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油烟净化器排烟口消除烟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0524发布日期:2019-11-25 22:24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工业油烟净化器排烟口消除烟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油烟净化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油烟净化器排烟口消除烟羽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油烟净化器是经过多次研究与实验,新一代研制出的zl系列高效静电油烟净化器,真正实现低空排放,排放口目测无油烟,完全超过了国家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做到了风阻小,噪声小,净化效率高等特点,采用分体式组合结构方式,易于安装,拆装,有利于保养,清洗,维护。

然而组合式工业油烟净化器应用于定型机废气治理,定型机废气温度有时高达180-200℃,排出废气通过水喷淋净化和冷凝器降温,可以把废气温度降至50℃左右,然后进入静电式净化器,通过静电净化器吸附废气中的油烟和颗粒物实现废气达标排放。但是由于净化后排放的废气中处于饱和状态中,在废气排出烟囱口时会因为温差原因凝结水汽出现烟羽的现象,影响城市环境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工业油烟净化器排烟口消除烟羽装置,达到了使废气在排出烟囱时成透明状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油烟净化器排烟口消除烟羽装置,包括废气收集装置、连接软管、静电净化装置、连通弯管、加热装置、通管、排放装置,所述废气收集装置右侧的出气端与连接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软管的另一端与静电净化装置左侧底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静电净化装置顶部的出气端与连通弯管的一端连通,且连通弯管的另一端与加热装置顶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加热装置右侧底部的出气端与通管的一端连通,且通管的另一端与排放装置左侧的底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内壁两侧的顶部分别与钢丝网除雾器的两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箱内壁的两侧且位于纲丝网除雾器的下方均连接有分流管,且两个分流管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多个散热管的两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加热翅片,所述加热箱的左侧连接有蒸汽接入口,且蒸汽接入口的右端与分流管一侧的中间位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加热箱正面的顶部底部均设置有维修窗,且维修窗上设置有锁道,所述锁道上设置有转轮。

优选的,所述排放装置包括排放筒,所述排放筒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棉,所述排放筒中间位置的内侧壁连接有十个导热杆,且十个导热杆以五个为一组相对于圆心对称分布,所述导热杆上设有电辅加热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对排放装置进行改进,通过分流管和散热管以及加热翅片的设置,通过蒸汽接入口使蒸汽通过分流管分散于各个散热管内,从而使净化后的废气通过蒸汽加热至80℃以上,使废气由50℃提高到80℃以上,使排入大气的饱和废气变为不饱和状态,烟气的透明度上升,从而解决烟囱冒烟羽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由于对排放装置进行改进,通过保温棉和导热杆以及电辅加热片的设置,能够使处于排放筒内部的废气保持恒温状态,从而避免了由于外界温度过低导致废气出现快速降温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废气在排放时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加热箱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排放筒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排放筒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废气收集装置、2连接软管、3静电净化装置、4连通弯管、5加热装置、6通管、7排放装置、50加热箱、51钢丝网除雾器、52分流管、53散热管、54加热翅片、55蒸汽接入口、56维修窗、57锁道、58转轮、71排放筒、72保温棉、73导热杆、74电辅加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油烟净化器排烟口消除烟羽装置,包括废气收集装置1、连接软管2、静电净化装置3、连通弯管4、加热装置5、通管6、排放装置7,废气收集装置1右侧的出气端与连接软管2的一端连通,连接软管2的另一端与静电净化装置3左侧底部的进气端连通,静电净化装置3顶部的出气端与连通弯管4的一端连通,且连通弯管4的另一端与加热装置5顶部的进气端连通,加热装置5包括加热箱50,加热箱50内壁两侧的顶部分别与钢丝网除雾器51的两侧固定连接,加热箱50内壁的两侧且位于纲丝网除雾器51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分流管52,且两个分流管52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多个散热管53的两端连通,散热管53的外表面套接有加热翅片54,加热箱5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蒸汽接入口55,且蒸汽接入口55的右端与分流管52一侧的中间位置连通,加热箱50正面的顶部底部均设置有维修窗56,且维修窗56上设置有锁道57,锁道57上设置有转轮58,加热装置5右侧底部的出气端与通管6的一端连通,且通管6的另一端与排放装置7左侧的底部连通,排放装置7包括排放筒71,排放筒71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温棉72,排放筒71中间位置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十个导热杆73,且十个导热杆73以五个为一组相对于圆心对称分布,导热杆73上设有电辅加热片74,本实用新型由于对排放装置7进行改进,通过分流管52和散热管53以及加热翅片54的设置,通过蒸汽接入口55使蒸汽通过分流管52分散于各个散热管53内,从而使净化后的废气通过蒸汽加热至80℃以上,使废气由50℃提高到80℃以上,使排入大气的饱和废气变为不饱和状态,烟气的透明度上升,从而解决烟囱冒烟羽的现象。

在使用时,只需将蒸汽通过蒸汽接入口55接入,将净化后的废气通过蒸汽加热至80℃以上,使废气由50℃提高到80℃以上,使排入大气的饱和废气变为不饱和状态,烟气的透明度上升,从而解决烟囱冒烟羽的现象。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由于对排放装置7进行改进,通过分流管52和散热管53以及加热翅片54的设置,通过蒸汽接入口55使蒸汽通过分流管52分散于各个散热管53内,从而使净化后的废气通过蒸汽加热至80℃以上,使废气由50℃提高到80℃以上,使排入大气的饱和废气变为不饱和状态,烟气的透明度上升,从而解决烟囱冒烟羽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由于对排放装置7进行改进,通过保温棉72和导热杆73以及电辅加热片74的设置,能够使处于排放筒71内部的废气保持恒温状态,从而避免了由于外界温度过低导致废气出现快速降温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废气在排放时一直处于不饱和状态。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