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房花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7204发布日期:2019-05-03 20:1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厨房花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花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厨房花洒,由于水幕出水口所对应的出水面为水平面,当水从水幕出水口流出时沿着水平面喷出形成水幕,水幕形成的效果较差,尤其是在水压较大时,无法形成水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厨房花洒,其克服了背景技术的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厨房花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花洒本体,它设有进水通道;

分水体,它安装在花洒本体内且其设有第一分水孔和第二分水孔;

切换机构,它安装在花洒本体且能使进水通道切换接通第一分水孔和第二分水孔;

出水组件,它包括安装在花洒本体的出水面盖和出水体,出水面盖设有花洒出水口和贯穿槽,花洒出水口与第一分水孔相接通,出水体包括竖直部和向外周凸设的侧部,竖直部穿过贯穿槽与花洒本体相连接,竖直部与贯穿槽之间形成水幕出水口,水幕出水口与第二分水孔相接通,侧部位于水幕出水口下方且与水幕出水口相对应,竖直部与侧部过渡处为弧形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弧形面之弧度为15-30度。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花洒本体内还设置有用于限定水幕出水口之流量的流量限定机构,该限定机构位于分水体与出水组件之间。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流量限定机构包括限流板和能随水压变化而形变的限流圈,限流板开设有分别与第一分水孔和第二分水孔相接通的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限流圈套接在限流板上且位于第二过水孔上方,出水体之竖直部穿过贯穿槽与限流板相连接。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限流板顶面向上凸设有环形的突起,第二过水孔位于突起外周,限流圈套接在突起外。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出水体之竖直部设有刀片水出水口,限流板还设有刀片水过水通道,刀片水过水通道两端分别与第二分水孔和刀片水出水口相接通。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限流板向下凸设有凸柱,凸柱内形成刀片水过水通道,凸柱外周设有第二连接部,出水体之竖直部设有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以将出水体之竖直部与限流板活动连接。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出水体之竖直部开设有与刀片水出水口相接通的容置腔,第一连接部为卡环,卡环装接在容置腔腔壁顶端;第二连接部为卡槽,卡槽设有多个且上下间隔布置,凸柱伸入容置腔内且卡环与卡槽相卡接配合。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出水体之竖直部开设有与刀片水出水口相接通的容置腔,第一连接部为内螺纹,内螺纹设置在容置腔之腔壁;第二连接部为外螺纹,凸柱伸入容置腔内且内外螺纹相螺接配合。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切换机构包括花洒水按钮、水幕水按钮、切换杆、摆杆,切换杆活动装接在花洒本体内,摆杆转动装接在花洒本体内且传动连接切换杆,水幕水按钮安装在花洒本体外侧且传动连接切换杆,花洒水按钮安装在花洒本体外侧且传动连接摆杆;切换杆外周设有密封堵头,花洒本体还设有与第一分水孔相连通的第一切换通道、与第二分水孔相连通的第二切换通道,切换杆活动带动密封堵头密封第一切换通道或第二切换通道以使二切换通道切换接通进水通道。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出水体之竖直部与侧部过渡处为弧形面,利用粘壁效应,水从水幕出水口流出并经过弧形面后再喷出,使得水幕形成的效果好,尤其是在水压较大时,水幕效果更加稳定。

2.弧形面之弧度为15-30度,水幕形成效果更好。

3.由于该厨房花洒设置有用于限定水幕出水流量的流量限定机构,使得水幕出水口的出水流量保持稳定,不会随着水压大小的变化而受影响。

4..流量限定机构包括限流板和能随水压变化而形变的限流圈,限流圈套接在限流板上且位于第二过水孔上方,当水压较大时,限流圈产生形变而使宽度变大,进而能部分或全部遮挡第二过水孔,以减小第二过水孔的过水截面积;当水压较小时,限流圈未产生形变或形变较小,使得第二过水孔的过水截面积较大,以保证水幕出水口的流量稳定。

5.出水组件还设有刀片水出水口,刀片水过水通道两端分别与第二分水孔和刀片水出水口相接通,使得水幕水和刀片刀片水能同时生成并流出。

6.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以将出水体之竖直部与限流板活动连接,使得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出水体的高度进而调节水幕出水口与侧部顶面之间的距离,以控制水幕直径大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厨房花洒的整体示意图。

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厨房花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厨房花洒的纵向剖视图之一。

图4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厨房花洒的纵向剖视图之二。

图5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体与限流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出水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7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水幕水和刀片水出水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花洒水出水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8,一种厨房花洒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厨房花洒,它包括花洒本体100、分水体200、切换机构、出水组件。

花洒本体100设有进水通道110。

本实施例中,花洒本体100还设有第一切换通道120与第二切换通道130。

分水体200安装在花洒本体100内且其设有第一分水孔210和第二分水孔 220,第一分水孔210与第一切换通道120相连通,第二分水孔220与第二切换通道130相连通。

切换机构安装在花洒本体100且能使进水通道110切换接通第一分水孔210 和第二分水孔220。

本实施例中,切换机构包括花洒水按钮300、水幕水按钮310、切换杆320、摆杆330。

切换杆320横向活动装接在花洒本体100内,切换杆320外周设有密封堵头321,密封堵头321在第一切换通道120与第二切换通道130之间活动以密封第一切换通道120或第二切换通道130。切换杆320活动带动密封堵头321活动以使二切换通道切换接通进水通道110。

摆杆330转动装接在花洒本体100内且传动连接切换杆320。如图2所示,摆杆330侧面设有凸耳331,另设有转轴332,转轴332安装在花洒本体100内且与凸耳331相配合。摆杆330上端设有第一传动槽333,摆杆330下端设有第二传动槽334。

水幕水按钮310安装在花洒本体100外侧且传动连接切换杆320。本实施例中,切换杆320右端穿过第二传动槽334且与水幕水按钮310相连接。

花洒水按钮300安装在花洒本体100外侧且传动连接摆杆330。如图3所示,花洒水按钮300穿过第一传动槽333再与花洒本体100活动连接,另设有弹性件340,弹性件340抵靠在花洒水按钮300与花洒本体100之间。

出水组件包括安装在花洒本体100的出水面盖430和出水体。

出水面盖430设有花洒出水410口和贯穿槽,花洒出水口410与第一分水孔210相接通。

出水体包括竖直部440和向外周凸设的侧部443,竖直部440穿过贯穿槽与花洒本体100相连接,竖直部440与贯穿槽之间形成水幕出水口420,水幕出水口420与第二分水孔220相接通,侧部443位于水幕出水口420下方且与水幕出水口420相对应,竖直部440与侧部443过渡处为弧形面444。

本实施例中,弧形面444之弧度为15-30度。弧形面之弧度为15-30度,水幕形成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花洒出水口410开设在出水面盖430之外周,贯穿槽位于出水面盖430之中心处。

本实施例中,出水体之竖直部440还设有刀片水出水口442。

本实施例中,出水体之竖直部440设有第一连接部。

本实施例中,出水体之竖直部440开设有与刀片水出水口442相接通的容置腔,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为卡环441,卡环441装接在容置腔腔壁顶端。

花洒本体100内还设置有用于限定水幕出水口420之流量的流量限定机构,该限定机构位于分水体与出水组件之间。由于该厨房花洒设置有用于限定水幕出水流量的流量限定机构,使得水幕出水口的出水流量保持稳定,不会随着水压大小的变化而受影响。

本实施例中,流量限定机构包括限流板500和能随水压变化而形变的限流圈600。

限流板500开设有分别与第一分水孔210和第二分水孔220相接通的第一过水孔510和第二过水孔520,限流圈600套接在限流板500上且位于第二过水孔520上方。出水体之竖直部440穿过贯穿槽且与限流板500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限流圈600为较软的橡胶材质,其柔软度较普通的橡胶高,其柔软度可达到40度左右,以较好的产生形变,普通橡胶的柔软度为80度左右。

本实施例中,限流板500顶面中心向上凸设有环形的突起530,第二过水孔 520位于突起530外周,限流圈600套接在突起530外。

本实施例中,限流板500还设有刀片水过水通道540,刀片水过水通道540 两端分别与第二分水孔520和刀片水出水口442相接通。

本实施例中,限流板500向下凸设有凸柱550,凸柱550为中空以形成刀片水过水通道540,凸柱550外周设有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以将出水体之竖直部440与限流板500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为卡槽551,卡槽551设有多个且上下间隔布置,凸柱550伸入容置腔内且卡环441与卡槽551相卡接配合。

或者,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可以为内螺纹,内螺纹设置在容置腔之腔壁;第二连接部为外螺纹,凸柱550伸入容置腔内且内外螺纹相螺接配合。

该厨房花洒的工作原理为:

按压花洒水按钮300,带动摆杆330上端向左移动,而摆杆330下端向右移动带动切换杆320向右移动以使密封堵头321密封第二切换通道130,进水通道 110与第一切换通道120相接通,水从进水通道110进入后经过第一切换通道 120、第一分水孔210、第一过水孔510再从出水面盖的花洒出水口410流出形成花洒水;

按压水幕水按钮310,带动摆杆330下端向左移动,摆杆330上端向右移动以对花洒水按钮300进行复位,同时切换杆320向左移动带动密封堵头321向左移动以密封第一切换通道120,进水通道110与第二切换通道130相接通,水从进水通道110进入后经过第二切换通道130、第二分水孔220、第二过水孔520 和刀片水过水通道540再从水幕出水口420和刀片水出水口442流出形成中间为刀片水和外围为水幕水。

当水压较大时,限流圈600在水压的作用下形变而使宽度变大,进而部分或全部遮挡第二过水孔520以减小第二过水孔520的过水截面积;当水压较小时,限流圈600未产生形变或形变较小,使得第二过水孔520的过水截面积较大,以保证水幕出水口420的流量稳定,以保证出水流量稳定在6L/min较佳。

当需要调节水幕直径时,只需上下移动出水体,以使卡环441卡在不同位置的卡槽551内,以改变出水体的高度进而调节水幕出水口420与出水体侧部 443顶面之间的距离,以控制水幕直径大小。

同时,由于出水体之竖直部440与侧部443过渡处为弧形面444,利用粘壁效应,水从水幕出水口420流出并经过弧形面444后再喷出,使得水幕形成的效果好,尤其是在水压较大时,水幕效果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