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0629发布日期:2019-04-03 01:00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布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



背景技术:

在环保项目的使用过程中,烟气粉尘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的工况中,由于各种燃烧条件的不稳定和不一致,工艺的多样化,烟气粉尘成分的复杂性,使得烟气粉尘的处理较为困难。引起除尘器布袋磨损的因素,主要由粉尘在高强压力下的磨削,高温引起的滤料变质,化学物质的高腐蚀。所以,影响除尘器布袋的主要因素就是布袋的滤料材质。目前普遍使用的布袋除尘器,使用的材料为聚丙烯、聚酯、聚苯硫醚、这些适合在中低温工况下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包括布袋本体,所述布袋本体包括玄武岩纤维层、聚四氟乙烯覆膜涂层以及透气层,所述玄武岩纤维层上端固定安装有聚四氟乙烯覆膜涂层,所述聚四氟乙烯覆膜涂层上端固定安装有透气层,且玄武岩纤维层、聚四氟乙烯覆膜涂层以及透气层为均匀等距排列,所述布袋本体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与固定套筒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且弹簧设置在滑槽内,所述第二圆环远离弹簧的一侧通过限位结构设置有第一圆环,且第一圆环设置在固定套筒内。

优选的,所述布袋本体外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插袋,所述插袋内固定安装有定型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环一侧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圆环外部四周的限位块以及开设在固定套筒内部四周的第二限位槽,且限位块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所述固定套筒一侧四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且第一限位槽与滑槽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有益效果在于:该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采用玄武岩纤维做滤袋滤布基材,采取针织的方式,然后用聚四氟乙烯覆膜涂层,形成一种复合纤维滤布,提高了滤材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高温运行环境中的抗变形和磨损能力,同时由于其表层的光滑性,因此不易积灰,清灰压力较低,容易自动脱落和清灰,降低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的布袋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布袋本体1、玄武岩纤维层101、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涂层102、透气层103、插袋2、定型条3、固定环4、拉手5、第一圆环6、第二圆环7、滑槽8、弹簧9、第一限位槽10、限位块11、第二限位槽12、固定套筒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新型玄武岩纤维除尘布袋,包括布袋本体1,布袋本体1外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插袋2,插袋2内固定安装有定型条3,布袋本体1包括玄武岩纤维层101、聚四氟乙烯覆膜涂层102 以及透气层103,玄武岩纤维层101上端固定安装有聚四氟乙烯覆膜涂层102,聚四氟乙烯覆膜涂层102上端固定安装有透气层103,且玄武岩纤维层101、聚四氟乙烯覆膜涂层102以及透气层103为均匀等距排列,定型条3的作用在于防止布袋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塌陷,玄武岩纤维层101、聚四氟乙烯覆膜涂层102的作用在于这两种材料采取针织的方式,形成一种复合纤维滤布,提高了滤材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高温运行环境中的抗变形和磨损能力,而且共同作用进一步提高透气性,使得装置本身润滑性良好,摩擦系数极低,过滤磨损较小,表面憎水性增强,形成表面微孔结构,进一步增加过滤效果。

布袋本体1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环4,固定环4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套筒13,固定套筒13内部开设有滑槽8,滑槽8内滑动设置有第二圆环7,第二圆环7与固定套筒13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9,且弹簧9设置在滑槽8内,第二圆环7远离弹簧9的一侧通过限位结构设置有第一圆环6,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一圆环6外部四周的限位块11以及开设在固定套筒13内部四周的第二限位槽12,且限位块11设置在第二限位槽12内,固定套筒13一侧四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0,且第一限位槽10与滑槽8相连通,且第一圆环6设置在固定套筒13内,第一圆环6一侧四周均固定安装有拉手5,第一圆环6的存在便是使得该除尘布袋能够连接不同的出风口,当需要拆卸第一圆环6时,利用拉手5压住第一圆环6,使得第一圆环6往弹簧 9的一侧移动,当限位块11脱离第二限位槽12后,转动第一圆环6 使得限位块11与第一限位槽10相平齐,随后取出第一圆环6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