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3903发布日期:2019-05-15 23:17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能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排渣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能器。



背景技术:

自清洗过滤器是一种依次利用粗滤网和细滤网拦截水中的大颗粒渣质和小颗粒渣质,并可自动清洗排污的精密设备。

在过滤过程中,细滤网的内层杂质逐渐堆积,它的内外两侧就形成了一个压差,当这个压差或设备内的杂质沉积程度达到预设值时,过滤器便会启动自动清洗的程序。在完成清洗的同时排污阀会被开启,清理出来的渣质和污水会在压力的作用下直接从排污阀处排出,这样的排放方式使得过滤器在排渣的过程中会承受很大的后坐力,足以震动设备从而造成设备损坏,并且会产生很大的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消能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清洗后的过滤器在带压力排放渣质和污水时,会使过滤器承受很大的后坐力,从而容易损坏过滤器并产生噪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消能器,包括空心管体,所述空心管体包括侧板及用于密封侧板两端的端板;

所述空心管体的一端的端板处开设有进水口,所述空心管体的另一端的端板处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所处的高度大于进水口所处的高度;所述进水口与过滤器的排污阀门连接;

所述空心管体的内部为消能腔,所述消能腔用于储存污水并利用储存的污水吸收消化过滤器排出的污水所带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口的高度尺寸和进水口的高度尺寸均不大于端板高度尺寸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未与第一出水口连接的一端密封,出水管位于下方的侧壁处开设有第二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出水口的面积至少为进水口的面积的两倍。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未与进水口连接的一端与过滤器的排污阀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消能腔的内侧壁处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材质为硅胶或海绵。

进一步地,所述消能腔的侧壁处开设有排污口及排污口盖。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及排污口盖设置于消能腔位于下方的侧壁处。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口盖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排污口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排污口盖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旋予排污口处。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消能器,包括空心管体,所述空心管体包括侧板及用于密封侧板两端的端板;所述空心管体的一端的端板处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过滤器的排污阀门连接,污水和渣质从进水口排入消能腔内;所述空心管体的另一端的端板处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污水和渣质从第一出水口排出;所述第一出水口所处的高度大于进水口所处的高度,所述空心管体的内部为消能腔。这样的设置使得过滤器自清洗后的污水和渣质可以先从进水口排进空心管体内,然后污水和渣质先会被储存在消能腔内,用于吸收消化后续进入空心管体内的污水所带的压力;待污水和渣质的高度上升至第一出水口所处的高度处后,高于第一出水口的污水和渣质从第一出水口排出空心管体外,使得过滤器不会受到后坐力,有效地防止过滤器因震动而损坏,并减少甚至消除了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消能器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消能器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消能器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消能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消能器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消能器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板;

2、端板;

3、进水口;

4、第一出水口;

5、消能腔;

6、出水管;

7、第二出水口;

8、进水管;

9、缓冲垫;

10、排污口;

11、排污口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本新型提供了一种消能器,用于吸收消化过滤器自清洗后排出的污水所带的压力,以防止过滤器因受到后坐力而震动损坏,并较少甚至消除噪音。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消能器包括空心管体,所述空心管体可以由金属制成,亦可以由塑料制成,金属制成使得空心管体不容易损坏,塑料制成使得空心管体的质量更轻巧。所述空心管体的形状可以为圆柱形,亦可以为长方体形。所述空心管体包括侧板1及用于密封侧板1两端的端板2。若空心管体为圆柱体,则侧板1为环形板,端板2为与侧板1所围成的环形尺寸相适配的圆形板。若空心管体为长方体柱,则侧板1具有四个面,端板2为与侧板1围成的方形尺寸相适配的方形板。若空心管体由金属制成,则侧板1与两个端板2的连接可以通过焊接,若空心管体由塑料制成,则侧板1与两个端板2的连接可以通过热熔连接,或者不管空心管体是由金属制成还是由塑料制成,空心管体一体成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管体的长度可以根据过滤器自清洗后所排出的污水所带的压力值做调整,以使得污水所带的压力能够完全在空心管体内被吸收消化。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管体的一端的端板2处开设有进水口3,所述进水口3与过滤器的排污阀门连接,污水和渣质可以从进水口3进入空心管体内。所述空心管体的未设有进水口3的一端的端板2处开设有第一出水口4,污水和渣质可以从第一出水口4排出空心管体外。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口4所处的高度大于进水口3所处的高度。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出水口4和进水口3之间存在高度差,带有压力的污水从进水口3排入空心管体内时,污水和渣质先会被进水口3所正对处的端板2部分挡住,然后打落至空心管体最低处,并存储在空心管体内,此时污水在空心管体内的水位低于进水口3的所处高度;进水口3处持续排进污水和渣质,待污水在空心管体内的水位上升至淹没进水口3时,后续再从进水口3排进空心管体内的污水和渣质所带的压力被存储在空心管体内的污水吸收消化;当污水的水位持续上升至第一出水口4的所处高度处后,继续排进空心管体内的污水和渣质会使水位继续上升至高于第一出水口4的所处高度,此时高出第一出水口4的污水和渣至会从第一出水口4缓慢地排出空心管体外,此时的污水和渣质不带有压力。可以有效地防止过滤器因受到后坐力而震动损坏,并较少甚至消除噪音。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排污的速度,所述第一排水口的最低点即为进水口3的最高点。这样的设置使得污水在空心管体内的水位上升至淹没进水口3时,即为污水的水位上升至第一出水口4的所处高度处时,继续排进空心管体内的污水和渣质所带的压力便会被消化吸收,且这些污水和渣质会使水位继续上升至高于第一出水口4的所处高度,此时高出第一出水口4的污水和渣至会从第一出水口4缓慢地排出空心管体外。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管体的内部为消能腔5,所述消能腔5用于储存污水并利用储存的污水吸收消化过滤器排出的污水所带的压力。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口4的高度尺寸和进水口3的高度尺寸均不大于端板2高度尺寸的一半。这样的设置使得进水口3的最高点所处高度始终不高于第一出水口4的最低点所处高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口4连通有出水管6,所述出水管6未与第一出水口4连接的一端密封,出水管6位于下方的侧壁处开设有第二出水口7。高于第一出水口4的污水和渣质首先会从第一出水口4排出,并流至出水管6的第二出水口7处,最后受到重力的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落下。这样的设置使得污水和渣质最终排出空心管体的方向与排进空心管体的方向垂直,能够在最终排出空心管体的时候,完全消除了污水和渣质所带的横向且剩余不多的压力。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水口7的面积至少为进水口3的面积的两倍。这样的设置使得从进水口3排进的污水可以尽可能迅速地从第二出水口7排出空心管体外。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3连通有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未与进水口3连接的一端与过滤器的排污阀门连接。这样的设置更加便于消能器与过滤器的排污阀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消能腔5的内侧壁处设置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垫9的材质为硅胶或海绵。这样的设置能够在污水还未没过进水口3前,缓解带有压力的污水和渣质冲至进水口3所正对的端板2部分时所产生的冲击力。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消能腔5的侧壁处开设有排污口10及排污口盖11。这样的设置可以将消能腔5内存储的污水和渣质排出,从而清理消能腔5,防止消能腔5内的渣质堵塞进水口3、第一出水口4或第二出水口7。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污口10及排污口盖11设置于消能腔5位于下方的侧壁处。这样的设置可以无需将消能器从过滤器上取下,就可以将消能腔5内存储的污水和渣质排出,从而清理消能腔5,防止消能腔5内的渣质堵塞进水口3、第一出水口4或第二出水口7。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污口盖11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排污口10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排污口盖11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旋予排污口10处。这样的设置使得排污口盖11旋于排污口10处时,能够完全密封排污口10,防止消能器在工作时出现漏水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