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0891发布日期:2019-04-09 22:5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洒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厨房用抽拉式花洒,大多数包括手柄部和头部,手柄部多是直管状,头部处设有带切换功能的开关装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03853191U,名称为“一种抽拉式龙头花洒”所公开的结构,该结构如果用握持花洒的手对开关装置进行操控显得较为费劲,不能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因此实用新型一种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花洒结构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花洒结构,其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结构简单,功能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花洒结构,包括管状的壳体、活动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切换机构及活动设于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切换机构联动的切换开关,所述壳体内具有进水水路、与所述进水水路连通的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水路,所述切换机构在所述切换开关的控制下切换地打开所述第一出水水路和打开所述第二出水水路,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转向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具有一转向角,所述切换开关设于所述转向段上,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切换芯和转向块,所述转向块设于所述壳体的转向段内并在所述切换开关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切换芯切换地打开所述第一出水水路和打开所述第二出水水路。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为直管段,并且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所述转向角的角度范围为90°-120°。

优选的,所述切换开关设于所述转向段的外角处,所述切换开关为按钮,按压所述按钮时,所述按钮由所述转向段的外角往所述转向段的内角方向运动,并且所述按钮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65°。

优选的,所述切换芯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段中,所述转向块在所述切换开关的驱动下向靠近所述第一段的方向运动或远离所述第一段的方向运动,所述转向块往靠近所述第一段的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切换芯打开所述第一出水水路,所述转向块往远离所述第一段的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切换芯打开所述第二出水水路。

优选的,所述转向块为一摆动块,所述摆动块上具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相抵接时带动所述摆动块往靠近所述第一段的方向摆动,所述切换开关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抵接时带动所述摆动块往远离所述第一段的方向摆动。

优选的,所述切换开关为按钮,所述按钮包括按键和摆动设置在所述按键上的推杆,所述推杆摆向所述第一段时,所述推杆的抵接端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相抵接;所述推杆摆向所述第二段时,所述推杆的抵接端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抵接,还包括一作用于所述按键以对所述按键进行复位的第一弹性件,和一作用于所述推杆上以对所述推杆进行复位的第二弹性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均设有用于引导所述推杆的抵接端滑入所述第一和第二凹槽底壁的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形成一波峰,波峰的两侧构成所述导向斜面,所述推杆在复位状态下与所述导向斜面靠近所述波峰的一端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切换芯为切换轴,所述切换轴可轴向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段中,所述切换轴的一端设有用于切换开闭所述第一出水水路和所述第二出水水路的封堵头,所述切换轴远离所述封堵头的一端与所述转向块可活动地连接配合,所述转向块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切换轴远离所述封堵头的一端设有一缩颈部,所述连接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缩颈部的尺寸,所述缩颈部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应并可相对所述连接孔径向活动。

优选的,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作用于所述切换芯或所述转向块以使得所述切换芯往打开所述第一出水水路和所述第二出水水路的其中一水路的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上远离所述转向段的一端设有进水接头,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转向段的一端设有出水面盖,所述第二段内设有分水座,所述进水接头与所述分水座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出水面盖上形成有中心出水腔和围绕在所述中心出水腔外围的边缘出水腔,所述中心出水腔的底壁上设有中心出水孔,所述边缘出水腔的底壁上设有边缘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水路通向所述中心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水路通向所述边缘出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转向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具有一转向角,将切换开关设于转向段上,操作感更舒适,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2、切换机构包括切换芯和转向块,转向块设于壳体的转向段内并在切换开关的驱动下带动切换芯切换地打开第一出水水路和打开第二出水水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功能可靠。

3、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转向角的角度范围为90°-120°,切换开关设于转向段的外角处,这样设计十分符合人体工程学。

4、切换开关为按钮,按钮包括按键和摆动设置在按键上的推杆,推杆摆向第一段时,推杆的抵接端与第一抵接部相抵接,从而可以带动转向块往靠近第一段方向运动;推杆摆向第二段时,推杆的抵接端与第二抵接部相抵接,从而可以带动转向块往靠近第二段方向运动,还包括一作用于所述按键以对所述按键进行复位的第一弹性件,和一作用于所述推杆上以对所述推杆进行复位的第二弹性件,设计构思十分巧妙,新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花洒结构的整体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花洒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花洒结构的剖视图,此时为初始状态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花洒结构的剖视图,此时为第一次按压按钮的状态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花洒结构的剖视图,此时为第一次按压按钮后,按钮复位时的状态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花洒结构的剖视图,此时为第二次按压按钮的状态图;

图7为图4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中:

10-壳体;11-进水水路;12-第一出水水路;13-第二出水水路;14-第一段;15-转向段;16-第二段;

20-切换开关(按钮);21-按键;22-推杆;23-第一弹性件;24-第二弹性件;

30-切换机构;31-切换芯(切换轴);311-封堵头;312-缩颈部;32-转向块(摆动块);321-第一抵接部(第一凹槽);322-第二抵接部(第二凹槽);323-导向斜面;324-连接孔;

40-第三弹性件;

50-进水接头;

60-分水座;61-中空腔体;

70-连接管;

80-出水面盖;81-中心出水腔;811-中心出水孔;82-边缘出水腔;821-边缘出水孔;

90-连接套;

100-气泡发生器;

α-转向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花洒结构,包括管状的壳体10、活动设于壳体10内的切换机构30及活动设于壳体10上且与切换机构30联动的切换开关20,壳体10内具有进水水路11、与进水水路11连通的第一出水水路12和第二出水水路13,切换机构30在切换开关20的控制下切换地打开第一出水水路12和打开第二出水水路13,壳体1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段14、转向段15和第二段16,第一段14和第二段16具有一转向角α,切换开关20设于转向段15上,切换机构30包括切换芯31和转向块32,转向块32设于壳体10的转向段15内并在切换开关20的驱动下带动切换芯31切换地打开第一出水水路12和打开第二出水水路13。

本实施例中,第一段14和第二段16为直管段,并且第一段14和第二段16之间的转向角α的角度范围优选为90°-120°,切换开关20设于转向段15的外角处,这样设计操作十分省力,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本实施例中,切换开关20为按钮20,按压按钮20时,按钮20由转向段15的外角往转向段15的内角方向运动,并且按钮20运动方向与第二段16之间的夹角范围优选为25°-65°。

本实施例中,切换芯31可活动地设于第二段16中,转向块32在切换开关20的驱动下向靠近第一段14的方向运动或远离第一段14的方向运动,转向块32往靠近第一段14的方向运动时带动切换芯31打开第一出水水路12,转向块32往远离第一段14的方向运动时带动切换芯31打开第二出水水路1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转向块32为一摆动块32,摆动块32上具有第一抵接部321和第二抵接部322,切换开关20与第一抵接部321相抵接时带动摆动块32往靠近第一段14的方向摆动,切换开关20与第二抵接部322相抵接时带动摆动块32往远离第一段14的方向摆动。

本实施例中,按钮20包括按键21和摆动设置在按键21上的推杆22,推杆22摆向第一段14时,推杆22的抵接端与第一抵接部321相抵接,从而可以带动摆动块32往靠近第一段方向运动;推杆22摆向第二段16时,推杆22的抵接端与第二抵接部322相抵接,从而可以带动摆动块32往靠近第二段方向运动,还包括一作用于按键21以对按键21进行复位的第一弹性件23,和一作用于推杆22上以对推杆22进行复位的第二弹性件24,第一弹性件23和第二弹性件24优选为压缩弹簧,当然其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弹性构件,如弹片。

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321和第二抵接部322分别为第一凹槽321和第二凹槽322,第一凹槽321和第二凹槽322上均设有用于引导推杆22的抵接端滑入第一和第二凹槽322底壁的导向斜面323。具体的,第一凹槽321和第一凹槽322之间形成一波峰,波峰的两侧构成导向斜面323,推杆22在复位状态下与导向斜面323靠近波峰的一端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切换芯31为切换轴31,切换轴31可轴向滑动地设于第二段16中,切换轴31的一端设有用于切换开闭第一出水水路12和第二出水水路13的封堵头311,切换轴31远离封堵头311的一端与转向块32可活动地连接配合,具体的,转向块32上设有连接孔324,切换轴31远离封堵头311的一端设有一缩颈部312,连接孔324的尺寸大于缩颈部312的尺寸,缩颈部312与连接孔324相对应并可相对连接孔324径向活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弹性件40,第三弹性件40作用于切换芯31以使得切换芯31往打开第一出水水路12的方向移动,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当进水水路11止水后,切换芯31可以在第三弹性件40的作用下打开第一出水水路12,这样每次开启出水后,水流都是从第一出水水路12流出,由于本实施例第一出水水路12流出的水为气泡水(如下文所述的),从而使得每次开启出水时均是气泡水模式,避免开启时水流为花洒水模式导致水流飞溅到不该飞溅到的地方。

本实施例中,第一段14上远离转向段15的一端设有进水接头50,进水接头50与供水管(未图示)接通,第二段16内设有分水座60,进水接头50与分水座60之间通过折弯的连接管70连接,切换芯31可活动地设置在分水座60中以切换开闭第一出水水路12和第二出水水路13。

本实施例中,第二段16远离转向段15的一端设有出水面盖80,出水面盖80上形成有中心出水腔81和围绕在中心出水腔81外围的边缘出水腔82,中心出水腔81的底壁上设有中心出水孔811,边缘出水腔82的底壁上设有边缘出水孔821,第一出水水路12通向中心出水孔811,第二出水水路13通向边缘出水孔821,中心出水腔81中设有用于形成气泡水的气泡发生器100。本实施例中,分水座60与出水面盖80通过连接套90固定连接,出水面盖80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连接在第二段16远离转向段15的一端处。

本实施例中,中心出水腔81的顶端开口形成第一出水水路12的进水口,分水座60中设有上下贯通的中空腔体61,切换芯31贯穿中空腔体61,中空腔体61的底端开口形成第二出水水路13的进水口并与中心出水腔81的顶端开口位置相对应,切换芯31的底端在与中空腔体61的底端开口相密封配合的位置和与中心出水腔81的顶端开口相密封配合的位置之间活动,中空腔体61的侧壁设有与边缘出水腔82相连通的过流孔(未图示)。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简述如下:

如图3所示,此时为花洒通水后未按压按钮20的初始状态,切换芯31在第三弹性件40的作用下打开第一出水水路12,进水水路11的水经由第一出水水路12流至中心出水腔81并由中心出水孔811流出气泡水(其中沿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

如图4所示,当第一次按压按钮20,此时,按钮20的推杆22与第二抵接部322抵接配合,从而带动转向块32往远离第一段14的方向运动,转向块32进而带动切换轴31向下滑动,从而打开第二出水水路13,进水水路11的水经由第二出水水路13流至边缘出水腔82并由边缘出水孔821流出花洒水(即所谓的洗涤水)(其中沿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从而实现一次出水模式的切换。

如图5所示,图5是在图4的基础上,释放了对按钮20的按压,按钮20在第一弹性件23的作用下复位,推杆22在第二弹性件24的作用下复位,此时,由于切换轴31仍然受到进水水压的作用保持在打开第二出水水路13的位置,转向块32也因此保持在远离第一段14的位置,故,推杆22复位后,推杆22上的抵接端与第一凹槽321上的导向斜面323相对应。

如图6所示,在图5的状态下,再次按压按钮20(第二次按压按钮20),此时,按钮20的推杆22与第一抵接部321抵接配合,从而带动转向块32往靠近第一段14的方向运动,转向块32进而带动切换轴31向上滑动,从而打开第一出水水路12,进水水路11的水经由第一出水水路12流至中心出水腔81并由中心出水孔811流出气泡水(其中沿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从而再次实现一次出水模式的切换,如此往复循环。

当进水水流被切断后,也即进水水路11止水后,切换芯31可以在第三弹性件40的作用下重新打开第一出水水路12,这样每次开启出水后,水流都是从第一出水水路12流出以实现气泡水出水。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