识,很容易混乱,也给分析测定带来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旨在避免实验过程中比色管和移液管的相互干扰和污染,提高操作人员的可识别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设于两支撑板之间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和移液管安装部,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移液管插口,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所述比色管插口设置有第一标识区,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所述移液管插口设置有第二标识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标识区包括第一标签贴,所述第一标签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且/或,

所述第二标识区包括第二标签贴,所述第二标签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标识区包括设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的第一透明板及第一标签贴,所述第一透明板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合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标签贴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板的侧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透明板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的侧边凹设形成第一避让区,所述第一避让区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开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标识区包括设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的第二透明板及第二标签贴,所述第二透明板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合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标签贴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明板的侧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透明板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侧边凹设形成第二避让区,所述第二避让区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和第二开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横板,若干所述横板间隔且层叠设置,每一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每一横板具有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和移液管安装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板面向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均凸设有凸柱,每一横板的两端分别凹设有与凸柱匹配的燕尾槽,所述横板通过所述燕尾槽在所述凸柱上滑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板均设置有握手部;

所述握手部为开设于所述支撑板的条形通孔;或,所述握手部为凸设于所述支撑板背向所述安装架一侧的凸耳;或,所述握手部为设于所述支撑板的提手。

进一步地,所述比色管插口的孔径大于所述移液管插口的孔径;且/或,所述比色管插口的孔径为1mm~5mm;且/或,所述移液管插口的孔径为0.2mm~0.8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架上并行设置比色管安装部和移液管安装部,并在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在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移液管插口,方便同时在安装架放置比色管和移液管,有利于方便快捷取用;进一步地,通过在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比色管插口设置有第一标识区,在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移液管插口设置有第二标识区,有利于避免多个比色管和/或多个移液管之间相互混用,造成干扰和污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同时兼具比色管架和移液管架功能的,节省了实验室的台面空间,同时对应每个插口设置标识区,有利于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避免了不必要的操作失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0、设于两支撑板10之间的安装架20,安装架20具有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20a和移液管安装部20b,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21a,移液管安装部20b的顶面开设有若干移液管插口21b,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邻近每一比色管插口21a设置有第一标识区22a,移液管安装部20b的顶面邻近每一移液管插口21b设置有第二标识区22b。

具体地,支撑板10起到支撑固定安装架20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0为板状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10也可以是柱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安装架20用于安装和固定实验室用比色管和移液管,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20上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20a和移液管安装部20b。可以理解的,比色管安装部20a用于放置比色管,移液管安装部20b用于放置移液管。参阅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比色管安装部20a和移液管安装部20b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设置在安装架20上,相互之间不交错干扰,有利于避免比色管和移液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混用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21a,比色管插口21a用于放置比色管。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比色管插口21a可以是顺序排放,也即若干比色管插口21a整齐排列设置在同一行直线上,当然,本实施例中比色管安装部20a可以设置一行或多行,每行设置两个或多个,在此不做限定。移液管安装部20b的顶面开设有若干移液管插口21b,移液管插口21b用于放置移液管。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若干移液管插口21b可以是顺序排放,也即若干移液管插口21b整齐排列设置在同一行直线上,当然,本实施例中移液管安装部20b可以设置一行或多行,每行设置两个或多个,在此不做限定。当然,为了实现比色管和移液管的一一对应,每行比色管插口21a对应有一行移液管插口21b,方便操作人员快速便捷的取放比色管和对应的移液管。

为了进一步实现比色管和移液管的对应,防止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混用或错误使用,参照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邻近每一比色管插口21a设置有第一标识区22a,移液管安装部20b的顶面邻近每一移液管插口21b设置有第二标识区22b。可以理解的,在邻近每一个比色管插口21a处设置一个第一标识区22a,在邻近每一个移液管插口21b处设置一个第二标识区22b,更加方便操作人员快速且正确的拿放对应的比色管和移液管,确保操作实验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架20上并行设置比色管安装部20a和移液管安装部20b,并在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21a,在移液管安装部20b的顶面开设有若干移液管插口21b,方便同时在安装架20放置比色管和移液管,有利于方便快捷取用;进一步地,通过在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邻近每一比色管插口21a设置有第一标识区22a,在移液管安装部20b的顶面邻近每一移液管插口21b设置有第二标识区22b,有利于避免多个比色管和/或多个移液管之间相互混用,造成干扰和污染。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同时兼具比色管架和移液管架功能的,节省了实验室的台面空间,同时对应每个插口设置标识区,有利于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避免了不必要的操作失误。

进一步地,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区22a包括第一标签贴222a,第一标签贴222a可拆卸地连接于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可以理解的,第一标签贴222a可以是纸质标签贴,也可以是塑料标签贴,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标签贴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定。利用第一标签贴222a标识对应的比色管插口21a,方便操作人员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将第一标签贴222a可拆卸地连接于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有利于操作人员进行不同实验时,方便替换第一标签贴222a,实现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多用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标签贴222a也可以是固定设置在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标识区22b包括第二标签贴222b,第二标签贴222b可拆卸地连接于移液管安装部20b的顶面。可以理解的,第二标签贴222b可以是纸质标签贴,也可以是塑料标签贴,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标签贴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定。利用第二标签贴222b标识对应的移液管插口21b,方便操作人员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将第二标签贴222b可拆卸地连接于移液管安装部20b的顶面,有利于操作人员进行不同实验时,方便替换第二标签贴222b,实现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多用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标签贴222b也可以是固定设置在移液管安装部20b的顶面,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存在第一标签贴222a和第二标签贴222b中,一个固定设置,一个可拆卸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保护标签贴不被试剂污染,造成标识不明的现象,参阅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区22a包括设于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的第一透明板221a及第一标签贴222a,第一透明板221a与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合围形成第一容纳腔223a,第一标签贴222a容纳于第一容纳腔223a内。可以理解的,第一标签贴222a可以是纸质标签贴,也可以是塑料标签贴,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标签贴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定。第一标签贴222a可以固定于第一容纳腔223a内,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容纳腔223a内,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为了实现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多用性,能够随时更换标签贴,参阅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板221a的侧边开设有连通第一容纳腔223a的第一开口224a,第一透明板221a于第一开口224a处的侧边凹设形成第一避让区225a,第一避让区225a与第一容纳腔223a和第一开口224a连通。第一标签贴222a可以顺利通过第一开口224a放入第一容纳腔223a内。第一透明板221a是用透明材质制成,用于保护第一标签贴222a不被试剂污染或损坏。第一避让区225a的设置,有利于放置在第一容纳腔223a的第一标签贴222a,通过第一避让区225a方便快速的取出。

进一步地,参阅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标识区22b包括设于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的第二透明板221b及第二标签贴222b,第二透明板221b与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合围形成第二容纳腔223b,第二标签贴222b容纳于第二容纳腔223b内。可以理解的,第二标签贴222b可以是纸质标签贴,也可以是塑料标签贴,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标签贴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定。为了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保护标签贴不被试剂污染,造成标识不明的现象,设置第二透明板221b,且第二透明板221b与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合围形成第二容纳腔223b,第二标签贴222b放置在第二容纳腔223b可以受到第二透明板221b的保护,避免了被试剂污染,造成标识不明的现象。第二标签贴222b可以固定于第二容纳腔223b内,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容纳腔223b内,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多用性,能够随时更换标签贴。参阅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明板221b的侧边开设有连通第二容纳腔223b的第二开口224b,第二透明板221b于第二开口224b处的侧边凹设形成第二避让区225b,第二避让区225b与第二容纳腔223b和第二开口224b连通。第二标签贴222b可以顺利通过第二开口224b放入第二容纳腔223b内。第二透明板221b是用透明材质制成,用于保护第二标签贴222b不被试剂污染或损坏。第二避让区225b的设置,有利于放置在第二容纳腔223b的第二标签贴222b,通过第二避让区225b方便快速的取出。

进一步地,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20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横板23,若干横板23间隔且层叠设置,每一横板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0活动连接,每一横板23具有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20a和移液管安装部20b。

具体地,安装架20可以是一层或多层横板23构成,横板23架设在两个支撑板10之间,横板23上并行设置有比色管安装部20a和移液管安装部20b,也即横板23上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21a和若干移液管插口21b,当然,若干比色管插口21a顺序排列,若干移液管插口21b顺序排列,两者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安装架20为多层横板23构成时,多层横板23平行设置,同时,多层横板23间隔且层叠设置,也即多层横板23从上之下,相互平行且间隔层叠排列。每层横板23上的若干比色管插口21a和若干移液管插口21b的大小、位置与下一层横板23上的若干比色管插口21a和若干移液管插口21b的大小、位置相对应。

可以理解地,为了将放置比色管和移液管的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转移或拿起时,防止或避免比色管和移液管从比色管插口21a和移液管插口21b掉落而摔碎损坏,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20还包括设置在横板23下端的承载板25。承载板25架设在两个支撑板之间,且位于横板23的最下方,有利于比色管和移液管放置在比色管插口21a和移液管插口21b后,能够支撑在承载板25上,如此,即使转移或拿起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也不会发生比色管和移液管从比色管插口21a和移液管插口21b掉落而摔碎损坏的现象。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的便利性,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板10面向安装架20的一侧均凸设有凸柱12,每一横板23的两端分别凹设有与凸柱12匹配的燕尾槽24,横板23通过燕尾槽24在凸柱12上滑动。可以理解的,横板23通过燕尾槽24在凸柱12上滑动而实现调节横板23与横板或横板23与承载板25之间的距离,如此有利于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适用于不同类型或型号的比色管和移液管。当然,横板23还可以通过燕尾槽24在凸柱12上滑动而实现横板23与支撑板10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的生产和运输。

进一步地,参阅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板10均设置有握手部11。可以理解地,握手部11的设置,有利于拿取或转移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握手部11可以是开设于支撑板10的条形通孔。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手部11也可以是凸设于支撑板10背向安装架20一侧的凸耳,或者握手部11可以是设于支撑板10的提手,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参阅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比色管插口21a的孔径大于移液管插口21b的孔径。比色管插口21a用于放置比色管,移液管插口21b用于放置移液管。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比色管插口21a的孔径为1mm、2mm、3mm、4mm、5mm,有利于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比色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比色管插口21a的孔径可以大于5mm,在此不做限定。优选的,移液管插口21b的孔径为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有利于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移液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移液管插口21b的孔径可以大于0.8mm,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