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过滤器中的排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9515发布日期:2019-06-22 00:40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过滤器中的排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空气过滤器中的排灰结构。



背景技术:

初效过滤器适用于空调系统的初级过滤,主要用于过滤5微米以上尘埃粒子。初效过滤器有板式、折叠式、袋式三种样式。

过滤器的外框是以坚固的防水板组成,用来固定已折叠完成的滤材。外框上对角线的设计能提供大过滤面积,并使内部滤材紧密的粘附在外框上。过滤器的四周皆以特殊的专业粘合胶水与外框粘合,能防止空气泄漏或因风阻压力造成破损的情况发生。一次性纸框过滤器的外框一般分为一般硬纸框和高强度摸切硬纸板,滤芯为打褶的纤维过滤材料内衬单面金属丝网,外型美观,结构坚固耐用。一般硬纸板外框用于制造非标规格的过滤器,可用于任意规格过滤器生产,高强度,不宜变形。高强度摸且硬纸板用于制造标准规格的过滤器,特点为规格精度高,美观成本低。如果用进口面纤维或合成纤维过滤材料,则其各项性能指标均可达到或超过进口过滤同产。

但是现在的板式初效空气过滤器的检修和过滤网的安装更换都非常麻烦,实用性不高,并且当过滤网上附着大量的杂质时,空气过滤的效果就会变差,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中的排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气流作用,使积存在过滤器底部的灰尘杂质自动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空气过滤器中的排灰结构,其特征在于,本过滤器包括筒状的壳体、端盖、一级滤板、二级滤板和转轴,所述端盖可拆卸连接在壳体的开口处,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内,所述一级滤板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一级滤腔,所述二级滤板外壁与一级滤板内壁之间形成二级滤腔,所述二级滤板内形成过滤腔,所述转轴位于过滤腔内,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连通一级滤腔的进气管,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连通过滤腔的出气管;

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一涡轮,所述涡轮的外圈通过轴承与出气管相连;

所述排灰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底部的转盘,所述转盘的上表面与一级滤板的底部之间、二级滤板的底部之间分别通过平面轴承相连,所述转盘与转轴固定相连;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一排灰管,所述转盘上开设有能够与排灰管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积灰孔,所述积灰孔与一级滤腔之间通过一入灰口一相通,所述积灰孔与二级滤腔之间通过一入灰口二相通,所述积灰孔与过滤腔之间通过一入灰口三相通。

现有的过滤器,均不能够对积存的灰尘和杂质进行主动排出,需要通过拆除过滤器对滤板进行清理或更换实现除杂,以确保空气过滤的效果。

本过滤器,利用间歇性对通排灰管与积灰孔的方式,使一级滤腔、二级滤腔、过滤腔内过滤掉的灰尘杂质和被刮条刮除的杂质能够在气流作用下排出,转盘旋转,在排灰管不与积灰孔对通时,灰尘堆积在转盘上表面,在排灰管与积灰孔对通时,气流作用,使灰尘和杂质快速的排出至排灰管,而用于过滤的空气的排出量则较少,不会影响过滤器的整体密闭性。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过滤器中的排灰结构中,所述壳体内壁与转盘外缘之间设置有一限位轴承,所述限位轴承的外圈与壳体内壁固定相连,所述限位轴承的内圈抵靠在转盘的上表面边缘处。

通过限位轴承,一方面可以对转盘与壳体之间进行密封,另一方对转盘进行定位,避免转盘抖动,毕竟转轴的旋转并非匀速或者有规律的。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过滤器中的排灰结构中,所述一级滤板的外壁面上固定设置有一导流板,所述进气管正对所述导流板。

导流板的设置,是防止进气气流直接作用在一级滤板上,使强气流冲击一级滤板和二级滤板,影响过滤效果。

气流从进气管进入一级滤腔,经过一级滤板过滤后,对大径颗粒进行过滤后进入二级滤腔,气流通过二级滤板过滤后,进入过滤腔,最后由出气管排出,气流经过出气管,并作用于涡轮,使涡轮旋转,从而带动转轴旋转。

整个过滤器无需电动等外力设备,直接通过气流的流动驱动转旋转,从而实现自动除杂清理,从而大大提高过滤效果,防止一级滤板和二级滤板堵塞。

在上述的一种空气过滤器中的排灰结构中,所述端盖与壳体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一级滤板的上端、二级滤板的上端均与端盖固定相连。

整个过滤器,拆装非常方便,而且稳定性好,限位轴承卡入壳体内,并不需要过盈配合的很紧,因为转盘的位置和转轴的位置基本已经固定,限位轴承对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3是刮条与定位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端盖;31、一级滤板;32、二级滤板;33、转轴;34、一级滤腔;35、二级滤腔;36、过滤腔;37、进气管;38、出气管;39、涡轮;41、永磁块;42、刮条;43、铁块;44、定位杆;51、转盘;52、排灰管;53、积灰孔;54、入灰口一;55、入灰口二;56、入灰口三;57、限位轴承;6、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过滤器包括筒状的壳体1、端盖2、一级滤板 31、二级滤板32和转轴33,端盖2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的开口处,转轴33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一级滤板外壁与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一级滤腔34,二级滤板外壁与一级滤板内壁之间形成二级滤腔35,二级滤板内形成过滤腔36,转轴33位于过滤腔36内,壳体1上设置有连通一级滤腔34的进气管37,端盖2上设置有连通过滤腔36的出气管38;

转轴33上固定设置有一涡轮39,涡轮39的外圈通过轴承与出气管38相连;

转轴33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永磁块41,二级滤腔35内设置有至少一根刮条42,刮条42内埋设有能够被永磁块41吸附的铁块43。

气流从进气管37进入一级滤腔34,经过一级滤板31过滤后,对大径颗粒进行过滤后进入二级滤腔35,气流通过二级滤板32 过滤后,进入过滤腔36,最后由出气管38排出,气流经过出气管38,并作用于涡轮39,使涡轮39旋转,从而带动转轴33旋转,转轴33的旋转驱使永磁块41吸附铁块43,并有一定概率带动铁块43和刮条42在二级滤腔35内旋转,从而对一级滤板31的内壁和二级滤板32的外壁进行除杂清理。

整个过滤器无需电动等外力设备,直接通过气流的流动驱动转旋转,从而实现自动除杂清理,从而大大提高过滤效果,防止一级滤板31和二级滤板32堵塞。

永磁块41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转轴33外侧,永磁块41 与转轴33之间通过一连接臂固定相连。永磁块41对称分布,对转轴33的转动平稳性有帮助,且能够更大概率的吸附铁块43,并控制刮条42在二级滤腔35内旋转。

如图1和图3所示,刮条42有两根,两根刮条42之间通过若干个环形的定位杆44固定相连。每根刮条42内均埋设有一铁块43,两个铁块43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距。两个铁块43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间距,而两个永磁块41则处于同一横向平面上,从而,在转轴33旋转过程中,永磁条能够驱使铁块43所在刮条42在二级滤腔35内纵向跳动,使刮条42的除杂路径和除杂方式更加多元,除杂清理的效果更好。

刮条42的高度小于二级滤腔35的高度,刮条42包括支撑条和密集附着在支撑条外表面上的塑料丝。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一转盘51,转盘51 的上表面与一级滤板31的底部之间、二级滤板32的底部之间分别通过平面轴承相连,转盘51与转轴33固定相连;壳体1上开设有一排灰管52,转盘51上开设有能够与排灰管52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积灰孔53,积灰孔53与一级滤腔34之间通过一入灰口一 54相通,积灰孔53与二级滤腔35之间通过一入灰口二55相通,积灰孔53与过滤腔36之间通过一入灰口三56相通。

现有的过滤器,均不能够对积存的灰尘和杂质进行主动排出,需要通过拆除过滤器对滤板进行清理或更换实现除杂,以确保空气过滤的效果。

本过滤器,利用间歇性对通排灰管52与积灰孔53的方式,使一级滤腔34、二级滤腔35、过滤腔36内过滤掉的灰尘杂质和被刮条42刮除的杂质能够在气流作用下排出,转盘51旋转,在排灰管52不与积灰孔53对通时,灰尘堆积在转盘51上表面,在排灰管52与积灰孔53对通时,气流作用,使灰尘和杂质快速的排出至排灰管52,而用于过滤的空气的排出量则较少,不会影响过滤器的整体密闭性。

壳体1内壁与转盘51外缘之间设置有一限位轴承57,限位轴承57的外圈与壳体1内壁固定相连,限位轴承57的内圈抵靠在转盘51的上表面边缘处。通过限位轴承57,一方面可以对转盘51与壳体1之间进行密封,另一方对转盘51进行定位,避免转盘51抖动,毕竟转轴33的旋转并非匀速或者有规律的。

一级滤板31的外壁面上固定设置有一导流板6,进气管37 正对导流板6。导流板6的设置,是防止进气气流直接作用在一级滤板31上,使强气流冲击一级滤板31和二级滤板32,影响过滤效果。

端盖2与壳体1之间螺纹连接,一级滤板31的上端、二级滤板32的上端均与端盖2固定相连。整个过滤器,拆装非常方便,而且稳定性好,限位轴承57卡入壳体1内,并不需要过盈配合的很紧,因为转盘51的位置和转轴33的位置基本已经固定,限位轴承57对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