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乌甲素乙酰化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2793发布日期:2019-02-11 00:0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乌甲素乙酰化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高乌甲素乙酰化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用于化工生产的用于高乌甲素乙酰化反应釜,也可适用于其他固液反应或液液反应。



背景技术:

高乌甲素广泛应用于癌痛、头痛、牙痛、肩臂痛、颈椎痛、腰痛、结石痛、外伤疼痛、风湿痛、胃肠溃疼痛、神经疼痛、坐骨神经痛、妇炎症引发的各种疼痛、术后疼痛等,可替代杜冷丁,辅助解毒(注射杜冷丁、吗啡成瘾者)。国际市场有很大的高乌甲素需求量缺口,其中最大的市场需求在俄罗斯。近些年受控于原料,大多原料药厂家生产不饱和,远远不够本国的需求,此成品厂家为了保证原料药有充足的供应,不得不依赖于进口,中国是高乌头最大的原料产地,有天然的优势。

现有技术中的反应釜设计会用到酸萃取、碱化结晶和活性炭热回流脱色,这样会大大降低药品的功效,产品回收率很低,造成产品的极大浪费,工序繁复且耗时长,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乌甲素乙酰化的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乌甲素乙酰化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机架、搅拌装置,所述釜体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釜体被L形板分离成加料室和反应室,所述加料室顶部设有加药装置、加液装置和喷淋装置,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长方体小孔,所述侧壁内部紧密地安装有一块可移动的挡板,所述加料室底部上开设有搅拌轴安装口,所述搅拌轴通过所述安装口延伸至所述反应室内部,所述反应室底部装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检测系统相连;釜体外部安装有可视窗口与控制面板,所述釜体夹层内装有冷却管。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装置上设有可伸缩的加药管,可伸缩的加药管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所述加液装置包括加液管和流量控制系统;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管和流量与时间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室内设有液位和温度监测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的长度大于长方体小孔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安装口上装有胶套。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上交错分布有搅拌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片为折叶式。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室内壁、加料室内壁、搅拌轴和搅拌叶片均涂有防腐涂层。

更进一步的,所述L形板连接端为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高乌甲素乙酰化反应加料时间需要大约1.5-3h,反应时间大约需要0.5h,通过将加料室和反应室分离,可最大程度地缩短加料和反应的时间差,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时间;通过控制面板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药装置上可伸缩的加药管可使粉末状的固态反应物尽可能地接触液体反应物液面投加,降低粉末状固态反应物的扩散,可用于需要特定反应温度范围的固液反应或液液反应,所以该种用于高乌甲素乙酰化或者其他类似的固液反应或液液反应的反应釜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L形板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加药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釜体;2、机架;3、电机;4、搅拌轴;5、搅拌叶片;6、喷淋装置;7、加液装置;8、加药装置;9、出液管;10、挡板;11、小孔;12、冷却管;13、L形板;14、加料室;15、反应室;16、液位和温度检测系统;17、加液管;18、流量控制系统;19、第一套管;20、第二套管;21、第三套管;22、喷淋管;23、流量与时间控制系统;24、喷头;25、检测系统;26、控制面板;27、可视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乌甲素乙酰化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机架2、搅拌装置,釜体1固定安装在机架2上,釜体1被L形板13分离成加料室14和反应室15,加料室14顶部设有加药装置8、加液装置7和喷淋装置6,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长方体小孔11,侧壁内部紧密地安装有一块可移动的挡板10,加料室14底部上开设有搅拌轴4安装口,搅拌轴4通过所述安装口延伸至反应室15内部,反应室15底部装有出液管9,出液管9与检测系统25相连;釜体1外部安装有可视窗口27与控制面板26,釜体1夹层内装有冷却管12,以上所述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

更具体而言,处理后的N-脱乙酰基高乌甲素通过加液装置7进入釜体1加料室14,加药装置8的加药管由控制面板26控制伸长到接近液面后,DMAP(4-二甲氨基吡啶)和三乙胺分别从加药管进入釜体1加料室14,经过加料室14搅拌装置将固液反应物混合均匀后,乙酰氯(或者乙酸酐)通过喷淋装置6不断滴加进釜体1加料室14,1.5-3h后,加料室14侧壁内部的可移动挡板10在控制面板26的控制下往上移动,露出加料室14侧壁上开设的长方体小孔11,混合好的反应物从长方体小孔11流入反应室15。反应物流入反应室15后,新的液体和固体反应物开始进入加药室14混合的同时,反应物在反应室15内边搅拌边进行反应。等待反应时间结束时,控制面板26控制反应室15底部的出液管9开启,反应物从出液管9流出,新的混合好的固液反应物滴加混合结束后从加料室14侧壁的长方体小孔11流入反应室15,新的反应过程开始。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釜的控制面板26对反应釜部件的活动以及反应物加料量、反应温度等进行全自动控制。本实用新型改进于:通过将加料室14和反应室15分离,可最大程度地缩短加料和反应的时间差,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时间;通过控制面板26对生产全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药装置8上可伸缩的加药管可使粉末状的固态反应物尽可能地接触液体反应物液面投加,降低粉末状固态反应物的扩散。若反应需要特定反应温度范围,可在冷却管中通入同等温度的冷介质或热介质实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