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匹伐他汀中间体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5191发布日期:2019-05-24 22:0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匹伐他汀中间体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匹伐他汀中间体生产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工反应的一种常用设备,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医疗、食品等行业,匹伐他汀中间体在生产时反应釜是必须设备,现有的反应釜多为铁质材料制成,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反应釜会发生腐蚀从而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匹伐他汀中间体生产用反应釜,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匹伐他汀中间体生产用反应釜,包括釜体、支架、电机、搅拌叶片、进料口、出料管,所述釜体上焊接有角铁,支架焊接在角铁上,接地线缠绕在支架上,且接地线的一端与角铁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地面,支架上开设有放置槽,锌块安装在放置槽内,所述釜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及泄压阀,釜体的顶部设有垫板,垫板的底部安装有警示装置,垫板上设有螺栓安装的电机,电机与搅拌轴连接,且搅拌轴延伸至釜体内,搅拌轴上焊接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中部为中空设计,搅拌叶片内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搅拌轴连接,另一端与滑块连接,滑块套设在搅拌叶片上,且滑块能沿搅拌叶片进行前后移动,所述釜体的底部焊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上焊接有疏通管。

优选的,所述警示装置包括固定筒、套筒、第二弹簧,固定筒通过螺钉安装在釜体的顶部,套筒安装在固定筒内,且套筒的顶部与垫板抵接,第二弹簧一端与固定筒连接,另一端与套筒连接,随着第二弹簧的伸长、收缩,套筒在固定筒内进行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套筒上涂抹黄色荧光粉。

优选的,所述釜体、角铁、支架均采用铁质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疏通管倾斜向上设计,疏通管处安装有丝堵,疏通管为常闭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支架上的锌块的金属活性大于釜体、角铁、支架的金属活性,因此在发生腐蚀时,先腐蚀锌块从而对釜体进行保护,提高了釜体的使用寿命;搅拌叶片在进行搅拌时,滑块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动在搅拌叶片的最外端,停止搅拌时,滑块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靠近搅拌轴处移动,从而对搅拌叶片上杂物进行清理;电机运行时会产生震动,若垫板因震动出现松动、侧滑时,垫板底部固定筒内套筒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弹出,从而及时提醒人们;疏通管的设计能在出料管出现堵塞时,进行快速疏通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匹伐他汀中间体生产用反应釜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匹伐他汀中间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搅拌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匹伐他汀中间体生产用反应釜的支架及角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匹伐他汀中间体生产用反应釜的垫板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匹伐他汀中间体生产用反应釜的警示装置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5所示,一种匹伐他汀中间体生产用反应釜,包括釜体9、支架5、电机1、搅拌叶片8、进料口3、出料管6,所述釜体9上焊接有角铁4,支架5焊接在角铁4上,接地线12缠绕在支架5上,且接地线12的一端与角铁4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地面,支架5上开设有放置槽,锌块13安装在放置槽内,所述釜体9的顶部设有进料口3及泄压阀2,釜体9的顶部设有垫板11,垫板11的底部安装有警示装置16,警示装置16包括固定筒18、套筒19、第二弹簧17,固定筒18通过螺钉安装在釜体9的顶部,套筒19安装在固定筒18内,且套筒19的顶部与垫板11抵接,第二弹簧17一端与固定筒18连接,另一端与套筒19连接,随着第二弹簧17的伸长、收缩,套筒19在固定筒18内进行上下移动,套筒上涂抹黄色荧光粉,垫板11上设有螺栓安装的电机1,电机1与搅拌轴10连接,且搅拌轴10延伸至釜体9内,搅拌轴10上焊接有搅拌叶片8,搅拌叶片8中部为中空设计,搅拌叶片8内安装有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的一端搅拌轴10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4连接,滑块14套设在搅拌叶片8上,且滑块14能沿搅拌叶片8进行前后移动,所述釜体9的底部焊接有出料管6,出料管6上焊接有疏通管7,疏通管倾斜向上设计,疏通管处安装有丝堵,疏通管为常闭状态,釜体、角铁、支架均采用铁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支架5上的锌块13的金属活性大于釜体9、角铁4、支架5的金属活性,因此在发生腐蚀时,先腐蚀锌块13从而对釜体9进行保护,提高了釜体9的使用寿命,搅拌叶片8在进行搅拌时,滑块1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移动在搅拌叶片8的最外端,停止搅拌时,滑块14在第一弹簧15的作用下向靠近搅拌轴10处移动,从而对搅拌叶片8上杂物进行清理,电机1运行时会产生震动,若垫板11因震动出现松动、侧滑时,垫板11底部固定筒18内套筒19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弹出,从而及时提醒人们。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