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纯水生产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5718发布日期:2019-05-17 20:34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纯水生产用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纯水生产用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超纯水,又称UP水,是指电阻率达到18欧姆·厘米(25℃)的水。这种水中除了水分子外,几乎没有什么杂质,更没有细菌、病毒、含氯二噁英等有机物,当然也没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就是几乎去除氧和氢以外所有原子的水,可以用于超纯材料(半导体原件材料、纳米精细陶瓷材料等)应用蒸馏、去离子化、反渗透技术或其它适当的超临界精细技术的制备过程,超纯水的制备之前需要经过简单的预处理,预处理包括过滤过程,便于将杂质与水分离,为下一步工序提供便利,现有的过滤装置常使用滤筒进行粗过滤,长时间使用后会堵塞过滤,降低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滤筒常时间使用后滤孔会堵塞,从而影响过滤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超纯水生产用过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纯水生产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所述过滤桶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桶盖,桶盖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电机,且旋转轴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刷头,刷头接触有滤筒,滤筒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安装在过滤桶的底部内壁上,过滤桶的内壁设置有环形水管,环形水管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喷头,且环形水管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桶盖的顶部开设有圆孔和进水口,进水口位于滤筒的上方,且圆孔内插设有进水管。

优选的,所述环形水管为圆环形,且环形水管的外壁与过滤桶的内壁焊接固定,环形水管的内圈的直径大于滤筒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为圆柱形,且固定块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安装有轴承,轴承的中部插设有固定轴,固定轴的顶端连接有滤筒。

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在桶盖的顶部,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旋转轴带动刷头刷洗滤筒的内壁,将内壁堵塞的杂质刷洗掉,并且通过环形水管为喷头供水,使多个喷头将水喷洒在滤筒上,利用水压将杂质冲掉,从而提高过滤效率,减少了滤筒的更换次数,操作简便,结构简单,较为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纯水生产用过滤装置的结构剖面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超纯水生产用过滤装置的结构剖面俯视图。

图中:1过滤桶、2桶盖、3旋转轴、4电机、5固定杆、6刷头、7滤筒、8固定轴、9环形水管、10喷头、11进水管、12固定块、13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超纯水生产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1,过滤桶1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杆,过滤桶1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且过滤桶1的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有桶盖2,桶盖2开设有通孔、圆孔和进水口,进水口位于滤筒7的上方,且圆孔内插设有进水管11,通孔内插设有旋转轴3,旋转轴3的一端设置有电机4,电机4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在桶盖2的顶部,且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旋转轴3,旋转轴3的两侧各焊接有三根固定杆5,固定杆5远离旋转轴3的一端胶合有刷头6,刷头6的刷毛接触有滤筒7的内壁,滤筒7的底部接触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安装在过滤桶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块12为圆柱形,且固定块12开设有凹槽,滤筒7的底部位于凹槽内,凹槽的底部安装有轴承13,轴承13的中部插设有固定轴8,固定轴8的顶端插设在滤筒7底部开设的盲孔中,过滤桶1的内壁焊接有环形水管9,环形水管9为圆环形,环形水管9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喷头10,喷头10围成上、中、下三圈,每圈的喷头10数量一致,且上和下两个圈的喷头都与环形水管9产生弧度,喷头10为高压喷头,且环形水管9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11。

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水口将水通入滤筒7中,水通过滤筒7过滤后进入过滤桶1中,经出水口流出,将电机4通电,带动旋转轴3旋转,使固定杆5带动刷头6刷动滤筒7的内壁,避免滤筒7长时间使用后,杂质堵住滤筒7的滤孔,刷头6可将滤孔中的杂质刷下来,同时进水管11可将水通入环形水管9中,通过喷头10冲洗滤筒7,将杂质冲掉,配合刷头6一起将杂质从滤孔中除去,喷头10分三层,上面的一圈喷头10喷嘴朝向滤筒7的上部分,中间的一圈喷头10正对滤筒7冲洗滤筒7的中间部分,下面的一圈的喷头10斜向下朝向滤筒7的下部分,提高清洁滤筒7的效率,利用水压将杂质清掉,保证过滤后的水的质量,减少了滤筒的更换次数,操作简便,结构简单,可将杂质等悬浮物过滤掉,为下一步的蒸馏工序提供便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